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颈椎后路侧块内固定术的疗效观察
1
作者 梁裕 龚耀成 +1 位作者 郑涛 曹鹏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2年第6期540-542,共3页
目的 探讨经颈椎后路侧块固定术在治疗颈椎伤病中的疗效。方法1999年3月~2000年10月,采用经颈椎后路侧块固定术治疗各种颈椎伤病42例。随访时间4~24个月,平均13个月。结果 近期随访结果满意。颈椎疾患,Nurick评分平均改善2.3级;颈椎外... 目的 探讨经颈椎后路侧块固定术在治疗颈椎伤病中的疗效。方法1999年3月~2000年10月,采用经颈椎后路侧块固定术治疗各种颈椎伤病42例。随访时间4~24个月,平均13个月。结果 近期随访结果满意。颈椎疾患,Nurick评分平均改善2.3级;颈椎外伤,Frankel评分平均改善1.9级。结论经颈椎后路侧块固定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颈椎后路侧块内固定术 疗效 治疗 评价 颈椎伤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椎侧块的应用解剖及其在后路钢板螺钉内固定术中的意义 被引量:12
2
作者 章庆峻 罗卓荆 李明全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9-21,共3页
目的 :为经颈椎后路侧块和椎弓根螺钉在颈椎的应用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对 10套成年C3~ 7段 5 0节防腐颈椎标本的颈椎侧块和椎弓根的高度、宽度、长度、椎弓根轴线的角度及进钉点定位等作了三维形态学观测。结果 :颈椎侧块的斜径线为... 目的 :为经颈椎后路侧块和椎弓根螺钉在颈椎的应用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对 10套成年C3~ 7段 5 0节防腐颈椎标本的颈椎侧块和椎弓根的高度、宽度、长度、椎弓根轴线的角度及进钉点定位等作了三维形态学观测。结果 :颈椎侧块的斜径线为 (10 .5 7± 1.41)mm、其倾斜角为 5 .14°± 0 .82° ,后表面中心点距椎动脉距离为 (13 .99± 1.63 )mm ;颈椎椎弓根的高为 (6.77± 0 .61)mm、宽为 (5 .18± 0 .5 9)mm、侧块后表面经椎弓根至椎体前缘间距为 (3 1.70± 1.44 )mm、椎体矢状面与经椎弓根轴线的夹角为 42 .90°±3 .2 1°。颈椎经侧块和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在进钉的深度、方向、以及螺钉的选择上均有明显的区别。结论 :根据不同节段颈椎后侧路侧块和椎弓根的解剖特点 ,合理设计经颈椎侧块和椎弓根螺钉的直径和长度 ,准确选择相应的进钉点和进钉方向 ,可以保证颈椎后路侧块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在下颈椎的安全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椎弓根 内固定 应用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联合侧块钢板固定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 被引量:3
3
作者 郭新军 程田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05-508,共4页
目的:研究颈椎后路减压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联合侧块钢板固定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的疗效。方法:对41例临床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均有程度不等的脊髓压迫症状,全部行颈椎后路减压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侧块钢板固定术。术前术后神经功... 目的:研究颈椎后路减压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联合侧块钢板固定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的疗效。方法:对41例临床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均有程度不等的脊髓压迫症状,全部行颈椎后路减压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侧块钢板固定术。术前术后神经功能评分采用JOA评分。结果:随访12~16(14±2.0)个月,JOA评分较术前提高4.8分。结论:颈椎后路减压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合并颈椎侧块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后纵韧带骨化,具有适应范围广、操作简单安全、固定牢固等优点,是治疗后纵韧带骨化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纵韧带骨化 后路单开门减压 内固定 钢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路寰枢椎侧块钉板固定植骨融合术的临床初探 被引量:158
4
作者 党耕町 王超 +1 位作者 阎明 周海涛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期7-10,共4页
目的:初步报告后路寰枢椎侧块钉板固定植骨融合术治疗寰枢椎不稳定的近期疗效。方法:用特制螺钉经寰椎后弓根部沿寰椎侧块纵轴置入,固定枢椎的螺钉沿枢椎椎弓峡部进入椎弓根,用连接板将寰枢椎固定螺钉的尾端相连接,用螺母锁定,使寰枢椎... 目的:初步报告后路寰枢椎侧块钉板固定植骨融合术治疗寰枢椎不稳定的近期疗效。方法:用特制螺钉经寰椎后弓根部沿寰椎侧块纵轴置入,固定枢椎的螺钉沿枢椎椎弓峡部进入椎弓根,用连接板将寰枢椎固定螺钉的尾端相连接,用螺母锁定,使寰枢椎得到稳定。在寰枢椎后弓间植入松质骨颗粒。结果:治疗10例因齿状突不连而寰枢不稳的患者,平均随访19.4个月,1例固定失败而改用枕颈固定,其余9例均获得了骨性融合。1例术后8个月出现了连接板断裂。6例脊髓功能明显改善,3例略有改善,1例无变化。结论:利用寰椎侧块螺钉和枢椎椎弓根螺钉通过连接板锁定可以使寰枢椎得到坚强的三维固定。此方法更适用于因鹅颈畸形而难以施行Magerl术的病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路 寰枢椎钉板固定 植骨融合 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颈椎后路侧块螺钉固定的“两点法”应用解剖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魏亦兵 周建伟 +2 位作者 张志玉 黄煌渊 顾玉东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23-426,共4页
目的通过解剖学研究,获得安全的下颈椎侧块螺钉的置钉技术.方法取28具C3~7标本,年龄28~79岁.解剖确定安全的入、出针点--侧块背面中心内侧1 mm处为入针点、横突与侧块相交处后方为出针点,以克氏针代替螺钉置入,摄取标本侧位片和各椎... 目的通过解剖学研究,获得安全的下颈椎侧块螺钉的置钉技术.方法取28具C3~7标本,年龄28~79岁.解剖确定安全的入、出针点--侧块背面中心内侧1 mm处为入针点、横突与侧块相交处后方为出针点,以克氏针代替螺钉置入,摄取标本侧位片和各椎体的横断面片,测量X线片上克氏针在矢状面和横断面成角.同时测量标本上克氏针在侧块内的长度(进针深度).结果以C3~7侧块背面中心内侧1 mm处为入针点,克氏针向头侧成角(头倾角)18~39°、向外侧成角(外倾角)为14~37°,针尖可自横突与侧块相交处后方穿出,该处与神经根和椎动脉均隔以横突后结节.C3~7侧块内进针深度为9.4~14.8 mm.结论颈椎侧块钢板螺钉在C3~7较安全的置钉技术是以侧块背面中心内侧1 m处为入钉点,外倾25~35°、头倾20~30°置入,深度为11~12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点法” 解剖研究 螺钉固定 颈椎后路 钢板螺钉 进针深度 解剖学研究 克氏针 螺钉 螺钉置入 同时测量 横断面 C3 颈椎 安全 横突 位片 取标本 成角 矢状面 X线片 椎动脉 神经根 入钉点 置钉 出针 后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侧块钢板螺钉系统在颈椎后路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3
6
作者 魏亦兵 周建伟 +2 位作者 姜建元 张志玉 黄煌渊 《复旦学报(医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519-522,525,共5页
目的 探讨侧块钢板螺钉系统在颈椎后路手术中应用的临床经验。方法 对 1999年 2月 - 2 0 0 0年 3月间共 36例行侧块钢板内固定的患者进行回顾分析。 2 9例 (80 .6 % )获得随访 ,平均随访时间 8个月 (4~ 15个月 )。2 9例患者中颈椎病... 目的 探讨侧块钢板螺钉系统在颈椎后路手术中应用的临床经验。方法 对 1999年 2月 - 2 0 0 0年 3月间共 36例行侧块钢板内固定的患者进行回顾分析。 2 9例 (80 .6 % )获得随访 ,平均随访时间 8个月 (4~ 15个月 )。2 9例患者中颈椎病 (3节及 3节段以上椎间盘突出 ) 2 0例 ,黄韧带骨化症 (OYL) 1例 ,后纵韧带骨化症 (OPLL) 2例 ,颈椎骨折脱位 6例。手术时采取坐位 ,病变节段行全椎板切除减压 ,保留关节突。钢板螺钉固定于侧块 (即关节突 ) ,同时关节突间植骨融合。结果  2 9例患者共植入 12 4枚螺钉 ,平均每位患者 4 .3枚。颈痛明显改善者为 18例 (2 0例术前存在颈痛 )占 90 %。术后 3~ 6月X线随访 ,2 7例患者关节突间见骨小梁生成 ,融合率 93%。 4例患者 (4枚螺钉 )出现螺钉松动 ,松动率为 3.2 %。 4例患者 (13.8% )术后出现一侧上肢的麻木疼痛加重。结论 颈椎后路侧块钢板螺钉系统能提供较稳定的固定 ,有效改善颈痛。钢板螺钉松动与神经根损伤是较严重的并发症。只要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与安装技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后路固定 钢板螺钉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侧块螺钉固定术后颈椎曲度与脊髓漂移距离的关系及对临床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赵跃江 辛大森 +2 位作者 卢守亮 李勇 武文潇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23-227,共5页
目的观察全椎板减压侧块螺钉固定术后颈椎曲度改变与脊髓漂移距离及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2017年1月至2018年10月,117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均接受全椎板减压侧块螺钉固定术治疗,其中90例完成随访。术后根据患者颈椎曲度大小分组。A组(n=... 目的观察全椎板减压侧块螺钉固定术后颈椎曲度改变与脊髓漂移距离及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2017年1月至2018年10月,117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均接受全椎板减压侧块螺钉固定术治疗,其中90例完成随访。术后根据患者颈椎曲度大小分组。A组(n=28)颈椎曲度变直(颈椎角0°~5°),B组(n=36)颈椎曲度变小(颈椎角5°~16.5°),C组(n=26)颈椎曲度正常(颈椎角>16.5°)。术后观察三组脊髓漂移距离、神经恢复情况、轴性症状和C5神经麻痹发生情况。结果三组间术后颈椎角和脊髓漂移距离有非常高度显著性差异(F>152.119,P<0.001),椎板切除宽度和C5神经麻痹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三组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OA)评分均显著升高(t>8.869,P<0.001),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三组神经功能恢复率无显著性差异(F=0.472,P=0.625)。术后3 d和1个月,三组间轴性症状VAS评分比较均有非常高度显著性差异(F>34.800,P<0.001),B组和C组显著低于A组(t>5.845,P<0.001),B组和C组间无显著性差异(t<1.765,P>0.05)。结论在椎板切除宽度相同的基础上,颈椎曲度越大越有利于脊髓向后漂移,颈椎曲度过度丢失与轴性症状的发生有关,与神经功能恢复和C5神经麻痹无明显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 螺钉固定 颈椎曲度 C5神经麻痹 轴性症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例后路寰椎侧块螺钉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性寰椎骨折的远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9
8
作者 张岩 韩应超 +4 位作者 李立钧 杨明杰 潘杰 滕红林 谭军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81-184,共4页
据报道.成人寰椎骨折占颈椎损伤的2%-13%,占全部脊柱损伤的1%~2%,多由外伤如车祸、高处坠落伤、跳水等引起。寰椎骨折伴寰椎横韧带断裂为不稳定性寰椎骨折,可造成脊髓、椎动脉等进一步受损,因此尽早恢复枕颈部解剖结构及颈椎... 据报道.成人寰椎骨折占颈椎损伤的2%-13%,占全部脊柱损伤的1%~2%,多由外伤如车祸、高处坠落伤、跳水等引起。寰椎骨折伴寰椎横韧带断裂为不稳定性寰椎骨折,可造成脊髓、椎动脉等进一步受损,因此尽早恢复枕颈部解剖结构及颈椎稳定性十分重要。目前针对不稳定性寰椎骨折的治疗尚无统一标准。非手术治疗主要包括持续颈椎牵引、费城颈围、头颈胸石膏固定、Halovest支架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椎骨折 不稳定性 固定治疗 远期疗效观察 螺钉 头颈胸石膏固定 后路 持续颈椎牵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颈椎经关节螺钉与侧块钉棒固定的生物力学比较 被引量:7
9
作者 童杰 季伟 +3 位作者 周若舟 黄志平 刘社庭 朱青安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837-842,共6页
目的 :比较下颈椎经关节螺钉与侧块钉棒系统固定的生物力学特点。方法 :采用8具新鲜尸体下颈椎标本(C5~T1),用牙托石膏粉包埋后,通过脊柱试验机对标本施加最大2.0Nm纯力偶矩,在不同测试状态下,包括完整(A组)、C5/6后方韧带复合体... 目的 :比较下颈椎经关节螺钉与侧块钉棒系统固定的生物力学特点。方法 :采用8具新鲜尸体下颈椎标本(C5~T1),用牙托石膏粉包埋后,通过脊柱试验机对标本施加最大2.0Nm纯力偶矩,在不同测试状态下,包括完整(A组)、C5/6后方韧带复合体切除(B组)、C5~C7经关节螺钉固定(C组)、C5~C7侧块钉棒系统固定(D组),测量屈伸、侧弯及旋转方向上的三维运动范围(ROM)。在C6椎体前缘粘贴应变片,测量不同状态下椎体前柱载荷变化。结果:A组C5/6节段屈伸、侧弯和旋转方向上的ROM分别为13.6°±1.2°、6.1°±0.5°、4.2°±1.6°;B组为14.4°±1.2°,6.4°±0.6°,4.8°±0.8°,C组为2.8°±0.7°、0.7°±0.3°、0.4°±0.1°,D组为1.2°±0.3°、0.5°±0.2°、0.8°±0.3°,在屈伸方向上B组的ROM较A组明显增大(P〈0.05),C组和D组在各方向上均较A组和B组明显减小(P〈0.05);在屈伸方向上,C组与D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侧弯和旋转方向上,C组和D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C6/7节段屈伸、侧弯和旋转方向上的ROM分别为12.3°±1.4°、5.5°±1.2°、2.7°±0.9°;B组为12.0°±1.3°、5.6°±1.0°、2.8°±0.9°,C组为2.9°±0.9°、0.4°±0.2°、0.4°±0.1°,D组为1.2°±0.3°、0.4°±0.1°、0.7°±0.3°,A、B两组在各方向上的ROM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屈伸方向上,C组和D组的ROM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侧弯和旋转方向上,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C组C6椎体前柱的应变在侧弯方向上较A组明显减小(P〈0.05),D组在前屈、后伸、侧弯方向上较A组明显减小(P〈0.05),C、D组在前屈方向上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下颈椎后方韧带复合体损伤可造成屈伸和侧弯方向上失稳,经关节螺钉固定在轴向旋转和侧弯方向上与侧块钉棒系统固定效果相似,但限制屈伸运动的能力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经关节螺钉 螺钉 生物力学 后路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路半椎体切除、短节段经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小儿先天性脊柱侧凸 被引量:51
10
作者 王岩 张永刚 +1 位作者 张雪松 毛克亚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3期196-199,共4页
目的:评价后路半椎体切除、短节段经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幼儿先天性脊柱侧凸患者的效果。方法:2003年2月 ̄2003年8月,采用后路半椎体切除、短节段经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18例先天性脊柱侧凸的幼儿患者,年龄3.9 ̄7.3岁,平均5.3岁,术后支具固... 目的:评价后路半椎体切除、短节段经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幼儿先天性脊柱侧凸患者的效果。方法:2003年2月 ̄2003年8月,采用后路半椎体切除、短节段经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18例先天性脊柱侧凸的幼儿患者,年龄3.9 ̄7.3岁,平均5.3岁,术后支具固定6 ̄8个月。术前及术后3、6、12、24个月摄站立前后位和侧位X线片。通过X线片和临床物理检查评估手术前后患者的躯干平衡和失代偿情况。结果:术前主弯Cobb角42.7°,术后16.4°,末次随访时14.1°。主弯头侧代偿弯由术前16.8°改善至5.8°,主弯尾侧代偿弯由术前25.6°改善至10.5°。所有患儿躯干平衡良好,未发现失代偿现象。术中或术后出现椎弓根螺钉割裂椎体3例。1例术后出现感染,无矫形丢失而需再次手术病例。结论:对发展的半椎体畸形,在原发弯发展严重或代偿弯形成结构性弯之前,进行后路半椎体切除、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可以矫正和控制冠状面和矢状面畸形,短节段固定可保存脊柱的生长能力和更多的运动节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脊柱 半椎体畸形 椎弓根螺钉 幼儿 内固定 后路半椎体切除 短节段经椎弓根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颈椎侧块安全置钉内固定的解剖学测量 被引量:12
11
作者 吉立新 陈仲强 +2 位作者 范明富 于晓东 路明华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SCD 2008年第4期286-289,共4页
目的:测量成人C3~C7颈椎侧块干骨标本,选择下颈椎侧块安全、稳定、简便的进钉区间。方法:成人颈椎干骨标本30套,每套均按C3~C7顺序排列,分别测量侧块的上关节面最长径(A)、前后径(B)、最长径与矢状面的夹角(α)、神经根通道与矢状面... 目的:测量成人C3~C7颈椎侧块干骨标本,选择下颈椎侧块安全、稳定、简便的进钉区间。方法:成人颈椎干骨标本30套,每套均按C3~C7顺序排列,分别测量侧块的上关节面最长径(A)、前后径(B)、最长径与矢状面的夹角(α)、神经根通道与矢状面的夹角(β)、上关节面与水平面的夹角(γ)、侧块高度(H)。结果:C3~C7侧块上关节面最长径逐渐增大(10.7±1.0~12.0±1.2mm);前后径为7.0±1.2~8.2±1.7mm,其中C3~C6接近,C7最短;侧块最长径与矢状面的夹角为48.8°±4.6°~50.0°±3.7°;神经根通道与矢状面的夹角为59.4°±5.5°~62.9°±4.7°;侧块上关节面与水平面的夹角C3~C6较为接近,为48.4°±8.3°~53.2°±5.9°,C7较大为62.7°±5.4°;侧块高度从C3~C7呈增大趋势,为12.3±1.8~15.7±2.0mm。C3~C7进钉点靠近侧块的中点内侧,进钉途径愈趋向于和上关节面最长径平行,螺钉在侧块内的通道愈长;从C3~C7与矢状面夹角大于10°并趋向于相应节段α之间,与水平面夹角大于15°并趋向于相应节段γ之间的进钉角度为安全、稳定的进钉角度。结论:C3~C7颈椎侧块螺钉内固定存在一个安全、稳定的进钉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内固定 解剖学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椎后路内固定技术及其进展 被引量:6
12
作者 侯铁胜 傅强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6期376-377,共2页
关键词 颈椎后路内固定 内固定 钢板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与颈前路减压内固定术治疗颈椎过伸性损伤的疗效 被引量:4
13
作者 唐广满 王来毅 金根洋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132-1137,共6页
目的比较颈椎过伸性损伤行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与颈前路减压内固定术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1年12月医院骨科收治的57例颈椎过伸性损伤病患,33例行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A组),24例行颈前路减压内固定术(B组)... 目的比较颈椎过伸性损伤行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与颈前路减压内固定术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1年12月医院骨科收治的57例颈椎过伸性损伤病患,33例行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A组),24例行颈前路减压内固定术(B组)。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的手术及术后恢复指标,论述不同手术入路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A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间较B组更少(P<0.05);A组JOA评分及Frankel分级稍优于B组,融合节段高度与Cobb角稍高于B组,并发症率稍低于B组,但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椎过伸性损伤患者根据影像学检查结果,选择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或前路减压内固定术均能获得较理想疗效,但后路单开门的手术风险更小,减压更彻底,值得优先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过伸性损伤 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 颈前路减压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椎侧块钢板螺钉内固定的研究进展
14
作者 马向阳 尹庆水 钟世镇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期53-55,共3页
关键词 颈椎钢板螺钉内固定 解剖学 进钉技 生物力学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颈椎后路减压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预后的影像学因素分析 被引量:9
15
作者 康猛 宋振全 +3 位作者 潘冬生 李晋江 许嘉媛 杨震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799-804,共6页
目的:分析影响颈椎后路减压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预后影像学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2018年5月北部战区总医院神经外科接受颈椎后路减压内固定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72例),其中男55例,女17例,年龄2... 目的:分析影响颈椎后路减压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预后影像学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2018年5月北部战区总医院神经外科接受颈椎后路减压内固定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72例),其中男55例,女17例,年龄21~80岁,平均56.9±12.0岁,收集病程、压迫节段、术前/术后1周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术前Cobb角、压迫节段内致压物最大径、有效颈椎管率、平均压迫率、脊髓横切面积、脊髓椎管占有率以及术后脊髓漂移距离、JOA改善率等相关资料。根据JOA改善率将患者分为:预后优良组(改善率≥50%)58例和预后非优良组(改善率<50%)14例。运用单因素、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临床资料与影像学参数等预后相关因素,进一步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urve,ROC),选取尤登指数最大的数值作为划界值,明确预后相关因素临界值。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预后优良组术前Cobb角12.81°±4.27°,有效颈椎管率(33.71±9.87)%,脊髓漂移距离3.38±0.62mm,致压物最大径3.83±0.83mm,脊髓椎管占有率(64.02±7.74)%,与预后非优良组术前Cobb角9.68°±4.00°,有效颈椎管率(22.86±8.78)%,脊髓漂移距离2.13±0.75mm,致压物最大径5.38±1.01mm,脊髓椎管占有率(69.21±9.28)%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上述相关因素进一步多因素分析显示,致压物最大径与脊髓漂移距离是脊髓型颈椎病预后主要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致压物最大径诊断临界值为4.950mm(曲线下面积为0.875);脊髓漂移距离诊断临界值为2.625mm(曲线下面积为0.897)。结论:致压物最大径与脊髓漂移距离是颈椎后路减压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预后的主要影响因素,且当致压物最大径超过4.950mm时,提示颈椎后路减压预后较差,术后脊髓漂移距离低于2.625mm时,提示颈椎后路减压预后不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后路减压内固定 脊髓型颈椎 影像学参数 预后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路寰枢椎内固定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6
作者 王宾宾 杨进城 +1 位作者 杨浩志 马向阳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115-1120,共6页
寰枢椎不稳或脱位是临床上常见的上颈椎疾患,可导致感觉、运动功能障碍甚至死亡等严重后果,临床上多采取积极的手术治疗。手术方式以后路复位植骨内固定为主。后路内固定技术主要包括线缆技术、椎板夹技术、经C1-C2关节螺钉技术(Magerl... 寰枢椎不稳或脱位是临床上常见的上颈椎疾患,可导致感觉、运动功能障碍甚至死亡等严重后果,临床上多采取积极的手术治疗。手术方式以后路复位植骨内固定为主。后路内固定技术主要包括线缆技术、椎板夹技术、经C1-C2关节螺钉技术(Magerl技术)、钉板系统以及钉棒系统,每一种技术都有其优势及不足。钉棒技术已成为目前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后路寰枢椎内固定技术。文章就常见后路寰枢椎内固定技术的演进、特点以及新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枢椎不稳 后路内固定 螺钉固定 螺钉 椎弓根螺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路半椎体切除内固定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凸 被引量:3
17
作者 楼肃亮 郑杰 +1 位作者 杨永宏 张冬生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35-436,共2页
半椎体是导致先天性脊柱侧凸(congenital scoliosis,CS)畸形的主要原因之一,但由于脊柱发育的自然进程不同,有些患者到少年甚至青年时期出现明显的畸形甚至神经压迫症状才就诊,从而给治疗带来了一定的难度。2002年2月~2008年11月.... 半椎体是导致先天性脊柱侧凸(congenital scoliosis,CS)畸形的主要原因之一,但由于脊柱发育的自然进程不同,有些患者到少年甚至青年时期出现明显的畸形甚至神经压迫症状才就诊,从而给治疗带来了一定的难度。2002年2月~2008年11月.我院对12例半椎体所致的CS患者采用后路半椎体切除、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效果较好,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路半椎体切除 先天性脊柱 固定治疗 固定治疗 椎弓根螺钉 脊柱发育 压迫症状 畸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侧块关节内皮质骨块植入结合侧块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治疗难复性寰枢椎脱位 被引量:5
18
作者 宗睿 卢乐年 +1 位作者 余新光 乔广宇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865-871,共7页
目的 :评价侧块关节内皮质骨块植入结合侧块-椎弓根钉棒内固定(Goel技术)治疗难复性寰枢椎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2016年6月行侧块关节内皮质骨块植入辅助Goel技术复位固定的16例难复性寰枢椎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关... 目的 :评价侧块关节内皮质骨块植入结合侧块-椎弓根钉棒内固定(Goel技术)治疗难复性寰枢椎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2016年6月行侧块关节内皮质骨块植入辅助Goel技术复位固定的16例难复性寰枢椎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关节支撑组),以采用单纯Goel技术内固定治疗的15例患者作为对照(对照组)。对两组患者手术前后JOA评分及影像学上寰齿间隙(ADI)、颅底陷入值(BI)、斜坡椎管角(CCA)等指标进行评价,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比、平均随访时间和术前JOA评分、ADI、BI、CCA均无统计学差异。关节支撑组中14例双侧寰枢椎侧块关节内植入皮质骨块,2例单侧植入皮质骨块(均为单侧脱位病例,在脱位侧植入)。关节支撑组有1例发生单侧骨块沉陷入关节突内,其余病例未发生手术相关并发症。关节支撑组术后JOA评分为15.2±1.1分,ADI为2.4±1.5mm,BI为5.8±3.9mm,对照组术后末次随访时JOA评分为14.7±1.6分,ADI为2.9±2.7mm,BI为5.7±2.6mm,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关节支撑组术前CCA为123.1°±16.3°,术后末次随访时为148.1°±11.2°,对照组术前为125.6°±14.2°,术后末次随访时为116.6°±10.5°,两组末次随访时CC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两组随访期间未出现断钉断棒、内固定松动、复位丢失等并发症,所有病例均实现枕颈间骨性融合。结论:寰枢侧块关节内皮质骨块植入辅助Goel技术行寰枢椎复位固定安全可行,有助于难复性寰枢椎脱位的复位,并可以改善术后斜坡椎管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复性寰枢椎脱位 颅颈交界区畸形 椎弓根钉棒内固定 颈椎固定 关节内植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柱后路内固定术后硬膜外血肿的预防与护理 被引量:6
19
作者 张艳平 刘天娇 金姬延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765-766,共2页
脊柱后路内固定术后硬膜外血肿往往在术后早期出现,虽然发生率为0.1%-3%,但病情进展迅速,如果处理不当可对脊髓神经功能造成不可逆的损伤。本文总结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2月2586例脊柱后路内固定手术中4例硬膜外血肿的预防与护理经验,... 脊柱后路内固定术后硬膜外血肿往往在术后早期出现,虽然发生率为0.1%-3%,但病情进展迅速,如果处理不当可对脊髓神经功能造成不可逆的损伤。本文总结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2月2586例脊柱后路内固定手术中4例硬膜外血肿的预防与护理经验,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后路内固定 脊髓神经功能 流管 后引流 腰椎管狭窄 引流量 生命体征观察 体位护理 脊髓型颈椎 前指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椎侧块的X线和CT测量及其意义 被引量:2
20
作者 贾玉华 赵成茂 孙海涛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1期69-70,共2页
关键词 颈椎 颈椎后路内固定 解剖结构 X线检查 CT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