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鼻间歇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25
1
作者 史源 唐仕芳 +3 位作者 沈洁 赵锦宁 胡章雪 李华强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2009年第6期494-498,共5页
目的比较经鼻间歇正压通气(nIPPV)与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在新生儿呼吸衰竭中的疗效。方法采用RCT研究的方法,选择2008年1~12月在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NICU住院的呼吸衰竭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n... 目的比较经鼻间歇正压通气(nIPPV)与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在新生儿呼吸衰竭中的疗效。方法采用RCT研究的方法,选择2008年1~12月在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NICU住院的呼吸衰竭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nIPPV组和nCPAP组,分别实施nIPPV或nCPAP干预,观察患儿动脉血气分析、应用nIPPV和nCPAP时间、并发症和预后等指标,比较nIPPV组和nCPAP组治疗后需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的比例及其预后结局。结果研究期间nIPPV组纳入48例,nCPAP组纳入53例。两组在性别构成比、胎龄、年龄、出生体重、出生后5 m inApgar评分、新生儿急性生理学评分和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比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呼吸衰竭原发病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血气分析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nIPPV组治疗后1 h血气分析pH和PaO2显著高于nCPAP组(P<0.05)。nIPPV组治疗成功率为77.1%(37/48例),nCPAP组为62.3%(33/53例),nIPPV组显著高于nCPAP组(P<0.05)。nIPPV组和nCPAP组治疗成功的患儿平均应用nIPPV和nCPAP的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nIPPV组的预后结局中治愈和好转出院45/48例(93.8%),nCPAP组为46/53例(86.8%),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nCPAP相比,nIPPV治疗可显著降低呼吸衰竭新生儿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的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呼吸衰竭 机械通气 经鼻间歇正压通气 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氦氧混合气吸入联合经鼻间歇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李雪 沈洁 +3 位作者 赵锦林 唐仕芳 胡章雪 史源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2013年第4期252-256,共5页
目的评价氦氧混合气吸入联合经鼻间歇正压通气(NIPPV)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疗效及其对炎症因子和心肌损伤标志物的影响。方法纳入2012年12月至2013年5月在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NICU住院的NRDS早产儿,随机分配进入试验组或对... 目的评价氦氧混合气吸入联合经鼻间歇正压通气(NIPPV)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疗效及其对炎症因子和心肌损伤标志物的影响。方法纳入2012年12月至2013年5月在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NICU住院的NRDS早产儿,随机分配进入试验组或对照组。试验组吸入氦氧混合气(70∶30),3h后更换气源为30%空氧混合气直至撤除NIPPV。对照组使用30%空氧混合气直至撤除NIPPV。在研究开始前(0h)和开始后1、2及3h测定经皮氧分压及经皮二氧化碳分压,于研究开始前(0h)和开始后3h留取血标本测定IL-6和心肌损伤标志物(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MB)水平,3h时点留取血标本测定炎症因子(丙二醛、髓过氧化物酶、TNF-α、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水平,于患儿撤除NIPPV后记录其呼吸机使用时间。结果试验组比对照组明显缩短了新生儿的NIPPV使用时间(39.3hvs57.8h,P=0.02)。吸入后3h时点,两组新生儿的经皮氧分压和二氧化碳分压较吸入前均明显改善(P<0.001)。试验组CO2清除率显著优于对照组(10.39mmHgvs6.0mmHg,P=0.03)。两组3h时点IL-6、丙二醛、髓过氧化物酶、TNF-α及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MB水平高于试验组,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NIPPV使用时间与基线IL-6水平呈正相关(r=0.474,P=0.006)。研究期间试验组未观察到低体温不良反应的发生。结论氦氧混合气吸入联合NIPPV可提高NRDS早产儿的CO2清除率,缩短其NIPPV使用时间,且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鼻间歇正压通气 氦氧混合气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早产儿 随机对照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鼻间歇正压通气在新生儿中的应用:现状与未来 被引量:8
3
作者 史源 汪丽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1期2158-2161,共4页
新生儿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技术的进步,使新生儿呼吸系统疾病如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NRDS)、胎粪吸入综合征(meconium aspiration syndrome,MAS)、新生儿呼吸衰竭的病死率显著降低,然而,气... 新生儿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技术的进步,使新生儿呼吸系统疾病如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NRDS)、胎粪吸入综合征(meconium aspiration syndrome,MAS)、新生儿呼吸衰竭的病死率显著降低,然而,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的并发症,特别是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机械通气导致的肺损伤、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等仍然是导致新生儿预后不良的主要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呼吸支持 经鼻间歇正压通气 新生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鼻间歇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研究评——《儿科呼吸系统疾病实例分析》 被引量:15
4
作者 卢鹏程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I0007-I0007,共1页
书名:儿科呼吸系统疾病实例分析作者:申昆玲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ISBN:9787117267885定价:198.00元装帧:平装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是儿科临床当中十分常见的一种严重性新生儿呼吸系统疾病,也同时也是导致近足月儿及早产儿发生死... 书名:儿科呼吸系统疾病实例分析作者:申昆玲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ISBN:9787117267885定价:198.00元装帧:平装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是儿科临床当中十分常见的一种严重性新生儿呼吸系统疾病,也同时也是导致近足月儿及早产儿发生死亡的一项主要原因。导致NRDS发病的主要原因为在患儿体内缺乏肺表面活性物质(PS),患儿在临床当中的主要表现为急性呼吸窘迫症状,如呻吟、发绀及进行性的呼吸困难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儿科呼吸系统疾病 人民卫生出版社 经鼻间歇正压通气 儿科临床 呼吸困难 NRDS 近足月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鼻间歇和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Meta分析 被引量:40
5
作者 唐仕芳 赵锦宁 +2 位作者 沈洁 胡章雪 史源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2011年第4期255-263,共9页
目的评价经鼻间歇正压通气(NIPPV)和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疗效。方法检索PubM ed、EMBASE、Ovid、Springer、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和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获得NIPPV与NCPAP治疗NRD... 目的评价经鼻间歇正压通气(NIPPV)和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疗效。方法检索PubM ed、EMBASE、Ovid、Springer、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和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获得NIPPV与NCPAP治疗NRDS的相关RCT文献。根据随机分配方法,分配隐藏,对研究对象、治疗方案和研究结果测量者采用盲法,结果数据的完整性,选择性报告研究结果,其他偏倚来源进行文献偏倚评价。以治疗成功率和脱机成功率为主要结局指标;以预后良好率,早产儿呼吸暂停次数,脑室内出血(IVH)、脑室周围脑白质软化(PVL)、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和早产儿视网膜病(ROP)发生率等为次要结局指标。计数资料选取OR及其95%C I表示,计量资料以加权均数差(WMD)及其95%C I表示。结果①13篇RCT文献进入M eta分析。13篇文献均采用了正确的随机方法,均提及报告数据的完整性,均未选择性报告研究结果;12篇文献采用了分配隐藏;2篇文献提及未对研究者实施盲法。漏斗图检验未见显著发表偏倚。②M eta分析结果显示,NIPPV组治疗成功率显著高于NCPAP组,OR=0.39(95%C I:0.23~0.56),P<0.000 01。NIPPV组脱机成功率显著高于NCPAP组,OR=0.15(95%C I:0.08~0.31),P<0.000 01。③NIPPV组预后良好率显著高于NCPAP组,OR=0.30(95%C I:0.13~0.68),P=0.004。NIPPV组早产儿呼吸暂停次数显著减少,WMD=-0.48(95%C I:-0.58^-0.37),P<0.000 01。NIPPV组ROP发生率低于NCPAP组,OR=0.36(95%C I:0.15~0.87),P=0.02。NIPPV组和NCPAP组BPD(OR=0.59,95%C I:0.29~1.16)、IVH和PVL的发生率(OR=0.54,95%C I:0.24~1.20)以及住院时间(WMD=-2.97,95%C I:-11.26~5.3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NIPPV可显著降低NRDS患儿行机械通气的比例,可显著提高机械通气拔管后脱机成功率,并可改善早产儿呼吸暂停次数和减少ROP的发生率。现有研究尚不能证实NIPPV可显著降低BPD、IVH和PVL的发生率。有关NIPPV对NRDS的远期疗效仍有待大规模、多中心的RCT研究予以明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呼吸窘迫综合征 经鼻间歇正压通气 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鼻间歇气道正压通气与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困难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6
6
作者 高广华 王军 郭华贤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8年第12期74-77,共4页
目的比较经鼻间歇气道正压通气(nasal intermittent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NIPPV)和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asal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N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困难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8年4月徐... 目的比较经鼻间歇气道正压通气(nasal intermittent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NIPPV)和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asal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N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困难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8年4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呼吸困难新生儿7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中采用NIPPV的患儿纳入NIPPV组(32例),采用NCPAP的患儿纳入NCPAP组(38例)。比较两组患儿抢救结局、呼吸机使用时间、有创通气比例、平均住院天数及治疗后血气分析指标变化,统计患儿死亡率和死亡时间,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儿抢救成功率和死亡率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_均>0.05)。NIPPV组患儿氧疗时间、住院天数均显著短于NCPAP组(P_均<0.05),有创通气比例显著低于NCPAP组(P<0.05)。治疗后1 h,NIPPV组患儿动脉血氧分压(PaO_2)显著高于NCPAP组(P<0.05);治疗后12 h,NIPPV组患儿PaO_2、pH均显著高于NCPAP组(P_均<0.05),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显著低于NCPAP组(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两组患儿病死比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NIPPV能够缩短呼吸困难新生儿氧疗时间和住院天数、降低有创通气比例、改善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可作为NCPAP的替代方式,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鼻间歇气道正压通气 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新生儿 呼吸困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创通气在治疗新生儿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32
7
作者 张馨丹 郑军 +1 位作者 王晓鹏 马俊苓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87-390,共4页
新生儿的机械通气分为有创机械通气及无创机械通气。为了减少有创通气的肺损伤,目前临床越来越多应用无创通气模式。经鼻间歇正压通气(NIPPV)的早期应用已经成为目前很多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的主要无创通气模式,同时早期联合选择... 新生儿的机械通气分为有创机械通气及无创机械通气。为了减少有创通气的肺损伤,目前临床越来越多应用无创通气模式。经鼻间歇正压通气(NIPPV)的早期应用已经成为目前很多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的主要无创通气模式,同时早期联合选择性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可以减少慢性肺疾患的发生。文章讨论无创呼吸支持模式的使用,包括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双水平CPAP模式,例如SiPAP及NIPPV;以及处于研究阶段的同步经鼻间歇正压通气、神经调节辅助通气,无创高频振荡通气等无创通气模式的应用现状及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正压通气 持续气道正压 经鼻间歇正压通气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无创通气模式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撤机后的应用比较 被引量:24
8
作者 卢隽滢 卢红艳 +1 位作者 常明 王秋霞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0期2797-2801,共5页
目的探讨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DS)早产儿撤机后分别应用经鼻间歇正压通气(nasal intermittent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NIPPV)、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level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BiPAP)和经鼻... 目的探讨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DS)早产儿撤机后分别应用经鼻间歇正压通气(nasal intermittent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NIPPV)、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level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BiPAP)和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asal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NCPAP)的临床疗效。方法70例RDS早产儿依据拔管撤除呼吸机后呼吸支持方式分为NIPPV组(20例)、BiPAP组(24例)和NCPAP组(26例),分析三组患儿无创通气前后血气分析指标、1周内拔管成功率及并发症等。结果拔管前三组PaO2和PaC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IPPV组与BiPAP组无创通气后6 h PaO2、12 h Pa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高于NCPA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IPPV组6 h PaCO2最低,NCPAP组最高,三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IPPV组与BiPAP组12 h PaC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低于NCPA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在7 d内再插管、气胸、脑室内出血和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IPPV组无创通气期间患儿腹胀发生率较BiPAP组和NCPAP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作为早产儿RDS撤机后的过渡方式,NIPPV与BiPAP均能更好改善肺通气功能;在NIPPV使用中需要关注避免PaCO2过低;在BiPAP和NCPAP使用中需关注腹胀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鼻间歇正压通气 双水平正压通气 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呼吸窘迫综合症 早产儿 撤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产儿RDS撤机后不同模式无创通气治疗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丁斐 张文雅 +5 位作者 赵育弘 王涛 张晶玲 王杨 薄涛 武辉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982-1985,共4页
观察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撤机后不同模式无创通气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选择三家医院需要机械通气的120例RDS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患儿撤机后随机分为:NCPAP组、SNIPPV组和序贯治疗组,观察无创通气时间、72 h内再插管率、1周内无... 观察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撤机后不同模式无创通气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选择三家医院需要机械通气的120例RDS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患儿撤机后随机分为:NCPAP组、SNIPPV组和序贯治疗组,观察无创通气时间、72 h内再插管率、1周内无创撤机成功率、氧疗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与NCPAP组相比,SNIPPV组及序贯治疗组的72 h内再插管率明显降低、1周内无创撤机成功率明显升高(P<0.05).三组无创通气时间、氧疗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DS早产儿撤机后SNIPPV序贯NCPAP模式是一种相对安全、有效的通气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呼吸窘迫综合征 同步经鼻间歇正压通气 经鼻持续正压通气 拔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