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彭冲涧小流域降水与植被恢复对径流的影响--经验统计分析法与水文模型模拟法比较 被引量:6
1
作者 刘士余 邓文平 +1 位作者 欧阳磊 胡小丹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1-49,共9页
降水变化与植被恢复对小流域径流变化的贡献率分析是当前研究的热点。运用Mann-Kendall检验法对江西省九江市都昌县彭冲涧小流域1983—2014年的降水、径流序列进行突变分析,采用经验统计法与水文模型模拟法计算降水变化与植被恢复对径... 降水变化与植被恢复对小流域径流变化的贡献率分析是当前研究的热点。运用Mann-Kendall检验法对江西省九江市都昌县彭冲涧小流域1983—2014年的降水、径流序列进行突变分析,采用经验统计法与水文模型模拟法计算降水变化与植被恢复对径流影响的贡献率。结果显示:2003年为降水与径流的一致突变点;因此,以1983—2003年为基准期,2004—2014年变化期的年降水量、年径流深分别减少8.7%和29.2%,年平均减少幅度分别为12.7和22.1 mm。相对于基准期,春季、夏季及年尺度上变化期的平均径流深分别减少100.2、105.8和243.0 mm。经验统计分析法的研究结果表明,降水变化和植被恢复对径流减少的贡献率分别为58.9%、41.1%,71.6%、28.4%和57.1%、42.9%;而水文模型模拟法的研究结果分别为61.0%、39.0%,81.6%、18.4%和70.0%、30.0%。可知,尺度不同,研究结果存在较大差异,且降水变化的贡献率均大于植被恢复。同时,2种方法的研究结果总体上较接近,说明均比较可信,能为从更深层次上认识植被对径流的影响程度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变化 植被恢复 经验统计分析 水文模型模拟 彭冲涧小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丁山区块页岩气储层关键参数测井评价方法 被引量:16
2
作者 严伟 刘帅 +2 位作者 冯明刚 张冲 范树平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95-104,共10页
四川盆地丁山区块是一个页岩气千亿方级增储阵地,但与其他页岩气区块相比,丁山区块储层的测井曲线响应与储层参数相关性较低,且由于地层压力变化较大,易造成井眼崩落,其他区块适用的以密度曲线为主导的参数评价系统在该区块受到了挑战... 四川盆地丁山区块是一个页岩气千亿方级增储阵地,但与其他页岩气区块相比,丁山区块储层的测井曲线响应与储层参数相关性较低,且由于地层压力变化较大,易造成井眼崩落,其他区块适用的以密度曲线为主导的参数评价系统在该区块受到了挑战。对丁山区块重点井测井响应特征与岩心实验数据的关系开展了研究,寻求其相关性,结合经验统计法以及视骨架密度法对储层参数加以评价,建立了有机碳含量、孔隙度、矿物含量以及含水饱和度评价模型。结果表明,能谱铀含量曲线与储层参数相关性强,且并不受到井眼崩落的影响,经与岩心实验参数对比可知,以能谱铀含量曲线为主导建立的模型计算出来的参数结果相对误差控制在8%以内,精度较高,明显优于以密度曲线为主导的模型,满足储层评价的需要,符合储量计算的要求,也为丁山区块页岩气储层的勘探开发提供了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验统计法 视骨架密度 储层参数 测井响应 页岩气 丁山区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桥梁震害预测方法 被引量:32
3
作者 王东升 冯启民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13-118,共6页
总结并探索了桥梁震害的预测方法,包括经验统计法、规范校校法、Pushover法和大跨度桥梁震害预测方法。通过引入的桥梁分类标准,建立了桥梁震害预测的一般流程。最后,结合福州市区重要桥梁震害预测,简要介绍了各类方法的应用。
关键词 桥梁 震害预测 福州市 经验统计法 规范校核 PUSHOVE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埋深的物性下限确定方法——以G油田P油层为例 被引量:3
4
作者 殷树军 范晓敏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1年第16期3783-3785,3790,共4页
确定储层物性下限的方法很多,但是确定的物性下限均为某一固定值。对于埋深变化较大的岩性油藏,存在较大的误差。以G油田P油层为例论述了应用常规方法确定物性下限存在的问题,并应用考虑埋深的试油法和经验统计法确定了G油田P油层的物... 确定储层物性下限的方法很多,但是确定的物性下限均为某一固定值。对于埋深变化较大的岩性油藏,存在较大的误差。以G油田P油层为例论述了应用常规方法确定物性下限存在的问题,并应用考虑埋深的试油法和经验统计法确定了G油田P油层的物性下限,其确定的动态物性下限更符合油田的实际情况,对于向斜油藏的成藏机理,以及后续的储层评价方式都具有值得思考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性下限 埋深 试油 经验统计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种方法的径流变化贡献率对比分析--以彭冲涧小流域为例 被引量:5
5
作者 盛菲 刘士余 +2 位作者 刘政 叶晶萍 杨敏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66-69,75,共5页
小流域径流变化是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定量评价两者对径流变化的贡献率已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以彭冲涧小流域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水文模型模拟法、经验统计分析法、累积量斜率变化率比较法的径流变化贡献率计算结果,并... 小流域径流变化是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定量评价两者对径流变化的贡献率已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以彭冲涧小流域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水文模型模拟法、经验统计分析法、累积量斜率变化率比较法的径流变化贡献率计算结果,并归纳分析3种方法的优缺点。结果表明:在春、夏季及年尺度上,水文模型模拟法计算的降水变化对径流减少的贡献率分别为61.00%,81.60%,70.00%,大于另外2种方法;而累积量斜率变化率比较法考虑了蒸散发的贡献率,其降水变化和植被恢复的贡献率在春、夏季及年尺度上分别为50.88%,42.60%,31.26%和16.23%,16.69%,26.10%,均为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流变化 气候变化 人类活动 水文模型模拟 经验统计分析 累积量斜率变化率比较 彭冲涧小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元坝气田长兴组气藏有效储层物性下限标准研究 被引量:27
6
作者 冯明刚 严丽 +3 位作者 王雪玲 田雨 王昆 程斯洁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35-538,共4页
针对元坝气田长兴组碳酸盐岩储层孔隙结构复杂、非均质性强的特点,通过测试法、实验分析法、经验统计法等多种方法,对长兴组储层的有效孔隙度下限进行了综合研究,确定了元坝气田长兴组气藏有效孔隙度下限为2.0%,完成了元坝气田长兴组气... 针对元坝气田长兴组碳酸盐岩储层孔隙结构复杂、非均质性强的特点,通过测试法、实验分析法、经验统计法等多种方法,对长兴组储层的有效孔隙度下限进行了综合研究,确定了元坝气田长兴组气藏有效孔隙度下限为2.0%,完成了元坝气田长兴组气藏第一期探明储量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试 实验分析 经验统计法 有效孔隙度下限 长兴组 元坝气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变功率谱模型参数衰减规律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钟菊芳 胡晓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62-168,共7页
基于美国西部基岩强震加速度记录资料,采用多重滤波技术计算水平向和竖向地震加速度记录时程的时变功率谱值,并利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法拟合了对应于各条加速度记录时程的时变功率谱模型参数值。采用经验统计方法,分析了水平向和竖向加速... 基于美国西部基岩强震加速度记录资料,采用多重滤波技术计算水平向和竖向地震加速度记录时程的时变功率谱值,并利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法拟合了对应于各条加速度记录时程的时变功率谱模型参数值。采用经验统计方法,分析了水平向和竖向加速度时变功率谱模型参数随震级、震中距及频率的变化规律,建立其衰减模型,并由多随机变量一致加权最小二乘法拟合得到了各衰减模型的系数值。通过与现有时变功率谱衰减规律的对比分析,证明了本文提出的衰减模型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变功率谱 衰减规律 多重滤波技术 经验统计法 地震动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lculations of stability of alloyed cementite from valance electron structure 被引量:1
8
作者 王红军 刘宏玉 +4 位作者 刘礼 曾晓宇 卢建夺 林冲 徐红兵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7年第2期259-269,共11页
Based on the empirical electronic theory of solids and molecules (EET), the actual model for unit cell of cementite (0-FeaC) was built and the valence electron structures (VES) of cementite with specified site a... Based on the empirical electronic theory of solids and molecules (EET), the actual model for unit cell of cementite (0-FeaC) was built and the valence electron structures (VES) of cementite with specified site and a number of Fe atoms substituted by alloying atoms of M ( M=Cr, V, W, Mo, Mn ) were computed by statistical method. By defining P as the stability factor, the stability of alloyed cementite with different numbers and sites of Fe atoms substituted by M was calculated. Calc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density of lattice electrons, the symmetry of distribution of covalent electron pairs and bond energy have huge influence on the stability of alloyed cementite. It is more stable as M substitutes for FeE than for Fe1. The alloyed cementite is the most stable when Cr, Mo, W and V substitute for 2 atoms of Fe2 at the sites of Nos. 2 and 3 (or No. 6 and No. 7). The stability of alloyed cementite decreases gradually as being substitutional doped by W, Cr, V, Mo and M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alence electron structure alloyed cementite stability density of lattice electrons symmetry of bonds bond energ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