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治疗难治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及对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沈林艳 洪钟 +6 位作者 唐婷 杨景毅 陈昆 黄海荣 赵云 王晓斌 葛正息 《中国医药科学》 2024年第4期140-144,共5页
目的探讨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治疗难治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及对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80例术后粘连引起的难治性肠梗阻于桂林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接受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40)与观察组(n=... 目的探讨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治疗难治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及对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80例术后粘连引起的难治性肠梗阻于桂林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接受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40)与观察组(n=40)。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对症处理,对照组行鼻胃管胃肠减压术治疗,观察组行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临床指标、炎症因子水平、中转开腹手术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0.00%(36/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0%(28/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胃肠减压量高于对照组,腹部症状缓解、气液平面消失、胃肠功能恢复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内皮素-1(ET-1)、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转开腹手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治疗难治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更为理想,可减轻机体的炎症反应,值得进行深入研究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治性肠梗阻 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 炎症反应 临床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治疗肠梗阻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沈林艳 靳清 +8 位作者 杨景毅 唐婷 洪钟 陈昆 于志华 黄海荣 赵云 王晓斌 葛正息 《中国医药科学》 2024年第12期39-42,共4页
肠梗阻可能是由于生理或病理原因造成肠道腔道的部分或完全阻塞。胃肠减压是肠梗阻治疗的首要原则。目前,虽然胃管减压是临床胃肠减压治疗中的主要方式,但是胃管减压效果和对肠道内容物吸引作用较为有限,尤其是在低位肠梗阻的治疗过程... 肠梗阻可能是由于生理或病理原因造成肠道腔道的部分或完全阻塞。胃肠减压是肠梗阻治疗的首要原则。目前,虽然胃管减压是临床胃肠减压治疗中的主要方式,但是胃管减压效果和对肠道内容物吸引作用较为有限,尤其是在低位肠梗阻的治疗过程中更是如此。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是一种治疗肠梗阻的介入性医疗程序:将导管通过鼻孔引导到胃肠道,以缓解肠梗阻,特别是在梗阻导致严重症状或危及生命时。经鼻肠梗阻导管可随肠蠕动直至梗阻近端,并持续有效地进行胃肠减压,能为手术提供良好的基础,降低手术意外的发生,减少术后并发症。本文回顾相关文献报道,对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治疗肠梗阻的临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肠梗阻的临床治疗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梗阻 胃肠减压 经鼻肠梗阻导管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鼻肠梗阻导管治疗粘连性小肠梗阻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4
3
作者 王忠 李彬 +2 位作者 韩廷超 尹桂亭 丁波 《临床误诊误治》 2011年第9期54-56,共3页
目的探讨经鼻肠梗阻导管治疗小肠梗阻的临床应用效果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3月~2010年11月收治的粘连性小肠梗阻27例(治疗组),行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治疗;选择粘连性小肠梗阻23例作对照(对照组),应用传统方法进行治疗。对两组治疗... 目的探讨经鼻肠梗阻导管治疗小肠梗阻的临床应用效果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3月~2010年11月收治的粘连性小肠梗阻27例(治疗组),行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治疗;选择粘连性小肠梗阻23例作对照(对照组),应用传统方法进行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引流、症状缓解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保守治疗痊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第1天引流量、置管时间、腹胀、腹痛减轻时间,排气、排便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拔管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经鼻肠梗阻导管治疗小肠梗阻操作简单,效果显著,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了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鼻肠梗阻导管 肠梗阻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替进镜法在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3
4
作者 杨屹 孟小芬 +3 位作者 李华 张迪 吴涛 陈熹 《中国内镜杂志》 2019年第10期8-12,共5页
目的探讨交替进镜法在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60例拟行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的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患者应用交替进镜法置管,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经鼻肠梗阻导管内镜下置入法。比较两组... 目的探讨交替进镜法在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60例拟行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的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患者应用交替进镜法置管,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经鼻肠梗阻导管内镜下置入法。比较两组患者一次性置管成功率、置管时间、脱管率及耐受性评分。结果实验组中29例患者一次性置管成功,对照组中21例患者一次性置管成功,实验组的成功率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0%,实验组和对照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置管所用时间为(15.00±5.25)min,明显少于对照组(19.45±6.75)min;实验组脱管0例,明显低于对照组3例,实验组耐受性评分为(1.25±0.05)分,明显低于对照组(1.85±0.6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交替进镜法在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中的应用提高了置管成功率,减少置管所用时间,明显地减轻患者术中的不适,无并发症,值得临床上使用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梗阻 交替进镜法 经鼻肠梗阻导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观察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治疗老年患者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效果 被引量:9
5
作者 曾祥泰 曾祥福 +5 位作者 周小青 刘晓平 殷青辉 赖剑 杨斌 张国辉 《中国卫生产业》 2012年第36期148-148,共1页
目的探讨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治疗老年患者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1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对照组患者行常规鼻胃管胃肠减压术治疗... 目的探讨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治疗老年患者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1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对照组患者行常规鼻胃管胃肠减压术治疗,实验组患者行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实验组患者的治愈率、胃肠减压量、腹部症状缓解时间、排气排便恢复时间和气液平面消失时间等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的实验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次实验结果表明,与常规临床治疗方法相比,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治疗老年患者术后粘连性肠梗阻,具有较为理想的临床疗效,因而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 老年患者 术后粘连性肠梗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例经鼻肠梗阻导管在胃癌术后并发恶性肠梗阻患者中的运用 被引量:2
6
作者 黄华 王兴莉 +2 位作者 张顺 任虹 唐燕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21年第7期151-153,共3页
恶性肠梗阻是由于腹腔或盆腔恶性肿瘤本身或治疗引起的十二指肠屈氏韧带远侧的空肠、回肠或结肠的梗阻。患者一般情况差,病程多为晚期或终末期,腹腔内情况复杂多变,手术风险大,严重者可导致死亡,目前临床上多以姑息对症缓解腹痛、腹胀,... 恶性肠梗阻是由于腹腔或盆腔恶性肿瘤本身或治疗引起的十二指肠屈氏韧带远侧的空肠、回肠或结肠的梗阻。患者一般情况差,病程多为晚期或终末期,腹腔内情况复杂多变,手术风险大,严重者可导致死亡,目前临床上多以姑息对症缓解腹痛、腹胀,恢复胃肠动力,纠正营养不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病死率为主要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肠梗阻 经鼻肠梗阻导管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下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在难治性肠梗阻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被引量:7
7
作者 洪钟 沈林艳 +5 位作者 何庆时 李俊生 刘云宾 王晓斌 唐婷 滕正发 《山东医药》 CAS 2023年第20期61-64,共4页
目的 观察内镜下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在难治性肠梗阻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术后胃肠道激素变化。方法难治性肠梗阻患者88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4例。对照组术前给予常规鼻胃管置入序贯外科手术治疗,观察组术前给... 目的 观察内镜下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在难治性肠梗阻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术后胃肠道激素变化。方法难治性肠梗阻患者88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4例。对照组术前给予常规鼻胃管置入序贯外科手术治疗,观察组术前给予内镜下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序贯外科手术治疗。观察两组置管情况,记录腹痛缓解时间、腹胀缓解时间、首次排气时间和首次排便时间,记录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分别于术前及术后24、72 h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血管活性肽(VIP)和胃动素(MTL)。结果 两组均一次性置管成功,置管过程中患者耐受性较好,无消化道出血及穿孔发生。观察组术后腹痛缓解时间、腹胀缓解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P均<0.05)。两组术后24 h血清VIP水平高于术前,血清MTL水平低于术前(P均<0.05)。两组术后72 h血清VIP水平低于术后24 h,对照组术后72 h血清VIP水平仍高于术前(P均<0.05);两组术后72 h血清MTL水平高于术后24 h,观察组术后72 h血清MTL水平高于术前(P均<0.05)。观察组术后24、72 h血清VIP水平低于对照组,血清MTL水平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分别为4.55%、18.18%,P<0.05)。结论 与鼻胃管相比,内镜下鼻肠梗阻导管置入用于难治性肠梗阻手术治疗可更好地促进患者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调节胃肠激素分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 胃肠减压 序贯外科手术 血管活性肽 胃动素 难治性肠梗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柴胡汤加味联合经鼻肠梗阻导管对粘连性肠梗阻治疗效果 被引量:3
8
作者 李澜 黄湘俊 王永恒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0年第4期777-780,共4页
目的:对小柴胡汤加味联合经鼻肠梗阻导管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效果行回顾性分析。方法:按纳入标准收集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普外微创科于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期间符合粘连性肠梗阻诊断的患者5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5例)和实验... 目的:对小柴胡汤加味联合经鼻肠梗阻导管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效果行回顾性分析。方法:按纳入标准收集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普外微创科于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期间符合粘连性肠梗阻诊断的患者5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5例)和实验组(25例)。对照组行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治疗,术后予以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了小柴胡汤加味方治疗。2组均3天复查一次相关实验室指标。比较两组排气排便恢复时间、开始进食时间、导管的拔除时间、住院时间等指标,并比较两组患者炎性指标变化以及治疗结果。结果:对照组患者平均的排气排便恢复时间、腹痛腹胀消失时间、进食时间、气液平消失时间、导管拔除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普遍长于实验组;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白细胞(WBC)计数、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等炎性指标的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实验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结论:小柴胡汤加味联合经鼻肠梗阻导管对治疗粘连性肠梗阻比单纯使用经鼻肠梗阻导管治疗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柴胡汤加味 经鼻肠梗阻导管 粘连性肠梗阻 治疗效果 回顾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治疗老年患者术后粘连性肠梗阻 被引量:3
9
作者 杨志忠 李长江 白静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第18期53-54,共2页
目的探讨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在治疗老年患者术后粘连性肠梗阻问题上的效果。方法选取老年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鼻胃管胃肠减压术,观察组施行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然后观察和记录... 目的探讨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在治疗老年患者术后粘连性肠梗阻问题上的效果。方法选取老年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鼻胃管胃肠减压术,观察组施行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然后观察和记录患者治疗效果和临床资料,对其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3.3%,明显高于对照组(66.7%);观察组胃肠减压量比对照组多,排气排便恢复时间较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患者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施行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的效果显著,临床症状缓解较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连性肠梗阻 老年患者 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治疗老年患者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疗效分析 被引量:11
10
作者 卢靖 《中国卫生产业》 2013年第16期114-114,116,共2页
目的探讨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治疗老年患者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2年6月该院收治的老年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8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治疗,... 目的探讨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治疗老年患者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2年6月该院收治的老年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8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鼻胃管胃肠减压术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为77.5%,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转开腹手术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胃肠减压量明显多于对照组,腹部症状缓解时间、气液平面消失时间、排气排便恢复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治疗老年患者术后粘连性肠梗阻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治愈率,减少中转开腹手术率,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 老年患者 术后粘连性肠梗阻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鼻肠梗阻导管应用于术后早期粘连性肠梗阻老年患者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君君 《中国民间疗法》 2018年第11期99-100,共2页
近年来,随着腹部手术的增多,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率逐年增高。研究表明,经鼻肠梗阻导管在粘连性肠梗阻的治疗中效果较佳,且临床应用范围广泛。笔者通过分析经鼻肠梗阻导管应用于术后早期粘连性肠梗阻老年患者中的效果,以期为临床诊治提... 近年来,随着腹部手术的增多,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率逐年增高。研究表明,经鼻肠梗阻导管在粘连性肠梗阻的治疗中效果较佳,且临床应用范围广泛。笔者通过分析经鼻肠梗阻导管应用于术后早期粘连性肠梗阻老年患者中的效果,以期为临床诊治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鼻肠梗阻导管 术后 粘连性肠梗阻 老年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鼻肠梗阻导管治疗粘连性肠梗阻92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缪艳霞 《中国社区医师》 2018年第29期65-66,共2页
目的:探讨经鼻肠梗阻导管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效果。方法:收治粘连性肠梗阻患者92例,采用经鼻肠梗阻导管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92例患者中,经鼻肠梗阻导管治疗后好转78例;症状无持续好转14例,转外科手术治疗。结论:经鼻肠梗阻导管治... 目的:探讨经鼻肠梗阻导管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效果。方法:收治粘连性肠梗阻患者92例,采用经鼻肠梗阻导管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92例患者中,经鼻肠梗阻导管治疗后好转78例;症状无持续好转14例,转外科手术治疗。结论:经鼻肠梗阻导管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鼻肠梗阻导管 粘连性肠梗阻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鼻型肠梗阻导管置入联合腹腔镜治疗回盲部恶性肠梗阻 被引量:8
13
作者 郭永团 杜洪涛 李德春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1年第11期1922-1924,共3页
目的探讨X线透视下经鼻型肠梗阻导管置入联合腹腔镜治疗回盲部恶性肠梗阻的可行性、安全性、有效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24例X线透视下经鼻型肠梗阻导管置入的回盲部恶性梗阻患者临床资料。评估肠梗阻导管置入技术成功率、相关并发症发... 目的探讨X线透视下经鼻型肠梗阻导管置入联合腹腔镜治疗回盲部恶性肠梗阻的可行性、安全性、有效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24例X线透视下经鼻型肠梗阻导管置入的回盲部恶性梗阻患者临床资料。评估肠梗阻导管置入技术成功率、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置管后48 h患者临床症状缓解率,肠道减压后患者择期行腹腔镜一期肿瘤切除肠吻合术后随访,评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24例患者行经鼻型肠梗阻导管置入,技术成功率100%(24/24),临床症状缓解率100%(24/24),无置管相关并发症发生,腹腔镜术中见肠壁无明显充血、水肿,术后无切口感染、吻合口出血、吻合口瘘并发症发生。结论经鼻型肠梗阻导管置入联合腹腔镜治疗回盲部恶性肠梗阻可行、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盲部恶性肿瘤 肠梗阻 经鼻肠梗阻导管 腹腔镜 介入性 放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鼻型肠梗阻导管联合防粘连汤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蒋万里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5年第8期89-90,共2页
目的探究经鼻型肠梗阻导管联合防粘连汤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效果。方法将济源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96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行经鼻型肠梗阻导管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防粘连汤治疗,比较... 目的探究经鼻型肠梗阻导管联合防粘连汤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效果。方法将济源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96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行经鼻型肠梗阻导管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防粘连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复发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实施经鼻型肠梗阻导管联合防粘连汤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鼻肠梗阻导管 防粘连汤 粘连性肠梗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鼻型肠梗阻导管联合奥曲肽注射液治疗对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6
15
作者 宋顺丰 王永彬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3年第6期89-93,共5页
目的 探讨经鼻型肠梗阻导管联合奥曲肽注射液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EPII)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8月—2022年8月收治的138例EPII,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奥曲肽组、导管组及联合组各46例。奥曲肽组予奥曲肽注射液治疗,导管组予经鼻型... 目的 探讨经鼻型肠梗阻导管联合奥曲肽注射液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EPII)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8月—2022年8月收治的138例EPII,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奥曲肽组、导管组及联合组各46例。奥曲肽组予奥曲肽注射液治疗,导管组予经鼻型肠梗阻导管治疗,联合组予经鼻型肠梗阻导管联合奥曲肽注射液治疗。比较3组治疗后临床疗效、胃肠功能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分析3组治疗前后肠神经递质因子及肠黏膜屏障功能指标变化。结果 治疗后,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65%(44/46)高于导管组的78.26%(36/46)和奥曲肽组的71.74%(33/46)(P<0.05)。联合组首次肛门排气、首次自主排便、腹痛腹胀缓解、肠鸣音恢复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导管组和奥曲肽组(P<0.05)。治疗后,3组血管活性肠肽、一氧化氮及内毒素、二胺氧化酶、D-乳酸水平明显降低,且联合组显著低于导管组和奥曲肽组(P<0.05)。3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鼻型肠梗阻导管联合奥曲肽注射液治疗可有效促进EPII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平衡肠神经递质因子,提高肠黏膜屏障功能,减少内毒素异位,促使患者病情转归,缩短治疗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炎性肠梗阻 术后 经鼻肠梗阻导管 奥曲肽 血管活性肠肽 一氧化氮 内毒素 二胺氧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鼻型肠梗阻导管治疗非绞窄性肠梗阻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芳 何颖 《中国卫生产业》 2014年第19期118-119,共2页
目的对经鼻型肠梗阻导管治疗非绞窄型肠梗阻的疗效进行探讨。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2013年8月在我院确诊的80例急性非绞窄型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实验组(经鼻型肠梗阻导管)和观察组(传统鼻胃管),观察两组胃... 目的对经鼻型肠梗阻导管治疗非绞窄型肠梗阻的疗效进行探讨。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2013年8月在我院确诊的80例急性非绞窄型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实验组(经鼻型肠梗阻导管)和观察组(传统鼻胃管),观察两组胃肠减压引流量、腹围、症状缓解时间、保守治疗治愈率、中转手术率等指标。结果实验组的胃肠减压引流量、腹围变化、症状缓解时间(包括腹痛腹胀缓解率、自主肛门排气率、腹部平片液气平面缓解率)、保守治疗治愈率、中转手术率均显著优于观察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鼻型肠梗阻导管能有效减轻非绞窄性肠梗阻的压力,具有治愈率高、简单、创伤小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鼻肠梗阻导管 非绞窄性 临床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鼻型肠梗阻导管在腹部术后早期粘连性肠梗阻胃肠减压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17
作者 褚庆明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9期67-68,共2页
目的探讨经鼻型肠梗阻导管减压在腹部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136例腹部术后早期粘连性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8例。对照组行传统鼻胃管置入胃肠减压治疗,48h后腹痛、腹胀无明显缓解者改行经鼻型肠梗阻导管... 目的探讨经鼻型肠梗阻导管减压在腹部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136例腹部术后早期粘连性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8例。对照组行传统鼻胃管置入胃肠减压治疗,48h后腹痛、腹胀无明显缓解者改行经鼻型肠梗阻导管胃肠减压治疗;观察组采用经鼻型肠梗阻导管行胃肠减压治疗。观察两组成功率及腹围减少量、胃肠减压量、平均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成功率、腹围减少及胃肠减压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但平均住院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鼻型肠梗阻导管置入胃肠减压效果确切,优于传统的鼻胃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连性肠梗阻 肠梗阻导管 经鼻 胃肠减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鼻型肠梗阻导管治疗急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钟伟斌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第20期7-8,共2页
目的研究并分析急性肠梗阻患者经鼻型肠梗阻导管安置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 36例急性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8例,对照组应用普通鼻胃管治疗;试验组应用经鼻型肠梗阻导管安置术。对比两组效果。结果试验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 目的研究并分析急性肠梗阻患者经鼻型肠梗阻导管安置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 36例急性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8例,对照组应用普通鼻胃管治疗;试验组应用经鼻型肠梗阻导管安置术。对比两组效果。结果试验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4.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中转手术率5.6%显著低于对照组33.3%,临床症状缓解时间(3.65±1.96)d及C-反应蛋白(CRP)恢复时间(5.65±2.76)d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经鼻型肠梗阻导管安置术治疗急性肠梗阻,临床疗效显著,应广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鼻肠梗阻导管 急性肠梗阻 胃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SA引导下经鼻肠梗阻减压导管置入术治疗粘连性小肠梗阻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2
19
作者 宋连成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7年第7期1227-1228,共2页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straction angiography,DSA)引导下经鼻肠梗阻减压导管置入术治疗粘连性小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5年4月至2016年6月郑州市阳光男科医院收治的粘连性小肠梗阻患者88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straction angiography,DSA)引导下经鼻肠梗阻减压导管置入术治疗粘连性小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5年4月至2016年6月郑州市阳光男科医院收治的粘连性小肠梗阻患者88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44例。对照组行传统鼻胃管置入胃肠减压术,观察组行DSA引导下经鼻肠梗阻减压导管置入术。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与治疗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8.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气液平面消失与排气排便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胃肠引流量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SA引导下经鼻肠梗阻减压导管置入术治疗粘连性小肠梗阻效果确切,可快速解除梗阻,提高疗效,缓解患者痛苦,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连性小肠梗阻 经鼻肠梗阻减压导管置入术 血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经鼻置入肠梗阻导管小肠内排列术治疗急性肠梗阻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魏海滨 《当代医药论丛》 2016年第13期51-53,共3页
目的:探讨使用经鼻置入肠梗阻导管小肠内排列术治疗急性肠梗阻的效果。方法:选取近年来我院普外科收治的118例急性肠梗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这些患者分为排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9例患者。为对照组患者使用传统的开腹手术进行治疗... 目的:探讨使用经鼻置入肠梗阻导管小肠内排列术治疗急性肠梗阻的效果。方法:选取近年来我院普外科收治的118例急性肠梗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这些患者分为排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9例患者。为对照组患者使用传统的开腹手术进行治疗,为排列组患者使用经鼻置入肠梗阻导管肠内排列术进行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术毕至排气的时间、术毕至排便的时间、并发症的发生情况、5年内病情复发的情况及生存的情况。结果: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术毕至排气的时间、术毕至排便的时间、并发生的发生率及死亡率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排列组患者5年内病情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经鼻置入肠梗阻导管小肠内排列术治疗急性肠梗阻的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鼻置入肠梗阻导管 小肠内排列术 急性肠梗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