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0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鼻持续呼吸道正压通气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护理 被引量:8
1
作者 郑红仙 田明庆 洪清慧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9年第8期49-50,共2页
目的总结经鼻持续呼吸道正压通气(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CPAP)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OSAS)的护理对策。方法采用无创呼吸机对38例中重度OSAS患者进行治疗。结果1例患者不能耐... 目的总结经鼻持续呼吸道正压通气(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CPAP)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OSAS)的护理对策。方法采用无创呼吸机对38例中重度OSAS患者进行治疗。结果1例患者不能耐受治疗,其余37例患者均接受并坚持治疗,疗效满意。结论护理人员应做好治疗前的准备及心理护理,治疗中密切观察病情,治疗后加强健康宣教、提供各种咨询信息,以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经鼻持续呼吸道正压通气 护理 依从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鼻持续呼吸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张玲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4年第5期64-65,共2页
目的:探讨经鼻持续呼吸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9年9月至2013年9月邓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7例呼吸衰竭新生儿按家属知情同意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头罩吸氧治疗,研究组则采用NCPAP治疗,... 目的:探讨经鼻持续呼吸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9年9月至2013年9月邓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7例呼吸衰竭新生儿按家属知情同意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头罩吸氧治疗,研究组则采用NCPAP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大于对照组,治疗后PaO2、SaO2大于对照组而PaCO2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头罩吸氧,能够迅速缓解症状,改善血气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呼吸衰竭 经鼻持续呼吸道正压通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经鼻持续呼吸道正压通气致鼻部损伤的护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陈志慧 董蒙蒙 +1 位作者 贺心秀 金芳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22年第3期56-59,共4页
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经鼻持续呼吸道正压通气因可避免气管插管,减少机械通气所致损伤,预防肺泡萎陷,改善肺顺应性,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应用。鼻部损伤是新生儿在应用无创正压通气中的常见并发症,这不仅会引发患儿疼痛,同时会导... 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经鼻持续呼吸道正压通气因可避免气管插管,减少机械通气所致损伤,预防肺泡萎陷,改善肺顺应性,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应用。鼻部损伤是新生儿在应用无创正压通气中的常见并发症,这不仅会引发患儿疼痛,同时会导致患儿住院时间延长,增加感染风险,增加患儿家属经济负担。如何预防鼻部损伤的发生成为国内外众多学者的研究方向。本文旨在阐述学者们在新生儿鼻部损伤方面的护理研究新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经鼻持续呼吸道正压通气 部损伤 护理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鼻间歇正压通气在极早早产儿及极低出生体重儿早期呼吸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4
作者 王秀珍 李娟 庞丽娜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25年第3期193-196,共4页
目的探讨在极早早产儿及极低出生体重儿早期呼吸管理期间应用经鼻间歇正压通气(NIPPV)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至2023年1月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极早早产儿或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基本资料,其中采取经鼻持续气道... 目的探讨在极早早产儿及极低出生体重儿早期呼吸管理期间应用经鼻间歇正压通气(NIPPV)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至2023年1月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极早早产儿或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基本资料,其中采取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联合早期呼吸管理的52例患儿为对照组,实施早期呼吸管理联合NIPPV的48例患儿为观察组。比较2组的治疗相关时间、辅助通气相关指标和血气分析指标。结果观察组无创通气、用氧及住院治疗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机械通气率和肺表面活性物质使用率均低于对照组,呼吸暂停次数少于对照组,呼吸暂停程度轻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12 h、24 h和出院时,2组患儿的血气分析指标(氧合指数和动脉血氧分压)参数均较治疗前改善(P均<0.05),且观察组均优于同期对照组(P均<0.05)。结论在极早早产儿及极低出生体重儿早期呼吸管理期间行NIPPV能改善辅助通气相关指标和血气分析指标,且有助于缩短治疗相关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早早产儿 极低出生体重儿 经鼻间歇正压通气 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血气分析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ISA技术联合经鼻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优势分析
5
作者 仝实 龚莉 +4 位作者 朱尚品 段晓艳 韩梅 武凡玙 柴凤云 《中国实用医药》 2025年第2期16-19,共4页
目的探讨微创表面活性物质运用技术(LISA技术)联合经鼻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方法以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72例作为研究目标,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6例。对照组早产儿以经鼻持续气道正... 目的探讨微创表面活性物质运用技术(LISA技术)联合经鼻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方法以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72例作为研究目标,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6例。对照组早产儿以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观察组早产儿以LISA技术联合经鼻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早产儿治疗后血气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1、6 h,观察组早产儿氧合指数(OI)(182.63±6.59)、(197.93±7.18)mm Hg(1 mm Hg=0.133 kPa)和动脉血氧分压(PaO_(2))(63.79±3.92)、(72.11±2.88)mm Hg高于对照组的(160.33±6.62)、(185.24±7.06)mm Hg和(60.22±3.95)、(69.06±2.85)mm Hg,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40.25±2.11)、(37.11±1.03)mm Hg低于对照组的(43.62±2.14)、(39.02±1.05)mm Hg(P<0.05)。观察组早产儿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2.78%低于对照组的25.00%(P<0.05)。结论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经过LISA技术联合经鼻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儿血气指标,减少并发症,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表面活性物质运用技术 经鼻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 早产儿 呼吸窘迫综合征 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鼻持续正压通气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周星 朱双燕 刘玲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4期70-72,共3页
目的:探讨经鼻持续正压通气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2年6月昆明市儿童医院收治的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92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6例。两组均开展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在此基础上... 目的:探讨经鼻持续正压通气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2年6月昆明市儿童医院收治的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92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6例。两组均开展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控制性通气治疗,观察组采用经鼻持续正压通气治疗。比较两组血气指标、临床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与病死率。结果:治疗前,两组pH值、动脉血氧分压(PaO_(2))及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pH值、PaCO_(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PaCO_(2)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aO_(2)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呼吸机使用时间、用氧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两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鼻持续正压通气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效果较好,能够改善患儿血气分析指标,促进康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呼吸窘迫综合征 经鼻持续正压通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鼻塞固定方法在新生儿持续呼吸道正压通气中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5
7
作者 王忠英 林丽 邹前健 《护士进修杂志》 2015年第16期1522-1523,共2页
目的观察新生儿经鼻持续呼吸道正压通气(NCPAP)改良鼻塞固定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120例使用NCPAP治疗的新生儿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鼻塞固定方法,观察组使用改良的固定方法。比较两组新生儿鼻塞滑出率、发生... 目的观察新生儿经鼻持续呼吸道正压通气(NCPAP)改良鼻塞固定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120例使用NCPAP治疗的新生儿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鼻塞固定方法,观察组使用改良的固定方法。比较两组新生儿鼻塞滑出率、发生眼睑水肿例数、鼻部及头部皮肤损伤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在使用改良固定鼻塞滑出、眼睑水肿、头部皮肤及鼻部皮肤损伤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NCPAP改良鼻塞固定法可以减少鼻塞滑出及眼睛水肿,减少管道及自粘绷带对新生儿皮肤的损伤,而且方法简便,取材方便,经济实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固定 经鼻持续呼吸道正压通气 新生儿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联合综合疗法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合并过敏性鼻炎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
8
作者 薛世民 王恒利 +1 位作者 李春瑜 董锦华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13期21-23,共3页
目的:探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联合综合疗法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合并过敏性鼻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2月-2022年12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榆林医院收治的100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合并过敏性鼻... 目的:探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联合综合疗法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合并过敏性鼻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2月-2022年12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榆林医院收治的100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合并过敏性鼻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炎性指标、通气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7)。治疗前,两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以及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TNF-α、IL-6水平以及NLR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最低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AHI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最低血氧饱和度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联合综合疗法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合并过敏性鼻炎的临床效果理想,能减少炎性反应,改善患者通气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性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分析
9
作者 孙艳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17期38-40,共3页
目的:分析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PS)协同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的效果。方法:将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66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于2020年1月—2023年1月收入)作为观察对象,使用随机抽样法分组... 目的:分析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PS)协同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的效果。方法:将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66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于2020年1月—2023年1月收入)作为观察对象,使用随机抽样法分组,每组33例。对照组、观察组分别接受NCPAP、PS联合NCPAP治疗。评估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更高(P<0.05);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更低,动脉血氧分压更高(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无差异(P>0.05);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氧疗时间、NCPAP时间、住院时间更短(P<0.05);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呼气终末正压、吸入氧浓度更低,氧合指数更高(P<0.05)。结论:PS结合N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良好,能够进一步改善血气指标,减少并发症,纠正缺氧症状,促进患儿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呼吸窘迫综合征 肺表面活性物质 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鼻塞持续呼吸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窒息合并呼吸衰竭75例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晓良 张玉丽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第12期9-10,共2页
目的研究分析经鼻塞持续呼吸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窒息合并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150例新生儿窒息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75例。对照组给予综合治疗。观察组中加用经鼻塞持续呼吸道正压通气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5.33%... 目的研究分析经鼻塞持续呼吸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窒息合并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150例新生儿窒息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75例。对照组给予综合治疗。观察组中加用经鼻塞持续呼吸道正压通气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5.33%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窒息合并呼吸衰竭采用经鼻塞持续呼吸道正压通气治疗,临床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呼吸道正压通气 新生儿窒息 呼吸衰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鼻双水平正压通气和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观察 被引量:36
11
作者 任雪云 王瑜 +1 位作者 张伟伟 蔡文仙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9-71,共3页
目的比较经鼻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n Bi PAP)和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 CPAP)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临床疗效。方法 RDS早产儿98例,随机分为n Bi PAP组(n=50)和n CPAP组(n=48),观察两组通气0、2、24 h血气、氧暴露时间、治疗... 目的比较经鼻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n Bi PAP)和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 CPAP)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临床疗效。方法 RDS早产儿98例,随机分为n Bi PAP组(n=50)和n CPAP组(n=48),观察两组通气0、2、24 h血气、氧暴露时间、治疗成功率、住院天数、并发症。结果两组无创通气后2、24 h,p H值、Pa O2、Pa CO2均较0 h均有显著改善(P均<0.05)。通气后2 h,n Bi PAP组p H值、Pa O2、Pa CO2改善优于n CPAP组(P均<0.01)。通气后24 h,两组间Pa O2、p H比较,P>0.05;但n Bi PAP组Pa CO2低于n CPAP组(P<0.01)。n Bi PAP组的治疗成功率高于n CPAP组,氧暴露时间及住院天数均短于较n CPAP组,P均<0.05。两组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肺出血、气漏、颅内出血等发生率及病死率比较,P均>0.05。结论 n Bi PAP治疗早产儿RDS的疗效优于n CPAP,且可缩短氧暴露时间及住院天数,未增加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鼻双水平正压通气 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肺表面活性物质 呼吸窘迫综合征 早产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化高流量双鼻导管吸氧与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对呼吸暂停早产儿鼻部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6
12
作者 赵磊 田园园 +2 位作者 侯钰佩 张耀东 石彩晓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16年第7期5-7,共3页
目的比较湿化高流量双鼻导管吸氧(HHFNC)与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在早产儿呼吸暂停治疗过程中对鼻部的损伤程度。方法 65例呼吸暂停早产儿随机分为HHFNC组(n=32)和NCPAP组(n=33),2组均行常规护理,HHFNC组采用HHFNC治疗,NCPAP组采... 目的比较湿化高流量双鼻导管吸氧(HHFNC)与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在早产儿呼吸暂停治疗过程中对鼻部的损伤程度。方法 65例呼吸暂停早产儿随机分为HHFNC组(n=32)和NCPAP组(n=33),2组均行常规护理,HHFNC组采用HHFNC治疗,NCPAP组采用NCPAP治疗。观察2组鼻部损伤情况。结果除人中部位,HHFNC组鼻内部左右侧、鼻外部左右侧及鼻中隔5个部位的损伤均显著低于NCPAP组(P<0.05或P<0.01)。结论 HHFNC在早产儿呼吸暂停治疗过程中对鼻部影响较少,利于患儿早日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氧治疗 早产儿 高流量双导管 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塞持续正压通气对早产儿反复呼吸暂停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被引量:13
13
作者 何莲花 江英 杨岚 《护士进修杂志》 2012年第14期1327-1328,共2页
目的探讨鼻塞持续正压通气(NCPAP)治疗早产儿反复呼吸暂停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方法。方法选择2008年10月~2011年10月出现反复呼吸暂停的早产儿54例,随机分为用鼻塞持续正压通气(NCPAP)组26例,对照组28例,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早产... 目的探讨鼻塞持续正压通气(NCPAP)治疗早产儿反复呼吸暂停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方法。方法选择2008年10月~2011年10月出现反复呼吸暂停的早产儿54例,随机分为用鼻塞持续正压通气(NCPAP)组26例,对照组28例,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早产儿总有效率比较,NCPAP组的总有效率为92.3%,对照组为57.1%,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NCPAP治疗早产儿反复呼吸暂停效果明显,精心、细致、周到的护理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正压通气 早产儿 呼吸暂停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时间点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与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联合治疗对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15
14
作者 刘敏 王玲莉 郑凤 《安徽医学》 2017年第8期1045-1048,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时间点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主要成份为二棕榈酰卵磷脂和结合蛋白)与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联合治疗对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8月于黄山市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RDS早产儿100例... 目的探讨不同时间点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主要成份为二棕榈酰卵磷脂和结合蛋白)与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联合治疗对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8月于黄山市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RDS早产儿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NCPAP辅助通气,观察组在NCPAP辅助通气治疗的同时,应用气管插管复苏囊注入固尔苏(肺表面活性物质),依据接受治疗时间不同将观察组患儿分为早期亚组(出生8 h内)和晚期亚组(出生8~12 h)。观察并比较各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气分析结果、NCPAP参数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后血气分析、NCPAP参数及治疗有效率较对照组均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亚组血气分析、NCPAP参数及治疗有效率改善情况均优于晚期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NCPAP治疗可显著提高早产儿RDS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呼吸窘迫综合征 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肺表面活性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中隔矫正术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王建秋 徐珏 罗旭东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CSCD 2015年第5期265-267,共3页
目的探讨鼻中隔矫正术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患者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asal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n CPAP)治疗效果。方法选择43例OSAHS合并鼻中隔偏曲... 目的探讨鼻中隔矫正术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患者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asal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n CPAP)治疗效果。方法选择43例OSAHS合并鼻中隔偏曲患者接受鼻中隔矫正术治疗,在术前及术后1个月分别采用鼻阻力仪、autoCPAP呼吸机及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测定鼻通气阻力、CPAP压力及n CPAP治疗耐受性。结果与术前相比较,术后1个月患者的鼻气道阻力、CPAP压力显著降低(P<0.01),而VAS评分显著升高(P<0.01);CPAP压力与鼻气道阻力呈正相关(P=0.01),而VAS评分与CPAP压力呈负相关(P<0.01)。结论鼻中隔矫正术能有效降低OSAHS患者的鼻阻力,降低n CPAP治疗时的CPAP压力,提高n CPAP治疗的耐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隔 外科手术 睡眠呼吸暂停 阻塞性 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联合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观察 被引量:21
16
作者 袁静 钟文华 黄华飞 《儿科药学杂志》 CAS 2015年第1期22-24,共3页
目的:探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联合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 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临床疗效及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3年11月我院治疗的NRDS患儿74例,随机分成对照组36例和观察组38例,两组均在早期采用PS(固尔... 目的:探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联合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 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临床疗效及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3年11月我院治疗的NRDS患儿74例,随机分成对照组36例和观察组38例,两组均在早期采用PS(固尔舒)气管内注入治疗,观察组使用n CPAP,对照组使用机械通气。治疗1 h后,观察两组患儿心率、呼吸频率、氧合指数、血气指标改善情况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2.11%(35/38),高于对照组的72.22%(26/36)(P<0.05)。观察组患儿心率、呼吸、氧合指数等指标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PS联合n CPAP治疗NRDS,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对改善患儿预后及生活质量具有积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 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鼻面罩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护理 被引量:12
17
作者 张秀娟 苑方敏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3年第8期71-71,共1页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leep apnea syndrome,SAS)是临床较常见的一种疾患,占睡眠疾患的1/2~2/3[1].SAS患者由于夜间反复发作呼吸暂停,而使机体产生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因此多伴有高血压、冠心病、高脂血症、心律失常等,严重者甚至会...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leep apnea syndrome,SAS)是临床较常见的一种疾患,占睡眠疾患的1/2~2/3[1].SAS患者由于夜间反复发作呼吸暂停,而使机体产生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因此多伴有高血压、冠心病、高脂血症、心律失常等,严重者甚至会发生猝死[2].我科自2000年4月至2001年8月对177例SAS患者进行鼻面罩持续正压通气(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CPAP)治疗,并进行跟踪随访,治疗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罩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临床护理 随访 心理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水平正压通气与鼻塞持续正压通气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疗效比较 被引量:11
18
作者 王国健 茅红英 许卫东 《儿科药学杂志》 CAS 2017年第12期29-32,共4页
目的:观察双水平正压通气(Duo PAP)及鼻塞持续正压通气(n CPAP)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早产儿治疗中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以期为NRDS的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NRDS早产儿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 目的:观察双水平正压通气(Duo PAP)及鼻塞持续正压通气(n CPAP)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早产儿治疗中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以期为NRDS的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NRDS早产儿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两组患儿均给予猪肺磷脂注射液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n CPAP治疗,而观察组给予Dou PAP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患儿治疗前及治疗1、12、24 h后的动脉血气指标、氧合指数(OI),同时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治疗期间的通气、氧疗及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治疗12、24 h后的p H、氧分压(Pa O2)、二氧化碳分压(Pa CO2)及OI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而观察组治疗1、12、24 h后的上述各指标较治疗前也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治疗24 h后的p H,治疗12、24 h后的Pa O2、Pa CO2及OI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1.18%)略高于对照组(85.29%),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通气、氧疗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14.71%)低于对照组(26.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uo PAP在改善患儿动脉血气指标、临床症状方面的效果优于n CPAP,且治疗有效率及安全性更高,在NRDS的临床治疗上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水平正压通气 持续正压通气 早产儿 呼吸窘迫综合征 肺表面活性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小儿重症肺炎并发呼吸衰竭20例 被引量:10
19
作者 陆燕珍 何海燕 张明真 《中国医药科学》 2018年第10期66-68,共3页
目的探析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小儿重症肺炎并发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40例重症肺炎并发呼吸衰竭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配原则分组,每组20例。对照组采用面罩吸氧治疗,观察组患儿接受... 目的探析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小儿重症肺炎并发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40例重症肺炎并发呼吸衰竭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配原则分组,每组20例。对照组采用面罩吸氧治疗,观察组患儿接受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对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的临床疗效为90.0%,对照组为65.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呼吸困难缓解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发绀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观察组患儿血气相关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小儿重症肺炎并发呼吸衰竭的临床治疗上,采用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的治疗方法可有效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且改善时间更短,治疗效果较为理想,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小儿重症肺炎 呼吸衰竭 治疗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易鼻塞式持续呼吸道正压给氧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效果观察 被引量:3
20
作者 周正秀 卢佑英 许开桂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4年第2期10-11,共2页
目的 探讨简易鼻塞式持续呼吸道正压给氧 (continuouspositiveairwaypressure ,CPAP)对新生儿呼吸衰竭的治疗效果及护理要点 ,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 将 1 6 8例呼吸衰竭患儿随机分为两组 ,实验组 1 1 0例采用简易鼻塞式CPAP ,对照组 ... 目的 探讨简易鼻塞式持续呼吸道正压给氧 (continuouspositiveairwaypressure ,CPAP)对新生儿呼吸衰竭的治疗效果及护理要点 ,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 将 1 6 8例呼吸衰竭患儿随机分为两组 ,实验组 1 1 0例采用简易鼻塞式CPAP ,对照组 5 8例采用传统头罩吸氧 ,使用 2h后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表现及脉搏氧饱和度。结果 实验组治疗有效率 90 .91 % ,对照组 74 .1 4 % ,两者差异显著 (P <0 .0 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塞式持续呼吸道正压给氧 治疗 新生儿呼吸衰竭 CPAP RF 临床资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