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模糊不确定性加权的测试性专家经验信息预处理 被引量:2
1
作者 张西山 陈钦碧 +3 位作者 赵天宫 梁琪 赵美静 刘超 《兵工自动化》 2017年第8期62-64,76,共4页
为了解决专家评判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模糊不确定性加权的测试性专家经验信息预处理方法。通过将可信度引入到专家经验信息的梯形模糊描述,利用不确定性加权对专家经验信息进行融合,从而得到测试性验前估计值。验证结... 为了解决专家评判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模糊不确定性加权的测试性专家经验信息预处理方法。通过将可信度引入到专家经验信息的梯形模糊描述,利用不确定性加权对专家经验信息进行融合,从而得到测试性验前估计值。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准确、有效,能够满足专家经验信息预处理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试性 专家经验信息 可信度 模糊不确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验表征与关系特征联合推理的潜艇防御鱼雷智能决策方法
2
作者 杨静 陈丽 +1 位作者 吴金平 陆铭华 《控制理论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285-1293,共9页
针对现有战术决策方法人工依赖程度较高、难以有效应对水下不确定决策环境的现状,本文围绕潜艇防御来袭鱼雷的智能决策方法进行了研究.针对被动声呐工作方式对鱼雷距离探测缺失问题,构建了基于经验表征的缺失信息表征与预测方法;同时,... 针对现有战术决策方法人工依赖程度较高、难以有效应对水下不确定决策环境的现状,本文围绕潜艇防御来袭鱼雷的智能决策方法进行了研究.针对被动声呐工作方式对鱼雷距离探测缺失问题,构建了基于经验表征的缺失信息表征与预测方法;同时,提出通过挖掘对抗系统混合属性的关系,将其提取为多变量时序分类问题,构建能够对抗不确定信息的综合策略选择方法;结合经验信息表征与关系特征挖掘,形成综合经验趋势与关系特征的联合推理智能防御决策框架.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模型在关键信息缺失条件下决策精度达到了94%,远高于其他策略选择方法.与人在回路线上推演相比,该框架在无人为干预条件下,策略选择时间相比于人类指挥员平均快27~36 s,且防御成功率相比于人在回路提高了8%~16%,可以有效缓解水下关键缺失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推广至水下战术决策的各类场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艇防御 关键信息缺失 经验信息表征 混合属性挖掘 智能联合推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因果判断中经验与共变信息的结合及各自作用 被引量:2
3
作者 胡清芬 陈英和 林崇德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89-198,共10页
研究使用相继呈现信息的方法控制了被试获得信息的顺序,从而将经验和共变信息在因果判断中所起到的作用分离了出来。结果表明: (1)个体综合两种信息进行因果判断的过程既不是简单的相加操作,也不是使用经验信息控制共变信息的进入,而是... 研究使用相继呈现信息的方法控制了被试获得信息的顺序,从而将经验和共变信息在因果判断中所起到的作用分离了出来。结果表明: (1)个体综合两种信息进行因果判断的过程既不是简单的相加操作,也不是使用经验信息控制共变信息的进入,而是先判断经验信息,再判断共变信息是否与之一致,当出现不一致的情况时又重新考虑经验信息。(2)在改变先前判断的过程中,经验信息所起的作用更大,其中又以当其证明待判断原因不可信时所产生的改变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因果判断 经验信息 共变信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经验结构信息的RC框架剪切层模型建立方法 被引量:1
4
作者 杨植 刘洋 +1 位作者 熊峰 梅竹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240-1247,共8页
提出一种基于经验结构信息的RC框架剪切层模型建立方法,用于区域RC框架结构的地震损失快速评估。针对RC框架结构确定结构构件尺寸和材料参数等基本设计参数及其经验取值范围,通过拉丁超立方体抽样方法考虑这些参数的随机组合与参数值的... 提出一种基于经验结构信息的RC框架剪切层模型建立方法,用于区域RC框架结构的地震损失快速评估。针对RC框架结构确定结构构件尺寸和材料参数等基本设计参数及其经验取值范围,通过拉丁超立方体抽样方法考虑这些参数的随机组合与参数值的不确定性,生成框架结构的随机样本;在RC框架整体结构层面将框架层结构随机样本转化为多自由度集中质量剪切层模型,再通过非线性动力分析得到结构地震响应数据;综合分析国内外规范对于结构损伤状态的定义与量化方法,结合地震响应数据对框架结构的地震损失进行评估。结果表明:①考虑结构设计参数经验取值建立的层结构模型,满足抗震设计规范要求,且符合实际结构特征,能够用于典型框架结构的快速建模;②在不同强度的地震激励下,框架结构模型的地震损失规律与震害经验基本一致,表明本文所提建模方法具有较高的模拟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模拟 层模型 RC框架 经验信息 地震损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础信息层经验规则的一种表达方法
5
作者 刘复岩 吕韶义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77-79,共3页
该文讨论在复杂的大型辅助决策系统中,构造智能决策规则模型的一种方法。这是一种基于决策表的知识表示方法。它在传统决策表的基础上,吸收了产生式规则、框架表示法、模糊理论、关系模型等多种方法的思想和技术,把传统决策表加以扩展,... 该文讨论在复杂的大型辅助决策系统中,构造智能决策规则模型的一种方法。这是一种基于决策表的知识表示方法。它在传统决策表的基础上,吸收了产生式规则、框架表示法、模糊理论、关系模型等多种方法的思想和技术,把传统决策表加以扩展,得到了一种结构性好、表达能力强、可操作性较好的智能决策表达工具,用来表示大型辅助决策系统中的复杂领域知识,将其中松散的经验规则形式化成智能决策规则模型,从而增强其结构性和可操作性,有效支持对其它信息的操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决策表 基础信息经验规则 知识表示 信息处理 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筑基坑工程信息综合分析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胡春林 杨会军 刘行架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15-318,共4页
详细论述并提出了基于监测信息、经验信息及理论信息之上的建筑基坑工程信息综合分析方法,编制了基坑工程信息综合分析工作流程图,结合一个典型的基坑工程实例,进一步论述了该方法的必要性和优越性。
关键词 建筑基坑工程信息 监测技术 综合分析 开挖 监测信息 经验信息 理论信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的认知诊断模型项目功能差异检验方法——基于观察信息矩阵的Wald统计量 被引量:14
7
作者 刘彦楼 辛涛 +2 位作者 李令青 田伟 刘笑笑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88-598,共11页
Hou,de la Torre和Nandakumar(2014)提出可以使用Wald统计量检验DIF,但其结果的一类错误率存在过度膨胀的问题。本研究中提出了一个使用观察信息矩阵进行计算的改进后的Wald统计量。结果表明:(1)使用观察信息矩阵计算的这一改进后的Wal... Hou,de la Torre和Nandakumar(2014)提出可以使用Wald统计量检验DIF,但其结果的一类错误率存在过度膨胀的问题。本研究中提出了一个使用观察信息矩阵进行计算的改进后的Wald统计量。结果表明:(1)使用观察信息矩阵计算的这一改进后的Wald统计量在DIF检验中具有良好的一类错误控制率,尤其是在项目具有较高区分能力的时候,解决了以往研究中一类错误率过度膨胀的问题。(2)随着样本量的增加以及DIF量的增大,使用观察信息矩阵计算Wald统计量的统计检验力也在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ald统计量 项目功能差异 认知诊断模型 观察信息矩阵 经验交叉相乘信息矩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评价者信服力的群体评价方法 被引量:4
8
作者 宫诚举 郭亚军 +1 位作者 郑红 李伟伟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46-749,共4页
针对群体评价中专家权重的计算问题,从对专家信息重视程度的角度出发,提出一种基于评价者信服力的群体评价方法,旨在探讨提高群体评价结果可信度的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在保证评价者评价信息完整性的同时能够综合评价者的经验信息和评... 针对群体评价中专家权重的计算问题,从对专家信息重视程度的角度出发,提出一种基于评价者信服力的群体评价方法,旨在探讨提高群体评价结果可信度的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在保证评价者评价信息完整性的同时能够综合评价者的经验信息和评价过程中的信息,从而保证评价结果的准确性.首先设定评价情景并提出研究假设,并对评价支持者和评价需求者进行区分;然后构建评价者信服力的计算模型并对模型的有效性进行说明;最后利用非线性规划模型计算各被评价对象的评价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体评价 评价者信服力 经验信息 评价需求者 非线性规划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的智力发展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陈中永 《成人教育》 1984年第1期20-21,共2页
近年来,为了发展成人教育,心理学界对成人的智力进行了许多专门的研究.下面介绍研究的一些成果和新动态.一、年龄递减问题现在一般都采用韦克斯勒成人智力量表(Wechsler Adult Intelligence Scale,WAIS)
关键词 横断研究 WAIS 发展研究 被试者 学习技能 测验分数 纵向研究 教育训练 学习能力 经验信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万物都有时 时来不可失——谈新闻采写的灵感思维
10
作者 宋兆宽 《新疆新闻界》 1992年第3期25-,9,共2页
灵感思维也叫顿悟思维。当人们在思索的时候,显意识不断重迭、反复就渐渐变得凝固化、记忆化和自动化了,进而转入潜意识领域,这时人的显意识似乎遗忘了它们。但潜意识并不是死寂一团,它也在进行着人的显意识不知的推论活动。潜意识是由... 灵感思维也叫顿悟思维。当人们在思索的时候,显意识不断重迭、反复就渐渐变得凝固化、记忆化和自动化了,进而转入潜意识领域,这时人的显意识似乎遗忘了它们。但潜意识并不是死寂一团,它也在进行着人的显意识不知的推论活动。潜意识是由多个“自我”不断地对输入的经验信息进行综合性的整理加工。当潜意识感觉的总和接近于阈限,或者偶然受人脑的显意识发出的指令信息的诱导,就可能使潜意识活动跃人显意识,形成灵感思维。灵感思维有以下特点: 1、模糊性。模糊性是灵感思维突出的特点,它来自潜意识的活动,不具体、不准确、不明晰,有待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的进一步补充。2、突发性。灵感的产生是突如其来的,表现为瞬间的顿悟或长期冥思苦想的问题突然得到解决。3、偶然性。灵感的爆发形式表现是偶然的,与当时的具体环境并没有必然的联系。当然这种偶然性之中也包含有必然性,它是知识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感思维 显意识 新闻采写 顿悟思维 信息贮存 指令信息 经验信息 整理加工 原始素材 赵本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