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互联网结伴旅游中旅游者自我呈现的变化 被引量:7
1
作者 罗秋菊 胡思玥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90-100,共11页
该研究关注在互联网发展和中国文化的双重背景下,借助互联网主动寻找陌生人结伴旅游的旅游者之间的互动。文章基于"场景特征-场景解读-个体行为"的理论框架,对33位互联网结伴旅游者的自我呈现风格进行类别-内容分析。研究发现... 该研究关注在互联网发展和中国文化的双重背景下,借助互联网主动寻找陌生人结伴旅游的旅游者之间的互动。文章基于"场景特征-场景解读-个体行为"的理论框架,对33位互联网结伴旅游者的自我呈现风格进行类别-内容分析。研究发现,在旅游前、中、后的完整过程中,互联网结伴旅游者自我呈现的变化表现为从有限的到自由交杂的,最后是基于关系内涵的。其中,旅游中旅游者的自我呈现具有多元性,相对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可分为颠覆型、回避型和延续型3种,与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的差异程度逐渐降低,体现了旅游作为一种释放或逃避日常生活压抑的方式的意义。因此,互联网在结伴旅游中发挥了渠道作用,提供了多元角色扮演的机会,个体对关系的选择性得以被强调。同时,受中国文化影响,旅游者保留了对长期关系的追求,维系松散或友爱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者互动 非标准化结伴旅游 自我呈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空巢青年旅游价值观、信任态度与友好行为意向研究
2
作者 孙琼 魏园园 孙云昕 《中国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1期28-40,共13页
旅游被认为是缓解个体孤独感和焦虑感的有效方法,尤其对空巢青年而言,结伴旅游更是满足其情感社交需求的重要途径。通过Credemo平台收集有效问卷300份,构建空巢青年结伴旅游者“价值观—信任态度—友好行为意向”模型,并采用偏最小二乘... 旅游被认为是缓解个体孤独感和焦虑感的有效方法,尤其对空巢青年而言,结伴旅游更是满足其情感社交需求的重要途径。通过Credemo平台收集有效问卷300份,构建空巢青年结伴旅游者“价值观—信任态度—友好行为意向”模型,并采用偏最小二乘法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分析。分析研究发现:(1)空巢青年结伴旅游者利益取向和情感取向价值观均正向影响信任态度,但后者的驱动作用更强;(2)信任态度能够促进积极主动型、减少保护防御型友好行为意向的生成;(3)利益取向价值观只对保护防御型友好行为有促进作用,情感取向价值观则能够促进积极主动型、抑制保护防御型友好行为意向的生成;(4)信任态度在不同价值观人群中对价值观与友好行为意向之间的中介效应存在差异。研究结果从空巢青年视角出发,丰富了结伴旅游行为研究机制,并为解决空巢青年情感社交问题、促进其亲社会行为提供了可行性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巢青年 结伴旅游 “价值—态度—行为” 信任态度 友好行为意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