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北京市城近郊区光化学烟雾模拟研究
被引量:
32
1
作者
石玉珍
王庚辰
徐永福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84-92,共9页
利用EKMA(Empirical Kinetic Modeling Approach)-经验动力学模拟方法及其内置的CB-IV化学反应机理对2000年夏季北京市近郊区光化学污染进行研究,得到了前体物VOC、NOx与O3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即EKMA曲线。模拟过程中对前体物VOC、NOx和C...
利用EKMA(Empirical Kinetic Modeling Approach)-经验动力学模拟方法及其内置的CB-IV化学反应机理对2000年夏季北京市近郊区光化学污染进行研究,得到了前体物VOC、NOx与O3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即EKMA曲线。模拟过程中对前体物VOC、NOx和CO的逐时排放进行两种假定,排放1:假定逐时排放量为全天排放的24 h平均值;排放2:假定来自流动源的排放量与机动车流量线性相关,其他源的排放仍遵循排放1的假定。同时,对混合层以上的污染物浓度进行了6种情况的敏感性检验。结果表明,混合层以上的污染物浓度变化对O3模拟值影响不大,当混合层以上污染物浓度设置为它们在300 m处初始浓度的10%以下时,O3最大小时浓度模拟值与实测值的偏差都较小,O3模拟值与实测值吻合较好的点均落在EKMA脊线的左侧或者脊线上,说明O3模拟值与前体物VOC逐时排放的变化密切相关。敏感性实验表明VOC排放量减半引起O3模拟值降低16%左右,而NOx排放量减半只引起O3模拟值下降8%,说明影响北京地区光化学烟雾产生的主要前体物是VO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化学烟雾
O3
前体物
经验动力学模拟
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观测的我国典型地区臭氧局地化学生成及其关键前体物来源
被引量:
12
2
作者
刘跃辉
刘禹含
+7 位作者
龚元均
周明
刘欣
关茜妍
陈仕意
曾立民
陆克定
张远航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235-2244,共10页
为研究近年来我国重点区域(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成渝地区及汾渭平原)臭氧局地化学生成的控制因素,利用2014−2019年这些区域共8个代表性站点的夏秋季臭氧及前体物浓度数据,比较分析五大重点区域8个站点的挥发性...
为研究近年来我国重点区域(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成渝地区及汾渭平原)臭氧局地化学生成的控制因素,利用2014−2019年这些区域共8个代表性站点的夏秋季臭氧及前体物浓度数据,比较分析五大重点区域8个站点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组成特征及其与臭氧化学生成之间关系.结果表明:①这5个重点区域的VOCs浓度主要由烷烃组成,而活性组分则以烯烃、含氧VOCs和芳香烃为主.②以泰安和成都作为郊区和城市站点的案例研究表明,环境条件发生变化(平均温度增加2℃、辐射增加20%或天然源排放增加20%)可能对当地臭氧生成量产生一定影响,但它们并不足以改变对臭氧生成控制区的判定.③通过采用VOCs来源解析技术和相对增量反应活性的方法,发现机动车尾气、工业和溶剂使用等人为源类别是影响局地臭氧化学生成的关键VOCs排放源,而在农村或郊区(如望都、泰安等站点),天然源VOCs对臭氧生成贡献很大.研究显示,实现降低各城市臭氧峰值浓度,则需要制定并实施差异化的前体物减排策略,以便根据每个城市的VOCs排放特征及其对当地臭氧生成的影响来进行有效控制;同时认为,重点控制人为源VOCs是有效控制夏季臭氧污染的关键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
VOCS
源解析
敏感性
经验动力学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观测数据的成都市城区臭氧敏感性研究及减排策略
被引量:
2
3
作者
田伟男
周家斌
+3 位作者
韩丽
王成辉
李英杰
陈军辉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50-256,共7页
近年来成都市臭氧(O_(3))污染频发,O_(3)污染问题日益突出。采用零维大气盒子(F0AM)模型结合经验动力学模拟方法(EKMA)和相对增量反应活性(RIR)法对成都市2019年8月典型污染时段O_(3)生成进行模拟,并研究成都市O_(3)生成敏感性,由此进...
近年来成都市臭氧(O_(3))污染频发,O_(3)污染问题日益突出。采用零维大气盒子(F0AM)模型结合经验动力学模拟方法(EKMA)和相对增量反应活性(RIR)法对成都市2019年8月典型污染时段O_(3)生成进行模拟,并研究成都市O_(3)生成敏感性,由此进一步分析O_(3)污染控制策略。结果表明,模拟日内O_(3)光化学反应过程中,芳香烃减少的比例最大(81.36%),其次为烯烃和炔烃,3者对于O_(3)光化学反应过程有重要作用;EKMA曲线显示成都市城区O_(3)生成处于挥发性有机物(VOCs)控制区;RIR结果显示,人为源VOCs(AVOCs)对成都市城区O_(3)生成最为敏感,其次是植物源VOCs(BVOCs)和CO,而氮氧化物(NOx)为负敏感性,在AVOCs中,芳香烃和烯烃对成都市城区O_(3)生成最为敏感,应加强芳香烃和烯烃相关排放源的管控;以O_(3)日最大小时浓度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中的二级浓度限值为目标,VOCs减排40%,NOx减排10%是较合适的减排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都市
经验动力学模拟
方法
相对增量反应活性
O_(3)控制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北京市城近郊区光化学烟雾模拟研究
被引量:
32
1
作者
石玉珍
王庚辰
徐永福
机构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边界层物理和大气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层大气遥感与探测开放实验室
出处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84-92,共9页
基金
中国科学院项目“北京地区光化学烟雾形成与演化机理及其控制实验预研究”KJCX2-SW-H8
文摘
利用EKMA(Empirical Kinetic Modeling Approach)-经验动力学模拟方法及其内置的CB-IV化学反应机理对2000年夏季北京市近郊区光化学污染进行研究,得到了前体物VOC、NOx与O3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即EKMA曲线。模拟过程中对前体物VOC、NOx和CO的逐时排放进行两种假定,排放1:假定逐时排放量为全天排放的24 h平均值;排放2:假定来自流动源的排放量与机动车流量线性相关,其他源的排放仍遵循排放1的假定。同时,对混合层以上的污染物浓度进行了6种情况的敏感性检验。结果表明,混合层以上的污染物浓度变化对O3模拟值影响不大,当混合层以上污染物浓度设置为它们在300 m处初始浓度的10%以下时,O3最大小时浓度模拟值与实测值的偏差都较小,O3模拟值与实测值吻合较好的点均落在EKMA脊线的左侧或者脊线上,说明O3模拟值与前体物VOC逐时排放的变化密切相关。敏感性实验表明VOC排放量减半引起O3模拟值降低16%左右,而NOx排放量减半只引起O3模拟值下降8%,说明影响北京地区光化学烟雾产生的主要前体物是VOC。
关键词
光化学烟雾
O3
前体物
经验动力学模拟
方法
Keywords
photochemical smog, ozone, precursor, empirical kinetics modeling approach
分类号
X515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观测的我国典型地区臭氧局地化学生成及其关键前体物来源
被引量:
12
2
作者
刘跃辉
刘禹含
龚元均
周明
刘欣
关茜妍
陈仕意
曾立民
陆克定
张远航
机构
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航天宏图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能源基金会(美国)北京办事处
出处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235-2244,共10页
基金
O_(3)和PM_(2.5)复合污染协同防控科技攻关预研课题(No.DQGG202002)。
文摘
为研究近年来我国重点区域(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成渝地区及汾渭平原)臭氧局地化学生成的控制因素,利用2014−2019年这些区域共8个代表性站点的夏秋季臭氧及前体物浓度数据,比较分析五大重点区域8个站点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组成特征及其与臭氧化学生成之间关系.结果表明:①这5个重点区域的VOCs浓度主要由烷烃组成,而活性组分则以烯烃、含氧VOCs和芳香烃为主.②以泰安和成都作为郊区和城市站点的案例研究表明,环境条件发生变化(平均温度增加2℃、辐射增加20%或天然源排放增加20%)可能对当地臭氧生成量产生一定影响,但它们并不足以改变对臭氧生成控制区的判定.③通过采用VOCs来源解析技术和相对增量反应活性的方法,发现机动车尾气、工业和溶剂使用等人为源类别是影响局地臭氧化学生成的关键VOCs排放源,而在农村或郊区(如望都、泰安等站点),天然源VOCs对臭氧生成贡献很大.研究显示,实现降低各城市臭氧峰值浓度,则需要制定并实施差异化的前体物减排策略,以便根据每个城市的VOCs排放特征及其对当地臭氧生成的影响来进行有效控制;同时认为,重点控制人为源VOCs是有效控制夏季臭氧污染的关键措施.
关键词
臭氧
VOCS
源解析
敏感性
经验动力学模拟
Keywords
ozone
VOCs
source apportionment
sensitivity
empirical kinetic modeling
分类号
X51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观测数据的成都市城区臭氧敏感性研究及减排策略
被引量:
2
3
作者
田伟男
周家斌
韩丽
王成辉
李英杰
陈军辉
机构
西南石油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四川省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
出处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50-256,共7页
基金
四川省重点研发项目(No.2020YFS0305)。
文摘
近年来成都市臭氧(O_(3))污染频发,O_(3)污染问题日益突出。采用零维大气盒子(F0AM)模型结合经验动力学模拟方法(EKMA)和相对增量反应活性(RIR)法对成都市2019年8月典型污染时段O_(3)生成进行模拟,并研究成都市O_(3)生成敏感性,由此进一步分析O_(3)污染控制策略。结果表明,模拟日内O_(3)光化学反应过程中,芳香烃减少的比例最大(81.36%),其次为烯烃和炔烃,3者对于O_(3)光化学反应过程有重要作用;EKMA曲线显示成都市城区O_(3)生成处于挥发性有机物(VOCs)控制区;RIR结果显示,人为源VOCs(AVOCs)对成都市城区O_(3)生成最为敏感,其次是植物源VOCs(BVOCs)和CO,而氮氧化物(NOx)为负敏感性,在AVOCs中,芳香烃和烯烃对成都市城区O_(3)生成最为敏感,应加强芳香烃和烯烃相关排放源的管控;以O_(3)日最大小时浓度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中的二级浓度限值为目标,VOCs减排40%,NOx减排10%是较合适的减排比例。
关键词
成都市
经验动力学模拟
方法
相对增量反应活性
O_(3)控制策略
Keywords
Chengdu
EKMA
RIR
O_(3)control strategy
分类号
X51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北京市城近郊区光化学烟雾模拟研究
石玉珍
王庚辰
徐永福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
3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基于观测的我国典型地区臭氧局地化学生成及其关键前体物来源
刘跃辉
刘禹含
龚元均
周明
刘欣
关茜妍
陈仕意
曾立民
陆克定
张远航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
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基于观测数据的成都市城区臭氧敏感性研究及减排策略
田伟男
周家斌
韩丽
王成辉
李英杰
陈军辉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