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谈改革时期衡量货币流通正常与否的标志问题
1
作者 潘青木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1984年第6期18-21,共4页
一、不应绝对地把货币流通量的增长幅度同购买力是否过多联系在一起同一种经济现象,往往可以有不同的起因,从而有不同的解释。每年货币流通量的增加,作为当年银行现金支出和收入的差额,可以视为是支出过多,也可以说成是回笼不足,还可以... 一、不应绝对地把货币流通量的增长幅度同购买力是否过多联系在一起同一种经济现象,往往可以有不同的起因,从而有不同的解释。每年货币流通量的增加,作为当年银行现金支出和收入的差额,可以视为是支出过多,也可以说成是回笼不足,还可以认为是货币量的需求增大。虽然货币流通量的需求大小是客观的,但它本身的增长幅度同购买力是否过多并不一定存在必然的联系。它只是一个存量概念,指某个时点处于银行之外的货币数额,表现为人们的手持现金量。而根据等价交换的原则,交换行为中同商品价格总额保持数量一致的是货币的流量。人们的货币收入、支出形成的货币购买力,也都是流量概念。因此,组织货币流通的目的应该是对货币流量的控制。我们之所以习惯于把货币流通量的增长幅度与购买力是否过多绝对联系在一起,这既有经济体制的因素,也有思想方法不对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货币流通规律 货币流通速度 经验数据法 议价商品 货币收入 劳动价值论 马克思 货币量 货币购买力 通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建立以物价为主的衡量货币流通状况的指标体系
2
作者 高敬海 熊南京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3期6-10,共5页
衡量货币流通正常与否的标志必须是一个指标体系。关于衡量货币流通状况的 标志问题,目前我国主要有两派观点,其一,用单一的指标作为标志。理由是:货币流通虽然复杂,但它只不过是商品流通的表现形式;同时,货币流通是否正常与货币量也存... 衡量货币流通正常与否的标志必须是一个指标体系。关于衡量货币流通状况的 标志问题,目前我国主要有两派观点,其一,用单一的指标作为标志。理由是:货币流通虽然复杂,但它只不过是商品流通的表现形式;同时,货币流通是否正常与货币量也存在密切的联系。因此,货币流通状况总会反映到商品和货币上。所以,只要商品流通正常或商品与货币的关系保持适当的比例,货币流通就会正常。基于此,他们或认为经验数据法仍然有效;或认为仅仅只有物价才是衡量货币流通正常与否的标志。其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货币流通 物价水平 经验数据法 社会商品可供量 指标体系 货币量 商品流通 计划价格 货币流通规律 商品价格总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