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9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的精准技术与全程规范化管理
1
作者 刘福全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16,共1页
本视频以TIPS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精准技术及全程规范化管理为主题,详细介绍了术前规范、术中精准技术、术后随访及临床意义,涵盖了门静膜高压的多种病因和治疗方法,包括内科、外科、介入微创等,并特别强调了介入微创中TIPS的重要性。本... 本视频以TIPS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精准技术及全程规范化管理为主题,详细介绍了术前规范、术中精准技术、术后随访及临床意义,涵盖了门静膜高压的多种病因和治疗方法,包括内科、外科、介入微创等,并特别强调了介入微创中TIPS的重要性。本视频还包括一系列特殊情况和处理方案,如门静脉血栓、双侧颈静脉完全闭塞等,并展示了多种手术方法和技巧。同时强调术后管理和随访的重要性,包括监测压力、预防并发症等。本视频最后分享了全程规范化管理的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高压 全程规范化 静脉血栓 TIPS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 完全闭塞 后管理 介入微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三维模型构建与可视化 被引量:6
2
作者 李恺 张绍祥 +1 位作者 谭立文 游箭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07年第3期223-226,共4页
目的建立中国人体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三维数字化可视模型,为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介入手术的影像学诊断及手术方案选择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采用我所获取的数字化可视人体数据集连续图像,运用体绘制和面绘制重建法对颈静脉... 目的建立中国人体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三维数字化可视模型,为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介入手术的影像学诊断及手术方案选择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采用我所获取的数字化可视人体数据集连续图像,运用体绘制和面绘制重建法对颈静脉、腔静脉、心脏、肝脏及肝内静脉管道系统的结构进行计算机三维重建和立体显示。结果数字化可视模型能够清晰显示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所经器官的形态结构特点、位置毗邻关系,以及肝内管道系统主支的走行分布和相互间空间解剖结构关系,并对三维重建模型进行任意经线和角度的三维测量。结论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三维重建数字化可视模型能准确反映出该路径复杂的解剖学结构特点及其空间毗邻关系,为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的影像诊断和介入治疗提供形态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 三维重建 可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3
作者 李松蔚 张捷 李迎春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4年第9期844-848,共5页
门静脉高压症( portal hypertension ,PHT)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门静脉及其主要分支压力增高,引起一系列临床症候群,肝硬化是引起PHT最常见的病因。门静脉压力升高可导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顽固性肝性腹水、门静脉高压性... 门静脉高压症( portal hypertension ,PHT)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门静脉及其主要分支压力增高,引起一系列临床症候群,肝硬化是引起PHT最常见的病因。门静脉压力升高可导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顽固性肝性腹水、门静脉高压性胃肠病、淤血性脾肿大、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肝肺综合征等多种并发症,其中以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最为严重,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 PHT的治疗原则主要是降低门静脉压力和防治并发症。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 transjugular intrahepatic portosystemic shunt ,TIPS)利用外科分流术和断流术的基本原理,经颈静脉入路,在肝静脉与门静脉之间建立分流通道,同时栓塞食管胃底曲张静脉,从而预防和治疗上消化道出血。 TIPS具有低侵袭性、无须全麻、操作难度相对低、安全性高、起效迅速、疗效明显等优势,但肝性脑病和术后分流道狭窄仍是亟待解决的难题。本文就TIPS治疗肝硬化PHT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旨在进一步推广该技术的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 硬化门静脉高压症 治疗原则 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 hypertension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静脉压力升高 静脉高压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治疗肝硬化顽固性腹水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2
4
作者 朱康顺 单鸿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1期79-82,共4页
关键词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 硬化 顽固性腹水 血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后肝性脑病的治疗 被引量:2
5
作者 徐琳 吴性江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43-246,共4页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TIPS)是近年来用于治疗门静脉高压症伴上消化道出血或顽固性腹水的重要方法,成功率较高,术后有一定的肝性脑病发生率。由于TIPS形成门体分流,造成血流动力学紊乱。肝性脑病预后差,始终作为TIPS的重要并发症...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TIPS)是近年来用于治疗门静脉高压症伴上消化道出血或顽固性腹水的重要方法,成功率较高,术后有一定的肝性脑病发生率。由于TIPS形成门体分流,造成血流动力学紊乱。肝性脑病预后差,始终作为TIPS的重要并发症之一。与TIPS后肝性脑病的相关因素较多,文献对不同因素的意义有争论。以下就TIPS与肝性脑病之间的关系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脑病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 裸支架 覆膜支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脾切除断流术后症状复发临床效果 被引量:11
6
作者 陈斯良 胡朋 +1 位作者 林志鹏 赵剑波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74-379,共6页
目的探讨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TIPS)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脾脏断流术后症状复发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因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接受TIPS术治疗的192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既往接受过脾切除断流术48例(A... 目的探讨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TIPS)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脾脏断流术后症状复发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因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接受TIPS术治疗的192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既往接受过脾切除断流术48例(A组),未接受脾切除断流术144例(B组)。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术后疗效及预后的因素。对比分析两组术后门静脉高压症状缓解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 TIPS术后192例患者均成功建立肝内门体分流道,随访5~65个月,平均(35.13±7.68)个月。TIPS术前、术后A组血小板计数均高于B组(P<0.01),A组术后远期肝功能优于B组(P<0.05),A组术后肝性脑病(HE)发生率低于B组(P<0.05),两组术后分流道通畅率及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脾脏断流术后症状复发患者随访9~64个月,TIPS术后门静脉高压症状可在短期内有效缓解。Cox回归模型分析显示术前Child-Pugh评分(HR=1.653,95%CI=1.721~3.298,P=0.003)、HE(HR=1.023,95%CI=0.908~0.965,P=0.008)及脾切除(HR=0.981,95%CI=1.019~1.584,P=0.041)是影响术后HE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TIPS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脾切除断流术后症状复发患者效果良好。术前接受脾切除断流术对术后支架分流道通率及生存率无明显影响,术后HE发生率较低,可能获得较好的远期肝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化 静脉高压症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 脾切除断流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对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后早期分流道功能障碍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2
7
作者 李婉炎 邱文倩 +3 位作者 何丹青 张婧姝 甘菊芬 张超学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84-289,共6页
目的探讨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TIPS)治疗的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中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平均体积(MPV)、D-二聚体(D-D)对早期分流道功能障碍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经TIPS治疗半年内发生分流道功能障碍的肝硬化失代偿期患... 目的探讨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TIPS)治疗的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中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平均体积(MPV)、D-二聚体(D-D)对早期分流道功能障碍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经TIPS治疗半年内发生分流道功能障碍的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28例,作为病例组,采用1∶2匹配对照研究,按照年龄(±2)和性别匹配56例接受TIPS治疗后半年没有发生分流道功能障碍的患者为对照组。采用SPSS 23.00软件进行单因素分析,得出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然后进行配对设计的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有脾脏切除史、门静脉血栓史的患者和肝功能分级差的在TIPS术后易发生分流道功能障碍。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平均体积(MPV)、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单体(FDPI)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病例组D-D、PDW、MPV、FDPI的值高于对照组,PLT病例组低于对照组。分析得出D-D、PLT、PDW及MPV的OR值分别为1.382、0.947、2.164及3.826。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结果显示PDW、MPV、D-D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46、0.773、0.690。结论和超声相比,D-D、PLT、PDW能较早预测TIPS术后分流道发生功能障碍。TIPS术后随访的患者中彩色多普勒超声提示分流道功能正常的患者,密切观察D-D、PLT、PDW这些指标,对临床提示TIPS分流道功能障碍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 分流道功能障碍 血小板积分布宽度 血小板平均 彩色多普勒超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联合声触诊组织量化技术评价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术后疗效 被引量:5
8
作者 张明琼 冉海涛 +1 位作者 唐茂淮 朱叶锋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13年第5期299-302,共4页
目的探讨CDFI与声触诊组织量化(VTQ)技术评价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TIPS)疗效的可行性。方法对24例接受TIPS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行常规超声及CDFI检查,测量手术前后脾脏指数和门静脉及脾静脉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同时采用VTQ技术... 目的探讨CDFI与声触诊组织量化(VTQ)技术评价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TIPS)疗效的可行性。方法对24例接受TIPS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行常规超声及CDFI检查,测量手术前后脾脏指数和门静脉及脾静脉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同时采用VTQ技术测量手术前后脾脏剪切波速度(SWV),评价TIPS疗效。结果 TIPS术后门静脉压力较术前明显降低(P<0.01);门静脉和脾静脉主干流速及流量显著增加(P均<0.01),充血指数明显减小(P均<0.01);脾脏SWV值明显减小(P<0.01);脾脏体积亦明显缩小,手术前、后脾脏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CDFI可检测TIPS前后门静脉系统及支架内血流情况,VTQ技术可无创定量检测脾脏硬度,间接反映门静脉压力;两者结合对评价TIPS疗效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流 经颈静脉 高血压 静脉 声触诊组织量化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的预后研究进展 被引量:7
9
作者 张艳飞 陈平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57-461,共5页
自1969年Rosch等通过动物实验首次提出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transjugular intrahepatic portosystem stent-shunt,TIPS),经过大量临床研究验证,20世纪90年代初TIPS开始被广泛接受并不断应用于临床,因其创伤小、降低门静脉压力... 自1969年Rosch等通过动物实验首次提出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transjugular intrahepatic portosystem stent-shunt,TIPS),经过大量临床研究验证,20世纪90年代初TIPS开始被广泛接受并不断应用于临床,因其创伤小、降低门静脉压力效果显著,手术适应证也从最初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引起的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和腹水发展到现在的难治性肝性胸腔积液、肝肾综合征、布加综合征、门静脉血栓等,被誉为“肝移植”的桥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顾性研究 死亡率 预测因素 内门静脉分流 硬化患者 静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术前MRA评价 被引量:1
10
作者 郭立 杨达宽 +3 位作者 袁曙光 闫东 王家平 李迎春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6-19,共4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在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TIPS)术前检查中的应用。方法对59例拟行TIPS治疗的患者行术前MRA检查,观察引起门静脉高压的病因、肝静脉及门静脉形态、走行,测量穿刺点处血管管径,并与正常对照组(50例)比... 目的探讨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在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TIPS)术前检查中的应用。方法对59例拟行TIPS治疗的患者行术前MRA检查,观察引起门静脉高压的病因、肝静脉及门静脉形态、走行,测量穿刺点处血管管径,并与正常对照组(50例)比较。结果门静脉高压组中单纯肝硬化49例,肝硬化合并肝癌4例,单纯门静脉血栓3例,脾静脉狭窄1例,布-加综合征2例。门静脉高压组与正常对照组肝静脉分型(3支型∶2支型∶1支型)分别为14∶39∶12、12∶34∶14;肝右静脉、肝中静脉、肝左静脉穿刺点管径符合数为52∶40∶28、46∶34∶23。门静脉右支和左支安全穿刺点分别位于(16.2±3.1)mm、(14.2±3.8)mm以远。结论MRA是一种有价值无损伤的检查方法,对TIPS术前疾病诊断及血管定位有着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颈静脉内门分流 磁共振血管成像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的临床研究现状与进展 被引量:7
11
作者 万岐江 侯蔚蔚 王忠敏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86-189,共4页
目前,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TIPS)在治疗门静脉高压方面的有关适应证、禁忌证和技术标准相继确立。本文主要从目前的手术适应证、禁忌证、并发症、技术操作及内支架材料的选择和应用等方面,探讨TIPS的临床研究现状及进展。
关键词 分流 经颈静脉 静脉高压 支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共识意见 被引量:60
12
作者 Group of Gastrointestinal Intervention,Chinese Society of Gastroenterology,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4年第3期210-213,共4页
门静脉高压症是肝硬化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病理生理环节,也是肝硬化失代偿期的重要临床表现之一。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transjugular intrahepatic portosystemic shunt,TIPS)通过在肝静脉与门静脉之间的肝实质内建立分流道,... 门静脉高压症是肝硬化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病理生理环节,也是肝硬化失代偿期的重要临床表现之一。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transjugular intrahepatic portosystemic shunt,TIPS)通过在肝静脉与门静脉之间的肝实质内建立分流道,以微创的方式,从结构上显著降低门静脉阻力,是降低肝硬化患者门静脉压力的关键措施之一。选择恰当病例,可有效减少食管胃静脉曲张再出血和腹水复发等肝硬化并发症,改善肝硬化患者生活质量,减少或延缓对肝移植的需求^[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化 静脉 高血压 分流 经颈静脉 指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后住院时间延长影响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的构建
13
作者 吴兆荣 王倩 +4 位作者 殷芹 田恬 宋涵 肖江强 李雯 《介入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18-424,共7页
目的探究影响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GVB)患者行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后住院时间延长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风险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1日至2023年1月30日在南京鼓楼医院因EGVB接收TIPS的215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后... 目的探究影响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GVB)患者行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后住院时间延长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风险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1日至2023年1月30日在南京鼓楼医院因EGVB接收TIPS的215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后住院时间是否延长分为延长组(67例)和正常组(148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术后住院时间延长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将危险因素作为构建列线图模型的预测指标。结果多因素分析显示脾切除术后、行早期TIPS、NRS 2002营养风险筛查评分≥3分、Barthel指数评分≤40分为肝硬化EGVB患者TIPS后住院时间延长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基于独立危险因素构建的模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为0.743,高于早期TIPS、脾切除术后、NRS 2002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Hosmer-Lemeshow检验结果显示,P=0.723。结论该研究构建的预测模型可用于肝硬化EGVB患者TIPS后住院时间延长风险的预测,具有良好的区分度和校准度,并且可为患者带来一定临床收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胃静脉曲张 分流 经颈静脉 后住院时间 危险因素 列线图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模型迭代重建联合去金属伪影算法在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后随访中的应用价值
14
作者 周美玉 胡继红 +3 位作者 赵卫 杨美英 马帅 王滔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23-928,共6页
目的:探讨双层探测器光谱CT全模型迭代重建(IMR)联合去金属伪影算法(O-MAR)在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术后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30例TIPS联合弹簧圈栓塞术后行CT复查的患者,扫描图像采用iDose^(4)(A组)、IMR(B组)、iDose^(4... 目的:探讨双层探测器光谱CT全模型迭代重建(IMR)联合去金属伪影算法(O-MAR)在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术后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30例TIPS联合弹簧圈栓塞术后行CT复查的患者,扫描图像采用iDose^(4)(A组)、IMR(B组)、iDose^(4)+O-MAR(C组)、IMR+O-MAR(D组)重建,选取门静脉期伪影最重层面,在最明显的低密度和高密度伪影区域、竖脊肌、金属植入物附近受伪影影响最大肝实质区域、门静脉主干绘制感兴趣区(ROI),比较四组图像的CT值偏差(ΔHU)、标准差(SD)、高密度伪影指数(AI)、低密度AI以及门静脉信噪比(SNR)和对比噪声比(CNR),并进行图像伪影及图像质量主观评价,对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C、D两组图像高密度AI、低密度AI、均显著低于A组和B组;B、D两组竖脊肌噪声值SD明显低于A组和C组,而门静脉SNR、CNR明显提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主观评价分析显示,D组图像伪影评分显著高于A组和B组,图像质量评分显著优于A组和C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IMR+O-MAR的联合重建能够明显减轻TIPS术后弹簧圈伪影、降低噪声、提高组织CT值测量准确性,改善整体图像质量,对TIPS联合弹簧圈栓塞术后患者随访具有重要临床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层探测器光谱CT 经颈静脉内门分流 去金属伪影算法 全模型迭代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治疗肝硬化伴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术后生存预测模型的建立和验证
15
作者 尹晓春 诸葛宇征 张峰 《临床肝胆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20-1127,共8页
目的 以肝硬化伴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GVB)患者为研究对象,综合评估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后生存相关危险因素,构建TIPS术后生存预测模型。方法 收集2015年1月—2018年12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消化内科接受TIPS治疗... 目的 以肝硬化伴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GVB)患者为研究对象,综合评估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后生存相关危险因素,构建TIPS术后生存预测模型。方法 收集2015年1月—2018年12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消化内科接受TIPS治疗的352例肝硬化伴EGVB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按照7∶3的比例随机分配至训练组(n=248)和验证组(n=104)。采用Cox回归分析筛选出影响TIPS术后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预测模型列线图;采用一致性指数(C-index)和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估模型的区分能力,同时通过校准曲线评估模型预测价值。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通过Kaplan-Meier分析计算累积生存率。结果 训练组患者的1、3、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1.1%、79.5%和77.0%。Cox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HR=1.047,95%CI:1.032~1.092,P<0.001)、MELD评分(HR=1.127,95%CI:1.003~1.268,P=0.045)和血清钠水平(HR=0.928,95%CI:0.878~0.981,P=0.008)是患者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并以此建立预测模型和列线图。训练组和验证组预测模型C-index分别为0.760和0.757。训练组列线图预测1、3、5年生存率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07、0.788和0.787。校准曲线显示列线图预测与实际结果一致性较好。结论 基于年龄、MELD评分和血清钠构建了预测肝硬化伴EGVB患者TIPS术后生存的列线图模型,该模型具有良好的区分度与准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化 食管和胃静脉曲张 分流 经颈静脉 预后 列线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5年欧洲肝病学会临床实践指南: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摘译
16
作者 李婉慈 沈建 朱晓黎 《临床肝胆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37-1042,共6页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是目前治疗门静脉高压并发症的有效方法。近年来,TIPS在技术方法、预后模型和适应证扩展等领域取得了快速进展。欧洲肝病学会近期发布了针对TIPS的临床实践指南,该指南全面涵盖了TIPS在肝硬化患者中的各个...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是目前治疗门静脉高压并发症的有效方法。近年来,TIPS在技术方法、预后模型和适应证扩展等领域取得了快速进展。欧洲肝病学会近期发布了针对TIPS的临床实践指南,该指南全面涵盖了TIPS在肝硬化患者中的各个应用层面。本文对指南中的重要推荐意见进行摘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流 经颈静脉 高血压 静脉 诊疗准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硬化患者肌少症与脂质代谢异常的关系及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干预的潜在益处
17
作者 李秦念 朱碧莲 +1 位作者 唐映梅 张宸瑞 《临床肝胆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68-772,共5页
随着肝硬化的进展,患者常常伴随出现肌少症和脂质代谢紊乱,两者之间的复杂相互作用不仅加剧了肝硬化的病程进展,还对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产生了显著影响。而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作为一种缓解肝硬化相关并发症的有效手段,通过... 随着肝硬化的进展,患者常常伴随出现肌少症和脂质代谢紊乱,两者之间的复杂相互作用不仅加剧了肝硬化的病程进展,还对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产生了显著影响。而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作为一种缓解肝硬化相关并发症的有效手段,通过改善肝脏血流动力学,降低门静脉压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肌少症。此外,TIPS后血脂水平可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这可能与肝脏的代谢功能恢复和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密切相关。本文旨在介绍肝硬化、肌少症及脂质代谢异常之间的关系,阐述TIPS对肝硬化患者肌少症及脂质代谢异常的影响,探讨其机制及临床意义,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化 肌减少症 脂代谢障碍 分流 经颈静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评分到人工智能——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后肝性脑病预测的演变与挑战
18
作者 王小泽 李肖 《介入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49-455,共7页
该文探讨了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后肝性脑病(hepatic encephalopathy, HE)的影响因素及预测方法,重点分析了人工智能(AI)技术在预测TIPS术后HE的应用潜力和挑战。具体系统梳理了包括患者基线特征、TIPS相关参数及其他相关因素,... 该文探讨了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后肝性脑病(hepatic encephalopathy, HE)的影响因素及预测方法,重点分析了人工智能(AI)技术在预测TIPS术后HE的应用潜力和挑战。具体系统梳理了包括患者基线特征、TIPS相关参数及其他相关因素,并评估传统评分系统如Child-Pugh评分、终末期肝病模型(model for end-stage liver disease, MELD)评分和白蛋白-胆红素(ALBI)评分预测HE的准确性。同时探讨了AI技术如何通过处理多维数据集提高预测准确性,并讨论AI模型在临床应用中的优势与挑战。该文强调构建全面动态预测模型的重要性,以改善TIPS术后患者生活质量和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颈静脉内门分流 性脑病 人工智能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对比增强CT评价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后显性肝性脑病的价值
19
作者 王怡博 冯广森 +1 位作者 张明勤 张文浩 《介入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5-179,共5页
目的应用动态对比增强CT(DCE-CT)确定肝内门静脉血流分布,评价其对预防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后显性肝性脑病(overt hepatic encephalopathy,OHE)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23年11月在河南省中医院接受TIPS治疗的110... 目的应用动态对比增强CT(DCE-CT)确定肝内门静脉血流分布,评价其对预防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后显性肝性脑病(overt hepatic encephalopathy,OHE)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23年11月在河南省中医院接受TIPS治疗的110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所致消化道出血患者临床资料。术前通过DCE-CT评估肝内门静脉血流分布类型。在不同分布类型肝内门静脉血流分布患者中比较门静脉左支、右支分流术后OHE发生率。结果脾静脉右支型患者中门静脉左支、右支分流术后OHE发生率分别为58.3%、2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2);脾静脉左支型、脾静脉弥散型患者中门静脉左支、右支分流术后OHE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246、0.846)。进一步亚组分析结果显示,脾静脉优势支分流、肠系膜上静脉优势支分流患者术后OHE发生率分别为20.8%、5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结论TIPS术前利用DCE-CT评估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肝内门静脉血流分布,术中有选择地进行门静脉分支穿刺分流,可一定程度上降低术后OHE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颈静脉内门分流 显性性脑病 静脉血流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后非计划再入院的危险因素分析及列线图模型构建 被引量:3
20
作者 殷芹 吴兆荣 +5 位作者 张峰 金春燕 曹燕平 肖江强 诸葛宇征 王倩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796-1801,共6页
目的探讨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的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出院30 d内发生非计划再入院危险因素,并构建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6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因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 目的探讨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的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出院30 d内发生非计划再入院危险因素,并构建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6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因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行TIPS的241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30 d内非计划再入院情况,并依据是否发生非计划再入院分为再入院组(n=36)和未再入院组(n=198)。收集患者临床资料,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与非计划再入院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估列线图模型预测非计划再入院发生的区分度;绘制校准曲线评估列线图模型预测非计划再入院发生的一致性,采用R语言Resource Selection包进行Hosmer-Lemeshow评估模型的拟合度,决策曲线分析评估模型的实用性。结果年龄(OR=2.664,95%CI:1.139~6.233)、CTP评分(OR=1.655,95%CI:1.098~2.495)、血氨(OR=1.032,95%CI:1.016~1.048)是行TIPS患者出院30 d内非计划再入院的独立危险因素(P值均<0.05)。依据多因素分析结果,构建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通过Bootstrap法重复抽样1000次展开内部验证,ROC曲线下面积为0.773,高于年龄(0.582)、CTP评分(0.675)、血氨(0.641),校准曲线显示列线图模型预测非计划再入院的概率与实际概率具有较好一致性,Hosmer-Lemeshow显示拟合优度良好(χ^(2)=5.6473,P=0.6867)。结论年龄、CTP评分和血氨是TIPS术后30 d非计划再入院的独立危险因素,以此建立的列线图预测模型有助于预测行TIPS患者非计划再入院发生风险,为早期预防提供较为准确的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化 分流 经颈静脉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