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4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克思“结合劳动”概念的方法论探析——以《资本论》及手稿为中心
1
作者 余慧君 林密 《宁夏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6-53,共8页
“结合劳动”是马克思研究资本主义劳动的重要概念,旨在揭示劳动与资本的矛盾关系。在《资本论》及手稿中,马克思批判资产阶级唯心主义历史观,否定资本主义永恒论,阐明结合劳动的历史前提与独特性。针对资产阶级劳动观的形而上学逻辑,... “结合劳动”是马克思研究资本主义劳动的重要概念,旨在揭示劳动与资本的矛盾关系。在《资本论》及手稿中,马克思批判资产阶级唯心主义历史观,否定资本主义永恒论,阐明结合劳动的历史前提与独特性。针对资产阶级劳动观的形而上学逻辑,马克思基于结合劳动社会化进程,阐释其社会总体性;针对其实证主义路径及辩护倾向,立足历史辩证法,点明无产阶级的主体能动性。通过一系列的批判和超越,马克思构建起结合劳动的科学分析架构,形成了劳动历史性、社会性与主体能动性相统一的研究理路,蕴含着丰富的历史辩证法思想。在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深入阐释“结合劳动”概念的社会历史性内涵与逻辑理路,对深化当代数字劳动研究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合劳动 《资本论》及手稿 历史性 社会性 主体能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马克思恩格斯经典论述的基本特征 被引量:2
2
作者 张应强 唐宇聪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6-46,共11页
马克思和恩格斯基于科学社会主义思想和理论,做出了关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系列经典论述。这些经典论述具有五个方面的基本特征:一是立足资本主义大工业生产,主要讨论工人的劳动问题;二是针对特定群体,主要讨论工人阶级及其子... 马克思和恩格斯基于科学社会主义思想和理论,做出了关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系列经典论述。这些经典论述具有五个方面的基本特征:一是立足资本主义大工业生产,主要讨论工人的劳动问题;二是针对特定群体,主要讨论工人阶级及其子女的教育问题;三是突出特定内容,主要讨论作为“教育内容”的教育和全面发展教育思想;四是基于教育与生产劳动“双向命题”,阐发教育与生产劳动的辩证关系;五是基于策略式阶段划分,阐发社会主义社会的“教劳结合”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教育方针 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 马克思恩格斯教劳结合思想 全面发展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泽东对新中国“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探索 被引量:2
3
作者 庞立生 王林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8,共8页
在毛泽东关于新中国教育的思想与实践中,对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探索是极具特色的一个部分。这一探索是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背景下开启的,是毛泽东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教育发展道路的一部分。随着以“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为主要... 在毛泽东关于新中国教育的思想与实践中,对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探索是极具特色的一个部分。这一探索是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背景下开启的,是毛泽东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教育发展道路的一部分。随着以“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为主要内容的党的教育方针的确立,毛泽东的这一探索实现了理论上的升华,其思想光芒在今天仍具有显著价值。正确认识和客观评价毛泽东的这一探索,不仅是深化毛泽东研究的必然要求,也是新时代劳动教育的重要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新中国 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业教育中的教劳结合理论与实践——以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为例 被引量:1
4
作者 刘圣兰 《职教论坛》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1期78-81,共4页
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对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思想的理解与实践,主要表现为:将人的需要作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出发点;将人性化管理作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重要手段;将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根本目标。这些宝... 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对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思想的理解与实践,主要表现为:将人的需要作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出发点;将人性化管理作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重要手段;将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根本目标。这些宝贵经验在重视职业教育发展的内在诉求、创造职业教育发展的条件、拓宽职业教育发展的渠道等方面给予我们有益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 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 职业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 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被引量:1
5
作者 顾明远 《现代教育管理》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7-11,共5页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学习邓小平同志的教育思想北京师范大学顾明远邓小平同志在论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时候,特别重视教育的作用。早在1977年他和中央两位同志谈话时就指出:“我们要实现现代化...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学习邓小平同志的教育思想北京师范大学顾明远邓小平同志在论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时候,特别重视教育的作用。早在1977年他和中央两位同志谈话时就指出:“我们要实现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要能上去。发展科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劳动结合 现代化服务 顾明远 教育内容 教育思想 教育体制 文化素质 中国教育 教育事业 现代化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 被引量:11
6
作者 陈信泰 宁虹 《教育理论与实践》 1985年第5期1-6,共6页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未来教育对所有已满一定年龄的儿童来说,就是生产劳动同智育和体育相结合,它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530页)。这一培养全面发展的...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未来教育对所有已满一定年龄的儿童来说,就是生产劳动同智育和体育相结合,它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530页)。这一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科学论断,凝聚着马克思哲学思想的光辉。为什么说只有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才能造就全面发展的人!我们试以本文对此作一探索。一人类对于自身发展道路的探索,可以追溯到哲学的起源。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恩格斯 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 未来教育 大发展 马克思哲学思想 科学论断 理论与实践 体力劳动 空想社会主义者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邓小平对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思想之新发展 被引量:1
7
作者 肖远军 《当代教育科学》 1996年第5期2-3,共2页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以下简称"教劳结合")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基本方针,革命导师都曾对此作过精辟的论述。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我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如何正确理解教劳结合这一基本方针,是关系着我国教育事业发展...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以下简称"教劳结合")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基本方针,革命导师都曾对此作过精辟的论述。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我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如何正确理解教劳结合这一基本方针,是关系着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重大课题。邓小平同志高瞻远瞩,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 教劳结合 邓小平同志 新发展 教育事业发展 相适应 现代科学技术 体力劳动 基本方针 正确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期高等工程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探讨
8
作者 王群健 兰云 《有色金属高教研究》 1994年第4期120-124,共5页
新时期高等工程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探讨中南工业大学王群健,兰云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以下简称“教劳结合”),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教育思想的重要原理,也是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发展的方向。但是,由于在不同时期对“教劳结合”认... 新时期高等工程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探讨中南工业大学王群健,兰云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以下简称“教劳结合”),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教育思想的重要原理,也是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发展的方向。但是,由于在不同时期对“教劳结合”认识上的偏差,导致工作上的几多失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工程教育 生产劳动结合 教育方针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再认识
9
作者 王一鸣 《有色金属高教研究》 1995年第1期24-28,共5页
对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再认识上海工业大学王一鸣教育和生产劳动相结合可以说是一个永恒的课题。教育起源于生产;教育的发展,虽有过和生产劳动相脱离时候,但从广义上说,这种形式上的脱离,实际上还是和生产的发展有关系,因为教... 对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再认识上海工业大学王一鸣教育和生产劳动相结合可以说是一个永恒的课题。教育起源于生产;教育的发展,虽有过和生产劳动相脱离时候,但从广义上说,这种形式上的脱离,实际上还是和生产的发展有关系,因为教育培养的人,绝大多数和社会生产有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 生产劳动结合 教育方针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马克思主义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思想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
10
作者 陈勇军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4年第1期47-49,37,共4页
马克思主义关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是马克思、恩格斯运用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原理研究、总结资产阶级教育思想,吸收其合理内核而提出的一种全新的教育思想。认真学习,全面掌握马克思主义关于教育与生产劳... 马克思主义关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是马克思、恩格斯运用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原理研究、总结资产阶级教育思想,吸收其合理内核而提出的一种全新的教育思想。认真学习,全面掌握马克思主义关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思想对于我们坚持社会主义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有着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 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若干问题的思考
11
作者 刘国瑞 《现代教育管理》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101-104,共4页
关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若干问题的思考辽宁教育研究院刘国瑞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人类社会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机器大生产阶段后,对人的素质要求不断提高的客观产物。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对此也有许多极其深刻的论述。1934年毛... 关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若干问题的思考辽宁教育研究院刘国瑞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人类社会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机器大生产阶段后,对人的素质要求不断提高的客观产物。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对此也有许多极其深刻的论述。1934年毛主席在苏维埃教育总方针中就已明确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国瑞 机器大生产 人类社会 生产劳动结合 现代化建设 产学合作 一头热 教育改革 教育现状分析 辽宁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与劳动结合可能性的教育哲学阐释 被引量:7
12
作者 刘盼倩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4期3-7,共5页
洛克从政治哲学的视角确认了劳动的价值,目的是为了自由主义的实现;马克思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肯定了劳动在教育中的价值,提出了教劳结合的教育原则。同时,劳动观念的历史变革,即劳动从作为生存手段到行动方式的转变、从奴役劳动到生命... 洛克从政治哲学的视角确认了劳动的价值,目的是为了自由主义的实现;马克思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肯定了劳动在教育中的价值,提出了教劳结合的教育原则。同时,劳动观念的历史变革,即劳动从作为生存手段到行动方式的转变、从奴役劳动到生命劳动的转变以及劳动生产力到劳动创造力的转变这一系列的变革,促使劳动与教育的结合成为了可能。具有劳动性质的教育和具有教育性质的劳动成为两者相结合的重要的特征。实现教育与劳动的结合,应关注作为身心统一发展的教育目的、作为想象力培养的教育内容和作为整体性发展的教育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 劳动 教育与劳动结合 教育哲学 身心统一发展 想象力培养 整体性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耕读——中国古代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被引量:14
13
作者 胡青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2年第3期9-12,22,共5页
耕读结合是中国古代原始简单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或多或少地存在于几乎整个中国古代社会,其实践与理论也在不断地完善与提高。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或是知识分子的贫困,或是山林文化的影响,或是对理想社会的追求。耕读扩大了教育的... 耕读结合是中国古代原始简单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或多或少地存在于几乎整个中国古代社会,其实践与理论也在不断地完善与提高。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或是知识分子的贫困,或是山林文化的影响,或是对理想社会的追求。耕读扩大了教育的社会基础,促使了学生的平民化,并是培养道德、陶冶情操的重要手段。耕读现象的存在说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自古存在的,有其历史渊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读 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 山林文化 平民化 培养道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78年以来我国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演变特征——土地和劳动力结合视角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瑶鹤 胡伟艳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61-63,共3页
文章利用文献法、分类法、归纳法等方法,从土地和劳动力结合视角,分析1978年以来我国农村土地管理制度的演变特征,主要体现从土地和劳动力的直接结合转向土地和劳动力的间接结合,其中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直接结合的标志,间接结合主要... 文章利用文献法、分类法、归纳法等方法,从土地和劳动力结合视角,分析1978年以来我国农村土地管理制度的演变特征,主要体现从土地和劳动力的直接结合转向土地和劳动力的间接结合,其中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直接结合的标志,间接结合主要包括以土地使用权流转为主的土地使用权和劳动力的间接结合和以人口城镇化为主的土地所有权和劳动力的间接结合。通过直接结合和间接结合的比较分析,指出扬土地和劳动力直接和间接结合之长而补其之短,完善资源配置的市场机制,推进就地城镇化进程,是创新农村土地管理制度的核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地关系 农村土地管理制度 土地与劳动力的结合 新型城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锡忠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5期7-9,共3页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马克思教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无产阶级历来提倡的教育方法。早在一百多年前,马克思就明确深刻地指出:“从工人制度中萌发出了未来教育的幼芽,未来教育对所有已满一定年龄的儿童来说,就是生产劳动同智育体育...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马克思教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无产阶级历来提倡的教育方法。早在一百多年前,马克思就明确深刻地指出:“从工人制度中萌发出了未来教育的幼芽,未来教育对所有已满一定年龄的儿童来说,就是生产劳动同智育体育相结合。它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办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530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 青年学生 马克思恩格斯 未来教育 重要组成部分 教育理论 社会实践 工农群众 社会主义社会 无产阶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启仁 《现代教育管理》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110-112,共3页
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辽阳石油化专王启仁劳动创造了教育,教育又为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科学技术的大发展,提供了广泛的人才。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一、我国教育的最大弊端是“三脱离”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 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辽阳石油化专王启仁劳动创造了教育,教育又为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科学技术的大发展,提供了广泛的人才。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一、我国教育的最大弊端是“三脱离”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但是,我国教育的最大弊端却是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劳动结合 高校教育改革 教学计划 三年制专科 总学时 王启 毕业论文 刘国瑞 改造运动 教学体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马克思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学说的立足点 被引量:1
17
作者 胡尔钢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2年第3期127-133,共7页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学说,是马克思主义教自理论的过本问题,也是我国卅年来教育实践的重要内容。最近,教育理论界对这一问题展开了集中的讨论。木义试就马克,以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学说的立足点进行论述,并对我国实行教育与生产分...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学说,是马克思主义教自理论的过本问题,也是我国卅年来教育实践的重要内容。最近,教育理论界对这一问题展开了集中的讨论。木义试就马克,以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学说的立足点进行论述,并对我国实行教育与生产分动的若十问题谈些粗浅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 教劳结合 重要内容 教育理论 劳动 教育实践 教育制度 问题展开 自身发展 科学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坚持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改革我国普通高中课程的设想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侠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8期10-13,共4页
一、我国普通高中课程需要改革,是因为我国高中教育存在着严重的缺点。据许多高等学校教师反映,近年入学新生中不少人思想觉悟不高,自学能力较差,懒于动手动脑,可造之才不多。又据许多接受高中毕业生的用人单位反映,不少高中毕业生参加... 一、我国普通高中课程需要改革,是因为我国高中教育存在着严重的缺点。据许多高等学校教师反映,近年入学新生中不少人思想觉悟不高,自学能力较差,懒于动手动脑,可造之才不多。又据许多接受高中毕业生的用人单位反映,不少高中毕业生参加生产劳动时不仅缺乏劳动知识技能,而且怕苦怕累,拈轻怕重,纪律观念薄弱。这就是说,高中教育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的任务未能很好地完成,为社会培养后备劳动力的任务完成得更加不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劳动结合 高中毕业生 高中教育 高中课程 高等学校教师 自学能力 知识技能 思想觉悟 普通教育 新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关于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思想在我国实践的反思 被引量:1
19
作者 靖国平 胡定荣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1年第6期103-108,共6页
当前,面对着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挑战和国际形势的变化,我们迫切需要进一步认识马克思主义教劳结合思想的基本涵义,并积极探索新时期在我国进一步贯彻实施马克思主义教劳结合思想的意义和措施。 一、如何认识马克思主义教劳结合思想的本质... 当前,面对着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挑战和国际形势的变化,我们迫切需要进一步认识马克思主义教劳结合思想的基本涵义,并积极探索新时期在我国进一步贯彻实施马克思主义教劳结合思想的意义和措施。 一、如何认识马克思主义教劳结合思想的本质涵义 长期以来,理论界对马克思主义教劳结合思想的本质涵义研讨不够,探究不深。其主要原因有二。一是过分局限于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教劳结合的直接论述,处处引经据典、缺乏从精神实质上、动态上和整体全面上把握其本质特性;二是将教劳结合更多地看作是实践性、操作性方面的问题,从而忽视了理论上的探讨。由于理论研究上存在着简单化、模糊化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劳结合 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 认识马克思主义 现代教育 思想的本质 教育发展 学校教育 模糊化倾向 贝勒斯 涵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实质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国庆 《教育与经济》 1987年第4期5-8,共4页
恩格斯指出:“根据唯物主义观点,历史中的决定因素,归根结蒂是直接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但是,生产本身又有两种。一方面是生活资料即食物、衣服、住房以及为此所必需的工具的生产;另一方面是人类自身的生产,即种的蕃衍。”
关键词 人类自身生产 两种生产 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 再生产 生活资料 住房 物质生产部门 劳动力素质 唯物主义观点 体力劳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