期刊文献+
共找到7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病-证-药”探讨卒中后抑郁病证结合模型构建及评估
1
作者 刘志恒 陈雨立 +3 位作者 刘羽 王鑫 刘瑜 刘林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88-398,共11页
目的 基于“郁、瘀、痰”证素探讨卒中后抑郁症(PSD)病证结合模型及其客观评价体系的构建。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抑郁组、卒中组、PSD组、百事乐加味方组。以“大脑中动脉栓塞术(MCAO)+慢性不可预知性温和应激(CUMS)”制备PSD病... 目的 基于“郁、瘀、痰”证素探讨卒中后抑郁症(PSD)病证结合模型及其客观评价体系的构建。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抑郁组、卒中组、PSD组、百事乐加味方组。以“大脑中动脉栓塞术(MCAO)+慢性不可预知性温和应激(CUMS)”制备PSD病证结合模型。造模结束后,以水迷宫实验、旷场实验、强迫游泳实验、糖水偏好实验、神经递质水平、脑组织病理损伤、舌质和爪色RGB值、血液流变学、血脂代谢情况分别评估“郁、瘀、痰”证候要素。结果 PSD大鼠目标象限停留时间、穿越平台、爬格及直立次数显著降低,糖水消耗率下降,强迫游泳相对不动时间显著增加;苏木素-伊红(HE)及尼氏染色结果表明PSD大鼠脑组织明显损伤,血清、脑脊液5-HT显著降低、Glu显著升高;舌质和爪色RGB值下降;血液流变学呈高凝;血脂代谢相关指标均明显异常。百事乐加味方组较PSD组,大鼠目标象限停留时间、穿越平台、爬格及直立次数显著升高,糖水消耗率上升,强迫游泳不动时间显著减少,脑组织病理损伤明显改善,血清、脑脊液5-HT显著升高,Glu显著降低,舌质和爪色RGB值升高,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均下降,血脂代谢相关指标均有所逆转。结论 通过“MCAO+CUMS”可成功构建具备“郁、瘀、痰”证素特点的病证结合动物模型,并建立相对应的客观评估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后抑郁 证素理论 病证结合模型 百事乐加味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多组分网络靶点效应PK-PD结合模型应用研究与思考 被引量:14
2
作者 田乐 狄留庆 +5 位作者 周伟 汪素娟 蔡宝昌 毕肖林 赵晓莉 单进军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824-1830,共7页
中药复方多组分、多途径、多靶点、多效应的作用特点,使得研究中药复方物质基础、体内过程、生物效应及其相互关系相当复杂。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开展中药多组分PK-PD结合模型应用研究的思路和方法探讨,对阐明中药复方本质及其规律具有... 中药复方多组分、多途径、多靶点、多效应的作用特点,使得研究中药复方物质基础、体内过程、生物效应及其相互关系相当复杂。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开展中药多组分PK-PD结合模型应用研究的思路和方法探讨,对阐明中药复方本质及其规律具有重要意义。建立中药多组分网络靶点PK-PD结合模型,首先应该选择合适的药效物质基础,建立合理的网络靶点效应指标体系,综合运用智能计算方法、代谢组学、系统生物学等现代生物技术和方法,揭示中药复方的作用机制和科学内涵,设计及优选中药复方给药方案,促进中药复方新药开发和药物再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K—PD结合模型 中药多组分 网络靶点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酚酸A对大鼠血浆中同型半胱氨酸调节作用的药动学-药效学结合模型 被引量:5
3
作者 任欣怡 陈渊成 +2 位作者 王琰 肖媛媛 柳晓泉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60-265,共6页
同型半胱氨酸(Hcy)是独立的心血管危险因子,降低Hcy水平有利于减少心血管疾病风险。以大鼠急性蛋氨酸(Met)负荷作为药理模型,就丹参水溶性物质主要活性成分丹酚酸A(SalA)对大鼠血浆中Hcy调节作用进行了药动学和药效学研究,发现1,2.5,5 m... 同型半胱氨酸(Hcy)是独立的心血管危险因子,降低Hcy水平有利于减少心血管疾病风险。以大鼠急性蛋氨酸(Met)负荷作为药理模型,就丹参水溶性物质主要活性成分丹酚酸A(SalA)对大鼠血浆中Hcy调节作用进行了药动学和药效学研究,发现1,2.5,5 mg/kg 3个剂量的SalA对Met负荷引起的血浆中总同型半胱氨酸(tHcy)升高有降低作用,并且存在一定的剂量依赖性。本文建立了基于SalA对Hcy调节作用机制的药动学-药效学结合(PK-PD)模型,较好的拟合了药动学和药效学的实验结果,并与丹参素(DSS)对Hcy调节作用的PK-PD模型结果进行比较,定量揭示了SalA对tHcy升高促进作用以及转硫途径消除作用与DSS的差异:SalA对于tHcy上升促进作用弱于DSS,但是对于tHcy转硫途径消除的作用强于D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酚酸A 同型半胱氨酸 药动学-药效学结合模型 蛋氨酸负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代动力学药效动力学结合模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4
作者 杨昭毅 魏伟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918-922,共5页
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共同构成了现代药理学研究的基础。PK/PD模型是将两者相结合,以说明给予某一剂量后所引起的药理作用的时间过程。研究PK/PD关系不但有助于正确指导临床用药,还可以用于探讨药物作用机制、新药评估以及新制剂的开... 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共同构成了现代药理学研究的基础。PK/PD模型是将两者相结合,以说明给予某一剂量后所引起的药理作用的时间过程。研究PK/PD关系不但有助于正确指导临床用药,还可以用于探讨药物作用机制、新药评估以及新制剂的开发等。本文就近些年来PK/PD模型在药理学和毒理学,临床应用以及新药开发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的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代动力学 药效动力学 结合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动学-药效学结合模型及其在兽用抗菌药物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5
作者 杨亚军 李剑勇 李冰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14-117,121,共5页
药动学-药效学(PK-PD)结合模型,综合研究体内药物浓度的动态过程与其药效消长之间关系,被广泛用于优化抗菌药物的给药方案。简要介绍了抗菌药物PK-PD模型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等,综述了氟喹诺酮类、β-内酰胺类及其他抗菌药的PK-PD结合... 药动学-药效学(PK-PD)结合模型,综合研究体内药物浓度的动态过程与其药效消长之间关系,被广泛用于优化抗菌药物的给药方案。简要介绍了抗菌药物PK-PD模型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等,综述了氟喹诺酮类、β-内酰胺类及其他抗菌药的PK-PD结合模型研究应用进展,以期为兽用抗菌药物的研究开发及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动学-药效学结合模型 突变选择窗 氟喹诺酮类药物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病证结合模型初探 被引量:2
6
作者 朱天民 李辉 +1 位作者 金荣疆 张卫华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699-1700,共2页
关键词 糖尿病 病证结合模型 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替米沙坦在胰岛素抵抗大鼠体内的药动学-药效学结合模型 被引量:2
7
作者 郝琨 陈渊成 +2 位作者 曹彦光 柳晓泉 王广基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22-427,共6页
目的:建立替米沙坦在胰岛素抵抗大鼠体内的药动学-药效学(PK-PD)结合模型,揭示替米沙坦改善大鼠胰岛素抵抗的时程关系。方法:正常SD大鼠高脂高糖饲料喂养,形成大鼠胰岛素抵抗模型。然后随机分为替米沙坦4mg/(kg.day)、8mg/(kg.day)组和... 目的:建立替米沙坦在胰岛素抵抗大鼠体内的药动学-药效学(PK-PD)结合模型,揭示替米沙坦改善大鼠胰岛素抵抗的时程关系。方法:正常SD大鼠高脂高糖饲料喂养,形成大鼠胰岛素抵抗模型。然后随机分为替米沙坦4mg/(kg.day)、8mg/(kg.day)组和对照组,连续45d灌胃给予替米沙坦。在给药后不同时间点取血测定血药浓度,同时在给药前和给药后第9,18,27,36,45天早上空腹情况下采血测定血糖浓度和胰岛素浓度,计算胰岛素敏感性指数作为定量药效的指标。药物的体内暴露程度和胰岛素敏感指数的关系根据PK-PD结合模型估算。结果:胰岛素抵抗大鼠连续给予替米沙坦后,替米沙坦在体内无明显蓄积现象,首次给药和末次给药的主要药动学参数均无明显变化。胰岛素抵抗大鼠长期连续给药后,大鼠胰岛素浓度有较大幅度的降低而血糖浓度变化不大,胰岛素敏感性指数在给药后有显著性提高。替米沙坦4mg/(kg.day)组AUC50为2886.0ng.day/mL,8mg/(kg.day)组AUC50为3218.9ng.day/mL。结论:替米沙坦对胰岛素抵抗的改善作用是一个长期而缓慢的过程,其改善胰岛素抵抗的作用与AUC间有良好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米沙坦 胰岛素抵抗 药动学-药效学结合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代动力学-药效动力学结合模型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8
作者 束云 李连达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405-1408,共4页
药代动力学-药效动力学(Pharmacokinetic-pharmacodynamic,PK/PD)结合模型是研究中药体内代谢过程、药物效应及二者联系的有效工具,对于中药作用机制研究、临床用药优化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建立能体现中医药特色的PK/PD结合模型十分必要... 药代动力学-药效动力学(Pharmacokinetic-pharmacodynamic,PK/PD)结合模型是研究中药体内代谢过程、药物效应及二者联系的有效工具,对于中药作用机制研究、临床用药优化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建立能体现中医药特色的PK/PD结合模型十分必要。该文针对目前PK/PD结合模型在中药研究领域的应用现状作了系统的阐述,并就中药效应物质基础的确定、效应指标的选择等关键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建议,以期为今后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代动力学 药效动力学 药代动力学-药效动力学结合模型 中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CAG证病结合模型胃粘膜病理研究 被引量:11
9
作者 陈小野 邹世洁 +2 位作者 佟彤 樊雅莉 张宇鹏 《中医药学刊》 2002年第3期292-294,共3页
目的 :建立新的大鼠慢性萎缩性胃炎 (CAG)证病结合模型 ,并观察其实验 35周的胃粘膜病理改变。方法 :雌性大鼠 ,分为对照组、CAG组、脾虚CAG组、肝郁CAG组、肾虚CAG组。CAG模型采用脱氧胆酸钠和阿斯匹林水溶液交替饮用加免疫损伤法 ,脾... 目的 :建立新的大鼠慢性萎缩性胃炎 (CAG)证病结合模型 ,并观察其实验 35周的胃粘膜病理改变。方法 :雌性大鼠 ,分为对照组、CAG组、脾虚CAG组、肝郁CAG组、肾虚CAG组。CAG模型采用脱氧胆酸钠和阿斯匹林水溶液交替饮用加免疫损伤法 ,脾虚证模型采用耗气破气加饥饱失常法 ,肝郁证模型采用夹尾加肾上腺素注射法 ,肾虚证模型采用MTU溶液饮用法。总造模期 35周。造模结束后光镜观察胃粘膜病理改变。结果 :CAG模型各组胃粘膜有明显的萎缩性改变 ,而炎证和纤维化程度相对较轻。组间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胃粘膜萎缩的程度上 ,以脾虚CAG组和肾虚CAG组最为严重。肝郁CAG组胃粘膜萎缩程度较轻。结论 :本实验在完善CAG证病结合模型方面作了尝试 ,并以之初步观察了证、病和证病结合在胃粘膜病理上的反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CAG证病结合模型 胃粘膜病理 萎缩性胃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CAG证病结合模型的脏器组织病理观察
10
作者 邹世洁 陈小野 +1 位作者 佟彤 王震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8期I0058-I0058,共1页
关键词 CAG证病结合模型 脏器组织 病理观察 大鼠 慢性萎缩性胃炎 组织病理 模型实验 慢性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动学/药效学结合模型及其在优化渔用抗菌药物给药方案中的应用
11
作者 徐丽娟 李梦影 +1 位作者 王浩 吕利群 《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 2013年第4期83-90,共8页
药代动力学/药效学结合模型(Pharmacokinetic-pharmacodynamicmodeling,PK/PD modeling)是用于研究药理效应随时间变化规律的一种模型。此模型是一个帮助开发者选择合理给药方案的科学工具,被广泛用于优化抗菌药物的给药方案。本文就PK... 药代动力学/药效学结合模型(Pharmacokinetic-pharmacodynamicmodeling,PK/PD modeling)是用于研究药理效应随时间变化规律的一种模型。此模型是一个帮助开发者选择合理给药方案的科学工具,被广泛用于优化抗菌药物的给药方案。本文就PK/PD结合模型的基本理论、研究模型及其在优化抗菌药特别是渔用抗菌药给药方案的应用现状等方面进行综述,阐明了科学制定渔用抗菌药物使用方案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动学 药效学结合模型 渔用抗菌药 给药方案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CAG证病结合模型的宏观症征观察
12
作者 邹世洁 陈小野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8期I0057-I0057,共1页
关键词 CAG证病结合模型 宏观 大鼠 临床辨证 中医学 动态观 大样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热带水果种植观赏与茶乡生态旅游结合模型构建 被引量:1
13
作者 符海玲 《福建茶叶》 2018年第9期127-127,共1页
海南地区以其丰富、完善的热带资源,受到社会游客的广泛关注,构建海南热带水果种植观赏与茶乡生态旅游结合模型,完全属于一项全新的产业开发模式与构建机制。本文拟从海南热带水果种植观赏的具体状况分析入手,结合海南茶乡生态旅游开发... 海南地区以其丰富、完善的热带资源,受到社会游客的广泛关注,构建海南热带水果种植观赏与茶乡生态旅游结合模型,完全属于一项全新的产业开发模式与构建机制。本文拟从海南热带水果种植观赏的具体状况分析入手,结合海南茶乡生态旅游开发与建设的优势背景,通过探究海南热带水果种植观赏与茶乡生态旅游结合的可行性分析,从而具体探究构建海南热带水果种植观赏与茶乡生态旅游结合模型的具体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水果 种植观赏 生态旅游 结合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隐藻藻蓝蛋白与类囊体膜的动态结合模型 被引量:6
14
作者 徐伟 梁源 +1 位作者 陈敏 王宁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1-29,共9页
隐藻藻胆蛋白在类囊体腔中的存在状态始终存在争议,为了深入了解这一问题,作者以含有藻蓝蛋白(PC645)的蓝隐藻(Chroomonas placoidea)活体细胞及充分洗涤过的类囊体膜为材料,测定其室温吸收光谱、荧光谱以及77K低温荧光光谱,并根据光谱... 隐藻藻胆蛋白在类囊体腔中的存在状态始终存在争议,为了深入了解这一问题,作者以含有藻蓝蛋白(PC645)的蓝隐藻(Chroomonas placoidea)活体细胞及充分洗涤过的类囊体膜为材料,测定其室温吸收光谱、荧光谱以及77K低温荧光光谱,并根据光谱数据分析了PC在类囊体腔中的存在状态。结果显示,蓝隐藻的类囊体膜上始终紧密结合着一定量的PC,并且很可能是以PC的β亚基与膜相接触,证实藻胆蛋白在类囊体腔中不是完全游离的,与膜的接触也并非完全无倾向性排布;PC既可将激发能传递给光系统(PS)II,但也可传递给PSI,相较于叶绿素(Chl)a和Chl c,在PSI长波荧光中PC的贡献更明显,而Chl c吸收的光能,更倾向于传递给PSII或者短波长Chl a;蓝隐藻细胞中表现出超比例的PC荧光发射,说明除了结合在膜上的PC外,有一部分PC是游离的,其存在对于隐藻捕光功能来说可能是有冗余的;游离的PC可与类囊体膜重新接触而恢复能量传递功能。根据实验结果以及前人的报道,提出了隐藻藻胆蛋白与类囊体膜的结合是动态的观点,并给出了相应的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隐藻(Chroomonas placoidea) 藻蓝蛋白 77K荧光光谱 能量传递 动态结合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萎缩性胃炎病证结合模型大鼠肝组织病理及功能变化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诺 李依聪 +4 位作者 张玮 卫博文 苏泽琦 丁霞 李健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2179-2185,共7页
目的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病证结合大鼠肝组织病理及功能变化特征。方法以雄性Wistar大鼠为实验材料,采用"四因素"综合造模法制备CAG病证结合大鼠模型。用实验动物证候综合评价量表分别采集造模第28周和40周大鼠的证候要素... 目的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病证结合大鼠肝组织病理及功能变化特征。方法以雄性Wistar大鼠为实验材料,采用"四因素"综合造模法制备CAG病证结合大鼠模型。用实验动物证候综合评价量表分别采集造模第28周和40周大鼠的证候要素,同时抽检大鼠血清AST、ALT水平和肝组织病理变化。肝组织病理检测方法:冰冻切片经常规过碘酸-Schiff染色和硝基蓝四氮唑染色,分别显示肝细胞内糖原和琥珀酸脱氢酶(SDH)的分布;石蜡切片经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学改变;超薄切片用透射电镜观察肝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造模28周,CAG大鼠表现为脾气虚证型;造模40周,CAG大鼠出现脾虚为主、兼有血瘀的证型。与正常组比较,造模28周大鼠血清ALT和AST水平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40周,大鼠血清ALT水平仍显著增高(P<0.05),而AST水平变化不显著(P>0.05)。组织病理学观察:造模28周时,肝细胞索排列紊乱,肝细胞肿胀;肝组织呈现斑状糖原缺失区,中央静脉周围肝细胞的SDH含量显著减少;透射电镜下,肝细胞内线粒体肿胀、变形,内质网减少,糖原颗粒减少,胞质内出现空泡样改变。造模40周,肝细胞萎缩,肝血窦变小,炎性细胞数量增多;肝组织糖原缺失区显著扩大,肝小叶大部分呈现SDH含量减少的趋势;透射电镜下,肝细胞内线粒体肿胀、膨大、数量显著减少,内质网显著减少,糖原颗粒数量显著减少。结论CAG"四因素"综合造模法能成功制备CAG病证结合大鼠模型,且大鼠肝脏功能和组织病理均有显著变化,具体表现为:转氨酶水平增高,肝糖原合成、储备减弱,线粒体肿胀、数量减少、氧化磷酸化功能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 病证结合动物模型 肝脏 脾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动物模型制备及病证结合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马春霞 陈振东 田旭东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616-1625,共10页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指多种致病因素引起的,以脂肪在肝细胞内过度沉积为主要病变特征的代谢综合征。目前,NAFLD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临床上缺乏针对NAFLD的特效药物。因此,建立理想动物...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指多种致病因素引起的,以脂肪在肝细胞内过度沉积为主要病变特征的代谢综合征。目前,NAFLD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临床上缺乏针对NAFLD的特效药物。因此,建立理想动物模型在NAFLD发病机制的明确、特效药物研制及治疗方面显得极为重要。近五年来,除NAFLD动物模型被热议外,随着中医药事业的不断更新、发展,与NAFLD相关的病证结合模型也相继增多,现将近五年来常用的NAFLD动物模型及其制备和评价方法作一总结,以期为同道在今后NAFLD动物模型制备及病证结合研究方面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动物模型 病证结合模型 模型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证候动物模型在自身免疫病中应用的探讨
17
作者 张宇曦 王韬 梁娟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0,共10页
自身免疫病是一类由免疫系统攻击自身组织和细胞引起的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多样,涉及遗传、环境、免疫等多方面因素。中医药在治疗自身免疫病方面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其辨证施治的理念为现代医学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然而,中... 自身免疫病是一类由免疫系统攻击自身组织和细胞引起的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多样,涉及遗传、环境、免疫等多方面因素。中医药在治疗自身免疫病方面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其辨证施治的理念为现代医学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然而,中医药的多成分、多功能性使其现代研究面临挑战。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中医证候动物模型在自身免疫病研究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先从病因学模型、病理学模型和病因病理结合模型三方面概述了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的类型,并以自身免疫病为例列举了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的应用现状、优势及其面临的挑战,最后探讨新颖的人源化动物在模拟中医证候、评价中药疗效及阐明作用机制中的作用和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模型 自身免疫病 中医证候 病因学模型 病理学模型 病因病理结合模型 人源化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模型结合下农业用水效率及影响因素时空分异特征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方大利 王静 +1 位作者 刘晶晶 罗永臻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5-113,共9页
针对农业用水效率及其影响因素时空分异的问题,测度农业水资源效率并对其影响因素时空分异特征进行深入解析。将多种数学地理模型相结合,利用非期望产出超效率SBM模型测度各省份农业用水效率,以Tobit模型作为探究农业用水效率主要影响... 针对农业用水效率及其影响因素时空分异的问题,测度农业水资源效率并对其影响因素时空分异特征进行深入解析。将多种数学地理模型相结合,利用非期望产出超效率SBM模型测度各省份农业用水效率,以Tobit模型作为探究农业用水效率主要影响因素的方法,基于所测算结果运用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TWR)分析各因素对农业用水效率的影响程度和时空差异性。结果显示:我国农业用水效率提升明显但总体效率仍保持较低水平,农业用水效率省际和区域差异显著;年降水量、农业用水占比、节水灌溉面积占比、人均农产值和农产品进出口额是农业用水效率的主要影响因素,农业用水占比和人均农产值是最主要的负向和正向因素;各地的自然条件和农业生产环境导致农业用水效率影响因素差异显著,东北地区对外贸易繁荣,能有效促进农业用水效率提升;黄河流域传统的漫灌、串灌方式用水浪费严重;长江流域下游发达地区较高的农业生产水平带动中上游地区发展;南部沿海地区和西南地区丰富的降水缓解了缺水压力,节水动力不足;西北地区地理位置和经济条件等的劣势导致用水效率低下。各地区应因地制宜采取针对性措施,从多维度推动农业用水效率的提升与持续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用水效率 非期望产出超效率SBM模型 Tobit模型 GTWR模型 空间异质性 模型结合 时空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养结合视角下初级养老护理员胜任力模型的构建 被引量:22
19
作者 杨丽 张京慧 +4 位作者 徐彬斌 唐四元 侯剑媚 马梦丹 师正坤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79-684,共6页
目的:构建初级养老护理员胜任力模型,为初级养老护理员的选拔、考核和培训提供参考。方法:运用文献回顾法建立初级养老护理员胜任力初级模型;运用Delphi法对20名专家进行2轮函询,对初级模型各级指标进行修改与完善,并运用层次分析法和... 目的:构建初级养老护理员胜任力模型,为初级养老护理员的选拔、考核和培训提供参考。方法:运用文献回顾法建立初级养老护理员胜任力初级模型;运用Delphi法对20名专家进行2轮函询,对初级模型各级指标进行修改与完善,并运用层次分析法和专家排序法确定各级指标权重。结果:两轮函询问卷的有效回收率分别为87%和100%;专家权威系数为0.70~0.93,平均权威系数为0.80;最终确立的初级养老护理员胜任力模型包含4个一级指标、11个二级指标、37个三级指标。结论:所构建的初级养老护理员胜任力模型结果可靠,可作为初级养老护理员选拔、考核和培训的参考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养结合模型 德尔菲法 养老护理员 胜任力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冠状病毒229E寒湿疫毒袭肺证病证结合小鼠模型的建立及评价 被引量:11
20
作者 耿子涵 包蕾 +6 位作者 郭姗姗 时宇静 鲍岩岩 赵荣华 孙静 高英杰 崔晓兰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12,67,共11页
目的建立人冠状病毒229E(hCoV-229E)寒湿疫毒袭肺证病证结合小鼠模型,观察其中医证候、疾病表现与病毒性肺炎典型临床表现的一致性,验证该模型在药效评价中的可靠性。方法将BALB/c幼龄小鼠置于具有寒湿环境的人工气候箱中,并叠加hCoV-2... 目的建立人冠状病毒229E(hCoV-229E)寒湿疫毒袭肺证病证结合小鼠模型,观察其中医证候、疾病表现与病毒性肺炎典型临床表现的一致性,验证该模型在药效评价中的可靠性。方法将BALB/c幼龄小鼠置于具有寒湿环境的人工气候箱中,并叠加hCoV-229E滴鼻感染的方法建立小鼠模型,以仅进行感染、仅置于寒湿环境、正常饲养的小鼠分别作为对照。评价模型小鼠的中医证候相关外观行为表征,以及肺指数、肺组织中的病毒载量及活病毒存在情况、肺部组织病理学及影像学改变、血清胃肠激素水平、淋巴细胞的百分比和肺组织中的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变化,并使用能够治疗寒湿疫毒袭肺证的复方中药"寒湿疫方",评价该模型在药效评价中的可靠性。结果与正常小鼠相比,模型小鼠表现出与寒湿证以及与病毒性肺炎疾病相一致的外观和行为,包括摄食和饮水量减少、活跃程度下降、便溏、毛发油腻(P<0.05或P<0.01),以及肺部病毒核酸阳性、肺指数增加(P<0.01)、肺及支气管组织病理学评分显著增加(P<0.05或P<0.01)、胃动素水平上升(P<0.01)、胃泌素水平降低(P<0.01)、外周血淋巴细胞百分比降低(P<0.01)、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升高(P<0.01)。给予复方中药后,各指标有不同程度的缓解(P<0.05或P<0.01)。结论本研究建立的hCoV-229E寒湿疫毒袭肺证病证结合小鼠模型与临床疾病表现具有一致性,为治疗该证候肺炎的药物筛选提供了一种潜在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冠状病毒229E 病毒性肺炎 中医药 病证结合模型 寒湿疫毒袭肺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