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腐植酸与土霉素的结合作用特征:pH和离子强度的影响
1
作者 郭莹惠 廖旌淦 +3 位作者 崔丹丹 邓瑞 彭博 李忠武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16,31,共8页
为了深入了解腐植酸(HA)与抗生素之间的结合作用,本研究以土霉素(OTC)为代表,设置一系列pH和离子强度变化梯度,通过OTC滴定引起的HA荧光猝灭特征变化来研究二者之间的结合特征及结合强弱变化特点。研究结果表明,三维荧光光谱-平行因子分... 为了深入了解腐植酸(HA)与抗生素之间的结合作用,本研究以土霉素(OTC)为代表,设置一系列pH和离子强度变化梯度,通过OTC滴定引起的HA荧光猝灭特征变化来研究二者之间的结合特征及结合强弱变化特点。研究结果表明,三维荧光光谱-平行因子分析(EEM-PARAFAC)识别出HA主要由3种荧光峰组成:紫外类腐殖质C1(A峰),陆源类腐殖质C2(C峰)和黄腐酸C3。在不同浓度的OTC影响下,HA组分的荧光猝灭效果由高到低为:C2,C1,C3,表明C峰与OTC的结合作用相对比较强烈。pH和离子强度的变化会对结合作用强弱产生一定影响。当pH从3.00增加到9.00,OTC和HA的结合作用增强。当离子强度从0增加至0.001 mol/L时,OTC与HA的结合作用增强,离子强度继续增加至0.10 mol/L时,结合作用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植酸 土霉素 结合作用 荧光猝灭 环境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光谱法研究锌(Ⅱ)存在下诺氟沙星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结合作用 被引量:24
2
作者 吴根华 汪婕 +4 位作者 陈金龙 郭畅 王培三 王冬香 汪竹青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913-916,共4页
在模拟生理条件下,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诺氟沙星对牛血清白蛋白以及锌(Ⅱ)对诺氟沙星和牛血清白蛋白荧光光谱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诺氟沙星和锌(Ⅱ)都可以使牛血清白蛋白的荧光强度发生猝灭。根据荧光猝灭双倒数图计算诺氟沙星和牛... 在模拟生理条件下,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诺氟沙星对牛血清白蛋白以及锌(Ⅱ)对诺氟沙星和牛血清白蛋白荧光光谱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诺氟沙星和锌(Ⅱ)都可以使牛血清白蛋白的荧光强度发生猝灭。根据荧光猝灭双倒数图计算诺氟沙星和牛血清白蛋白之间的结合常数为6.80×105,结合位点数为1.21。由此可见,诺氟沙星和牛血清白蛋白之间有很强的结合作用,这为诺氟沙星在体内被蛋白质储存和转运提供了条件。并且在锌(Ⅱ)存在下,诺氟沙星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结合作用有所增强。荧光猝灭双倒数图计算的结果表明,诺氟沙星和牛血清白蛋白之间的结合常数和结合位点数均随锌(Ⅱ)浓度的增大而增大。通过对锌(Ⅱ)、诺氟沙星和牛血清白蛋白的结合反应的研究,进一步探讨了诺氟沙星、锌(Ⅱ)在生物体内与蛋白质相互作用的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光谱法 诺氟沙星 锌(Ⅱ) 牛血清白蛋白 结合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探针Sm^(3+)与牛血清白蛋白结合作用的分子光谱及电化学表征 被引量:13
3
作者 李蕾 李勋 +1 位作者 戚琦 罗国添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74-77,共4页
研究了稀土Sm3+ 与牛血清白蛋白 (BSA)固体配合物合成方法 ,对其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表明 ,Sm3+ 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羟基的氧和胺基或酰胺基的氮形成强烈的配位配合物。紫外光谱分析表明 ,Sm3+ 与BSA作用时直接与酪氨酸残基作用。在模拟生... 研究了稀土Sm3+ 与牛血清白蛋白 (BSA)固体配合物合成方法 ,对其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表明 ,Sm3+ 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羟基的氧和胺基或酰胺基的氮形成强烈的配位配合物。紫外光谱分析表明 ,Sm3+ 与BSA作用时直接与酪氨酸残基作用。在模拟生理条件下研究了Sm3+ 与BSA的结合性质 ,荧光光谱分析表明Sm3+ 与BSA形成 2 5∶1的配合物 ,表观络合常数为lgK =11 0 0。并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pH条件对S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离子 牛血清白蛋白 结合作用 分子光谱 电化学行为 生物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物-蛋白结合作用的分析方法研究 被引量:22
4
作者 周大炜 李乐道 李发美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16-120,共5页
综述了定性和定量研究药物 蛋白结合作用的部分方法,包括色谱、毛细管电泳、核磁共振光谱、质谱等方法及一些传统方法如平衡透析、超滤等方法,并讨论了各自的优点和局限性。
关键词 药物-蛋白结合作用 分析方法 色谱 毛细管电泳 核磁共振光谱 质谱 结合参数 药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谱法研究盐酸非那吡啶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结合作用 被引量:7
5
作者 周宏 陈昌云 谢安建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830-1833,共4页
运用光谱学方法研究了在生理pH值条件下盐酸非那吡啶(PHE)与牛血清白蛋白之间的结合作用。通过荧光光谱和紫外吸收光谱确定了盐酸非那吡啶对牛血清白蛋白的荧光猝灭机理。依据Scatchard方程测定了不同温度下该结合反应的结合常数和结合... 运用光谱学方法研究了在生理pH值条件下盐酸非那吡啶(PHE)与牛血清白蛋白之间的结合作用。通过荧光光谱和紫外吸收光谱确定了盐酸非那吡啶对牛血清白蛋白的荧光猝灭机理。依据Scatchard方程测定了不同温度下该结合反应的结合常数和结合位点数。根据热力学方程讨论了两者间的主要作用力类型。结合同步荧光光谱分析了盐酸非那吡啶对牛血清白蛋白构象的影响。盐酸非那吡啶对牛血清白蛋白的荧光猝灭机制主要为静态猝灭和非辐射能量转移。在15,25,37℃时盐酸非那吡啶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结合常数Kb分别为2.47×107,9.15×106,4.36×106L.mol-1,它们之间平均结合位点数n为1。结合反应的热力学参数为ΔH=-71.2 kJ.mol-1,ΔS=124.8 J.mol-1.K-1。热力学函数计算结果表明,该作用过程是一个熵增加,Gibbs自由能降低的自发分子间作用过程。依据Frster能量转移理论确定PHE与BSA间的结合距离为1.61 nm。两者结合的主要作用力类型是静电作用力。盐酸非那吡啶在体内能够被血清蛋白存储和转运,但结合时对蛋白构象有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非那吡啶 牛血清白蛋白 荧光光谱法 紫外吸收光谱法 结合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法研究抗甲亢药物硫脲嘧啶与蛋白质的相互结合作用 被引量:5
6
作者 谭亮 谢青季 姚守拙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59-63,共5页
研究了硫脲嘧啶 (TU)对牛血清白蛋白 (BSA)内源荧光的猝灭效应 .在磷酸缓冲溶液 (pH7.2 ,2 0℃ )中 ,F0 F与硫脲嘧啶浓度在 4.0 0× 10 - 6 ~ 6 .0 0× 10 - 5mol L范围内存在线性关系 ,检测下限为 1.81× 10 - 7mol L ,... 研究了硫脲嘧啶 (TU)对牛血清白蛋白 (BSA)内源荧光的猝灭效应 .在磷酸缓冲溶液 (pH7.2 ,2 0℃ )中 ,F0 F与硫脲嘧啶浓度在 4.0 0× 10 - 6 ~ 6 .0 0× 10 - 5mol L范围内存在线性关系 ,检测下限为 1.81× 10 - 7mol L ,硫脲嘧啶与牛血清白蛋白分子结合比例为 1∶1,结合常数为 1.35× 10 5L mol.它们之间存在能量转移 ,求算出硫脲嘧啶与牛血清白蛋白色氨酸残基之间距离为 0 .95nm .它们之间结合反应的热力学函数分别为 :ΔrHm =5 5 .7kJ mol,ΔrSm =2 88J (mol·K)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法 抗甲亢药物 相互结合作用 硫脲嘧啶 牛血清白蛋白 荧光猝灭 能量转移 结合比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诺氟沙星与牛血清白蛋白结合作用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赵利霞 李保新 章竹君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73-75,共3页
应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水溶液中诺氟沙星和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测得该反应的结合常数K =9.92× 1 0 4 L/mol,结合位点数n =0 .85.实验结果表明 ,诺氟沙星和牛血清白蛋白分子间有较强的结合作用 ,且只形成一个位点数 .由此可见 ... 应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水溶液中诺氟沙星和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测得该反应的结合常数K =9.92× 1 0 4 L/mol,结合位点数n =0 .85.实验结果表明 ,诺氟沙星和牛血清白蛋白分子间有较强的结合作用 ,且只形成一个位点数 .由此可见 ,诺氟沙星在体内可以被蛋白质所储存和转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诺氟沙星 牛血清白蛋白 结合作用 荧光光谱 药物输送 药物代谢 结合位点数 超分子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吗啡肽-1及其类似物的合成及与阿片受体结合作用 被引量:2
8
作者 霍笑风 吴宁 +2 位作者 任维华 王锐 陈新滋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7期1157-1159,共3页
Endomorphin 1(EM 1) and its six analogs which were designed by rationally replacing the 2 /3 amino acid(Aa) of EM 1 were synthesized by using liquid phase peptides synthesis method to study their action of opiate rece... Endomorphin 1(EM 1) and its six analogs which were designed by rationally replacing the 2 /3 amino acid(Aa) of EM 1 were synthesized by using liquid phase peptides synthesis method to study their action of opiate receptor binding(AORB). The order of their affinity intensity for μ opiate receptor(MOR) was  EM 1 >[ D Ala 2]EM 1 >[ D Pro 2]EM 1 > EM 1 >[ L Tyr 3]EM >[ L Pro 3]EM >EM The sequence of their selectivity for MOR is  EM 1 >[ D Pro 2]EM 1 =[ L Tyr 3]EM >[ D Ala 2]EM 1 =[ L Pro 3]EM >EM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omparatively speaking, the 2 Aa was mo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selectivity of EM 1 while the 3 Aa to their affinity, though the different replacement changed the AORB of EM 1 dissimilar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吗啡肽-1 液相多肽合成 阿片受体 结合作用 构象 亲和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谱法研究野漆树苷与人血清蛋白的结合作用 被引量:2
9
作者 邓少东 帅欧 +2 位作者 林励 肖凤霞 卓嘉琳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620-1623,共4页
目的研究野漆树苷与人血清蛋白(HSA)的结合作用及机制。方法通过光谱法研究野漆树苷与HSA的作用机制。以能量传递原理及Lineweaver-Burk双倒数方程计算野漆树苷与HSA反应的结合常数和结合距离;以热力学参数判断其与HSA间的作用力类型;... 目的研究野漆树苷与人血清蛋白(HSA)的结合作用及机制。方法通过光谱法研究野漆树苷与HSA的作用机制。以能量传递原理及Lineweaver-Burk双倒数方程计算野漆树苷与HSA反应的结合常数和结合距离;以热力学参数判断其与HSA间的作用力类型;以同步荧光光谱考察野漆树苷对HSA构象的影响。结果野漆树苷与HSA反应的结合常数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野漆树苷与HSA之间的结合距离为4.16 nm;野漆树苷与HSA的互相作用以氢键和范德华力结合为主;酪氨酸残基和色氨酸残基的特征荧光光谱峰随野漆树苷浓度的增加而产生猝灭。结论野漆树苷能与HSA结合,其荧光猝灭以静态猝灭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漆树苷 人血清白蛋白 结合作用 荧光猝灭 热力学参数 同步荧光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酸丙咪嗪-人血清白蛋白结合作用的毛细管区带电泳测定法 被引量:5
10
作者 周大炜 李发美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43-146,共4页
采用毛细管区带电泳(CZE)技术,研究了抗抑郁三环类碱性药物盐酸丙咪嗪与人血清白蛋白(HSA)的结合作用。通过经典方法(超滤法)对该方法进行了方法学确证。该法适宜于水溶性良好的碱性药物(迁移时间足够短,且与蛋白质形成的复合物较稳定)... 采用毛细管区带电泳(CZE)技术,研究了抗抑郁三环类碱性药物盐酸丙咪嗪与人血清白蛋白(HSA)的结合作用。通过经典方法(超滤法)对该方法进行了方法学确证。该法适宜于水溶性良好的碱性药物(迁移时间足够短,且与蛋白质形成的复合物较稳定) 蛋白系统中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定量考察。应用SAS统计软件中非线性回归分析平台自编程序,求得了丙咪嗪与HSA的结合常数和结合位点数:K=0 18L/μmol;n=2 2。实验证明:该法可靠、简单、高效、低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丙咪嗪 结合作用 毛细管区带电泳 人血清白蛋白 结合参数 抗抑郁药物 药物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红素-18-酰亚胺的合成及其对牛血清白蛋白结合作用的荧光法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进军 刘永明 李利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94-597,共4页
合成表征了化合物紫红素- 18- 酰亚胺。用荧光光谱法、分光光度法研究了水溶液中紫红素- 18- 酰亚胺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结合反应。实验表明紫红素- 18- 酰亚胺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结合作用为单一的静态猝灭过程。在水溶液中紫红... 合成表征了化合物紫红素- 18- 酰亚胺。用荧光光谱法、分光光度法研究了水溶液中紫红素- 18- 酰亚胺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结合反应。实验表明紫红素- 18- 酰亚胺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结合作用为单一的静态猝灭过程。在水溶液中紫红素-18- 酰亚胺与蛋白质以摩尔比1∶1牢固结合,其结合常数k =5 .386×10 5L·mol-1。根据F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机理,求算了给体(BSA)与受体(RPA)间距离r =3. 5 4nm能量转移效率E =0 . 2 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血清白蛋白 结合作用 酰亚胺 红素 荧光法 能量转移效率 荧光光谱法 分光光度法 合成表征 结合反应 猝灭过程 结合常数 转移机理 辐射能量 水溶液 化合物 摩尔比 蛋白质 距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利沙星与Co(phen)_3^(2+)及DNA间结合作用的电化学和光谱
12
作者 陈昌云 李小华 +2 位作者 单云 夏娟 相秉仁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818-820,共3页
利用电化学和紫外光谱法研究了邻菲咯啉合钴(Co(phen)32+)与普利沙星(PLFX)及DNA间在pH=7.4的三羟甲基氨基甲烷-盐酸缓冲溶液中的结合作用。紫外光谱测量结果表明,普利沙星与Co(phen)32+发生了结合作用形成二元络合物,结合常数为2.0... 利用电化学和紫外光谱法研究了邻菲咯啉合钴(Co(phen)32+)与普利沙星(PLFX)及DNA间在pH=7.4的三羟甲基氨基甲烷-盐酸缓冲溶液中的结合作用。紫外光谱测量结果表明,普利沙星与Co(phen)32+发生了结合作用形成二元络合物,结合常数为2.0×104L/mol。电化学测量表明,在Co(phen)32+-普利沙星络合物中加入DNA后,Co(phen)32+-普利沙星络合物的峰电流下降,峰电位差增大了17 mV,式电位负移了3.5 mV,推断络合物与DNA作用方式主要为静电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利沙星 Co(phen)3^2+ CT-DNA 结合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谱法和色谱法研究酰胺类除草剂与脲酶的结合作用
13
作者 刘惠君 詹秀明 +1 位作者 李克斌 刘维屏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63-466,共4页
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荧光光谱法研究了四种酰胺类除草剂的热力学函数以及与脲酶的作用。研究表明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流动相组成与酰胺类除草剂的容量因子成线性关系 ,并测定了乙草胺、丙草胺、丁草胺、异丙甲草胺的过量热力学焓变Δ H... 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荧光光谱法研究了四种酰胺类除草剂的热力学函数以及与脲酶的作用。研究表明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流动相组成与酰胺类除草剂的容量因子成线性关系 ,并测定了乙草胺、丙草胺、丁草胺、异丙甲草胺的过量热力学焓变Δ H 以及与脲酶的结合常数K和结合位点数n。分析表明过量热力学函数与结合常数K存在较好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 结合作用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 脲酶 过量 相关性 光谱法 热力学函数 结合常数 容量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酮洛芬与蛋白结合作用的高效液相色谱-迎头分析法研究及其与高效毛细管电泳迎头分析法的比较
14
作者 周大炜 李发美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01-604,共4页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 迎头分析法(HPLC FA),以67mmol/L(pH7 4,I=0.17mol/L)的等渗磷酸盐缓冲液为流动相,PinkertonGFFⅡ S5 80内表面反相柱(150mm×4 6mmi d ,5μm)为固定相,254nm下检测,研究了酮洛芬与人血清白蛋白(HSA)的结合作用,...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 迎头分析法(HPLC FA),以67mmol/L(pH7 4,I=0.17mol/L)的等渗磷酸盐缓冲液为流动相,PinkertonGFFⅡ S5 80内表面反相柱(150mm×4 6mmi d ,5μm)为固定相,254nm下检测,研究了酮洛芬与人血清白蛋白(HSA)的结合作用,通过非线性回归参数估算求得酮洛芬与HSA的结合参数。与高效毛细管电泳 迎头分析法(HPCE FA)相比,HPLC FA法具有高灵敏度的优势,但进样量较大,分析时间较长。HPLC FA法的测定结果表明,HSA分子上酮洛芬的两类结合位点(第一类和第二类)共存。当酮洛芬与HSA的量比较低时,酮洛芬主要结合在第一类位点;当它们的量比较高时,结合才发生在第二类结合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毛细管电泳-迎头分析 高效液相色谱-迎头分析 人血清白蛋白 蛋白结合作用 酮洛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质-香气化合物结合作用的研究方法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5
作者 陈臣 周琪琪 +3 位作者 于海燕 娄新曼 李永 田怀香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7期178-187,共10页
食品中包含蛋白质在内的多种大分子及微量风味物质,香气化合物与蛋白基质之间的结合作用对食品整体风味的释放和感知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对蛋白质与香气化合物结合作用的机制、测定方法、理论模型和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阐述,概括了蛋白质... 食品中包含蛋白质在内的多种大分子及微量风味物质,香气化合物与蛋白基质之间的结合作用对食品整体风味的释放和感知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对蛋白质与香气化合物结合作用的机制、测定方法、理论模型和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阐述,概括了蛋白质与香气化合物之间的结合作用方式,包括非共价键合、共价键合和传质效应等;系统比较了荧光光谱、圆二色光谱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等多光谱技术在蛋白质-香气化合物结合作用中的应用;并介绍了蛋白质与香气化合物结合作用研究中常用的几种理论模型和新兴的分子对接和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此外,围绕蛋白质、香气化合物和食品中的配料成分3个方面对香气化合物在蛋白基质中释放与保留的影响因素进行论述,并归纳了当前研究中主要存在的问题,同时针对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以期为香气化合物在食品蛋白基质中的可控释放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 香气化合物 多光谱技术 分子对接模拟 结合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拟胃肠道消化液中小球藻类金属硫蛋白对镉离子的结合作用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郝春莉 黄婧筠 黄志勇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62-67,共6页
利用锌诱导小球藻,通过提取分离和纯化,获得锌结合类金属硫蛋白(MT-like蛋白)。通过透析过程,研究模拟胃、肠道消化液中MT-like蛋白对Cd^(2+)的结合作用。结果表明,在模拟胃液中MT-like蛋白处于脱金属状态,与Cd^(2+)的结合能力弱。而在... 利用锌诱导小球藻,通过提取分离和纯化,获得锌结合类金属硫蛋白(MT-like蛋白)。通过透析过程,研究模拟胃、肠道消化液中MT-like蛋白对Cd^(2+)的结合作用。结果表明,在模拟胃液中MT-like蛋白处于脱金属状态,与Cd^(2+)的结合能力弱。而在肠消化液中,MT-like蛋白能与Cd^(2+)结合,20 mg·L^(-1) MT-like蛋白与100μg·L^(-1) Cd^(2+)的结合率可达46.0%。研究发现,在模拟胃、肠液中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都会降低MT-like蛋白对Cd^2+的结合能力。研究结果对进一步开发MT-like蛋白作为Cd^(2+)的生物解毒剂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硫蛋白 透析 胃肠道模拟液 镉离子 结合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欧李仁苦杏仁苷与胆酸盐的结合及对胰脂肪酶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6
17
作者 张玲 丁卫英 +3 位作者 高芬 张江宁 王宇婷 杨春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18年第9期136-138,共3页
为欧李资源天然功能产物的开发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以欧李仁脱脂粉为原料,采用体外模拟肠液的方法研究欧李仁苦杏仁苷提取物与胆酸盐的结合及对胰脂肪酶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欧李仁提取液中苦杏仁苷的含量为62.6mg/100mL,欧李仁苦杏仁苷... 为欧李资源天然功能产物的开发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以欧李仁脱脂粉为原料,采用体外模拟肠液的方法研究欧李仁苦杏仁苷提取物与胆酸盐的结合及对胰脂肪酶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欧李仁提取液中苦杏仁苷的含量为62.6mg/100mL,欧李仁苦杏仁苷提取物能与3种胆酸盐结合,且对胰脂肪酶有抑制作用。其中,与牛黄胆酸钠的结合率为93.97%,与脱氧胆酸钠和甘氨胆酸钠的结合率分别为88.27%和86.84%;初始浓度下,欧李仁苦杏仁苷提取物对胰脂肪酶的抑制率为86.4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李仁 苦杏仁苷 胆酸盐 结合作用 胰脂肪酶 抑制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羟基菲对α-葡萄糖苷酶的活性影响及相互作用研究
18
作者 张静 王鸿辉 +2 位作者 金亮 廖颖敏 李恒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98-405,共8页
α-葡萄糖苷酶(GAA)作为一类重要的糖苷水解酶,是维持人体血糖平衡的重要功能性蛋白质。长期以来,为实现高血糖人群的降糖,研究人员多关注于探寻具有GAA活性抑制作用的食品、药品,但鲜有研究关注于人体非主动摄取的外源物质对GAA正常生... α-葡萄糖苷酶(GAA)作为一类重要的糖苷水解酶,是维持人体血糖平衡的重要功能性蛋白质。长期以来,为实现高血糖人群的降糖,研究人员多关注于探寻具有GAA活性抑制作用的食品、药品,但鲜有研究关注于人体非主动摄取的外源物质对GAA正常生理功能可能产生的影响。该研究选取典型多环芳烃类物质—菲的羟基代谢产物9-羟基菲(9-OHPhe),探究其对GAA活性功能的影响及潜在机制。为获得9-OHPhe与GAA的结合作用信息,PARAFAC法被应用于光谱重叠的9-OHPhe和GAA的三维荧光光谱(EEM)数据的解析,同时分子对接法被运用于分析分子层面两者结合的微观信息。9-OHPhe对GAA的活性有抑制作用,相应的IC50值为(7.59±1.91)μmol L^(-1);PARAFAC可有效应用于荧光光谱重叠的GAA和9-OHPhe反应体系的荧光数据解析;9-OHPhe可引起GAA内源荧光的静态猝灭,两者能形成1∶1复合物,在298 K下其结合常数为(8.91±0.68)×10^(3) L·mol^(-1);9-OHPhe与GAA的GLN281、LEU305、ASN319、LEU321、TYR322、LEU323和TYR352之间产生了疏水作用力,与GLN309和ASN319分别形成了键长为2.71和3.05Å的氢键;低浓度的9-OHPhe可使GAA的二级结构变得稳定,但过高浓度的9-OHPhe则会破坏GAA的结构稳定性。9-OHPhe对GAA活性有明显抑制效应,提示相关外源污染物进入健康人体后经这一途径所可能引起的血糖平衡紊乱值得关注和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葡萄糖苷酶 9-羟基菲 三维荧光光谱 平行因子分析法 结合作用 活性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铁离子作用结合高效液相色谱在线筛选金花茶花黄酮中抗氧化物质和体内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海龙 虞青婷 +1 位作者 吴清孝 秦小明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719-726,共8页
为了研究金花茶花黄酮的抗氧化效果,首先采用基于铁离子作用结合高效液相色谱的方法在线筛选金花茶花黄酮的抗氧化物质,并用清除DPPH和ABTS自由基方法验证潜在组分的抗氧化效果,其次用时间飞行质谱表征抗氧化物质,最后结合体内抗氧化的... 为了研究金花茶花黄酮的抗氧化效果,首先采用基于铁离子作用结合高效液相色谱的方法在线筛选金花茶花黄酮的抗氧化物质,并用清除DPPH和ABTS自由基方法验证潜在组分的抗氧化效果,其次用时间飞行质谱表征抗氧化物质,最后结合体内抗氧化的方法评估金花茶茶花黄酮抗氧化性活性。通过铁离子作用结合高效液相色谱法快速筛选出9种抗氧化物质,分别为表儿茶素或儿茶素、原花青素二聚体、原花青素三聚体、原花青素四聚体、芹菜素-6-C-葡萄糖-8-C-木糖苷、芦丁、异槲皮素或异槲皮素同分异构体。体内抗氧化研究表明金花茶花黄酮能显著提升大鼠体内过氧化氢酶(60.47±2.8 U/mg)、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649.1±51.5 U/mg)和总超氧化物歧化酶(69.91±4.56 U/mg)含量,降低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1.83±0.16 nmol/mg)含量,改善大鼠体内氧化应激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花茶花黄酮 铁离子作用结合高效液相色谱 在线筛选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离子与乳铁蛋白结合的光谱研究 被引量:18
20
作者 朱兵 杜秀莲 +3 位作者 李荣昌 王夔 金坚 王博诚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26-30,共5页
用紫外示差光谱、荧光光谱及圆二色谱等方法研究了 Tb3+ 和 Eu3+ 在 p H 7.4的条件下与乳铁蛋白及脱铁乳铁蛋白的结合作用 .结果表明 ,Tb3+及 Eu3+可特异性地结合在脱铁乳铁蛋白的两个 Fe3+结合部位 ,但不能从已经结合铁的乳铁蛋白中把... 用紫外示差光谱、荧光光谱及圆二色谱等方法研究了 Tb3+ 和 Eu3+ 在 p H 7.4的条件下与乳铁蛋白及脱铁乳铁蛋白的结合作用 .结果表明 ,Tb3+及 Eu3+可特异性地结合在脱铁乳铁蛋白的两个 Fe3+结合部位 ,但不能从已经结合铁的乳铁蛋白中把铁置换出来 .测得 Tb3+与这两个部位结合的条件平衡常数为 lg K1 =8.4 8± 0 .2 4和 lg K2 =6.72± 0 .1 8( 2 5℃ ,0 .1 0 mol/L Na Cl,0 .1 0 mol/L Hepes,p H=7.4 ) . Tb3+ 在这两个位点结合时 ,蛋白质的构象发生变化 .在 Tb3+ 与蛋白质的浓度比低时 ,构象趋于紧缩 ,色氨酸残基进入疏水的环境 ;当 Tb3+ 结合得较多时 ,构象转而开放 ,色氨酸残基转向亲水性环境 .但无论哪种情况 ,Tb3+ 与脱铁乳铁蛋白的结合都不影响蛋白的二级结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铁蛋白 脱铁乳铁蛋白 稀土离子 结合作用 生物效应 构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