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MIS-Ⅱ图像大气校正之FLAASH法与经验线性法的比较 被引量:20
1
作者 杨杭 张霞 +1 位作者 帅通 童庆禧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4-6,10,共4页
对FLAASH法和经验线性法的大气校正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FLAASH法和经验线性法均能很好地消除大部分大气的影响,满足试验要求。如果单从精度方面考虑,FLAASH法要略好于经验线性法。但FLAASH法的校正精度依赖于输入的大气参数和仪器... 对FLAASH法和经验线性法的大气校正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FLAASH法和经验线性法均能很好地消除大部分大气的影响,满足试验要求。如果单从精度方面考虑,FLAASH法要略好于经验线性法。但FLAASH法的校正精度依赖于输入的大气参数和仪器定标精度,因而在实际应用中关键还要根据现有的数据情况选择合适的校正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MIS—II 辐射定标系数 FLAASH 经验线性法 反射率转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经验线性法的Hyperion高光谱图像地表反射率反演研究 被引量:18
2
作者 沈艳 牛铮 +1 位作者 陈方 王长耀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7-30,54,共5页
基于经验线性大气校正法,分别选择水体和水泥堤坝作为暗、亮目标,对目前唯一在轨运行的高光谱图像Hyperion进行大气校正。与表观反射率的比较说明大气作用与地物实际反射率大小有关;与实测光谱进行对比研究,表明经验线性法所得结果... 基于经验线性大气校正法,分别选择水体和水泥堤坝作为暗、亮目标,对目前唯一在轨运行的高光谱图像Hyperion进行大气校正。与表观反射率的比较说明大气作用与地物实际反射率大小有关;与实测光谱进行对比研究,表明经验线性法所得结果在近红外和短波红外区域精度较高,绝对误差小于10%,最小值为2.6%,而在可见光波段精度较低,绝对误差在10%~13%。在实际应用中,该方法的关键是合理选择校正目标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验线性大气校正 HYPERION 高光谱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MIS-Ⅱ机载高光谱遥感图像边缘辐射畸变校正方法优选 被引量:4
3
作者 杨杭 张霞 +2 位作者 和海霞 张立福 童庆禧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2010年第2期17-21,共5页
OMIS-Ⅱ机载高光谱遥感成像由于受仪器、大气、地物反射非朗伯特性以及观测几何等的影响,图像上常存在扫描方向上的辐射亮度不均,无法直接利用图像进行基于地物光谱特征的定量或半定量应用。本研究尝试运用直方图匹配和矩匹配两种方法对... OMIS-Ⅱ机载高光谱遥感成像由于受仪器、大气、地物反射非朗伯特性以及观测几何等的影响,图像上常存在扫描方向上的辐射亮度不均,无法直接利用图像进行基于地物光谱特征的定量或半定量应用。本研究尝试运用直方图匹配和矩匹配两种方法对OMIS-Ⅱ图像进行辐射校正,并从空间和光谱角度分析校正效果。研究表明:在空间维上,两种方法均能有效恢复图像边缘地物信息,校正效果没有显著差异;在光谱维上,矩匹配法更适合于机载高光谱OMIS-Ⅱ图像的边缘辐射校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光谱图像 边缘辐射校正 矩匹配 直方图匹配 经验线性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基Headwall高谱影像大气校正方法 被引量:3
4
作者 吴晓明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37-543,共7页
遥感影像大气校正是定量遥感研究的前提与难点之一.大气校正有多种方法和模型.本文研究了目前常用的大气校正方法,包括FLAASH模型、6S模型、ELC方法和QUAC方法,并应用这几种方法对Headwall野外高光谱成像仪获取的高光谱影像进行大气校正... 遥感影像大气校正是定量遥感研究的前提与难点之一.大气校正有多种方法和模型.本文研究了目前常用的大气校正方法,包括FLAASH模型、6S模型、ELC方法和QUAC方法,并应用这几种方法对Headwall野外高光谱成像仪获取的高光谱影像进行大气校正.通过对4种典型地物的表观反射率、校正后反射率以及实测反射率进行对比分析,发现4种模型均能有效去除大气的影响,能够较好地恢复地物光谱的典型特征.相对于其他3种大气校正方法,经验线性法对地基Headwall高光谱影像校正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光谱 大气校正 FLAASH模型 6S模型 经验线性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光谱影像反射率反演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范冬娟 张韶华 《海洋测绘》 2006年第3期28-30,共3页
高光谱影像的反射率反演对于高光谱数据的定量化应用非常重要。介绍了三类应用于高光谱影像的反射率反演方法,比较了相关的优缺点,实现了经验线性法,并给出了试验结果。
关键词 图像处理 高光谱 反射率 反演 经验线性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辅以纹理特征的典型盐渍区地表覆被遥感影像分类 被引量:1
6
作者 樊彦国 侯春玲 +2 位作者 郭若成 钱尊岩 张涛 《遥感信息》 CSCD 2011年第4期34-37,共4页
结合实测的盐渍地表光谱数据,采用经验线性法对遥感影像进行大气校正。分析了实测高光谱数据与遥感影像光谱值的关系,然后针对盐生植被光谱的相似性,对影像进行纹理特征提取。结合影像的纹理特征和光谱特征,运用神经网络分类法进行盐渍... 结合实测的盐渍地表光谱数据,采用经验线性法对遥感影像进行大气校正。分析了实测高光谱数据与遥感影像光谱值的关系,然后针对盐生植被光谱的相似性,对影像进行纹理特征提取。结合影像的纹理特征和光谱特征,运用神经网络分类法进行盐渍区地表覆被分类。结果表明辅以纹理特征的分类方法有效提高了盐生植被的分类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验线性法 纹理特征提取 盐生植被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混合效应模型及EBLUP预测杉木树高生长过程 被引量:6
7
作者 王明初 孙玉军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82-790,共9页
基于福建省将乐县国有林场15块标准地的30株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标准木的解析数据,首先对5个生长方程运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法进行拟合,选出拟合效果最好的模型作为基础模型,利用解析木数据构建非线性混合效应树高生长模型。以单... 基于福建省将乐县国有林场15块标准地的30株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标准木的解析数据,首先对5个生长方程运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法进行拟合,选出拟合效果最好的模型作为基础模型,利用解析木数据构建非线性混合效应树高生长模型。以单株树木作为随机效应,通过变换混合效应参数个数,利用R软件选择赤池信息准则(AIC),贝叶斯信息准则(BIC)最小,对数似然函数(Loglik)值最大的混合效应模型作为最优模型,基于混合效应模型研究经验线性无偏最优预测法(EBLUP)预测树高生长过程的特点。结果表明:Weibull方程中,β1,β2和β3等3个参数都作为混合效应参数的模型模拟精度最高。观测次数相同时,延长观测间隔能够降低预测误差,提高预测精度;观测间隔相同时,增加观测次数,预测精度会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测计学 树高生长模型 混合效应模型 经验线性无偏最优预测 杉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区域气候模式RIEMS产品分析日蒸散量及其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邵月红 张万昌 +1 位作者 刘永和 林炳章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983-992,共10页
利用区域气候模式RIEMS输出的各种气象参数,采用了BEF等4种不同方法计算了沂沭河上游流域的潜在蒸散量,并与该流域6个气象站实测蒸发数据计算的陆面潜在蒸散量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根据平均偏差、平均绝对偏差、均方根差和相关系数指... 利用区域气候模式RIEMS输出的各种气象参数,采用了BEF等4种不同方法计算了沂沭河上游流域的潜在蒸散量,并与该流域6个气象站实测蒸发数据计算的陆面潜在蒸散量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根据平均偏差、平均绝对偏差、均方根差和相关系数指标的综合判断,该4种方法的估测精度从高到低依次为双线性曲面回归经验函数法(BEF)、Hargreaves-Samani(Harg)法、Pristley-Tayler(P-T)法和Penman-Monteith(P-M)法。在时间序列上,4种方法计算的逐日蒸散量与观测值呈相同的变化趋势,但计算值在蒸散发最强、最弱和降水最多、气温最高的7-9月有较大差异。BEF法估测的精度最高,与观测值最接近,Harg法、P-M法和P-T法都有明显的偏高现象。BEF法只需要较少的参数就能得到较高的估测精度,因此可作为利用区域气候模式RIEMS产品计算沂沭河流域蒸散量的首选方法,进而为RIEMS模式中耦合的陆面水文过程模型TOPX提供满足精度要求的日蒸散量驱动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IEMS模式 逐日蒸散量 线性曲面回归经验函数(BEF) Penman-Monteith Pristley-Tayler Hargreaves--Saman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混合效应模型及EBLUP预测美国黄松林分优势木树高生长过程 被引量:14
9
作者 祖笑锋 倪成才 +1 位作者 Gorden Nigh 覃先林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5-33,共9页
【目的】基于加拿大哥伦比亚省美国黄松79株解析木数据,研究如何用经验线性无偏最优预测法(EBLUP)预测优势木树高生长过程,并分析预测精度与观测次数、观测间隔和预测时长的关系。【方法】随机抽取49株解析木数据拟合树高生长混合效应模... 【目的】基于加拿大哥伦比亚省美国黄松79株解析木数据,研究如何用经验线性无偏最优预测法(EBLUP)预测优势木树高生长过程,并分析预测精度与观测次数、观测间隔和预测时长的关系。【方法】随机抽取49株解析木数据拟合树高生长混合效应模型,30株解析木数据用于EBLUP的预测分析。树高生长模型以Richards,Logistic,Korf等为基础模型,选用AIC,BIC及Loglik 3个统计量评价模型的拟合效果。模型拟合用R软件的nlme函数实现,预测分析以预测误差均方(MSPE)为评价标准。在分析观测间隔、观测次数和预测时长对MSPE的影响时,为分离出1个因素的影响效果,将2个因素保持不变,以分析第3个因素的影响作用。在R软件拟合结果的基础上,用SAS的IML过程进行EBLUP预测分析。【结果】拟合结果表明,Logistic方程的拟合精度最高,选为EBLUP预测分析的基本模型。预测分析结果表明,观测次数、观测间隔和预测时长对预测精度均有显著影响。随着观测次数的增加,MSPE一般表现出减少的趋势,但下降幅度与观测间隔有关:当间隔较大时,不同的观测值可以提供更充分的生长过程信息,因而可以显著降低MSPE值;但当间隔较小时,观测值所提供的生长信息相互重叠,对提高预测精度的增益有限。从预测时长角度看,在观测值附近一定区域内,EBLUP预测结果非常精确,但随着预测时长增加,预测误差呈逐渐增加的趋势。【结论】EBLUP预测相当于两阶段拟合过程的第二阶段。第一阶段拟合为估计混合参数模型确定参数的过程,而第二阶段则是在第一阶段拟合结果的基础上,依据一个特定林分的若干树高观测值用EBLUP法预测此林分的随机效应值,并进一步预测树高生长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效应模型 经验线性无偏最优预测 树高生长模型 美国黄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