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食管心房调搏在儿童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机制研究中的价值 被引量:15
1
作者 屈顺梅 李筠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01-203,共3页
目的探讨经食管心房调搏(TEAP)在儿童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机制研究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行TEAP检查且后期行射频消融术(RFCA)的50例PSVT患者的电生理资料。结果以经心内电生理检查(IEPS)为诊断金标准,T... 目的探讨经食管心房调搏(TEAP)在儿童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机制研究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行TEAP检查且后期行射频消融术(RFCA)的50例PSVT患者的电生理资料。结果以经心内电生理检查(IEPS)为诊断金标准,TEAP对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左侧房室旁道(LAP)、右侧房室旁道(RAP)的灵敏度分别为92.9%、83.1%、90%,特异度为86.4%、100%、95%,准确性为90%、96%和94%。TEAP对AVNRT诊断符合率为92.9%(26/28),其中对慢快型AVNRT的诊断符合率为100%,而2例快慢型的AVNRT均被误诊为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TEAP对AVRT诊断的符合率为86.4%(19/22),3例被诊断为慢快型的AVNRT。结论 TEAP对儿童PSVT发生机制的判定及初步定位具有很好的临床实用价值,但对少数PSVT发生机制的判定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食管心房调搏 心内电生理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食管心房调搏检查诱发心室扑动蜕变为心室纤颤一例报道 被引量:2
2
作者 石铭宇 谷宏越 郑蕾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6期4383-4385,共3页
本文报道1例患者因胸痛、心悸入院治疗。在住院过程中因存在窦性心动过缓及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行经食管心房调搏检查。在检查过程中患者出现心室扑动,观察过程中心室扑动蜕变为心室纤颤。通过实施非同步直流电除颤,患者转复为窦性心... 本文报道1例患者因胸痛、心悸入院治疗。在住院过程中因存在窦性心动过缓及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行经食管心房调搏检查。在检查过程中患者出现心室扑动,观察过程中心室扑动蜕变为心室纤颤。通过实施非同步直流电除颤,患者转复为窦性心律。经食管心房调搏是一种相对安全的检查,但检查过程中应注意心电变化及备好抢救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食管心房调搏 心室颤动 心室扑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食管心房调搏终止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护理配合
3
作者 郭健 王淑红 丛航 《解放军护理杂志》 1998年第3期38-38,共1页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通常应用药物治疗。当药物不能终止发作而发生血流动力学改变时,可应用电击复律,但不易被患者接受。我们自1992年10月起应用经食管心房调搏术终止PSVT 48例.收到满意疗效。该术需要护士的密切配合,现总...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通常应用药物治疗。当药物不能终止发作而发生血流动力学改变时,可应用电击复律,但不易被患者接受。我们自1992年10月起应用经食管心房调搏术终止PSVT 48例.收到满意疗效。该术需要护士的密切配合,现总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食管心房调搏 护理配合 室上性心动过速 终止 PSVT 电击复律 发作 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食管心房调搏在儿童不明原因心动过速中的应用 被引量:3
4
作者 石小松 高洁 杨芳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53-55,共3页
目的探讨经食管心房调搏(TEAP)诊断儿童不明原因心动过速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9月至2019年8月诊治的28例不明原因心动过速患儿行TEAP的结果,并与心内电生理检查对比。结果共28例经TEAP患儿,男19例、女9例,平均年龄(10.8±... 目的探讨经食管心房调搏(TEAP)诊断儿童不明原因心动过速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9月至2019年8月诊治的28例不明原因心动过速患儿行TEAP的结果,并与心内电生理检查对比。结果共28例经TEAP患儿,男19例、女9例,平均年龄(10.8±3.7)岁;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15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8例,心房内折返性心动过速(IART)2例,未诱发异位心动过速3例,诊断率为89.29%(25/28)。21例行心内电生理检查(IEPS),1例经TEAP未诱发异位心动过速,后经IEPS诊断为特发性右室流出道室性心动过速(RVOT-VT),1例左侧旁道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LP-AVRT)诊断为房性心动过速(AT),其余的诊断两者均一致,符合率为90.48%(19/21)。结论TEAP诊断心动过速与IEPS符合率高,建议临床不明原因心动过速的患儿可以先行TEAP,以明确心动过速的诊断与分型,为下一步的诊治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食管心房调搏 不明原因 心动过速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食管心房调搏除颤监测仪在心动过缓手术病人的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涂立刚 李灵芝 毕好生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10期690-690,共1页
关键词 经食管心房调搏 手术病人 除颤监测仪 心动过缓 麻醉诱导 苏醒过程 心脏骤停 心率变慢 术中监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电极导管使用次数与食管调搏起搏电压阈值的关系 被引量:3
6
作者 储伟 苑翠珍 许原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2期3878-3879,共2页
目的探讨食管电极导管的使用次数与食管调搏起搏电压阈值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2013年在重庆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行食管调搏检查的患者123例,比较采用新导管或曾使用过1-2次(A组)、3-4次(B组)、4次以上(C组)食管电极导管患者的... 目的探讨食管电极导管的使用次数与食管调搏起搏电压阈值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2013年在重庆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行食管调搏检查的患者123例,比较采用新导管或曾使用过1-2次(A组)、3-4次(B组)、4次以上(C组)食管电极导管患者的起搏电压阈值。结果 A组患者的起搏电压阈值为(13.07±2.63)V,B组患者的起搏电压阈值为(17.15±2.60)V,C组患者的起搏电压阈值为(21.65±1.89)V,3组患者的起搏电压阈值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47.019,P〈0.05);其中B组起搏电压阈值高于A组,C组起搏电压阈值高于A、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管电极导管重复使用3-4次以上时因电极表面钝化膜的形成导致起搏电压阈值增高,阻碍了该项技术在临床的推广与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食管心房调搏 电极 电压 设备重复使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R间期不齐的室上性心动过速六例发生机制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王建勇 陈元禄 +3 位作者 陈庆华 李翠 韩丽英 徐薇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6期3133-3134,共2页
目的探讨RR间期不齐的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发生机制。方法分析来我院就诊的6例RR间期不齐的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的心电图及其发生机制。结果 3例确诊为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3例确诊为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发生RR间期不齐室上性心动过速的... 目的探讨RR间期不齐的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发生机制。方法分析来我院就诊的6例RR间期不齐的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的心电图及其发生机制。结果 3例确诊为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3例确诊为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发生RR间期不齐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原因分别为:患者1和患者2受折返环路组织不应期的影响;患者3和患者4是由于折返环路发生改变;患者5是由于窦性心律干扰了折返激动;患者6是由于折返环路以下的双侧束支发生了传导阻滞。结论心动过速时组织不应期的影响,折返环路的改变,折返环路内、外心律的变化,折返环路以下部位传导的异常等均可导致RR不齐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动过速 室上性 心动过速 房室结折返性 心动过速 折返性 RR间期 经食管心房调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托洛尔测定心脏固有心率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8
作者 王志毅 李琼 +2 位作者 仉玉书 万征 周金台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2年第5期334-335,共2页
目的 探讨 β1 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替代普奈洛尔测定心脏固有心率 (IHR)的可行性。方法  6 0例受检者根据静息状态下的基础窦性心率分为 2组 :窦性心动过缓组 (心率低于 6 0次 / min,n=35 ) ;窦房结功能正常组(心率≥ 6 0次 / min... 目的 探讨 β1 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替代普奈洛尔测定心脏固有心率 (IHR)的可行性。方法  6 0例受检者根据静息状态下的基础窦性心率分为 2组 :窦性心动过缓组 (心率低于 6 0次 / min,n=35 ) ;窦房结功能正常组(心率≥ 6 0次 / min,n=2 5 )。两组病人均以美托洛尔 5 mg与阿托品 2 mg混合一次性静脉注射测定 IHR,同时应用经食管心房调搏方法测定阻断自主神经前后的窦房结恢复时间 (SNRT)和校正窦房结恢复时间 (SNRTc)。结果 正常组的 IHR为 90 .2± 8.7次 / min;在窦缓组中 ,2 1例 SNRT和 SNRTc异常者 (窦缓 A组 )的 IHR为 6 7.1± 7.9次/ m in,14例 SNRT和 SNRTc正常者 (窦缓 B组 )的 IHR为 84.2± 16 .2次 / m in,A、B两亚组之间的 IHR值有显著性差异 (P<0 .0 1)。结论 美托洛尔与阿托品混合静脉注射能够理想地阻断自主神经系统对窦房结的影响 ,真实显示窦房结固有的自律性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托洛尔 心脏固有心率 经食管心房调搏 IHR Β1受体阻滞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丙肾上腺素与阿托品诱发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对比观察
9
作者 何吟绵 田洁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1年第6期324-326,共3页
目的 对比观察异丙肾上腺素与阿托品试验在经食管心房调搏中诱发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异同。方法 87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病人,54例用异丙肾上腺素(Iso组,2μg/min静脉滴注),33例用阿托品(Atr组,0.04mg/kg静脉注射)后重复经食管心房调搏... 目的 对比观察异丙肾上腺素与阿托品试验在经食管心房调搏中诱发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异同。方法 87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病人,54例用异丙肾上腺素(Iso组,2μg/min静脉滴注),33例用阿托品(Atr组,0.04mg/kg静脉注射)后重复经食管心房调搏检查。结果 异丙肾上腺素与阿托品诱发成功率分别为83.3%、66.7%,前者略高于后者,但两者无显著差异(P>0.05);异丙肾上腺素诱发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多于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而阿托品诱发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多于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两者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异丙肾上腺素、阿托品均可取得大致相同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诱发成功率,仅在诱发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类型上有一定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异丙肾上腺素 阿托品 经食管心房调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道电生理检查在小儿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诊断中应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耀菊 曾少颖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584-585,共2页
为评价经食管心房调搏电生理检查对小儿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我们将26例小儿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患儿经食管心房调搏电生理检查结果与心腔内电生理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食道电生理检查 心动过速诊断 小儿 经食管心房调搏 检查结果 腔内电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