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u(Ⅱ)与牛血清白蛋白结合位点数和结合平衡常数的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陈得军 闫长领 +2 位作者 王公轲 杨海燕 卢雁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87-187,共1页
关键词 铜离子 牛血清白蛋白 结合位点数 结合平衡常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诺氟沙星与牛血清白蛋白结合作用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赵利霞 李保新 章竹君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73-75,共3页
应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水溶液中诺氟沙星和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测得该反应的结合常数K =9.92× 1 0 4 L/mol,结合位点数n =0 .85.实验结果表明 ,诺氟沙星和牛血清白蛋白分子间有较强的结合作用 ,且只形成一个位点数 .由此可见 ... 应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水溶液中诺氟沙星和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测得该反应的结合常数K =9.92× 1 0 4 L/mol,结合位点数n =0 .85.实验结果表明 ,诺氟沙星和牛血清白蛋白分子间有较强的结合作用 ,且只形成一个位点数 .由此可见 ,诺氟沙星在体内可以被蛋白质所储存和转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诺氟沙星 牛血清白蛋白 结合作用 荧光光谱 药物输送 药物代谢 结合位点数 超分子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方程计算药物小分子与蛋白结合常数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郭莹 刘保生 +2 位作者 李志云 张丽惠 吕运开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114-1119,共6页
在Tris-HCl缓冲溶液(pH=7.4)中,分别研究了莫西沙星、诺氟沙星、氧氟沙星、恩诺沙星、洛美沙星、环丙沙星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利用计算药物小分子与蛋白结合常数的常用方程:Scatchard修正方程、Lineweaver-Burk双倒数方程、双对... 在Tris-HCl缓冲溶液(pH=7.4)中,分别研究了莫西沙星、诺氟沙星、氧氟沙星、恩诺沙星、洛美沙星、环丙沙星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利用计算药物小分子与蛋白结合常数的常用方程:Scatchard修正方程、Lineweaver-Burk双倒数方程、双对数方程、修正的Stern-Volmer方程、改进的双对数方程,分别计算了各沙星药物与蛋白的结合常数和结合位点数。对计算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对于药物与蛋白为1∶1的结合反应,除Scatchard修正方程外其他方程的计算结果十分接近,其中改进的双对数方程的计算结果更加合理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血清白蛋白 结合常数 结合位点数 比较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谱法研究异丙甲草胺及其S-对映体与脲酶的相互作用机制 被引量:15
4
作者 刘惠君 刘维屏 +1 位作者 陈爱平 杨炜春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66-168,共3页
应用紫外差光谱和荧光光谱法研究了水溶液中酰胺类除草剂异丙甲草胺及其S 异构体与脲酶分子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 ,随着除草剂浓度的增加 (0 0~ 1 6 μmol·L-1 ) ,脲酶的紫外吸收光谱发生红移 ,吸收强度减弱。除草剂对脲酶的... 应用紫外差光谱和荧光光谱法研究了水溶液中酰胺类除草剂异丙甲草胺及其S 异构体与脲酶分子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 ,随着除草剂浓度的增加 (0 0~ 1 6 μmol·L-1 ) ,脲酶的紫外吸收光谱发生红移 ,吸收强度减弱。除草剂对脲酶的荧光均有猝灭作用 ,且静态猝灭是引起脲酶荧光猝灭的主要原因。从荧光猝灭结果求出了除草剂和脲酶的结合常数及结合位点数。异丙甲草胺 :K =1 4 9× 1 0 3 L·mol-1 ,n =0 84 ;S 异丙甲草胺 :K =2 2 2× 1 0 3 L·mol-1 ,n =0 8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谱法 异丙甲草胺 S-对映体 脲酶 相互作用 酰胺类除草剂 荧光猝灭 键合常数 结合位点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血清白蛋白与Indo-1相互作用的荧光光谱法研究 被引量:34
5
作者 白海鑫 杨成 杨秀荣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27-233,共7页
以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 in,BSA)与荧光探针Indo-1为蛋白质和配体模型,基于Indo-1的荧光强度与BSA的分析浓度间的关系,建立了计算二者相互作用位点数的方法,并利用荧光共振能量转移及各种荧光技术对Indo-1和BSA的相互作用进... 以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 in,BSA)与荧光探针Indo-1为蛋白质和配体模型,基于Indo-1的荧光强度与BSA的分析浓度间的关系,建立了计算二者相互作用位点数的方法,并利用荧光共振能量转移及各种荧光技术对Indo-1和BSA的相互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Indo-1在BSA中有3个作用位点,这3个作用位点与BSA中的212位色氨酸(Trp 212)间的距离分别为2.93,2.57和2.40 nm;Indo-1通过疏水性作用进入到BSA的3个疏水性空腔.在荧光猝灭实验中,通过M icrolab 500系列进样器和PTI荧光仪的联用实现了荧光强度的自动和实时记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血清白蛋白 荧光探针Indo-1 结合位点数 相互作用 荧光光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b^(2+)对鱼肠DNA光谱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洪法水 蔡曙明 +2 位作者 刘超 郑蕾 吕世鹏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24-427,共4页
利用紫外吸收光谱、荧光光谱、电泳手段研究了不同浓度Pb2 + 与鱼肠DNA的相互作用。紫外吸收光谱测试表明 :随着Pb2 + 的加入 ,DNA产生明显的减色效应 ,同时DNA的 2 0 7nm峰发生明显蓝移 ;荧光发射光谱结果表明 ,随着Pb2 + 的加入 ,DNA... 利用紫外吸收光谱、荧光光谱、电泳手段研究了不同浓度Pb2 + 与鱼肠DNA的相互作用。紫外吸收光谱测试表明 :随着Pb2 + 的加入 ,DNA产生明显的减色效应 ,同时DNA的 2 0 7nm峰发生明显蓝移 ;荧光发射光谱结果表明 ,随着Pb2 + 的加入 ,DNA荧光发射强度逐渐降低 ,Pb2 + 在DNA上的结合位点数为 0 8个 ,Pb2 + 引起DNA的荧光猝灭属于静态猝灭 ,结合位点的结合常数分别为 6 0 8× 10 4和 2 82× 10 4L·mol-1;电泳结果表明 ,不同浓度的外源Pb2 + 处理未引起DNA的断裂。认为外源Pb2 + 对DNA的构象有一定的破坏作用 ,但并不引起DNA的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 紫外吸收光谱 电泳 结合位点数 影响 处理 浓度 PB^2+ 减色效应 荧光猝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碘离子对烟草过氧化物酶Ⅰ(TOPⅠ)的荧光猝灭的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夏炳乐 彭敦耕 +2 位作者 李敏莉 肖洪 王开保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39-241,共3页
通过对碘离子(I-)与烟草过氧化物酶Ⅰ(TOPⅠ)作用前后的荧光光谱的分析,并运用改良的SternVolmer方程处理数据;计算得到I-离子与TOPⅠ上的色氨酸残基的结合位点数及结合常数,讨论了它的荧光猝灭机制和色氨酸残基在TOPⅠ分子中的分布情况。
关键词 碘离子 残基 色氨酸 分布情况 结合位点数 处理 荧光猝灭 烟草 过氧化物酶 改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光谱法研究异鼠李素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及几种金属离子对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周秀清 程建华 +2 位作者 孙磊 徐昊妍 金海燕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983-987,共5页
用紫外光谱法、荧光光谱法研究异鼠李素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机理及几种金属离子与异鼠李素和牛血清白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并探讨了几种金属离子与异鼠李素结合的类型,阐明了它们的结合产物对牛血清白蛋白的作用机理.实验结果表明,... 用紫外光谱法、荧光光谱法研究异鼠李素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机理及几种金属离子与异鼠李素和牛血清白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并探讨了几种金属离子与异鼠李素结合的类型,阐明了它们的结合产物对牛血清白蛋白的作用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异鼠李素与牛血清白蛋白主要是凭借静电引力作用结合,异鼠李素主要以静态猝灭方式使牛血清白蛋白荧光强度减弱.金属离子的介入影响了异鼠李素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结合,降低了其结合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鼠李素 牛血清白蛋白 荧光猝灭 结合常数 结合位点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4,7,10-四氮杂环十二烷合钴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9
作者 刘凡 张元勤 张智锦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32-238,共7页
利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1,4,7,10-四氮杂环十二烷合钴(Cyclen-Co(Ⅱ))配合物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用Stern-Volmer和Lineweaver-Burk方程确定了其荧光猝灭机理为静态猝灭,计算得到了在不同温度和pH值条件下以及在聚氧乙烯(23)... 利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1,4,7,10-四氮杂环十二烷合钴(Cyclen-Co(Ⅱ))配合物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用Stern-Volmer和Lineweaver-Burk方程确定了其荧光猝灭机理为静态猝灭,计算得到了在不同温度和pH值条件下以及在聚氧乙烯(23)月桂醇醚(Brij35)、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十二烷基硫酸钠(SDS)3种表面活性剂胶束溶液中,Cyclen-Co(Ⅱ)和BSA作用的结合点位数、结合常数和热力学参数,研究结果表明,其作用力主要为氢键和范德华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氮杂环十二烷合钴 牛血清白蛋白 荧光光谱 结合位点数 结合常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卟啉铈配合物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杨国庆 刘凡 +1 位作者 刘志昌 张元勤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112-1117,共6页
利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卟啉铈配合物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实验结果表明:牛血清白蛋白的内源荧光能够被卟啉铈配合物有效的猝灭,并用Stern-Volmer方程确定了其荧光猝灭机理为静态猝灭,计算得到了在不同的温度和p H值条件下以及... 利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卟啉铈配合物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实验结果表明:牛血清白蛋白的内源荧光能够被卟啉铈配合物有效的猝灭,并用Stern-Volmer方程确定了其荧光猝灭机理为静态猝灭,计算得到了在不同的温度和p H值条件下以及在草酸酯季铵盐(Gemini)、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三种表面活性剂胶束溶液中卟啉铈和BSA作用的结合点位数、结合常数和热力学参数,根据热力学参数表明其作用力主要为范德华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卟啉铈 牛血清白蛋白 荧光光谱 结合位点数 结合常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谱及等温滴定量热法探究盐酸阿霉素与DNA作用机理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欢 苟杏杏 +3 位作者 蒲小华 王姣 胡小兵 李宗孝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540-545,共6页
利用荧光光谱法,紫外可见光谱法,红外光谱法,圆二色谱法和等温滴定量热法等手段,对抗癌药物盐酸阿霉素(DOX)与DNA的作用过程进行研究,测得了它们的结合常数Ka、结合位点数n、反应焓变ΔH、熵变ΔS及ΔG,且在结合过程中,B型DNA的螺旋结... 利用荧光光谱法,紫外可见光谱法,红外光谱法,圆二色谱法和等温滴定量热法等手段,对抗癌药物盐酸阿霉素(DOX)与DNA的作用过程进行研究,测得了它们的结合常数Ka、结合位点数n、反应焓变ΔH、熵变ΔS及ΔG,且在结合过程中,B型DNA的螺旋结构在一定程度发生改变。荧光光谱的数据显示出显著的猝灭效应,表明DNA是一个DOX荧光的很好的猝灭剂。红外光谱表明阳离子DOX+通过静电吸引与DNA的磷酸基团相互作用,且DOX的碳氢链通过疏水缔合与DNA作用。ITC测定了DOX和DNA相互作用的焓变和熵变,表明DOX的烃链和DNA的碱基之间的疏水性相互作用提供了结合的驱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光谱法 等温滴定量热法 猝灭剂 结合常数 结合位点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