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论经验质感
被引量:
7
1
作者
贺雪峰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87-92,共6页
社会科学本质上是研究经验的科学。一个优秀的社会科学研究者应该有良好的经验质感。经验质感是在长期田野调查中形成的身体本能。田野包括历史的田野和现实的田野。相对来讲,现实的田野因为具备更加丰富密集可得的有效信息,而更有利于...
社会科学本质上是研究经验的科学。一个优秀的社会科学研究者应该有良好的经验质感。经验质感是在长期田野调查中形成的身体本能。田野包括历史的田野和现实的田野。相对来讲,现实的田野因为具备更加丰富密集可得的有效信息,而更有利于训练经验质感。当前中国社会科学研究存在的问题之一是缺乏经验训练所形成的经验质感。中国社会科学研究中往往将田野工作单纯当作研究资料的搜集过程,忽视了田野工作首先应当训练研究者,改变研究者的思维模式,使研究者形成经验质感。只有有了经验质感,研究者才能具备在研究中想事的能力,社会科学研究才可以防止纯粹的概念游戏。当前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需要开展以形成研究者经验质感为目的的大量的田野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验质感
饱和
经验
社会科学方法论
田野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从中国式现代化实践的沃土中长出理论——华中乡土派的研究方法论
2
作者
贺雪峰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8-42,共15页
最近20多年来,华中村治研究群体坚持田野调研,做从土地中长出理论的学问,被学界称为华中乡土派。大量研究表明,当前中国社会科学研究存在的一个问题是过于强调小循环的对话式研究,而在对话式的研究中,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变成支离破碎的...
最近20多年来,华中村治研究群体坚持田野调研,做从土地中长出理论的学问,被学界称为华中乡土派。大量研究表明,当前中国社会科学研究存在的一个问题是过于强调小循环的对话式研究,而在对话式的研究中,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变成支离破碎的经验片段,中国经验的完整性无法呈现,社会科学研究既无法回应中国式现代化实践中需要解答的问题,又无法从中国实践中形成一般化的理论。要改变中国社会科学研究的这一困境,必须强调中国社会科学的主体性,建立从中国式现代化实践中提出问题并回到实践中去接受检验的社会科学研究大循环。只有真正扎根田野,通过饱和经验训练,形成研究者经验质感,具备在研究中的想事能力,从伟大的中国式现代化实践中吸取理论营养,才能真正建立有主体性的中国社会科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中国自主知识体系
经验质感
饱和
经验
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乡村风俗与在地书写——葛水平小说创作论
3
作者
贺与诤
《当代文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1-47,共7页
在中国百年乡土史中有许多不被“看见”的生活碎片,这些剪影还未从过往的时间中显现,便随着历史的沉浮隐入烟尘,一同消散的还有人们的精神与心理嬗变。山以水的流动为灵动之源,水则依傍山之挺括为其赋形,在中原地区的山水之间,作家葛水...
在中国百年乡土史中有许多不被“看见”的生活碎片,这些剪影还未从过往的时间中显现,便随着历史的沉浮隐入烟尘,一同消散的还有人们的精神与心理嬗变。山以水的流动为灵动之源,水则依傍山之挺括为其赋形,在中原地区的山水之间,作家葛水平将乡村题材融入情感认同的细节、为文学的知识性书写注入了厚重的经验质感,在虚构与非虚构创作的知识增补中,延拓了小说家的叙述边界。在黄河流域的微观生活史中,葛水平以其细腻灵动的语言,郑重地将生活真实与情感真实浇筑于人物形象,展现了一幅已经消散却无法抹去的乡村风流图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水平
流域书写
地方知识
经验质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经验质感
被引量:
7
1
作者
贺雪峰
机构
武汉大学社会学院
出处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87-92,共6页
文摘
社会科学本质上是研究经验的科学。一个优秀的社会科学研究者应该有良好的经验质感。经验质感是在长期田野调查中形成的身体本能。田野包括历史的田野和现实的田野。相对来讲,现实的田野因为具备更加丰富密集可得的有效信息,而更有利于训练经验质感。当前中国社会科学研究存在的问题之一是缺乏经验训练所形成的经验质感。中国社会科学研究中往往将田野工作单纯当作研究资料的搜集过程,忽视了田野工作首先应当训练研究者,改变研究者的思维模式,使研究者形成经验质感。只有有了经验质感,研究者才能具备在研究中想事的能力,社会科学研究才可以防止纯粹的概念游戏。当前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需要开展以形成研究者经验质感为目的的大量的田野工作。
关键词
经验质感
饱和
经验
社会科学方法论
田野调查
分类号
C12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中国式现代化实践的沃土中长出理论——华中乡土派的研究方法论
2
作者
贺雪峰
机构
武汉大学社会学院
出处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8-42,共15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22&ZD173)。
文摘
最近20多年来,华中村治研究群体坚持田野调研,做从土地中长出理论的学问,被学界称为华中乡土派。大量研究表明,当前中国社会科学研究存在的一个问题是过于强调小循环的对话式研究,而在对话式的研究中,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变成支离破碎的经验片段,中国经验的完整性无法呈现,社会科学研究既无法回应中国式现代化实践中需要解答的问题,又无法从中国实践中形成一般化的理论。要改变中国社会科学研究的这一困境,必须强调中国社会科学的主体性,建立从中国式现代化实践中提出问题并回到实践中去接受检验的社会科学研究大循环。只有真正扎根田野,通过饱和经验训练,形成研究者经验质感,具备在研究中的想事能力,从伟大的中国式现代化实践中吸取理论营养,才能真正建立有主体性的中国社会科学。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中国自主知识体系
经验质感
饱和
经验
法
Keywords
Chinese modernization
independent Chinese knowledge system
experience texture
saturated experience training
分类号
C91 [经济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乡村风俗与在地书写——葛水平小说创作论
3
作者
贺与诤
机构
常州大学周有光文学院
出处
《当代文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1-47,共7页
基金
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青年项目“江南士风与新世纪江苏小说创作研究”阶段性结果,项目编号:22ZWC002。
文摘
在中国百年乡土史中有许多不被“看见”的生活碎片,这些剪影还未从过往的时间中显现,便随着历史的沉浮隐入烟尘,一同消散的还有人们的精神与心理嬗变。山以水的流动为灵动之源,水则依傍山之挺括为其赋形,在中原地区的山水之间,作家葛水平将乡村题材融入情感认同的细节、为文学的知识性书写注入了厚重的经验质感,在虚构与非虚构创作的知识增补中,延拓了小说家的叙述边界。在黄河流域的微观生活史中,葛水平以其细腻灵动的语言,郑重地将生活真实与情感真实浇筑于人物形象,展现了一幅已经消散却无法抹去的乡村风流图卷。
关键词
葛水平
流域书写
地方知识
经验质感
分类号
I207.42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论经验质感
贺雪峰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21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从中国式现代化实践的沃土中长出理论——华中乡土派的研究方法论
贺雪峰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乡村风俗与在地书写——葛水平小说创作论
贺与诤
《当代文坛》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