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绒毛外细胞滋养层细胞与蜕膜基质细胞共培养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2
1
作者 秦立赟 陈士岭 +1 位作者 张曦倩 王炎秋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914-917,共4页
目的模拟体内环境,建立可保持绒毛外细胞滋养层细胞(EVCT)与蜕膜基质细胞(DSC)生物学特性的共培养细胞模型,应用于研究滋养细胞的侵袭行为。方法利用胰酶消化和BSA、Percoll梯度沉降,收集纯化人早孕绒毛组织的EVCT和DSC,分别放入Transw... 目的模拟体内环境,建立可保持绒毛外细胞滋养层细胞(EVCT)与蜕膜基质细胞(DSC)生物学特性的共培养细胞模型,应用于研究滋养细胞的侵袭行为。方法利用胰酶消化和BSA、Percoll梯度沉降,收集纯化人早孕绒毛组织的EVCT和DSC,分别放入Transwell的上下小室,观察该模型下细胞形态变化及侵袭特性,免疫组化、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细胞的纯度。结果免疫组化显示EVCT的细胞角蛋白7阳性表达的细胞数占95%以上,阳性表达转化生长因子β2的细胞数占95%以上,DSC泌乳素阳性表达的细胞数也超过95%,证实共培养系统中EVCT和DSC纯度均在95%以上,且生物学特性得以维持。上室中的EVCT保持了其侵袭能力,在Matrigel包被的滤膜上EVCT的侵袭指数为3.22±0.04。结论适当的培养方法可获得高纯度的EVCT和DSC,并使其维持特有的生物学活性,成功地建立了共培养系统模型,便于研究滋养细胞侵袭和胚胎着床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绒毛细胞滋养层细胞 蜕膜基质细胞 共培养 侵袭 TRANSWEL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绒毛外细胞滋养层细胞体外侵袭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
2
作者 张曦倩 易艳红 +1 位作者 黄翠玉 邢褔祺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990-1992,共3页
目的建立绒毛外细胞滋养层细胞(EVCT)体外侵袭模型,为探讨滋养层细胞侵袭调节机制提供实验平台。方法取健康早孕妇女(孕7-9周)人工流产绒毛组织,利用Percoll梯度离心法及差速贴壁法,将纯化的绒毛外滋养层细胞,按所需浓度接种于... 目的建立绒毛外细胞滋养层细胞(EVCT)体外侵袭模型,为探讨滋养层细胞侵袭调节机制提供实验平台。方法取健康早孕妇女(孕7-9周)人工流产绒毛组织,利用Percoll梯度离心法及差速贴壁法,将纯化的绒毛外滋养层细胞,按所需浓度接种于涂有Matrigel培养板或24孔Transwell侵入系统中培养。用细胞免疫荧光法检测TGFβ2、cytokeration7、integrin α1β1。用CCK-8评价细胞生长状况。用Transwell细胞侵入系统检测EVCT的体外侵袭作用。结果EVCT在Matrigel包被的Petri皿培养4h,用细胞免疫荧光法显示有95%以上的细胞表达TGFβ2、cytokeration7,integrin α1β1。EVCT在Matrigei培养不同时间后,其生长指数未有明显变化,提示Matrigel对EVCT的生长未见明显影响。EVCT在Transwell侵袭系统中培养不同时间后.根据侵袭细胞的OD值,提示48h细胞侵袭作用达到平台期。结论本实验成功地建立了EVCT体外侵袭模型,可利用此模型研究滋养层细胞的侵袭机制。从而为研究妊娠生理、妊娠病理、妊娠免疫耐受及正常细胞到肿瘤细胞之间的转化提供了实验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绒毛细胞滋养层细胞 细胞培养 侵袭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DF-1/CXCR4在滋养层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在母胎免疫耐受中的作用 被引量:4
3
作者 杨昀 邹丽 王轶英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03-605,共3页
目的:研究趋化因子SDF1及其配体CXCR4在滋养层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在母胎免疫耐受中的作用。方法:取早孕期的绒毛,分离纯化培养绒毛外滋层养细胞(extravilloustrophoblast,EVT),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检测SDF1与CXCR4在绒毛中的表达。用流... 目的:研究趋化因子SDF1及其配体CXCR4在滋养层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在母胎免疫耐受中的作用。方法:取早孕期的绒毛,分离纯化培养绒毛外滋层养细胞(extravilloustrophoblast,EVT),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检测SDF1与CXCR4在绒毛中的表达。用流式细胞术筛选源于滋养层细胞高表达CXCR4的绒癌细胞株用于体外微孔隔离室迁移实验,以分析SDF1的趋化活性。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早孕期绒毛及足月妊娠胎盘中SDF1及CXCR4的表达。结果:在EVT中可检出SDF1和CXCR4的表达,在一定范围内,SDF1的趋化活性与其浓度呈正相关(r=0.68,P<0.01)。10μg/L的SDF1趋化作用最强,最大趋化指数CI为1.62±0.12。在早孕期的绒毛及足月胎盘中,滋养层细胞的胞膜和细胞质中均检出SDF1和CXCR4的表达,但在足月胎盘中的表达强度明显低于早孕期的绒毛组织(P<0.01)。结论:SDF1/CXCR4在妊娠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维系母胎免疫耐受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DF-1 CXCR4 绒毛 胎盘 绒毛外滋养层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LA-G蛋白在滋养层细胞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4
4
作者 王炎秋 陈士岭 邢福祺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488-1490,共3页
目的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G(HLA-G)蛋白在妊娠不同阶段和不同种类滋养细胞的表达差异及生物学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SP)检测30例早孕绒毛、30例中孕胎盘、36例晚孕胎盘中HLA-G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在表达的时间上,HLA-G蛋白强表达于... 目的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G(HLA-G)蛋白在妊娠不同阶段和不同种类滋养细胞的表达差异及生物学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SP)检测30例早孕绒毛、30例中孕胎盘、36例晚孕胎盘中HLA-G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在表达的时间上,HLA-G蛋白强表达于早期绒毛和中期妊娠胎盘中,而在晚期胎盘为弱表达,差异显著(P<0.01);在表达的部位上,HLA-G蛋白仅表达于绒毛外滋养层细胞。结论HLA-G蛋白在不同孕期及不同种类滋养层细胞表达的差异,提示其可能参与了滋养细胞的有节制侵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白细胞抗原G 免疫组化 绒毛外滋养层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TA1在子痫前期胎盘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滋养细胞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耿瑶 张杨 +2 位作者 赵洁 李伟 蔡国青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383-1390,共8页
目的·探讨转移相关蛋白1(metastasis-associated protein 1,MTA1)在子痫前期(preeclampsia,PE)胎盘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滋养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采集PE孕妇胎盘标本(PE组,20例),以健康妊娠孕妇胎盘标本作为对照(对照组,35例... 目的·探讨转移相关蛋白1(metastasis-associated protein 1,MTA1)在子痫前期(preeclampsia,PE)胎盘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滋养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采集PE孕妇胎盘标本(PE组,20例),以健康妊娠孕妇胎盘标本作为对照(对照组,35例)。采用蛋白质印迹法、免疫荧光双重染色分析MTA1的表达变化情况;培养人早孕期胎盘滋养层细胞系HTR8/SVneo;通过细胞伤口愈合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通过Transwell细胞侵袭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体外条件下模拟绒毛外滋养层细胞侵入子宫时的低氧环境,通过定量实时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低氧诱导下蛋白酶MMP-2、MMP-9的mRNA表达情况;构建绒毛外植体模型,通过绒毛外植体培养检测外植体整体绒毛外延能力;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内皮标志物CD31,进行小鼠胎盘血管形成分析;将Mta1−/−雌性小鼠、野生型C57雌性小鼠各15只,与野生型雄性C57小鼠合笼,进行生育力测试。结果·蛋白质印迹法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MTA1蛋白在PE组胎盘中的表达异常降低;免疫荧光双重染色结果显示MTA1主要定位于滋养层细胞胞核;细胞伤口愈合实验表明稳定敲低MTA1的人绒毛膜滋养层细胞HTR8/SVneo的细胞迁移能力弱于对照组(P=0.002),Transwell细胞侵袭实验显示细胞的侵袭性被显著抑制,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5);低氧刺激诱导的MMP-2、MMP-9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20,P=0.003);MTA1敲低后外植体整体绒毛外延能力较对照组下降(P=0.003);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Mta1−/−雌鼠胎盘CD31表达明显低于野生型雌鼠(P=0.004);Mta1−/−雌鼠产仔数显著降低(P=0.000)。结论·MTA1表达水平与PE密切相关;内源性MTA1可能参与滋养细胞浸润子宫内膜及绒毛毛细血管重塑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痫前期 转移相关蛋白1 绒毛外滋养层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uminex液相芯片技术测定人早孕滋养层细胞及蜕膜细胞中基质金属蛋白酶的表达 被引量:5
6
作者 贺晓恒 陈士岭 +1 位作者 孙玲 邢福祺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136-1139,共4页
目的研究人正常早孕滋养层细胞与蜕膜细胞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的表达特点,探讨子宫内膜蜕膜化进程中MMPs的变化及对胚胎着床的影响。方法收集正常妇女分泌期子宫内膜及人正常早孕绒毛和相应蜕膜标本各5例,分别进行离体培养,鉴定其纯... 目的研究人正常早孕滋养层细胞与蜕膜细胞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的表达特点,探讨子宫内膜蜕膜化进程中MMPs的变化及对胚胎着床的影响。方法收集正常妇女分泌期子宫内膜及人正常早孕绒毛和相应蜕膜标本各5例,分别进行离体培养,鉴定其纯度在98%以上后,收集培养上清液,利用Luminex(LumAvidinBeads)测定培养上清液中MMPs(MMP-1、MMP-2、MMP-3、MMP-7、MMP-8、MMP-9、MMP-12、MMP-13)蛋白表达的变化,分析MMPs在不同培养条件下的表达差异及表达之间的相关性。结果①在不同培养条件下,MMP-1、MMP-2、MMP-3、MMP-7、MMP-8、MMP-9均有表达,MMP-12及MMP-13分别在ESC及DSC中无表达,且MMP-8、MMP-12、MMP-13表达均低。②与子宫内膜细胞相比,MMP-1、MMP-3、MMP-7在DSC,EVCT中表达均降低,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MMP-2、MMP-8、MMP-9在DSC,EVCT中则显著升高,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在蜕膜细胞中,MMP-1、MMP-3、MMP-2、MMP-7高表达尤为显著。③与蜕膜细胞相比,MMP-1、MMP-3、MMP-7在EVCT中表达显著降低(P<0.05)。MMP-2、MMP-9、MMP-13在EVCT中升高有显著性(P<0.05)。且在滋养层细胞中,MMP-2、-9高表达尤为显著。④MMPs之间的相关性:MMP-2与MMP-9相关关系显著(P<0.05),且关系较密切(r=0.6645)。MMP-1,MMP-3,MMP-7两两间相关关系显著(P<0.05),且关系密切(r>0.7340)。其他MMP之间相关关系不显著。结论首次利用LuminexxMAP方法多通量的检测到子宫内膜间质细胞、早孕蜕膜细胞与滋养层细胞的多种MMPs的表达,它们均可分泌多种MMP,但是不同种类组织细胞的表达量不同;MMPs可能通过调控子宫内膜蜕膜化及母胎界面间MMPs的变化而影响胚胎着床,为成功妊娠创造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绒毛细胞滋养层细胞 蜕膜细胞 子宫内膜 基质金属蛋白酶 液相蛋白芯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胎盘enEVTs通过NCAM1募集白细胞并抑制Th1细胞分化
7
作者 马烨灵 张巧英 +2 位作者 郑长武 冉娜 方丹娜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634-1644,共11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绒毛外滋养层细胞(endovascular extravillous trophoblasts,enEVTs)调控妊娠免疫耐受的机制。方法:通过磁珠分选技术获得人工流产早孕蜕膜中的原代enEVTs和间质绒毛外滋养层细胞(interstitial extravillous trophoblast... 目的:探讨血管内绒毛外滋养层细胞(endovascular extravillous trophoblasts,enEVTs)调控妊娠免疫耐受的机制。方法:通过磁珠分选技术获得人工流产早孕蜕膜中的原代enEVTs和间质绒毛外滋养层细胞(interstitial extravillous trophoblasts,iEVTs),再将enEVTs和iEVTs培养上清分别处理Naive CD4^(+)T细胞,并将enEVTs培养上清处理组定义为实验组,iEVTs培养上清处理组定义为对照组。通过流式细胞术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诱导CD4^(+)IFNγ^(+)1型辅助性T细胞(type 1 T helper cells,Th1细胞)分化比例;通过免疫荧光实验比较enEVTs和iEVTs中神经细胞黏附分子1(neural cell adhesion molecule 1,NCAM1)的表达情况;通过enEVTs和iEVTs分别与白细胞共培养,比较enEVTs对白细胞的黏附作用;进一步对37例人类胎盘进行绒毛间隙的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进行白细胞募集的统计和检测。结果: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在细胞体外共培养实验中enEVTs相比于iEVTs显著抑制CD4^(+)IFNγ^(+)Th1细胞的分化(P<0.05);免疫荧光结果表明,enEVTs相比于iEVTs特异高表达NCAM1;原代细胞共培养结果证明,enEVTs可黏附母血中的白细胞;HE染色结果显示,enEVTs可富集母血白细胞。结论:(1)enEVTs特异表达NCAM1并募集母血的白细胞于enEVTs周围;(2)enEVTs抑制Th1细胞的分化,进而促进妊娠过程中的免疫耐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绒毛外滋养层细胞 神经细胞黏附分子1 TH1细胞 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味子乙素对BaP致HTR8-SVneo细胞DNA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
8
作者 章艳燕 侯海燕 +1 位作者 陈晓 陈亚琼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2172-2175,共4页
目的:研究环境污染物苯并(a)芘(Ba P)致人绒毛膜滋养层细胞HTR8-SV neo DNA氧化损伤的作用机制,探讨五味子乙素(Sch B)的可能保护作用。方法:本实验分为空白组、Ba P组、Sch B不同浓度组(0.1、0.5、2μmol/L),以HTR8-SV neo细胞为载体,... 目的:研究环境污染物苯并(a)芘(Ba P)致人绒毛膜滋养层细胞HTR8-SV neo DNA氧化损伤的作用机制,探讨五味子乙素(Sch B)的可能保护作用。方法:本实验分为空白组、Ba P组、Sch B不同浓度组(0.1、0.5、2μmol/L),以HTR8-SV neo细胞为载体,构建Ba P氧化应激损伤模型,测定芳香烃受体(AHR)基因表达量,DNA的损伤情况,人X射线修复交差互补组1(XRCC1)和人多聚ADP核糖聚合酶(PARP1)基因及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相比Ba P组,五味子乙素预处理组细胞AHR mRNA表达量及DNA损伤程度明显减轻(P<0.05),而细胞内XRCC1、PARP1 mRNA和蛋白的表达量逐渐增加(P<0.05)。结论:五味子乙素能预防Ba P致HTR8-SVneo细胞DNA的氧化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并芘 五味子乙素 绒毛滋养层细胞 芳香烃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