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比较经鼻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n Bi PAP)和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 CPAP)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临床疗效。方法 RDS早产儿98例,随机分为n Bi PAP组(n=50)和n CPAP组(n=48),观察两组通气0、2、24 h血气、氧暴露时间、治疗...目的比较经鼻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n Bi PAP)和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 CPAP)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临床疗效。方法 RDS早产儿98例,随机分为n Bi PAP组(n=50)和n CPAP组(n=48),观察两组通气0、2、24 h血气、氧暴露时间、治疗成功率、住院天数、并发症。结果两组无创通气后2、24 h,p H值、Pa O2、Pa CO2均较0 h均有显著改善(P均<0.05)。通气后2 h,n Bi PAP组p H值、Pa O2、Pa CO2改善优于n CPAP组(P均<0.01)。通气后24 h,两组间Pa O2、p H比较,P>0.05;但n Bi PAP组Pa CO2低于n CPAP组(P<0.01)。n Bi PAP组的治疗成功率高于n CPAP组,氧暴露时间及住院天数均短于较n CPAP组,P均<0.05。两组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肺出血、气漏、颅内出血等发生率及病死率比较,P均>0.05。结论 n Bi PAP治疗早产儿RDS的疗效优于n CPAP,且可缩短氧暴露时间及住院天数,未增加不良反应。展开更多
目的对比鼻罩与鼻塞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中的效果。方法 2016年1月—2017年12月医院收的RDS早产儿80例随机分为鼻罩组(n=40)和鼻塞组(n=40)。患儿行NCPAP治疗,鼻罩组和鼻塞组分别选择鼻罩和鼻...目的对比鼻罩与鼻塞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中的效果。方法 2016年1月—2017年12月医院收的RDS早产儿80例随机分为鼻罩组(n=40)和鼻塞组(n=40)。患儿行NCPAP治疗,鼻罩组和鼻塞组分别选择鼻罩和鼻塞作为无创通气连接界面。观察2组患儿NCPAP治疗结局及并发生情况,记录通气时间、通气后12~24 h pH值和通气后12~24 h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以及人机连接界面脱落或漏气情况。结果鼻罩组NCPAP治疗失败2例(5.00%),鼻塞组为1例(2.50%),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通气时间、通气后12~24 h pH值和通气后12~24 h PaCO_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鼻罩组漏气率(22.50%)高于鼻塞组(2.50%),脱落率(5.00%)低于鼻塞组(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罩和鼻塞对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效果、并发症、通气时间等无明显影响,但鼻塞要比鼻罩更容易脱落,鼻罩要比鼻塞更容易漏气。展开更多
目的比较经鼻间歇正压通气(NIPPV)与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9年6月在我院新生儿监护室治疗的轻中度RDS(Ⅰ~Ⅲ级)早产儿9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NIPPV组(52例)和NC...目的比较经鼻间歇正压通气(NIPPV)与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9年6月在我院新生儿监护室治疗的轻中度RDS(Ⅰ~Ⅲ级)早产儿9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NIPPV组(52例)和NCPAP组(44例),分别给予NIPPV或NCPAP呼吸支持治疗,同时使用注射用牛肺表面活性剂(PS,珂立苏,70 mg/kg)进行替代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基本情况、动脉血气分析结果、治疗成功率、NIPPV或NCPAP的使用时间以及主要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儿产前母亲使用激素情况、出生胎龄、性别、出生体重、1 min Apgar评分、5 min Apgar评分、RDS分级、出生后使用PS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 h、6 h、12 h后,两组患儿的血pH、PaO2、PaCO2均有所改善,NIPPV组患儿的改善情况优于NCP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IPPV组患儿的治疗成功率(92.3%)显著高于NCPAP组(81.8%),使用呼吸机时间显著短于NCP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IPPV组患儿呼吸暂停、重新插管机械通气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NCP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NIPPV呼吸支持治疗RDS早产儿,能更有效地改善动脉血气分析结果,提高治疗成功率,缩短呼吸机使用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治疗效果优于使用NCPAP治疗。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对比鼻罩与鼻塞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中的效果。方法 2016年1月—2017年12月医院收的RDS早产儿80例随机分为鼻罩组(n=40)和鼻塞组(n=40)。患儿行NCPAP治疗,鼻罩组和鼻塞组分别选择鼻罩和鼻塞作为无创通气连接界面。观察2组患儿NCPAP治疗结局及并发生情况,记录通气时间、通气后12~24 h pH值和通气后12~24 h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以及人机连接界面脱落或漏气情况。结果鼻罩组NCPAP治疗失败2例(5.00%),鼻塞组为1例(2.50%),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通气时间、通气后12~24 h pH值和通气后12~24 h PaCO_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鼻罩组漏气率(22.50%)高于鼻塞组(2.50%),脱落率(5.00%)低于鼻塞组(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罩和鼻塞对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效果、并发症、通气时间等无明显影响,但鼻塞要比鼻罩更容易脱落,鼻罩要比鼻塞更容易漏气。
文摘目的比较经鼻间歇正压通气(NIPPV)与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9年6月在我院新生儿监护室治疗的轻中度RDS(Ⅰ~Ⅲ级)早产儿9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NIPPV组(52例)和NCPAP组(44例),分别给予NIPPV或NCPAP呼吸支持治疗,同时使用注射用牛肺表面活性剂(PS,珂立苏,70 mg/kg)进行替代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基本情况、动脉血气分析结果、治疗成功率、NIPPV或NCPAP的使用时间以及主要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儿产前母亲使用激素情况、出生胎龄、性别、出生体重、1 min Apgar评分、5 min Apgar评分、RDS分级、出生后使用PS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 h、6 h、12 h后,两组患儿的血pH、PaO2、PaCO2均有所改善,NIPPV组患儿的改善情况优于NCP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IPPV组患儿的治疗成功率(92.3%)显著高于NCPAP组(81.8%),使用呼吸机时间显著短于NCP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IPPV组患儿呼吸暂停、重新插管机械通气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NCP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NIPPV呼吸支持治疗RDS早产儿,能更有效地改善动脉血气分析结果,提高治疗成功率,缩短呼吸机使用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治疗效果优于使用NCPAP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