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31篇文章
< 1 2 8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膝关节置换术联合滑膜炎颗粒治疗膝关节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滑膜炎1例
1
作者 傅智平 张坤鹏 《中国医药科学》 2025年第2期177-180,共4页
膝关节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滑膜炎(PVNS)是指一种关节滑膜的异常增生,其治疗手段有限,本文讨论芜湖市中医医院收治的典型膝关节PVNS确诊病例1例,运用全膝关节置换术(TKA)联合滑膜炎颗粒口服治疗膝关节PVNS,并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特点... 膝关节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滑膜炎(PVNS)是指一种关节滑膜的异常增生,其治疗手段有限,本文讨论芜湖市中医医院收治的典型膝关节PVNS确诊病例1例,运用全膝关节置换术(TKA)联合滑膜炎颗粒口服治疗膝关节PVNS,并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特点、治疗过程及术后随访情况评估临床疗效,患者术后随访3个月未见复发,患者膝关节功能良好,因此得出结论TKA联合滑膜炎颗粒治疗膝关节PVNS临床疗效可靠,可提高疗效减少复发率,对后期治疗膝关节PVNS的临床工作有所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 滑膜炎 全膝关节置换 滑膜炎颗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绒毛白蜡对城市夜间光照的光合响应及其生理生化适应性特征
2
作者 吉子彧 刘艳红 秦倩倩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8-65,共8页
【目的】探讨园林绿化植物在不同强度城市夜间光照的响应特征,可以评估其对城市环境中光污染的耐受性和适应能力。研究旨在揭示绒毛白蜡对不同强度城市夜间光照的光合响应和生理生化适应性特征,进而为城市园林绿化树种选择及科学调控路... 【目的】探讨园林绿化植物在不同强度城市夜间光照的响应特征,可以评估其对城市环境中光污染的耐受性和适应能力。研究旨在揭示绒毛白蜡对不同强度城市夜间光照的光合响应和生理生化适应性特征,进而为城市园林绿化树种选择及科学调控路灯开放时长等管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促进城市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方法】以北京市行道树常用树种绒毛白蜡为试验材料,通过野外实地监测和实验室分析,研究其叶片光合参数、光合色素含量和抗逆生理生化指标在城市夜间不同光照强度梯度下的变化和适应特征。【结果】(1)绒毛白蜡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可积极响应城市夜间光照,与夜间光照强度成正相关。(2)随着夜间光照强度增加,叶绿素总量显著升高,叶绿素a/b显著下降。(3)随着城市夜间光照强度增加,绒毛白蜡叶片的可溶性糖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过氧化酶活性均升高,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城市夜间光照对叶片造成的胁迫。【结论】绒毛白蜡可以通过调整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过氧化酶活性、可溶性糖含量来积极的响应夜间光照,保证光合作用正常进行。绒毛白蜡表现出适应和响应夜间光照的特性,可作为城市道路绿化树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绒毛白蜡 城市夜间光照 光合节律 光合参数 抗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郁闭度乔木林下绒毛方竹种植成活率研究
3
作者 杨太橡 白祖云 +8 位作者 赵静 李长伟 田茂平 祖万巧 魏洪兵 王凯 李伟 易正希 骆思霜 《林业调查规划》 2025年第1期11-16,共6页
在水富铜锣坝竹产业专业合作社开展绒毛方竹林下种植试验,设计上层乔木不同郁闭度5个小区,分别采用不覆盖地膜和覆盖地膜两种处理,调查种植后3~4个月及12~13个月的成活率,并进行F检验分析。结果表明:不覆盖地膜时,上层乔木郁闭度对短期... 在水富铜锣坝竹产业专业合作社开展绒毛方竹林下种植试验,设计上层乔木不同郁闭度5个小区,分别采用不覆盖地膜和覆盖地膜两种处理,调查种植后3~4个月及12~13个月的成活率,并进行F检验分析。结果表明:不覆盖地膜时,上层乔木郁闭度对短期造林成活率有显著影响;覆盖地膜时,上层乔木郁闭度对短期造林成活率没有显著影响,通过覆盖地膜有助于提高林下种竹的短期造林成活率。是否覆盖地膜,上层乔木郁闭度对1年造林成活率均有显著影响,覆盖地膜虽然有利于提高绒毛方竹短期内的造林成活率,但不利于提高造林1年后的成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乔木林郁闭度 覆盖地膜 绒毛方竹 造林成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miR-148a低表达人绒毛膜滋养细胞构建的子痫前期模型细胞活力、焦亡、炎性和氧化应激反应观察
4
作者 郭艳萍 栾媛媛 +1 位作者 周巾 蒋天从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18期1-5,共5页
目的观察采用微小RNA-148a(miR-148a)低表达人绒毛膜滋养细胞系HTR-8/SVneo构建的子痫前期(Preeclampsia,PE)模型细胞的细胞活力、焦亡、炎症和氧化应激反应。方法取对数生长期人绒毛膜滋养细胞系HTR-8/SVneo,分为甲、乙、丙、丁组:甲... 目的观察采用微小RNA-148a(miR-148a)低表达人绒毛膜滋养细胞系HTR-8/SVneo构建的子痫前期(Preeclampsia,PE)模型细胞的细胞活力、焦亡、炎症和氧化应激反应。方法取对数生长期人绒毛膜滋养细胞系HTR-8/SVneo,分为甲、乙、丙、丁组:甲组细胞用抑制miR-148a表达的miR-148a inhibitor转染24 h,加入100 ng/L的LPS培养24 h(建立PE模型);乙组细胞用空白对照NC-inhibitor转染24 h,加入100 ng/L的LPS培养24 h;丙组加入100 ng/L的LPS培养24 h;丁组不做任何处理。培养48 h时,采用qRT-PCR法检测各组细胞miR-148a,采用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活力,采用TUNEL法测算各组细胞焦亡率,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细胞焦亡相关蛋白Caspase-1、GSDMD,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上清液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及氧化应激指标[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结果与丁组相比,丙组细胞miR-148a相对表达量高,培养24、48、72 h时OD值低,细胞焦亡率高,细胞Caspase-1、GSDMD蛋白相对表达量高(P均<0.05);与乙组相比,甲组细胞miR-148a相对表达量低,培养24、48、72 h时OD值高,细胞焦亡率低,细胞Caspase-1、GSDMD和NLRP3蛋白相对表达量低(P均<0.05)。与丁组相比,丙组细胞上清液TNF-α、IL-1β及IL-6水平高,细胞GSH和SOD表达降低、MDA表达升高(P均<0.05);与乙组相比,甲组细胞上清液TNF-α、IL-1β及IL-6水平低,细胞GSH和SOD表达升高、MDA表达降低(P均<0.05)。结论miR-148a低表达HTR-8/SVneo细胞构建的PE模型细胞活力高,细胞焦亡程度、炎性反应及氧化应激反应低。miR-148a可能是PE的治疗靶点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RNA 微小RNA-148a 子痫前期 绒毛膜滋养细胞 细胞活力 细胞焦亡 炎性反应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绒毛皂荚特定森林环境育苗技术组合与常规育苗对比试验
5
作者 旷柏根 曾臻 +2 位作者 谢咏红 文儒仁 周春桃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9期84-86,共3页
[目的]提高绒毛皂荚场地发芽率,加速种群回归。[方法]在特定的森林环境进行育苗技术组合试验,并以苗圃常规育苗为对照,研究不破坏林地环境的小铲破土和地表播种+死地被物多种覆盖方式技术组合对发芽率与苗木生长的影响。[结果]小铲破土... [目的]提高绒毛皂荚场地发芽率,加速种群回归。[方法]在特定的森林环境进行育苗技术组合试验,并以苗圃常规育苗为对照,研究不破坏林地环境的小铲破土和地表播种+死地被物多种覆盖方式技术组合对发芽率与苗木生长的影响。[结果]小铲破土播种或地表播种加4种不同死地被物覆盖方式技术组合的场地发芽率分别为(A_(1))61.67%、(A_(2))55.56%、(A_(3))61.11%、(A_(4))57.22%,均高于常规育苗(CK)的35.03%;A_(1)小铲破土播种后,盖1 cm厚表层有机土+3 cm厚粗腐殖质+未分解的枯枝落叶组合和A_(3)种子直播土壤地表后,盖3 cm厚的粗腐殖质+未分解枯枝落叶同为最佳组合;常规育苗的苗木成苗率(成苗数与发芽数之比×100%)与苗木生长量略高于其他处理;但从成苗数的绝对数比较,CK小于A_(1)、A_(2)、A_(3)、A_(4)处理的106、85、95和88株。[结论]特定的森林环境母树下小铲破土或地表播种后+林地死地被物覆盖组合育苗是提高场地发芽率和成苗数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绒毛皂荚 特定森林环境 死地被物覆盖组合 育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前超声定量参数联合血清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甲胎蛋白、游离雌三醇对胎儿颜面部畸形筛查具有较好价值
6
作者 郭巧玲 刘海龙 +1 位作者 陈瑛 石秀英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12期1387-1392,共6页
目的探讨产前超声定量联合血清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甲胎蛋白(AFP)、游离雌三醇(uE3)对胎儿颜面部畸形的筛查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4年2月在我院进行产前筛查的123例孕中期孕妇为研究对象,均接受超声检查与血清指标检... 目的探讨产前超声定量联合血清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甲胎蛋白(AFP)、游离雌三醇(uE3)对胎儿颜面部畸形的筛查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4年2月在我院进行产前筛查的123例孕中期孕妇为研究对象,均接受超声检查与血清指标检测,以引产或妊娠结果为“金标准”,分析产前超声定量参数、血清指标对胎儿颜面部畸形的诊断价值。结果123例孕妇最终发现胎儿颜面部畸形71例(57.72%),52例胎儿未出现颜面部畸形(42.28%)。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颈项透明层厚度(NT)、β-HCG、AFP及uE3水平均是胎儿颜面部畸形的危险因素(P<0.05)。超声NT诊出胎儿颜面部畸形61例,血清指标诊出胎儿颜面部畸形56例,联合检测诊出胎儿颜面部畸形67例,超声NT联合血清指标检测对胎儿颜面部畸形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均高于单一检测,组间敏感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特异度、准确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T、β-HCG、AFP及uE3水平异常均提示胎儿颜面部畸形发生的高风险性。产期超声定量参数联合血清β-hCG、AFP、uE3可明显提高对胎儿颜面部畸形的检出敏感度,对产前颜面部畸形筛查有着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前超声 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甲胎蛋白 游离雌三醇 颜面部畸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绒山羊绒毛性状基因组育种值估计准确性研究
7
作者 严晓春 习海娇 +2 位作者 李金泉 王志英 苏蕊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0-128,共9页
为探究一步法基因组最佳线性无偏预测(SSGBLUP)法应用于内蒙古绒山羊育种的选择效果,本研究基于课题组前期积累的健康状况良好的内蒙古绒山羊(阿尔巴斯型)2256只个体的70 K SNP芯片测序数据,收集整理1至8岁个体的绒毛性状(绒长、绒细和... 为探究一步法基因组最佳线性无偏预测(SSGBLUP)法应用于内蒙古绒山羊育种的选择效果,本研究基于课题组前期积累的健康状况良好的内蒙古绒山羊(阿尔巴斯型)2256只个体的70 K SNP芯片测序数据,收集整理1至8岁个体的绒毛性状(绒长、绒细和产绒量)生产性能数据和系谱记录,通过设定SSGBLUP法中H逆矩阵的不同矩阵参数(ω,τ)进行基因组育种值估计,并利用五倍交叉验证法评价基因组育种值估计的准确性。结果表明:随着ω的不断增加,SSGBLUP法用于内蒙古绒山羊绒毛性状的基因组育种值估计准确性越高。结合ABLUP和GBLUP的遗传参数估计结果可知,当τ为0.3、ω为0.9时,内蒙古绒山羊绒毛性状的基因组选择准确性较好。其中,绒长的准确性为0.7028,绒细准确性为0.6682,产绒量准确性为0.7131。对SSGBLUP方法的H矩阵选择合适的尺度参数可提高内蒙古绒山羊绒毛性状基因组育种值估计的准确性,加快种群的遗传改良,缩短世代间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绒山羊 SSGBLUP 绒毛性状 基因组选择 尺度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兆流产患者绒毛膜下血肿的危险因素及妊娠结局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徐田田 伦巍巍 +1 位作者 王鹏冉 何园方 《中国医学工程》 2024年第1期85-88,共4页
目的 研究孕早期先兆流产孕妇出现绒毛膜下血肿(SCH)的危险因素及其对妊娠结局产生的不良影响。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就诊的先兆流产合并SCH的孕妇89例作为SCH组,选取同期就诊的先兆流产孕妇... 目的 研究孕早期先兆流产孕妇出现绒毛膜下血肿(SCH)的危险因素及其对妊娠结局产生的不良影响。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就诊的先兆流产合并SCH的孕妇89例作为SCH组,选取同期就诊的先兆流产孕妇106例作为正常组,统计并分析两组孕妇的免疫指标、妊娠期并发症和妊娠结局如流产、早产和足月产及新生儿情况。结果 两组孕妇血清学检测结果相比较,SCH组的血同型半胱氨酸、狼疮抗凝物阳性率、抗心磷脂抗体阳性率及抗核抗体谱阳性率均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蛋白S活性、蛋白C活性及抗凝血酶Ⅲ(AT-Ⅲ)低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CH组的胎膜早破率、胎儿宫内窘迫率、流产率均高于正常组,而胎儿分娩孕周及胎儿出生体重均低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妊娠期的自身抗体阳性是SCH发生的危险因素,同时SCH可能会导致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如流产、胎儿较低出生孕周及较低出生体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绒毛膜下血肿 危险因素 妊娠结局 新生儿情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未足月胎膜早破孕妇并发组织学绒毛膜羊膜炎的血清学预测指标研究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唐茂人 香钰婷 +1 位作者 周凯艳 李仲均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22期108-111,共4页
未足月胎膜早破(PPROM)是妊娠期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同时诱发组织学绒毛膜羊膜炎(HCA)的可能性较高,严重威胁母婴安全。血清学预测指标检测在PPROM并发HCA的诊断和预后评估中起重要作用。研究显示,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WBC)、降钙素原(... 未足月胎膜早破(PPROM)是妊娠期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同时诱发组织学绒毛膜羊膜炎(HCA)的可能性较高,严重威胁母婴安全。血清学预测指标检测在PPROM并发HCA的诊断和预后评估中起重要作用。研究显示,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WBC)、降钙素原(PCT)等指标在PPROM并发HCA诊断中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但目前发现的血清学相关指标在不同研究中的结果并不完全一致,且无单个有效诊断、预测的血清学指标,临床应用受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足月胎膜早破 组织学绒毛膜羊膜炎 血清学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持续性低水平升高误诊分析
10
作者 王子昭 黎秋红 +2 位作者 朱顺鹏 钱珺 周金华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4年第9期6-10,共5页
目的分析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持续性低水平升高误诊原因及防范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5月—2023年12月收治的2例初诊误诊的hCG持续性低水平升高临床资料。结果1例因停经伴血hCG值升高4月余,化疗后未见血hCG值下降就诊;1例因人... 目的分析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持续性低水平升高误诊原因及防范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5月—2023年12月收治的2例初诊误诊的hCG持续性低水平升高临床资料。结果1例因停经伴血hCG值升高4月余,化疗后未见血hCG值下降就诊;1例因人工流产后50 d,异常子宫出血4 d就诊。超声检查1例提示无异常,1例发现宫腔异常回声及子宫肌层低阻回声。1例初诊为妊娠滋养细胞疾病(GTD)予甲氨蝶呤联合甲酰四氢叶酸方案化疗2个周期;1例初诊为子宫动静脉瘘+妊娠物残留,予子宫动脉造影联合宫腔镜诊断性刮宫。1例化疗后未见血hCG值下降;1例造影结果阴性,宫内物病理检查未见妊娠物。2例均确诊为原发性hCG持续性低水平升高,未予特殊处理。结论hCG持续性低水平升高临床少见、表现不典型,若未行血尿hCG检查、性激素检查或未仔细分辨超声图像特征,极易与滋养细胞疾病等混淆。接诊医生应提高本病警惕性,加强对本病的认识,对有停经史、异常子宫出血者应及早行血尿hCG、超声及磁共振检查,仔细询问病史,必要时纳入性激素全套及卵巢功能检测以明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误诊 妊娠滋养细胞疾病 子宫动静脉瘘 黄体生成素 促卵泡激素 宫腔镜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未足月胎膜早破孕妇胎盘组织学绒毛膜羊膜炎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
11
作者 朱君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15期2770-2774,共5页
目的探讨未足月胎膜早破(PPROM)孕妇胎盘组织学绒毛膜羊膜炎(HCA)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2年8月濮阳市中医医院收治的145例PPROM孕妇为研究对象,依据产后胎盘病理检查结果分为HCA组(98例)、非HCA组(47例)。采用... 目的探讨未足月胎膜早破(PPROM)孕妇胎盘组织学绒毛膜羊膜炎(HCA)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2年8月濮阳市中医医院收治的145例PPROM孕妇为研究对象,依据产后胎盘病理检查结果分为HCA组(98例)、非HCA组(47例)。采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PROM孕妇发生HCA的影响因素。分别构建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结果145例PPROM孕妇HCA发生率为67.59%;胎膜早破孕周较早、期待治疗时间延长、下生殖道感染、羊水粪染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人β2防御素(HBD-2)、氧化型α1-抗胰蛋白酶(ox-AAT)、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水平升高为HCA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纳入胎膜早破孕周、期待治疗时间、下生殖道感染、羊水粪染、血清CRP水平作为模型1,纳入胎膜早破孕周、期待治疗时间、下生殖道感染、羊水粪染及血清CRP、G-CSF、HBD-2、ox-AAT、NE水平作为模型2,模型2预测HCA发生的曲线下面积大于模型1(P<0.05),且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显示该模型拟合效果良好。结论胎膜早破孕周较早、期待治疗时间延长、下生殖道感染、羊水粪染及血清CRP、G-CSF、HBD-2、ox-AAT、NE水平升高为PPROM孕妇发生HCA的危险因素,基于上述危险因素建立的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对HCA发生具有一定预测价值,医生可依据上述预测模型筛选高危人群,给予相应干预措施,以降低HCA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膜早破 胎盘组织学绒毛膜羊膜炎 LOGISTIC回归 预测模型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男性原发性纵隔绒毛膜癌伴多器官转移1例 被引量:1
12
作者 何骞 李艳红 《罕少疾病杂志》 2024年第7期5-6,共2页
绒毛膜癌(choriocarcinoma)是一种滋养层细胞的高度恶性肿瘤,多见于性腺和子宫[1],原发于生殖腺外的绒癌较少见,主要发生在机体中线部位,像腹膜后、松果体、纵隔或胃肠等,其中原发于纵隔的更为罕见,以年轻男性发病为主,组织学上可分为... 绒毛膜癌(choriocarcinoma)是一种滋养层细胞的高度恶性肿瘤,多见于性腺和子宫[1],原发于生殖腺外的绒癌较少见,主要发生在机体中线部位,像腹膜后、松果体、纵隔或胃肠等,其中原发于纵隔的更为罕见,以年轻男性发病为主,组织学上可分为畸胎瘤、精原细胞瘤和非精原细胞瘤[2],本病的主要治疗方法有化疗、放疗和手术,但疗效都较差。本文根据我院收治的1例原发性纵隔绒毛膜癌患者特点进行回顾性总结,以提高临床相关专业医生和影像科医生对本病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隔 绒毛膜癌 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乳酸杆菌对肉鸡生长性能和肠绒毛发育的促进作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鑫 张欣 +1 位作者 聂祥远 周星娅 《中南农业科技》 2024年第5期29-32,36,共5页
在贵州省毕节市某肉鸡养殖场探索研究了植物乳酸杆菌与肉鸡生长之间的关系。60只1日龄白羽肉鸡被随机平均分为2组,第1组为普通日粮组(CC组),第2组为植物乳酸杆菌添加组(ZR组),试验周期共计42 d。每7 d进行肉鸡称重,每14 d进行血清生化... 在贵州省毕节市某肉鸡养殖场探索研究了植物乳酸杆菌与肉鸡生长之间的关系。60只1日龄白羽肉鸡被随机平均分为2组,第1组为普通日粮组(CC组),第2组为植物乳酸杆菌添加组(ZR组),试验周期共计42 d。每7 d进行肉鸡称重,每14 d进行血清生化指标检测,第42天采取空肠组织做HE切片,观察测量肠绒毛高度和隐窝深度。结果显示,随着植物乳酸杆菌作用时间的延长,ZR组肉鸡的生长性能显著优于CC组,包括肉鸡增重提升、血清生化指标改善(如ZR组TC含量显著低于CC组)。此外,植物乳酸杆菌显著促进了肠绒毛的发育,其中ZR组肠绒毛高度和隐窝深度均显著高于CC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鸡 益生菌 植物乳酸杆菌 生长性能 血清生化指标 绒毛 毕节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密封条绒毛与玻璃的摩擦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冉宇龙 刘智勇 +1 位作者 李国林 徐云 《时代汽车》 2024年第4期174-176,共3页
密封条绒毛与车窗玻璃摩擦失效是典型的一类摩擦特征。文章通过在实验室重复多次模拟试验,分析了密封条绒毛与玻璃组成的摩擦副界面从水润到干摩擦状态下摩擦特性变化,同时在试验出现明显振动时通过加载与卸载观察摩擦特性的变化,将试... 密封条绒毛与车窗玻璃摩擦失效是典型的一类摩擦特征。文章通过在实验室重复多次模拟试验,分析了密封条绒毛与玻璃组成的摩擦副界面从水润到干摩擦状态下摩擦特性变化,同时在试验出现明显振动时通过加载与卸载观察摩擦特性的变化,将试验过程从湿润态-半干干湿态-干燥状态分为五个不同阶段,探讨了试验不同阶段摩擦特性及发生的机制。结果表面明:摩擦副在半干干湿状态下摩擦系数最小,同时试验出现明显的振动,此时增加负载,振动明显加剧,卸载后摩擦系数恢复到加载前水平;在整个试验过程中,湿态及干态的摩擦状态均比半干干湿状态平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绒毛摩擦 摩擦振动 半干半湿 明显振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乔木林不同郁闭度对种植1年内绒毛方竹生长情况的影响
15
作者 白祖云 赵静 +3 位作者 李长伟 祖万巧 魏洪兵 王凯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4期103-105,109,共4页
[目的]探索乔木林郁闭度对方竹生长的影响,达到拓展人工种植方竹的空间及提高林地生产率的目的。[方法]在水富铜锣坝竹产业专业合作社开展了林下种植绒毛方竹试验,设计上层乔木不同郁闭度5个小区,分别采用不覆盖地膜和覆盖地膜2种处理... [目的]探索乔木林郁闭度对方竹生长的影响,达到拓展人工种植方竹的空间及提高林地生产率的目的。[方法]在水富铜锣坝竹产业专业合作社开展了林下种植绒毛方竹试验,设计上层乔木不同郁闭度5个小区,分别采用不覆盖地膜和覆盖地膜2种处理。对种植1年后的绒毛方竹,采取随机抽样方法,抽取10丛,分别调查其竹子地径、竹子高度、竹丛株数、发笋株数、竹笋地径。[结果]不覆盖地膜时竹子平均地径2.27 mm/丛,平均高度0.28 m/丛,平均株数5.14株/丛,平均发笋株数3.52株/丛,竹笋平均地径3.92 mm/丛;覆盖地膜时竹子平均地径2.77 mm/丛,平均高度0.33 m/丛,平均株数3.98株,平均发笋株数2.88株/丛,竹笋平均地径4.52 mm/丛。[结论]通过F检验等分析,上层乔木林的郁闭度对种植1年内的绒毛方竹的径生长、高生长、成竹株数、发笋数量、竹笋地径具有显著影响,但通过覆盖地膜,可以减小上层乔木郁闭度对绒毛方竹生长的影响,尤其能够减小上层乔木高郁闭度对其生长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绒毛方竹 乔木林 郁闭度 生长 竹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盲部绒毛状管状腺瘤致肠套叠1例
16
作者 周朋飞 于伟 +5 位作者 张利 耿金宏 提海梅 杨仙红 赵佳蓓 顾群裔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24年第9期753-754,共2页
1病例介绍患者女,47岁,因“脐周疼痛4小时”入院。呈阵发性加重,否认血便、脓便、腹泻等情况。来我院急诊外科就诊,查腹部CT提示回肠-结肠套叠。以“肠套叠”收治入院。查体:全腹软,未见腹部皮疹,无胃肠型、蠕动波,无色素沉着,未见腹壁... 1病例介绍患者女,47岁,因“脐周疼痛4小时”入院。呈阵发性加重,否认血便、脓便、腹泻等情况。来我院急诊外科就诊,查腹部CT提示回肠-结肠套叠。以“肠套叠”收治入院。查体:全腹软,未见腹部皮疹,无胃肠型、蠕动波,无色素沉着,未见腹壁静脉曲张。脐周压痛,无肌卫、反跳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梗阻 肠套叠 回盲部肿瘤 绒毛状管状腺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明原因早期复发性流产患者胎盘绒毛组织中HO-1、MCP-1的表达变化
17
作者 谢惠 李学义 +1 位作者 许燕 梁杰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31期59-61,共3页
目的观察不明原因早期复发性流产(UERSA)患者胎盘绒毛组织血红素氧合酶1(HO-1)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表达变化。方法选取同期就诊UERSA患者56例(观察组)和人工流产终止妊娠的正常早孕妇女25例(对照组),清宫术后收集两组绒毛组织... 目的观察不明原因早期复发性流产(UERSA)患者胎盘绒毛组织血红素氧合酶1(HO-1)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表达变化。方法选取同期就诊UERSA患者56例(观察组)和人工流产终止妊娠的正常早孕妇女25例(对照组),清宫术后收集两组绒毛组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观察HO-1和MCP-1在绒毛滋养层细胞和基质细胞中的表达,测定绒毛组织HO-1、MCP-1阳性表达强度及表达面积。结果两组年龄、体质量指数、文化程度、职业类别、吸烟饮酒史、人工流产史、生殖系统感染、孕周、孕次、产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HO-1阳性染色主要在绒毛组织的滋养层细胞;MCP-1阳性染色主要在绒毛组织的基质和外层细胞,包括滋养层细胞。HO-1阳性染色观察组呈现浅棕黄色,对照组呈现中度棕黄色。MCP-1阳性染色观察组呈深棕褐色,强度较高,分布较均匀;对照组呈浅棕褐色,分布相对较少。观察组MCP-1阳性表达强度、面积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HO-1阳性表达强度、面积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UERSA患者绒毛组织中HO-1呈低表达,MCP-1呈高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性流产 不明原因 早期 胎盘绒毛组织 血红素氧合酶1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机器视觉的织物表面绒毛率测试系统 被引量:6
18
作者 杨松林 马帅 +2 位作者 丁朝鹏 范红丽 薛欢欢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18-123,共6页
目前织物表面绒毛含量大都采用人工方式检测,存在效率低、准确度不高等问题。为此,应用机器视觉和图像处理技术,研制了一套织物表面绒毛率测试系统。介绍了织物表面绒毛率测试原理,包括织物表面绒毛率检测数学模型、检测算法和阈值的确... 目前织物表面绒毛含量大都采用人工方式检测,存在效率低、准确度不高等问题。为此,应用机器视觉和图像处理技术,研制了一套织物表面绒毛率测试系统。介绍了织物表面绒毛率测试原理,包括织物表面绒毛率检测数学模型、检测算法和阈值的确定方法,并介绍了织物表面绒毛率测试系统的软硬件组成。采用该测试系统检测了5种织物的表面绒毛率,并与人工检测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该测试系统能够高效地测定织物表面绒毛率,且与人工检测结果呈现高度正相关;系统重复检测偏差范围为1.18%~7.25%,可满足织物表面绒毛率的检测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织物表面绒毛 机器视觉 图像分析 绒毛率测试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三个羊场绒毛用羊主要寄生虫感染情况调查
19
作者 王俊伟 郑文新 +6 位作者 高天晴 库拉西·阿尔斯坦别克 傲尔鲁木加甫 努尔·库尔玛那里 邢魏婷 郭会玲 刘志强 《草食家畜》 2024年第6期15-19,共5页
【目的】旨在调查新疆巩乃斯镇、和布克赛尔县及拜城县的3个羊场绒毛用羊寄生虫的感染情况。【方法】在畜禽遗传资源普查过程中对90只绒毛用羊进行蠕虫学全身剖检,收集虫体,计数并进行分类鉴定。【结果】共检出4种(类)寄生虫,分别为马... 【目的】旨在调查新疆巩乃斯镇、和布克赛尔县及拜城县的3个羊场绒毛用羊寄生虫的感染情况。【方法】在畜禽遗传资源普查过程中对90只绒毛用羊进行蠕虫学全身剖检,收集虫体,计数并进行分类鉴定。【结果】共检出4种(类)寄生虫,分别为马歇尔线虫、毛尾线虫、细颈囊尾蚴和矛形歧腔吸虫。优势虫种为马歇尔线虫,总感染率为57.78%,其次为毛尾线虫,总感染率为23.33%,细颈囊尾蚴总感染率为13.33%。与巩乃斯镇、和布克赛尔县的半舍饲羊相比,拜城县的全舍饲羊感染的虫种更少,感染率更低。【结论】马歇尔线虫与细颈囊尾蚴同时感染的情况较为普遍,应加强圈舍卫生,防止环境寄生虫污染及病原传播,本研究为羊场做好计划性驱虫提供了基础数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绒毛用羊 寄生虫 蠕虫学全身剖检 感染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噪声磁场干预工频磁场对人绒毛滋养细胞分泌功能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3
20
作者 潘永苗 孙惠兰 +3 位作者 胡根林 许正平 姜槐 孙文均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8年第1期39-44,共6页
目的:研究噪声磁场与50 Hz正弦工频磁场对原代培养人早孕绒毛滋养细胞分泌功能的影响,探索噪声磁场对工频磁场生物效应的可能干预作用。方法:体外分离、培养人早孕绒毛滋养细胞,以0.4 mT强度的工频磁场、噪声磁场以及工频磁场与噪声磁... 目的:研究噪声磁场与50 Hz正弦工频磁场对原代培养人早孕绒毛滋养细胞分泌功能的影响,探索噪声磁场对工频磁场生物效应的可能干预作用。方法:体外分离、培养人早孕绒毛滋养细胞,以0.4 mT强度的工频磁场、噪声磁场以及工频磁场与噪声磁场叠加的复合磁场分别辐照处理6、12、24、48和72 h,同时设立相应的平行对照组。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每组细胞培养液中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和孕酮的含量。结果:0.4 mT工频磁场单独暴露72 h,可抑制滋养细胞分泌HCG和孕酮(与空白对照组相比,P<0.05);0.4 mT噪声磁场单独暴露不影响滋养细胞分泌HCG和孕酮(与空白对照组相比,P>0.05);相同强度的噪声磁场与工频磁场叠加后,则可以抵消工频磁场对滋养细胞分泌功能的抑制作用。结论:0.4 mT工频磁场长时间暴露能抑制滋养细胞分泌HCG和孕酮。相同强度的噪声磁场可干预工频磁场对人绒毛滋养细胞分泌功能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场 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代谢 绒毛绒毛/代谢 孕酮/代谢 滋养层 噪声/副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