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树突状细胞表面C型凝集素受体表达对绒毛外细胞滋养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1
作者 薛卓维 熊苗 +2 位作者 蒋荣珍 李黎 滕银成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69-474,共6页
目的采用基因克隆技术构建C型凝集素受体(CLR)过表达/siRNA慢病毒载体,观察胎盘来源的树突状细胞表面CLR过表达或低表达对人绒毛外细胞滋养细胞(EVCT)侵袭力、黏附能力和凋亡的影响。方法通过质粒转染和RNA干扰技术获取过表达和低表达CL... 目的采用基因克隆技术构建C型凝集素受体(CLR)过表达/siRNA慢病毒载体,观察胎盘来源的树突状细胞表面CLR过表达或低表达对人绒毛外细胞滋养细胞(EVCT)侵袭力、黏附能力和凋亡的影响。方法通过质粒转染和RNA干扰技术获取过表达和低表达CLR基因的树突状细胞。将分离、培养及鉴定后的EVCT分别与过表达和低表达CLR基因的树突状细胞共培养(过表达组和低表达组)。采用体外侵袭试验、黏附能力实验和AnnexinⅤ/PI双染法检测共培养对EVCT侵袭、黏附能力及凋亡的影响。以共培养前的EVCT作为对照组。结果过表达组EVCT的侵袭能力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表达组EVCT的侵袭能力明显弱于对照组(P<0.01)。过表达组和低表达组与对照组的黏附率比值分别为(94.2±2.3)%和(52.8±1.5)%,低表达组EVCT的黏附能力明显下降(P<0.01)。过表达组、低表达组和对照组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3.9±0.8)%、(8.2±1.4)%和(1.1±0.3)%,低表达组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抑制树突状细胞表面CLR表达可使EVCT的侵袭力和黏附能力显著减弱,凋亡率显著增高;提示树突状细胞表面CLR表达异常可能是EVCT免疫损伤和子痫前期发病的重要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绒毛外细胞滋养细胞 侵袭力 黏附 细胞凋亡 C型凝集素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绒毛外细胞滋养层细胞与蜕膜基质细胞共培养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2
2
作者 秦立赟 陈士岭 +1 位作者 张曦倩 王炎秋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914-917,共4页
目的模拟体内环境,建立可保持绒毛外细胞滋养层细胞(EVCT)与蜕膜基质细胞(DSC)生物学特性的共培养细胞模型,应用于研究滋养细胞的侵袭行为。方法利用胰酶消化和BSA、Percoll梯度沉降,收集纯化人早孕绒毛组织的EVCT和DSC,分别放入Transw... 目的模拟体内环境,建立可保持绒毛外细胞滋养层细胞(EVCT)与蜕膜基质细胞(DSC)生物学特性的共培养细胞模型,应用于研究滋养细胞的侵袭行为。方法利用胰酶消化和BSA、Percoll梯度沉降,收集纯化人早孕绒毛组织的EVCT和DSC,分别放入Transwell的上下小室,观察该模型下细胞形态变化及侵袭特性,免疫组化、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细胞的纯度。结果免疫组化显示EVCT的细胞角蛋白7阳性表达的细胞数占95%以上,阳性表达转化生长因子β2的细胞数占95%以上,DSC泌乳素阳性表达的细胞数也超过95%,证实共培养系统中EVCT和DSC纯度均在95%以上,且生物学特性得以维持。上室中的EVCT保持了其侵袭能力,在Matrigel包被的滤膜上EVCT的侵袭指数为3.22±0.04。结论适当的培养方法可获得高纯度的EVCT和DSC,并使其维持特有的生物学活性,成功地建立了共培养系统模型,便于研究滋养细胞侵袭和胚胎着床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绒毛细胞滋养细胞 蜕膜基质细胞 共培养 侵袭 TRANSWEL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绒毛外细胞滋养层细胞体外侵袭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
3
作者 张曦倩 易艳红 +1 位作者 黄翠玉 邢褔祺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990-1992,共3页
目的建立绒毛外细胞滋养层细胞(EVCT)体外侵袭模型,为探讨滋养层细胞侵袭调节机制提供实验平台。方法取健康早孕妇女(孕7-9周)人工流产绒毛组织,利用Percoll梯度离心法及差速贴壁法,将纯化的绒毛外滋养层细胞,按所需浓度接种于... 目的建立绒毛外细胞滋养层细胞(EVCT)体外侵袭模型,为探讨滋养层细胞侵袭调节机制提供实验平台。方法取健康早孕妇女(孕7-9周)人工流产绒毛组织,利用Percoll梯度离心法及差速贴壁法,将纯化的绒毛外滋养层细胞,按所需浓度接种于涂有Matrigel培养板或24孔Transwell侵入系统中培养。用细胞免疫荧光法检测TGFβ2、cytokeration7、integrin α1β1。用CCK-8评价细胞生长状况。用Transwell细胞侵入系统检测EVCT的体外侵袭作用。结果EVCT在Matrigel包被的Petri皿培养4h,用细胞免疫荧光法显示有95%以上的细胞表达TGFβ2、cytokeration7,integrin α1β1。EVCT在Matrigei培养不同时间后,其生长指数未有明显变化,提示Matrigel对EVCT的生长未见明显影响。EVCT在Transwell侵袭系统中培养不同时间后.根据侵袭细胞的OD值,提示48h细胞侵袭作用达到平台期。结论本实验成功地建立了EVCT体外侵袭模型,可利用此模型研究滋养层细胞的侵袭机制。从而为研究妊娠生理、妊娠病理、妊娠免疫耐受及正常细胞到肿瘤细胞之间的转化提供了实验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绒毛细胞滋养细胞 细胞培养 侵袭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氯生对人早孕滋养细胞11β-HSD2和HLA-G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杨倩兰 王育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87-792,共6页
目的探讨三氯生对人早孕滋养细胞11β-羟类固醇脱氢酶2(11β-HSD2)和人类白细胞分化抗原G(HLA-G)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的Kliman法分离提纯早孕滋养细胞,分离得到的滋养细胞包括绒毛细胞滋养细胞和绒毛外细胞滋养细胞,绒毛细胞滋养... 目的探讨三氯生对人早孕滋养细胞11β-羟类固醇脱氢酶2(11β-HSD2)和人类白细胞分化抗原G(HLA-G)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的Kliman法分离提纯早孕滋养细胞,分离得到的滋养细胞包括绒毛细胞滋养细胞和绒毛外细胞滋养细胞,绒毛细胞滋养细胞体外培养的过程中合体化形成合体滋养细胞,培养3 d后,以不同浓度的三氯生(0、0.0001、0.001、0.01、0.1、1μmol/L)染毒处理早孕滋养细胞24 h,Western blotting检测合体滋养细胞11β-HSD2的表达及绒毛外细胞滋养细胞HLA-G的表达,明胶酶谱实验检测绒毛外细胞滋养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2/9(MMP2/9)的酶活性。结果经三氯生染毒处理后,合体滋养细胞中11β-HSD2的表达及绒毛外细胞滋养细胞中HLA-G的表达均显著减少,绒毛外细胞滋养细胞MMP2/9的酶活性降低。结论一定浓度的三氯生可以抑制人早孕滋养细胞11β-HSD2和HLA-G的表达及MMP2/9的酶活性。提示过量暴露三氯生可能对女性生殖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氯生 绒毛外细胞滋养细胞 合体滋养细胞 11β-羟类固醇脱氢酶2 人类白细胞分化抗原G 基质金属蛋白酶2/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uminex液相芯片技术测定人早孕滋养层细胞及蜕膜细胞中基质金属蛋白酶的表达 被引量:5
5
作者 贺晓恒 陈士岭 +1 位作者 孙玲 邢福祺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136-1139,共4页
目的研究人正常早孕滋养层细胞与蜕膜细胞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的表达特点,探讨子宫内膜蜕膜化进程中MMPs的变化及对胚胎着床的影响。方法收集正常妇女分泌期子宫内膜及人正常早孕绒毛和相应蜕膜标本各5例,分别进行离体培养,鉴定其纯... 目的研究人正常早孕滋养层细胞与蜕膜细胞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的表达特点,探讨子宫内膜蜕膜化进程中MMPs的变化及对胚胎着床的影响。方法收集正常妇女分泌期子宫内膜及人正常早孕绒毛和相应蜕膜标本各5例,分别进行离体培养,鉴定其纯度在98%以上后,收集培养上清液,利用Luminex(LumAvidinBeads)测定培养上清液中MMPs(MMP-1、MMP-2、MMP-3、MMP-7、MMP-8、MMP-9、MMP-12、MMP-13)蛋白表达的变化,分析MMPs在不同培养条件下的表达差异及表达之间的相关性。结果①在不同培养条件下,MMP-1、MMP-2、MMP-3、MMP-7、MMP-8、MMP-9均有表达,MMP-12及MMP-13分别在ESC及DSC中无表达,且MMP-8、MMP-12、MMP-13表达均低。②与子宫内膜细胞相比,MMP-1、MMP-3、MMP-7在DSC,EVCT中表达均降低,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MMP-2、MMP-8、MMP-9在DSC,EVCT中则显著升高,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在蜕膜细胞中,MMP-1、MMP-3、MMP-2、MMP-7高表达尤为显著。③与蜕膜细胞相比,MMP-1、MMP-3、MMP-7在EVCT中表达显著降低(P<0.05)。MMP-2、MMP-9、MMP-13在EVCT中升高有显著性(P<0.05)。且在滋养层细胞中,MMP-2、-9高表达尤为显著。④MMPs之间的相关性:MMP-2与MMP-9相关关系显著(P<0.05),且关系较密切(r=0.6645)。MMP-1,MMP-3,MMP-7两两间相关关系显著(P<0.05),且关系密切(r>0.7340)。其他MMP之间相关关系不显著。结论首次利用LuminexxMAP方法多通量的检测到子宫内膜间质细胞、早孕蜕膜细胞与滋养层细胞的多种MMPs的表达,它们均可分泌多种MMP,但是不同种类组织细胞的表达量不同;MMPs可能通过调控子宫内膜蜕膜化及母胎界面间MMPs的变化而影响胚胎着床,为成功妊娠创造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绒毛细胞滋养细胞 蜕膜细胞 子宫内膜 基质金属蛋白酶 液相蛋白芯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