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唯物主义世界观的认识论基础——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的哲学贡献 |
里光年
|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2
|
|
2
|
关于物理学危机问题的沉思——对《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某些观点的再认识 |
李醒民
|
《江汉论坛》
|
1985 |
1
|
|
3
|
融辅导性与探索性于一体——读《〈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简明教程》 |
刘景泉
|
《现代哲学》
北大核心
|
1994 |
0 |
|
4
|
列宁的反映论是不可动摇的——纪念《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出版八十周年 |
康达
|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
1989 |
0 |
|
5
|
《实践论》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丰富和发展—— 从《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到《实践论》 |
张传湘
|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82 |
1
|
|
6
|
实事求是地评价列宁的认识论——纪念《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发表80周年 |
王仲士
|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89 |
0 |
|
7
|
《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发展史上的意义——纪念《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出版80周年 |
冯平
|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89 |
0 |
|
8
|
学习列宁的科学比较法——《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方法论初探之一 |
江崇国
|
《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83 |
0 |
|
9
|
重读列宁的《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纪念《唯批》出版80周年 |
王蝉
|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
1990 |
0 |
|
10
|
《〈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解说》出版 |
王恩荣
|
《江汉论坛》
|
1984 |
0 |
|
11
|
试论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中的科学方法 |
宋有
|
《理论探讨》
|
1988 |
0 |
|
12
|
论列宁的《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中的认识论思想 |
王幼殊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1986 |
0 |
|
13
|
列宁评价经验批判主义的四原则 |
蔡灿津
|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1989 |
0 |
|
14
|
试论杜林哲学的性质——读《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 |
李本先
|
《华中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82 |
0 |
|
15
|
善于从唯心主义“粪堆”中发现“珍珠”——学习《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 |
王秉义
|
《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81 |
0 |
|
16
|
一本有助于学好马列原著的好教材——《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简明教程再版 |
高齐云
|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
1996 |
0 |
|
17
|
《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主题新探 |
卞敏
|
《现代哲学》
北大核心
|
1990 |
0 |
|
18
|
关于《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的几个问题 |
黄楠森
|
《江淮论坛》
|
1984 |
0 |
|
19
|
论《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一书的辩证法思想 |
王中青
|
《社会科学辑刊》
|
1983 |
0 |
|
20
|
列宁与现代认识论——《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学习札记之一 |
何萍
|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
1990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