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0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检测试剂盒诊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价值 被引量:9
1
作者 刘亚巍 田苗 +2 位作者 蒋知新 洛佳坤 衣志勇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901-903,共3页
目的评价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研发的人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eart-type 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H-FABP)ELISA检测试剂盒与已批准上市的同类试剂盒用于临床诊断急性冠脉综合症(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的等效性及临床符合性。... 目的评价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研发的人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eart-type 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H-FABP)ELISA检测试剂盒与已批准上市的同类试剂盒用于临床诊断急性冠脉综合症(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的等效性及临床符合性。方法样本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住院的疑诊ACS患者的血浆或血清,根据入选标准和排除标准共入选160例样本,分别采用兰州与荷兰H-FABP试剂盒进行平行、对照试验标准检测,两种试验产品结果的一致性采用Kappa检验和相关分析。结果兰州试剂盒检测H-FABP诊断ACS的灵敏度为91.8%,特异度为88.7%,正确率为90.4%。荷兰试剂盒检测H-FABP诊断ACS的灵敏度为90.3%,特异度为86.8%,正确率为88.8%。两种产品测定结果在统计学上无差异(P=0.668,>0.05)。具有良好的一致性(Kappa=0.726,P<0.01)。结论兰州生物研究所生产的H-FABP与荷兰HBT公司生产的H-FABP检测试剂盒用于诊断ACS具有等效性且临床符合性良好,在临床上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脂肪酸结合蛋白 诊断 急性冠脉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多态性在湖北白猪中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梅书棋 彭先文 +4 位作者 李勇 程妮 宋忠旭 周平华 宋光富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27-229,共3页
利用PCR-RFLP技术,对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3个位点在湖北白猪中的的多态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1)在HinfⅠ-RFLP位点上,湖北白猪与报道的外来猪种和地方猪种的检测结果不同,全部为HH纯合子型;(2)在HaeⅢ-RFLP位点上,湖北白猪... 利用PCR-RFLP技术,对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3个位点在湖北白猪中的的多态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1)在HinfⅠ-RFLP位点上,湖北白猪与报道的外来猪种和地方猪种的检测结果不同,全部为HH纯合子型;(2)在HaeⅢ-RFLP位点上,湖北白猪主要为dd型,d等位基因频率为0.947;(3)在Msp Ⅰ-RFLP位点上,主要为aa型,a等位基因频率为0.615。检测结果为进一步分析H-FABP基因在湖北白猪中的遗传变异及与肌内脂肪含量的关系和该分子标记在湖北白猪育种中的应用,开展湖北白猪优质系选育及优质猪配套组合的筛选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脂肪酸结合蛋白 基因多态性 湖北白猪 PCR-RFLP 肌内脂肪 肉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浆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1
3
作者 陈章强 洪浪 +3 位作者 王洪 尹秋林 陆林祥 赖珩莉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3期3731-3734,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冠心病患者110例行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3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45例,稳定型心绞痛30例。健康对照者30例。采用双抗体...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冠心病患者110例行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3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45例,稳定型心绞痛30例。健康对照者30例。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血浆H-FABP、肌红蛋白(MYO)、肌钙蛋白(cTnI)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根据美国心脏病协会所规定的冠状动脉血管图像记分分段评价标准,对血管病变狭窄程度进行分度,计算病变血管支数;比较各组血浆H-FABP、MYO和cTnI、CK-MB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病变支数的关系。结果 4组受检者血浆H-FABP、MYO、CK-MB、cTnI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UAP组、AMI组患者H-FABP与SAP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CS患者胸痛出现时间无论是<3 h,还是≥3 h,其血浆H-FABP、MYO、cTnI及CK-MB的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ACS冠状动脉1支、2支、多支病变患者血浆H-FAB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S冠状动脉轻度、中度、重度病变患者血浆H-FAB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S患者中46例心脏射血分数(EF)≥40%,34例EF<40%,其血浆H-FAB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FABP对ACS的诊断较MYO、CK-MB和cTnI更敏感。H-FABP水平与ACS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有关。ACS患者血浆H-FABP、MYO、cTnI以及CK-MB水平均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脂肪酸结合蛋白 早期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和肌钙蛋白I联合检测在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早期心肌损伤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9
4
作者 郑玉强 齐娜 +1 位作者 王晶 崔朝勃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3期3933-3936,共4页
目的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及心肌肌钙蛋白I(cTnI)的水平变化,探讨其在AECOPD早期心肌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呼吸内科120例AECOPD患者为观察组,根据肺功能级别分为4组,每组30例... 目的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及心肌肌钙蛋白I(cTnI)的水平变化,探讨其在AECOPD早期心肌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呼吸内科120例AECOPD患者为观察组,根据肺功能级别分为4组,每组30例。另选取60例慢性阻塞性肺病稳定期患者为对照组,采取清晨空腹血检测观察组及对照组H-FABP及cTnI水平,同时记录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Ⅱ(APACHEⅡ)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H-FABP、cTnI、APACHEⅡ评分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随着肺功能分级的增加,H-FABP、c TnI、APACHEⅡ评分也越来越高,各亚组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血浆H-FABP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r=0.603,P <0.05),血浆cTnI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r=0.686,P <0.05)。结论 H-FABP和cTnI是判断AECOPD早期心肌损伤的良好标记物,联合APACHEⅡ评分对判断慢阻肺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病 脂肪酸结合蛋白 肌钙蛋白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与早期心功能的相关性 被引量:13
5
作者 王亚蓉 李彪 郭壮波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57-160,共4页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与早期心功能的相关性.方法:收集AMI患者209例及对照组98例;入院后6h内测定血清H-FABP,按照心功能Killip(Ⅰ-Ⅳ)分级、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E/...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与早期心功能的相关性.方法:收集AMI患者209例及对照组98例;入院后6h内测定血清H-FABP,按照心功能Killip(Ⅰ-Ⅳ)分级、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E/A比值进行分组,对比各组间血清H-FABP的差异;分析血清H-FABP与心功能参数的相关性.结果:AMI患者血清H-FABP随心功能Killip分级增加而显著升高(P<0.05);随LVEF水平降低,血清H-FABP水平均逐渐升高(P<0.05);随着LVEDd的增加,血清H-FABP逐渐升高(P<0.05);E/A比值≤1组血清H-FABP水平高于E/A比值>1组(P<0.05);血清H-FABP水平与LVEF、E/A比值呈负相关(r分别为-0.563,-0.497,P<0.05);与LVEDd呈正相关(r=0.519,P<0.05).结论:AMI患者血清H-FABP水平随Killip(Ⅰ-Ⅳ)分级增加逐渐升高;血清H-FABP与AMI早期LVEDd呈正相关,与LVEF、E/A比值呈负相关,血清H-FABP水平与AMI早期心功能参数具有相关性,对于AMI早期心功能评估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脂肪酸结合蛋白 心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和N-末端脑钠肽前体在脓毒症心肌损伤中的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25
6
作者 齐洪娜 张建军 +2 位作者 何佳起 王维展 李雅琴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7期2857-2860,共4页
目的:探讨脓毒症心肌损伤患者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和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118例脓毒症患者按预后分为存活组68例和死亡组50例;体检者50例为对照组。脓毒症患者入院1 h(发病3 h内)、6 h时,对照组... 目的:探讨脓毒症心肌损伤患者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和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118例脓毒症患者按预后分为存活组68例和死亡组50例;体检者50例为对照组。脓毒症患者入院1 h(发病3 h内)、6 h时,对照组体检时检测心肌酶、H-FABP及NT-pro BNP水平、APACHEⅡ评分及28 d病死率。结果:入院1 h,脓毒症患者H-FABP、NT-pro BNP和APACHEⅡ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6 h时c Tn I、H-FABP、NT-pro BNP和APACHEⅡ评分高于1 h(P<0.05);死亡组在1 h和6 h时H-FABP、NT-pro BNP和APACHEⅡ评分高于存活组(P<0.05);6 h时死亡组c Tn I高于存活组(P<0.05)。患者6 h时H-FABP和NT-pro BNP与c Tn I呈正相关(均P<0.05)。6 h时H-FABP对28 d病死率的预测能力优于NT-pro BNP及APACHEⅡ评分(P<0.05)。结论:H-FABP和NT-pro BNP对脓毒症患者心肌损伤的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心肌损伤 脂肪酸结合蛋白 N-末端脑钠肽前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及肌钙蛋白I对新生儿败血症心肌损害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9
7
作者 魏继红 杨小巍 +3 位作者 柏金秀 姬静璐 孙东明 李少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662-1664,共3页
目的:研究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及肌钙蛋白I(c Tn I)对新生儿败血症合并心肌损害的诊断价值。方法:65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在发病后3 h、24 h及7 d检测血清H-FABP和c Tn I浓度。败血症患儿依据心肌损害诊断标准分为心肌损害组和... 目的:研究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及肌钙蛋白I(c Tn I)对新生儿败血症合并心肌损害的诊断价值。方法:65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在发病后3 h、24 h及7 d检测血清H-FABP和c Tn I浓度。败血症患儿依据心肌损害诊断标准分为心肌损害组和无心肌损害组,比较两组间H-FABP和c Tn I水平,计算HFABP、c Tn I检测心肌损害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 :心肌损害组在3 h、24 h H-FABP浓度高于无心肌损害组(P<0.01),7 d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肌损害组在24 h、7 d时c Tn I血清浓度高于无心肌损害组(P<0.01),3 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24 h时H-FABP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均高于c Tn I,7 d时c Tn I的灵敏度高于H-FABP。结论 :H-FABP与c Tn I可联合用于新生儿败血症合并心肌损害的动态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败血症 心肌损害 婴儿 新生 心脏脂肪酸结合蛋白 肌钙蛋白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早期检测中的价值 被引量:7
8
作者 李敬 王霞 +3 位作者 刘晓婷 李佳 张玮 褚永果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9期3199-3201,共3页
目的:探讨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ACOP)早期检测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ACOP患者208例作为中毒组,根据有否心肌损伤分为心肌损伤组(118例)和非心肌损伤组(90例)。根据中毒程度分轻、中、重、度,健康体检者20例... 目的:探讨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ACOP)早期检测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ACOP患者208例作为中毒组,根据有否心肌损伤分为心肌损伤组(118例)和非心肌损伤组(90例)。根据中毒程度分轻、中、重、度,健康体检者20例为对照组,入选者在中毒后2、6 h和3 d内抽取静脉血3 m L,检测心肌酶、肌钙蛋白I(cTnI)、H-FABP水平。结果:中毒后2 h,H-FABP水平明显升高(P<0.05),cTnI、心肌酶水平均在正常范围(P>0.05)。而中毒后6 h,心肌损伤组cTnI、心肌酶水平较非心肌损伤组升高(P<0.05),H-FABP水平升高更加明显,与中毒后2 h比较H-FABP升高(P<0.05)。中毒后3 d,心肌损伤组心肌酶水平降至正常,虽cTnI、H-FABP水平降低,仍高于正常范围;与非心肌损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中毒后2、6 h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与轻、中度比较HFABP升高明显(P<0.05)。ACOP中毒程度与H-FABP水平呈正相关。采用Logistic回归提示一氧化碳中毒程度重、H-FABP、cTnI、心肌酶水平升高的患者出现中毒并发症的危险性增加。结论:H-FABP对ACOP患者心肌损伤的早期诊断和及时评估预后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碳中毒 脂肪酸结合蛋白 诊断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和缺血修饰白蛋白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1
9
作者 李洁琪 何成毓 +1 位作者 李晓翔 彭虹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3期4322-4324,共3页
目的:探讨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和缺血修饰白蛋白(IMA)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检测135例胸痛患者H-FABP、IMA、心肌肌钙蛋白(cTnT)水平,按发病时间分为<3h、3~6h、6~12h时段,计算各项指标诊断ACS的灵... 目的:探讨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和缺血修饰白蛋白(IMA)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检测135例胸痛患者H-FABP、IMA、心肌肌钙蛋白(cTnT)水平,按发病时间分为<3h、3~6h、6~12h时段,计算各项指标诊断ACS的灵敏度及特异度。结果:H-FABP、IMA在<3h时间段诊断ACS的灵敏度分别为40.0%和52.0%,在3~6h时间段的灵敏度分别为53.3%和50.0%,H-FABP联合IMA灵敏度分别为64.0%和75.0%,均优于cTnT(P<0.001),在6~12h段H-FABP与cTnT差异无显著性,IMA灵敏度明显降低。三项指标诊断ACS的特异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H-FABP、IMA对ACS诊断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H-FABP联合IMA可明显提高ACS早期诊断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缺血修饰白蛋白 脂肪酸结合蛋白 CTNT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脂肪细胞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和白细胞介素-17水平与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1
10
作者 刘玮 郑亚虹 +3 位作者 沈颖 许慕蓉 万丽娟 陈明卫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085-1088,共4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病变(LEAD)患者外周血脂肪细胞型脂肪酸结合蛋白(AFABP)、白细胞介素-17(IL-17)浓度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29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踝肱指数(ABI)分为糖尿病无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组(NLEAD组,n=...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病变(LEAD)患者外周血脂肪细胞型脂肪酸结合蛋白(AFABP)、白细胞介素-17(IL-17)浓度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29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踝肱指数(ABI)分为糖尿病无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组(NLEAD组,n=90)和糖尿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组(LEAD组,n=39)。另选择40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NC组),检测各组外周血AFABP、IL-17浓度,比较各组间A-FABP、IL-17水平差异。应用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影响血清A-FABP、IL-17浓度的相关影响因素;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了解A-FABP、IL-17是否为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 NLEAD组、LEAD组的A-FABP、IL-17水平较NC组显著升高,LEAD组A-FABP、IL-17水平较NLEAD组显著升高(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A-FABP与体质量指数(BMI)、糖化血红蛋白(HbA1c)、收缩压(SBP)、胰岛素抵抗(HOMA-IR)、血肌酐(SCr)、白细胞介素-17(IL-17)均呈正相关性(r=0.224、0.164、0.147、0.183、0.173、0.203,P<0.05);IL-17与LDL-c、HbA1c、SBP均呈正相关性(r=0.162、0.255、0.152,P<0.05)。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表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A-FABP、IL-17为LEAD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LEAD患者外周血A-FABP、IL-17水平明显增加,与LEAD发病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糖尿病 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 脂肪细胞脂肪酸结合蛋白 白细胞介素-1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瓜氨酸、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肠三叶因子在儿童危重症急性胃肠损伤诊断中的作用 被引量:15
11
作者 张妮 朱炜 +2 位作者 朱家睿 张卫军 王爱华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650-654,共5页
目的比较血清瓜氨酸、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和肠三叶因子(ITF)在儿童危重症急性胃肠损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入选84例危重症患儿,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血清瓜氨酸,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IFABP、ITF,结合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 目的比较血清瓜氨酸、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和肠三叶因子(ITF)在儿童危重症急性胃肠损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入选84例危重症患儿,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血清瓜氨酸,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IFABP、ITF,结合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胃肠损伤组血清瓜氨酸水平低于非胃肠损伤组,血清IFABP、ITF水平高于非胃肠损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危重症患儿血清瓜氨酸与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住院时间呈显著负相关(r=-0.36^-0.31,P均<0.01)。结论血清瓜氨酸、IFABP、ITF对危重症患儿急性胃肠损伤均有一定的诊断价值,瓜氨酸水平可能反映危重病患儿胃肠损伤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瓜氨酸 脂肪酸结合蛋白 肠三叶因子 急性胃肠损伤 危重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联合APACHEⅡ评分对急性肺栓塞病情及预后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12
12
作者 周洪 江跃全 +2 位作者 綦俊 张奇 尹哲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026-1030,共5页
目的 探讨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eart-type 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H-FABP)联合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APACHEⅡ)在评估急性肺栓塞(acute pulmonary embolism,APE)... 目的 探讨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eart-type 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H-FABP)联合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APACHEⅡ)在评估急性肺栓塞(acute pulmonary embolism,APE)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确诊的160例APE患者临床资料[男92例,女68例,年龄(51±12)岁]。根据APE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将其分为:低危组[n=58,男33例,女25例,年龄(50±13)岁]、中危组[n=54,男30例,女24例,年龄(54±12)岁]及高危组[n=48,男29例,女19例,年龄(52±10)岁];根据临床转归,将其分为存活组(n=132)和死亡组(n=28),比较不同组间H-FABP和APACHEⅡ评分的差异,评价H-FABP(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和APACHEⅡ评分对评估APE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临床价值。结果 随着APE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增加,H-FABP和APACHEⅡ评分指标水平显著升高(P〈0.05);死亡组H-FABP和APACHEⅡ评分水平显著高于存活组(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浆H-FABP与APACHEⅡ评分水平呈正相关(r=0.71,P=0.000)。ROC曲线分析显示,H-FABP曲线下面积为0.854(95%CI 0.784~0.927),其血浆H-FABP〉13.3μg/L时,诊断APE的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1.0%和79.4%;APACHEⅡ评分曲线下面积为0.861(95%CI 0.812~0.932),其APACHEⅡ评分〉19.2分时诊断APE的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7.8%和80.4%。二者指标串联诊断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88.9%和87.6%,ROC曲线下面积为0.914(95%CI 0.825~0.948),其明显高于单一H-FABP和APACHEⅡ评分指标。结论 H-FABP联合APACHEⅡ评分评估APE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敏感性及特异性显著优于单一H-FABP和APACHEⅡ评分指标,其可为临床APE患者个体化治疗,降低其病死率提供客观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脂肪酸结合蛋白 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 急性肺栓塞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上皮型脂肪酸结合蛋白与儿童肥胖、代谢综合征及其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武明雷 刘戈力 +4 位作者 杨箐岩 郝利苹 鲍鹏丽 姜丽红 郑荣秀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117-1120,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上皮型脂肪酸结合蛋白(E-FABP)与肥胖儿童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入选30例代谢综合征(MS)儿童,32例非MS肥胖儿童以及50例正常对照儿童,检测并比较其E-FABP水平、糖脂代谢指标等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MS组血... 目的探讨血清上皮型脂肪酸结合蛋白(E-FABP)与肥胖儿童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入选30例代谢综合征(MS)儿童,32例非MS肥胖儿童以及50例正常对照儿童,检测并比较其E-FABP水平、糖脂代谢指标等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MS组血清E-FABP水平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非MS肥胖组相比,MS组血清E-FABP水平有升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E-FABP水平与腰臀比、腰高比、动脉粥样硬化指数、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呈正相关(P<0.05)。以E-FABP为自变量其余各指标为因变量,经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影响儿童E-FABP水平的独立危险因素是动脉粥样硬化指数(P=0.018)。结论 E-FABP在肥胖和MS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有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代谢综合征 上皮脂肪酸结合蛋白 心血管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在颅脑外伤中应用价值 被引量:5
14
作者 吴光勇 庄恺 +1 位作者 刘宇 王知非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527-1530,共4页
目的探讨尿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L-FABP)在早期判断颅脑外伤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急性肾损伤(AKI)发生的价值,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不同严重程度的颅脑外伤患者65例,按GCS评分高低分4组,分别于伤后2、6、12、24、48和72 h留取... 目的探讨尿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L-FABP)在早期判断颅脑外伤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急性肾损伤(AKI)发生的价值,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不同严重程度的颅脑外伤患者65例,按GCS评分高低分4组,分别于伤后2、6、12、24、48和72 h留取血和尿标本,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肌酐(SCr)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尿L-FABP水平,15例健康成人作为对照。分析血SCr及尿L-FABP水平与患者入院时GCS评分、AKI发生的相关性。结果实验B、C、D组血SCr与尿L-FABP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随着GCS评分的降低(严重程度增高),血SCr与尿L-FABP水平逐渐升高,呈现负相关性(P〈0.05),尿L-FABP升高较血SCr升高更加明显;AKI发生率约21.54%,AKI患者的尿L-FABP升高高峰期在伤后6 h,SCr升高高峰期在伤后24-48 h,尿L-FABP较SCr升高时间点明显提前。结论尿L-FABP测定可作为早期预判颅脑外伤病情及预测AKI发生的重要新型标志物,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外伤 尿肝脂肪酸结合蛋白 急性肾损伤 SCR GCS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与急性冠脉综合征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分析 被引量:19
15
作者 高大胜 陈东运 +2 位作者 包宗明 马宾 史晓俊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17期2642-2644,共3页
目的:探讨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eart-type 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H-FABP)与近期发作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患者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及原因。方法:ACS患者于发作12h内入院,1周内行冠脉造影者98例入选,其中急性心肌梗死21例、... 目的:探讨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eart-type 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H-FABP)与近期发作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患者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及原因。方法:ACS患者于发作12h内入院,1周内行冠脉造影者98例入选,其中急性心肌梗死21例、不稳定性心绞痛77例。采用双抗体两步夹心ELISA法定量测量待测血清H-FABP;根据美国心脏病协会所规定的冠脉血管图像记分分段评价标准,对病变狭窄程度进行分度、累及血管支数计算,采用Gensini积分系统,对冠脉血管病变狭窄程度、病变部位、范围进行定量评定;用H检验分析H-FABP是否大于8.0ng/mL与Gensini积分的相关性,卡方检验分析血H-FABP与狭窄程度、病变支数的相关性,采用一元回归分析方法分析血清H-FABP与患者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程度。结果:H-FABP>8.0ng/mL组与H-FABP<8.0ng/mL组冠脉狭窄程度、累及支数及Gensini积分有明显差异(P<0.001);血清H-FABP与患者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一元回归分析结果,标准回归系数为0.658,P<0.001;一元线性回归方程,y=13.177+3.597x(y为Gensini积分,x为血中H-FABP浓度)。结论:H-FABP与近期发作ACS的患者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呈正相关。血清H-FABP升高是冠脉病变急性加重的直接结果,临床可根据血清H-FABP升高推断冠脉病变的危险度并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脂肪酸结合蛋白 急性心肌梗死 不稳定心绞痛 生化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对脂多糖所致心肌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5
16
作者 李异 王慷慨 +1 位作者 蒋永芳 陈军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57-463,共7页
目的:探讨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eart-fatt y acid binding protein,H-FABP)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所致心肌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以原代培养的新生大鼠心肌细胞为模型,通过基因转染方式改变H-FABP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 目的:探讨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eart-fatt y acid binding protein,H-FABP)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所致心肌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以原代培养的新生大鼠心肌细胞为模型,通过基因转染方式改变H-FABP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印迹、定量PCR检测原代培养中H-FABP的表达。分别检测心肌细胞培养液中TNF-α,IL-1β,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含量以及细胞存活率来反映LPS诱导的心肌细胞损伤与炎症反应。结果:LPS处理24 h能增加H-FABP表达。Si RNA降低H-FABP后,显著促进LPS引起的心肌细胞存活率下降、LDH释放以及TNF-α和IL-1β释放。相反,H-FABP过表达能显著抑制LPS引起的心肌细胞损伤与炎症反应。结论:H-FABP对LPS引起的心肌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酸结合蛋白 脂多糖 心肌细胞 炎症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颤动患者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超敏C反应蛋白及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变化 被引量:43
17
作者 林育辉 戴文军 何晓青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327-1329,1334,共4页
目的观察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eart type-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H-FABP)、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以及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在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颤动患者中的浓度变化,探讨其在房... 目的观察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eart type-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H-FABP)、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以及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在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颤动患者中的浓度变化,探讨其在房颤发生发展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将85例心衰合并房颤患者根据NYHA心功能分级分为Ⅱ、Ⅲ、Ⅳ级,并选取78例心功能正常的窦性节律者为对照组。分别检测各组患者的H-FABP、hs-CRP以及Hcy浓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房颤患者的H-FABP、hs-CRP以及Hcy浓度明显升高(P<0.05);且随着心功能分级的增加,这三种标记物的浓度也逐渐增加(P<0.05)。结论 H-FABP、hs-CRP以及Hcy与房颤发生、维持及心肌细胞的损伤密切相关;且与房颤患者的心衰的严重程度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脂肪酸结合蛋白 超敏C反应蛋白 半胱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粮脂肪水平对冬毛期银狐能量代谢、血清生化指标、肝脏脂肪酸组成及肝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张婷 罗婧 +6 位作者 钟伟 孙伟丽 王卓 孙皓然 樊燕燕 邢敬亚 李光玉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618-626,共9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脂肪水平对冬毛期银狐能量代谢、血清生化指标、肝脏脂肪酸组成及肝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L-FABP)基因表达的影响。选取145日龄、体重相近的健康雄性银狐50只,随机分成5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分别饲喂含10%、12...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脂肪水平对冬毛期银狐能量代谢、血清生化指标、肝脏脂肪酸组成及肝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L-FABP)基因表达的影响。选取145日龄、体重相近的健康雄性银狐50只,随机分成5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分别饲喂含10%、12%、16%、20%、24%混合油脂(鸡油∶豆油=1∶1)的试验饲粮,试验饲粮对应的脂肪水平为12.85%(A组)、14.71%(B组)、18.72%(C组)、22.23%(D组)、26.11%(E组)。预试期为15 d,正试期为75 d。结果显示:1)饲粮脂肪水平显著或极显著影响冬毛期银狐干物质日采食量、日采食代谢能、平均日增重和代谢能增重比(P<0.05或P<0.01),而对总能消化率无显著影响(P>0.05)。2)随着饲粮脂肪水平的升高,冬毛期银狐血清甘油三酯(TG)、葡萄糖(GLU)水平呈升高趋势,且E组血清TG水平显著高于A、B组(P<0.05),A组血清GLU水平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饲粮脂肪水平对血清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以及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活性无显著影响(P>0.05)。3)饲粮脂肪水平对冬毛期银狐肝脏脂肪酸中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及饱和脂肪酸(SFA)的比例有显著或极显著影响(P<0.05或P<0.01)。随着饲粮脂肪水平的升高,肝脏中PUFA和MUFA的比例升高,而SFA的比例则下降。4)随着饲粮脂肪水平的升高,冬毛期银狐肝脏中L-FABP mRNA相对表达量基本呈增加趋势,其中E组极显著高于A、B、C组(P<0.01)。由此得出,过高的饲粮脂肪水平不利于冬毛期银狐充分利用饲粮中营养物质;提高饲粮脂肪水平可增加冬毛期银狐血清TG和GLU水平,同时促进肝脏中不饱和脂肪酸的沉积;提高饲粮脂肪水平可上调冬毛期银狐肝脏中L-FABP基因的表达,进而促进脂肪酸的转运,减轻高脂饮食对肝脏造成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狐 脂肪水平 血清生化指标 肝脏 脂肪酸组成 肝脏脂肪酸结合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患者中医证型与游离脂肪酸和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1
19
作者 刘莉 韩宇博 +2 位作者 邹国良 隋艳波 金娟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2555-2558,共4页
目的:探讨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F-PEF)患者不同中医证型与血清中游离脂肪酸(FFA)及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含量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3月入住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140例HF-PEF患者,分为心血瘀阻证... 目的:探讨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F-PEF)患者不同中医证型与血清中游离脂肪酸(FFA)及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含量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3月入住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140例HF-PEF患者,分为心血瘀阻证、水饮内停证、血瘀兼水停证和非血瘀水停证4组,选取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检测各组患者血清FFA、H-FABP含量,比较各组间二者的差异性,应用线性相关评价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与FFA、H-FABP的相关性,并应用Logistic回归向前最大似然估计模式评价中医证型与FFA、HFABP的相关性。结果:HF-PEF患者NT-proBNP、FFA、H-FABP水平均高于正常组(P<0.01);NT-proBNP与FFA、H-FABP正相关(r=0.673,P<0.01;r=0.629,P<0.01),且FFA对NT-proBNP的影响大于H-FABP;FFA与心血瘀阻证负相关,H-FABP与心血瘀阻证、水饮内停证正相关,NT-proBNP与中医证型不相关。结论:FFA和H-FABP可能成为HF-PEF诊断的预测因子,同时亦可能是HF-PEF患者心血瘀阻证辨证分型的客观化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 中医证 游离脂肪酸 脂肪酸结合蛋白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粮脂肪水平对冬毛期银狐生长性能、体脂肪酸组成及空肠中小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婷 钟伟 +6 位作者 罗婧 周宁 黄健 王卓 孙皓然 樊燕燕 李光玉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2300-2308,共9页
为研究饲粮脂肪水平对冬毛期银狐生长性能、体脂肪酸组成及空肠中小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表达的影响,选取145日龄、体重相近的健康雄性银狐50只,随机分成5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分别饲喂含10%、12%、16%、20%、24%混合油脂... 为研究饲粮脂肪水平对冬毛期银狐生长性能、体脂肪酸组成及空肠中小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表达的影响,选取145日龄、体重相近的健康雄性银狐50只,随机分成5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分别饲喂含10%、12%、16%、20%、24%混合油脂(鸡油∶豆油=1∶1)的试验饲粮,试验饲粮实测脂肪水平分别为12.85%(A组)、14.71%(B组)、18.72%(C组)、22.23%(D组)、26.11%(E组)。预试期为15d,正试期为75d。结果显示:1)饲粮脂肪水平显著影响冬毛期银狐的平均日采食量(ADFI)(P<0.01),ADFI随着饲粮脂肪水平的升高而降低;B、C、D组的平均日增重(ADG)极显著高于A、E组(P<0.01);D组料重比(F/G)显著低于A、B、E组(P<0.05)。2)随着饲粮脂肪水平的升高,肌间脂肪中饱和脂肪酸(SFA)的比例升高,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的比例下降(P<0.05),而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的比例无显著变化(P>0.05)。3)饲粮脂肪水平对银狐皮下腹部脂肪中SFA、MUFA和PUFA的比例无显著影响(P>0.05)。4)随饲粮脂肪水平的升高,空肠中I-FABP mRNA的相对表达量呈上升趋势,表现为E组显著高于A、B、C组(P<0.05)。由此得出,当饲粮脂肪水平达到18.72%时,冬毛期银狐表现出最佳的生长性能;银狐体脂肪酸组成能够反映饲粮的脂肪酸组成,肌间脂肪脂肪酸组成受饲粮脂肪水平的影响,而皮下脂肪脂肪酸组成相对稳定;此外,提高饲粮脂肪水平可促进冬毛期银狐空肠中I-FABP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狐 脂肪水平 生长性能 脂肪酸组成 小肠脂肪酸结合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