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2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早期经颅超声多普勒监测脑血流动力学预测早产儿脑室内出血及神经发育预后 被引量:5
1
作者 刘登礼 邵肖梅 程国强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40-342,共3页
目的对早产儿生后12-24h内经颅超声多普勒(TCD)监测,探讨其在早产儿脑室内出血(IVH)早期预测和神经发育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对2003年5月至2005年2月间在我院NICU住院的93例早产儿生后12-24h内应用TCD监测早产儿脑血流动力学参... 目的对早产儿生后12-24h内经颅超声多普勒(TCD)监测,探讨其在早产儿脑室内出血(IVH)早期预测和神经发育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对2003年5月至2005年2月间在我院NICU住院的93例早产儿生后12-24h内应用TCD监测早产儿脑血流动力学参数,并将监测结果与颅脑超声检查IVH发生与否及12月时的神经发育预后进行相关性分析,分析其在早产儿IVH早期诊断和神经发育预后预测中的价值。结果93例早产儿中,62例发生IVH,其中轻度28例,重度4例。有IVH组早产儿生后早期收缩期血流峰速(Vs)、平均血流速率(Vm)及舒张期流速(Vd)分别为(单位:cm/s)40.3±8.3、22.9±5.7和10.3±5.5,均明显高于无IVH组(分别为32.9±5.1、16.6±3.9和4.0±4.8)(P〈0.001),而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分别为1.49±0.48和0.75±0.14,均明显低于无IVH组(1.96±0.52和0.89±0.15)(P〈0.001)。对57例作神经发育预后分析,神经发育不良和正常者各参数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早产儿在生后早期应用TCD监测脑血流动力学参数.能早期预测早产儿IVH的发生与否,对预测神经发育预后可能无明显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超声多普勒 脑室内出血 早产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颅超声多普勒技术联合血浆肾上腺髓质素检测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评估 被引量:5
2
作者 朱秀丽 朱昱思 舒晓丹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23-525,共3页
目的探讨经颅超声多普勒(TCD)技术联合血浆肾上腺髓质素(ADM)检测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临床评估作用。方法分析50例临床诊断为VBI患者(VBI组)的TCD资料,记录椎动脉(VA)和基底动脉(BA)的血管峰值收缩期流速(Vs)、舒张末期流速(Vd... 目的探讨经颅超声多普勒(TCD)技术联合血浆肾上腺髓质素(ADM)检测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临床评估作用。方法分析50例临床诊断为VBI患者(VBI组)的TCD资料,记录椎动脉(VA)和基底动脉(BA)的血管峰值收缩期流速(Vs)、舒张末期流速(Vd)、平均血流速度(Vm)、搏动指数(PI)以及血浆ADM值等,并与同期50名正常人群(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VBI组VA和BA的Vm、Vs以及Vd明显低于对照组;PI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BI组血浆ADM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CD联合血浆ADM检测可为VBI患者病情及治疗评估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超声多普勒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血浆肾上腺髓质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经颅超声造影与磁共振血管成像在颅内动脉狭窄诊断中的相关性及应用价值
3
作者 夏岩 王嵘 +3 位作者 张蕾 林发 刘子琪 王晓岩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94-701,共8页
目的探究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color-coded Duplex ultrasound,TCCD)联合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检测颅内主要动脉狭窄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其与磁共振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检... 目的探究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color-coded Duplex ultrasound,TCCD)联合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检测颅内主要动脉狭窄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其与磁共振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检查结果的一致性和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3年4月至2024年8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医院55例疑似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患者,分别应用TCCD联合CEUS和MRA,检查颈内动脉终末段、大脑中动脉M1和M2段,大脑前动脉A1和A2段、大脑后动脉P1和P2段以及椎动脉V4段等血管狭窄程度。将颅内动脉狭窄程度分为正常/轻度、中度、重度/闭塞3组,计算两种检查方法的灵敏度、特异度及一致性。采用Wilcoxon符号秩检验比较两种检查费用及诊断时长的差异。结果本研究纳入55例(共110例大脑半球)高危脑血管狭窄患者(中位年龄46岁,男性占69.0%),同步行TCCD联合CEUS与MRA检测。TCCD联合CEUS与MRA在颅内动脉狭窄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较高。TCCD联合CEUS与MRA在诊断颅内动脉狭窄具有一致性,其中M2段(加权Kappa值=0.704)、A2段(加权Kappa值=0.650)诊断一致性较高;M1段(加权Kappa值=0.569)一致性中等。同时,TCCD联合CEUS检查的平均费用为240元,诊断时长21 min,而MRA为722元和287 min(P<0.001,效应量r=0.89~0.91)。结论与MRA相比,TCCD联合CEUS在颅内大脑中动脉M2段和大脑前动脉A2段的血管狭窄筛查中具有较高一致性。TCCD联合CEUS更具成本效益。MRA对颅内深部血管狭窄程度的评估更具有优势。选择二者协同应用可优化颅内血管狭窄诊疗资源配置,建议基层医疗机构以TCCD初筛和经过规范培训技术升级联合CEUS,对复杂病例转诊MRA精细化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 超声造影 磁共振血管成像 内动脉 卫生经济学 诊疗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经颅多普勒超声的脑血流自动调节评估在急性缺血性卒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石仪 徐梦媛 +2 位作者 马帅涛 冯光 韩冰莎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9-56,共8页
脑血流自动调节(CA)是指脑血管在二氧化碳浓度、平均动脉血压或脑灌注压等因素发生变化时,能够维持脑血流动力学稳定的一种自我调节能力。急性缺血性卒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致残率、病死率,既往研究表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CA在发病... 脑血流自动调节(CA)是指脑血管在二氧化碳浓度、平均动脉血压或脑灌注压等因素发生变化时,能够维持脑血流动力学稳定的一种自我调节能力。急性缺血性卒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致残率、病死率,既往研究表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CA在发病后存在不同程度的受损,但其具体机制尚未完全明确。该文综述了CA的生理机制、监测方法及其在急性缺血性卒中中的应用进展,以期为相关研究和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脑缺血 超声检查 多普勒 经颅 脑血流自动调节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原纤维酸性蛋白水平与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经颅多普勒超声表现的相关性研究
5
作者 吕翔 吕龙 +1 位作者 魏民 高玉华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31-935,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胶原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水平与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TCD)表现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9月至2024年2月于南京市高淳人民医院老年科接受颈动脉支架置入术... 目的探讨血清胶原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水平与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TCD)表现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9月至2024年2月于南京市高淳人民医院老年科接受颈动脉支架置入术的颈动脉狭窄患者123例,根据脑血管储备功能将其分为正常组39例和受损组84例,收集患者手术前后GFAP水平与TCD表现。通过ROC曲线分析血清GFAP水平对脑血管储备功能的评估值。结果受损组糖尿病比例、总胆固醇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受损组和正常组术前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mean flow velocity,MFV)、搏动指数(pulse index,PI)、收缩期峰值流速(peak systolic velocity,PSV)、GFAP、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S-100β蛋白水平明显低于术后(P<0.05)。受损组术前GFA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术后PI、PSV水平明显低于正常组,术后GFAP、NSE、S-100β蛋白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P<0.01)。术前和术后的血清GFAP水平均与术后MFV、PI、PSV水平呈负相关(P<0.01)。合并糖尿病、术后PSV、术前GFAP、术后GFAP、术后NSE、术后S-100β蛋白水平是影响颈动脉狭窄患者术后脑血管储备功能的独立因素(P<0.05,P<0.01)。术后血清GFAP水平较术前血清GFAP水平对术后脑血管储备功能的评估价值更高,其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60(95%CI:0.786~0.916)、0.777(95%CI:0.693~0.847)。结论血清GFAP水平与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TCD表现相关,可结合二者评估患者脑血管储备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支架 脑血管循环 超声检查 多普勒 经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颅内动脉特殊结构三例
6
作者 黄辉龙 王红 +1 位作者 丁勇民 涂江龙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476-479,492,共5页
经颅多普勒超声(TCD)作为检测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性病变的重要方法,以其价格低廉、操作简便等特点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TCD应用范围包括但不限于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性病变的诊断与侧支循环评估、颈动脉内膜切除术中监测、脑死亡... 经颅多普勒超声(TCD)作为检测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性病变的重要方法,以其价格低廉、操作简便等特点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TCD应用范围包括但不限于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性病变的诊断与侧支循环评估、颈动脉内膜切除术中监测、脑死亡评估等,但TCD对于部分颅内动脉特殊结构血流改变的检测尚待完善。作者报道3例存在颅内动脉特殊结构的患者资料,基于医学影像对TCD血流频谱进行综合分析,旨在增加临床医师对类似患者的探查经验,提高脑血管超声的诊断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多普勒 经颅 解剖变异 内动脉瘤 椎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颅多普勒超声在急性缺血性卒中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杨成 臧千慧 +1 位作者 杨书聪 郁慧杰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493-498,共6页
急性缺血性卒中(AIS)具有高病死率、致残率。血管内治疗已成为大血管闭塞AIS患者血管再通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经血管再通治疗的AIS患者脑血流动力学状态与脑血管再灌注和病变处缺血半暗带改善程度密切相关。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在评估... 急性缺血性卒中(AIS)具有高病死率、致残率。血管内治疗已成为大血管闭塞AIS患者血管再通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经血管再通治疗的AIS患者脑血流动力学状态与脑血管再灌注和病变处缺血半暗带改善程度密切相关。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在评估颅内血管闭塞或狭窄程度、指导治疗、预测转归等方面具有无创、可靠、便捷等优点。作者对TCD在AIS中的应用进展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多普勒 经颅 卒中 脑缺血 大血管闭塞 血管内治疗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颅脑血管多普勒超声在小儿Ⅰ型Chiari畸形诊断及疗效评估中的应用研究
8
作者 王君璐 张立 +2 位作者 刘剑钢 刘瑜 肖波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0-146,共7页
目的研究经颅脑血管多普勒(transcraniocerebral vessel Doppler,TVD)超声技术在I型Chiari畸形患儿诊断以及术后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21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27例Ⅰ型Chiar... 目的研究经颅脑血管多普勒(transcraniocerebral vessel Doppler,TVD)超声技术在I型Chiari畸形患儿诊断以及术后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21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27例Ⅰ型Chiari畸形患儿临床资料。按年龄分为两组,学龄前组(1~6岁)15例,学龄后组(7~16岁)12例。两组患儿均于术前、术后24 h及术后1个月行TVD超声探测,以后颅窝内双侧大脑后动脉(posterior cerebral artery,PCA)、椎动脉(vertebral artery,VA)及基底动脉(basilar artery,BA)为靶血管,收集相应靶血管的收缩期峰流速(peak systolic velocity,PSV)、舒张末期流速(end-diastolic velocity,EVD)及搏动指数(pulsative index,PI)等监测指标。分别比较两组患儿手术前后后颅窝动脉血流动力学差异;比较27例患儿术前TVD与MRI诊断结果的一致性,以及术后TVD检查结果与Tator疗效评估结果的一致性。结果学龄前组患儿手术后双侧PCA的PSV较术前增加[左侧:(44.25±13.06)cm/s比(66.76±14.45)cm/s,t=5.148,P=0.023;右侧:(45.12±13.41)cm/s比(65.33±10.12)cm/s,t=5.389,P=0.021]、PI较术前降低[左侧:(1.18±0.42)比(0.91±0.18),t=4.545,P=0.033;右侧:(1.24±0.48)比(0.92±0.13),t=4.776,P=0.028];双侧VA的PSV[左侧:(43.50±11.99)cm/s比(70.94±7.56)cm/s,t=7.042,P=0.008;右侧:(44.56±8.45)cm/s比(68.82±9.02)cm/s,t=6.833,P=0.009]、EVD[左侧:(19.01±9.22)cm/s比(27.18±8.53)cm/s,t=4.587,P=0.032;右侧:(18.28±5.77)cm/s比(28.32±7.26)cm/s,t=4.683,P=0.030]较术前增加,双侧PI较术前降低[左侧:(1.12±0.45)比(0.86±0.19),t=4.712,P=0.029;右侧:(1.31±0.46)比(0.84±0.31)cm/s,t=5.277,P=0.022];BA的PSV[(48.75±16.57)cm/s比(69.17±11.86)cm/s,t=5.413,P=0.019]、EVD[(27.73±7.34)cm/s比(27.18±8.53)cm/s,t=4.738,P=0.027]较术前增加、PI较术前降低[(1.13±0.55)比(0.90±0.28),t=4.721,P=0.030]。学龄后组患儿手术后双侧VA的PSV较术前增加[左侧:(48.16±18.47)cm/s比(53.77±24.73)cm/s,t=4.187,P=0.045;右侧:(45.72±18.53)cm/s比(56.31±19.82)cm/s,t=3.872,P=0.036],BA的PSV[(48.50±11.44)cm/s比(58.17±18.86)cm/s,t=5.108,P=0.024]、EVD[(18.63±9.91)cm/s比(23.19±10.63)cm/s,t=4.763,P=0.029]较术前增加、PI较术前降低[(1.06±0.42)比(0.92±0.25),t=4.572,P=0.032]。27例术前TVD超声检出率低于MRI(χ^(2)=5.511,P=0.019);术后1个月Tator疗效评估症状改善19例(19/27,70.4%)、无改善8例(8/27,29.6%);TVD超声监测指标改善22例(22/27,81.5%)、无改善5例(5/27,18.5%),TVD超声检查与Tator疗效评估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χ^(2)=0.911,P=0.340)。结论小儿Ⅰ型Chiari畸形的诊断应以MRI检查结果为金标准,但本研究中TVD超声具有一定的准确性和辅助性,可有效显示Ⅰ型Chiari畸形患儿后颅窝动脉的血流动力学变化,间接、无创地评估颅内压,不仅可以帮助医师及时诊断、给予治疗,同时TVD超声对于Ⅰ型Chiari畸形术后疗效评估也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IARI畸形 超声检查 多普勒 经颅 脑血管循环 外科手术 治疗结果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颅多普勒超声在心血管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9
作者 周瑛华 张贵涛 +2 位作者 周琪琳 马雅军 李淑娟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9-83,共5页
心血管外科手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预后。经颅多普勒超声(TCD)作为一种无创性、便捷的神经监测技术,可以实时反映脑血流动力学改变,进行微栓子评价、指导脑保护措施制定,减少脑损伤的发生。本文综述TCD在心血管外科手术中的应... 心血管外科手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预后。经颅多普勒超声(TCD)作为一种无创性、便捷的神经监测技术,可以实时反映脑血流动力学改变,进行微栓子评价、指导脑保护措施制定,减少脑损伤的发生。本文综述TCD在心血管外科手术中的应用,以为提高围手术期安全性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神经系统疾病 手术后并发症 超声检查 多普勒 经颅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比增强经颅多普勒评估房间隔膨出瘤患者右向左分流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玉静 成品秀 +2 位作者 康素玲 姜月 王冠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92-795,共4页
目的探讨对比增强经颅多普勒对房间隔膨出瘤患者心脏水平右向左分流的评估及临床意义。资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6月—2021年7月焦作市人民医院40例房间隔膨出瘤患者和同期242例非膨出瘤患者,均行对比增强经颅多普勒(发泡试验)检查,... 目的探讨对比增强经颅多普勒对房间隔膨出瘤患者心脏水平右向左分流的评估及临床意义。资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6月—2021年7月焦作市人民医院40例房间隔膨出瘤患者和同期242例非膨出瘤患者,均行对比增强经颅多普勒(发泡试验)检查,比较在静息状态下和Valsalva动作后两组右向左分流的总体阳性率;并按监测到的微气泡数量将两组右向左分流进一步分为小量分流和大量分流,比较两组小量分流和大量分流的发生比例,以及Valsalva动作后两组分流量的变化。结果静息状态对比增强多普勒:膨出瘤组右向左分流阳性率高于非膨出瘤组[47.5%(19/40)比29.8%(72/242);χ^(2)=4.95,P=0.03];膨出瘤组小量分流14例(73.7%),大量分流5例(26.3%);非膨出瘤组小量分流61例(84.7%),大量分流11例(15.3%)。静息状态下,两组均以小量分流居多,两组小量和大量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6,P=0.264)。Valsalva动作对比增强多普勒:Valsalva动作后两组总体阳性率较静息状态下均显著提高(膨出瘤组77.5%,χ^(2)=8.64,P=0.002;非膨出瘤组48.8%,χ^(2)=80.49,P<0.001);其中大量分流病例数显著增加,膨出瘤组大量分流发生率为64.5%(20/31),非膨出瘤组大量分流发生率为47.5%(56/118),膨出瘤组显著高于非膨出瘤组(χ^(2)=12.58,P<0.001)。结论房间隔膨出瘤患者常伴右向左分流,尤其是Valsalva动作后,对于此类患者,临床上应给予足够的重视,进行规范诊断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间隔膨出瘤 超声检查 多普勒 经颅 卵圆孔 未闭 右向左分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颅多普勒超声联合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价基底动脉狭窄支架置入疗效及再狭窄因素的分析 被引量:23
11
作者 杨洁 王力力 +4 位作者 凌晨 赵新宇 刘蓓蓓 周瑛华 华扬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69-173,共5页
目的联合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及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TCCS)评估基底动脉狭窄支架置入前后血流动力学变化与术后再狭窄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连续收集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外科重度症状性... 目的联合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及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TCCS)评估基底动脉狭窄支架置入前后血流动力学变化与术后再狭窄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连续收集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外科重度症状性基底动脉狭窄行支架置入术患者140例,均经TCCS检查及DSA证实。排除合并有颅外段椎动脉、颈动脉及锁骨下动脉重度狭窄影响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评估及随访资料欠完整者,最终纳入62例。检查记录术前、术后1个月内及术后3、6、12个月基底动脉狭窄段、椎动脉颅内段、大脑后动脉(取较高侧测值)的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期末流速(EDV)、平均流速(MFV)与血管搏动指数(PI)。比较术前、术后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分析再狭窄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1)62例患者支架置入术后1个月内基底动脉PSV、EDV、MFV均较术前明显下降[(119±50)cm/s比(232±54)cm/s、(52±26)cm/s比(124±40)cm/s、(74±33)cm/s比(160±43)cm/s,均P〈0.01],椎动脉颅内段PSV、EDV、MFV较术前明显升高[(65±15)cm/s比(50±18)cm/s、(28±8)cm/s比(22±8)cm/s、(40±10)cm/s比(31±11)cm/s,均P〈0.01];54例后交通动脉未开放的大脑后动脉PSV、EDV、MFV及PI均较术前升高[(69±14)cm/s比(53±16)cm/s、(30±7)cm/s比(27±8)cm/s、(43±9)cm/s比(36±10)cm/s、(0.92±0.10)比(0.70±0.13),均P〈0.01]。(2)62例患者3、6、12个月累积再狭窄发生率分别为14.5%(9/62)、19.4%(12/62)、28.1%(16/49,失访13例);应用自膨式支架和球囊扩张支架者12个月累积再狭窄发生率分别为22.2%(8/28,失访8例)和35.3%(8/21,失访5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35,P=0.563)。(3)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后残余狭窄、长段狭窄(〉10 mm)是发生再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HR:5.989,95%CI:1.887-19.006,P=0.002;HR:5.079,95%CI:1.277-20.200,P=0.021)。结论通过TCD联合TCCS检测后循环各段动脉PSV、EDV、MFV的变化可客观评估基底动脉支架置入的疗效,是及时发现基底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的重要筛查手段。基底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发生率较高,术后残余狭窄、长段狭窄是再狭窄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基底动脉狭窄 经颅多普勒超声 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 基底动脉支架置入 再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颅内段椎动脉狭窄血流动力学的评价标准 被引量:24
12
作者 周瑛华 华扬 +3 位作者 刘玉梅 孟秀峰 赵新宇 夏明钰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397-403,共7页
目的探讨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TCCS)诊断颅内段椎动脉狭窄的血流动力学参数标准。方法回顾性纳入622例门诊或住院可疑后循环缺血患者,从中选取经TCCS、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筛查和DSA检查的患者共216例,其中颅内椎动脉正常者3... 目的探讨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TCCS)诊断颅内段椎动脉狭窄的血流动力学参数标准。方法回顾性纳入622例门诊或住院可疑后循环缺血患者,从中选取经TCCS、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筛查和DSA检查的患者共216例,其中颅内椎动脉正常者33例(15.3%),狭窄率〈50%者45例(20.8%),狭窄率为50%~69%者44例(20.4%),狭窄率为70%-99%者94例(43.5%)。通过检测颅内段椎动脉、椎间隙段收缩期峰值流速(PSV1、PSV2)和舒张期末流速(EDV1、EDV2),分别计算颅内段平均流速(MV)、颅内段与椎间隙段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期末流速的比值SPRP(PSV,/PSV:)、SPRE(EDV,/EDV:)。以DSA检查结果为标准,计算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获得最佳截断点。结果TCCS诊断颅内段椎动脉狭窄血流动力学参数最佳截断点分别为:狭窄率〈50%的参数标准为110cm/s≤PSV1≤145cm/s,65cm/s≤MV≤85cm/s;狭窄率为50%~69%的参数标准为145cm/s≤PSV1≤190cm/s,85cm/s≤MV≤115cm/s;狭窄率为70%~99%的参数标准为PSV,≥190cm/s,MV≥115cm/s。结论TCCS可有效评价颅内段椎动脉狭窄的血流动力学变化,为颅内段椎动脉狭窄的超声评判标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段椎动脉狭窄 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 诊断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颅多普勒超声对早期脑动脉硬化症诊断价值的探讨 被引量:19
13
作者 田发发 姚凤红 +4 位作者 宋明谕 傅晶晶 尹蓉 党静 陆嘉茵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95-499,共5页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 ultrasound,TCD)的频谱形态对早期脑动脉硬化症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早期脑动脉硬化症患者共50例,同时收集同时期无明显神经系统阳性体征的患者50例为对照组。用2 MHz脉冲多普勒探...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 ultrasound,TCD)的频谱形态对早期脑动脉硬化症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早期脑动脉硬化症患者共50例,同时收集同时期无明显神经系统阳性体征的患者50例为对照组。用2 MHz脉冲多普勒探头探测双侧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基底动脉(basilar artery,BA),在TCD频谱中选取单心动周期的血流频谱,确定每个心动周期的起始点(ts)、重脉搏切迹点(ti)、终结点(te)和血流速度达到峰值的时间点(tp),计算ts至tp的时距(Tp)、ts至ti的时距即心室收缩期(Ti)、ts至te的时距即心动周期(T),计算Tp在心室收缩期和整个心动周期中所占的比值(Tp/Ti,Tp/T)。Tp,Tp/Ti和Tp/T分别被命名为达峰时间(time to peakvelocity,TPV)、峰时指数-1(peak-time index 1,PTI-1)和峰时指数-2(PTI-2)。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疾病组颅内血管血流速度、搏动指数(pulsatility index,PI)、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和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与舒张末期流速比值(systolic peak blood flow to end diastolic blood flow,S/D)均无明显差异(P>0.05);疾病组BA,LMCA,RMCA的TPV均显著延长,PTI-1,PTI-2显著增大(P<0.01);达峰指数(PTI-1,PTI-2)和PI,S/D无显著相关(P>0.05)。结论:TPV,PTI-1和PTI-2可能是反映早期脑动脉硬化的敏感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多普勒超声 脑动脉硬化症 达峰时间 达峰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动脉超声和经颅多普勒超声联合评价颈动脉狭窄支架治疗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25
14
作者 王洪科 张小宁 +2 位作者 刘培琴 周君 张晓光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1-34,共4页
目的采用颈动脉超声(carotid artery ultrasound)和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TCD)技术联合评价和随访颈动脉狭窄患者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rotid artery stenting,CAS)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经全脑血管造影(digital subt... 目的采用颈动脉超声(carotid artery ultrasound)和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TCD)技术联合评价和随访颈动脉狭窄患者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rotid artery stenting,CAS)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经全脑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确诊具有脑缺血症状的颈动脉狭窄且接受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治疗的患者71例,采用颈动脉超声联合经颅多普勒超声测量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治疗前、后颈动脉狭窄局部管径、狭窄段收缩期峰值流速(peak systolic velocity,PSV)及同侧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的PSV、搏动指数(pulsatility index,PI),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颈动脉狭窄患者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原狭窄处内径由术前(3.13±0.83)mm增加至术后1周的(4.77±0.51)mm(P<0.05)、术后1年的(4.64±0.52)mm(P<0.05);颈动脉狭窄处PSV由术前(190.69±113.65)cm/s,降至术后1周的(86.15±30.52)cm/s(P<0.05)、术后1年的(90.28±29.79)cm/s(P<0.05);患侧MCA的PSV由术前(77.68±14.66)cm/s,术后1周升高为(115.62±22.32)cm/s(P<0.05),术后1年升高为(108.89±20.29)cm/s(P<0.05),PI值由术前(0.81±0.01),术后1周提高到(1.07±0.01)(P<0.05)、术后1年提高到(1.06±0.02)(P<0.05)。结论颈动脉超声和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结果提示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颈动脉血管内径及脑血流动力学有明显改善,颈动脉超声和经颅多普勒超声联合可以作为准确评价和随访颈动脉支架置入术疗效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颈动脉超声 经颅多普勒超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的合理应用及正确分析 被引量:18
15
作者 高庆春 黄如训 +1 位作者 苏镇培 陈颖贤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W005-W005,W006,共2页
关键词 经颅多普勒超声 血流动力学 脑血管疾病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颅多普勒超声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颅内外血管狭窄诊断准确性的研究 被引量:38
16
作者 臧丽娥 隋汝波 +1 位作者 张磊 傅德望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734-737,共4页
目的通过与计算机血管成像(CTA)对比,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作为一种颅内外血管狭窄的筛查工具,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颅内外血管狭窄的诊断准确性。方法选择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24例,均在发病后7 d内入院,临... 目的通过与计算机血管成像(CTA)对比,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作为一种颅内外血管狭窄的筛查工具,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颅内外血管狭窄的诊断准确性。方法选择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24例,均在发病后7 d内入院,临床症状及影像学符合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诊断。患者入院后行床边TCD筛查及高分辨率CTA检查。结果 TCD对不同类型颅内外血管狭窄诊断的准确性存在差异。TCD对颈内动脉系统血管狭窄的诊断准确性最高,敏感性96.19%,特异性98.60%,对椎—基底动脉系统血管狭窄的敏感性71.11%,特异性94.31%,且TCD能够显示某些CTA不能提供的补充信息,如实时脱落的微栓子信号、侧支循环开放情况以及盗血现象。结论与CTA比较,TCD在评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颅内外动脉狭窄方面,尤其是对于颈内动脉系统,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同时TCD能提供CTA所不具备的实时血流动力学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多普勒超声 内外血管狭窄 计算机血管成像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评价神经血管耦合功能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7
作者 陈玉辉 王音 +2 位作者 徐蕾 李伟 龚涛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662-665,共4页
神经血管耦合(neurovascular coupling,NVC)是颅神经代谢的基础,很多神经系统疾病的早期,如卒中、小血管病变、神经变性病等存在一定程度的NVC功能障碍。因此,通过检查并及早发现NVC功能异常对神经系统疾病的早期诊断尤为重要。目前,检... 神经血管耦合(neurovascular coupling,NVC)是颅神经代谢的基础,很多神经系统疾病的早期,如卒中、小血管病变、神经变性病等存在一定程度的NVC功能障碍。因此,通过检查并及早发现NVC功能异常对神经系统疾病的早期诊断尤为重要。目前,检查NVC的方法有功能MRI、单光子发射体层摄影、正电子成像及氙清除技术等,但其均要求受试者制动,对时间分辨率较差,而且检查费用较昂贵,限制了临床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耦合功能 神经血管单元 经颅多普勒超声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颅多普勒超声发泡实验在卵圆孔未闭诊断及封堵疗效评价中的价值 被引量:13
18
作者 周芳 娄宇轩 +9 位作者 周滢 田芸凡 刘东 张浩 孙伟 雍永宏 史倞 盛燕辉 杨荣 孔祥清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659-1662,共4页
目的:探究经颅多普勒超声发泡实验(contrast transcranial Doppler,c-TCD)在卵圆孔未闭(patent foramen ovale,PFO)诊断及封堵疗效评价中的价值。方法:选取经c-TCD筛查为Ⅳ级阳性的隐源性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偏头痛患者145例,采用... 目的:探究经颅多普勒超声发泡实验(contrast transcranial Doppler,c-TCD)在卵圆孔未闭(patent foramen ovale,PFO)诊断及封堵疗效评价中的价值。方法:选取经c-TCD筛查为Ⅳ级阳性的隐源性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偏头痛患者145例,采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ransesophageal encocardiography,TEE)检查。对于有经导管介入封堵治疗适应证的患者实行介入手术,并对术后患者进行随访。结果:c-TCD筛查为Ⅳ级阳性的隐源性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偏头痛患者中,144例经导管介入明确为PFO。在这144例确诊患者中,TEE可明确诊断的有115例(79.9%);其中对于右向左分流(right-to-left shunt,RLS)固有型的106例患者,同时可经TEE观察到PFO的有87例,诊断敏感性为82.1%,而对于RLS潜在型的38例患者,同时可经TEE观察到PFO的有28例,诊断敏感性为73.7%。统计学分析提示,这两组中TEE检查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25,P=0.268),表明存在RLS的PFO,无论其RLS发生在静息下还是Valsalva动作时,TEE的诊断敏感性没有差异。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PFO封堵治疗后c-TCD检查为大量分流是患者术后症状不缓解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c-TCD可用于隐源性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偏头痛患者是否合并PFO的病因筛查,对于接受经导管介入封堵治疗的PFO患者,c-TCD则是较好的疗效评价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圆孔未闭 经颅多普勒超声发泡实验 经食道超声心动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颅多普勒超声在昏迷危重患儿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9
作者 徐泳华 肖政辉 +5 位作者 祝益民 胥志跃 卢秀兰 陈鹏 姚小玲 熊平平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894-897,共4页
目的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观察昏迷患儿脑血流动力学的一般情况及变化趋势,以及了解脑血流动力学与颅内压之间的联系。方法以大脑中动脉(MCA)为靶血管,观察昏迷组及对照组患儿(其中56例昏迷患儿)脑血流变化;腰穿或应用甘露醇前后各... 目的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观察昏迷患儿脑血流动力学的一般情况及变化趋势,以及了解脑血流动力学与颅内压之间的联系。方法以大脑中动脉(MCA)为靶血管,观察昏迷组及对照组患儿(其中56例昏迷患儿)脑血流变化;腰穿或应用甘露醇前后各指标的变化;昏迷患儿不同时期及不同昏迷程度时的各指标的变化。结果昏迷组收缩期峰流速(Vp)、平均血流速度(Vm)、脉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明显高于对照组;昏迷患儿在治疗前Vp、Vm、PI、RI均高于治疗后;患儿在腰穿前大脑中动脉Vp、Vm、PI、RI均高于腰穿后;甘露醇使用前Vp、Vm、PI、RI均高于其使用后;Glasgow评分分值低者Vp、舒张期流速(Vd)、Vm偏低,而RI、PI偏高。结论昏迷患儿的脑血流动力学异于正常,TCD可反映颅内脑血流灌注情况,脑血流动力参数可随颅内压而变;因此TCD有助于判断病情、指导临床治疗和评估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 昏迷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造影剂在经颅多普勒超声诊断卵圆孔未闭中的诊断阳性率对比 被引量:7
20
作者 刘超 翟妮娜 +2 位作者 卜宁 陈梦燚 吴海琴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075-1079,共5页
目的 比较生理盐水-气体混合液(AS)和生理盐水-气体-血混合液(ASb)这两种造影剂在经颅多普勒超声(c-TCD)诊断卵圆孔未闭(PFO)方面的差异。方法 收集2015年11月~2016年1月在我院TCD室行c-TCD检查患者248例,通过掷硬币法决定AS或... 目的 比较生理盐水-气体混合液(AS)和生理盐水-气体-血混合液(ASb)这两种造影剂在经颅多普勒超声(c-TCD)诊断卵圆孔未闭(PFO)方面的差异。方法 收集2015年11月~2016年1月在我院TCD室行c-TCD检查患者248例,通过掷硬币法决定AS或ASb这两种造影剂使用的先后顺序。然后分别均在不伴Valsalva动作(VM)与伴VM情况下,注入造影剂(CA),通过观察TCD频谱,记录CA注射后25 s内微泡数目及第一个微泡出现的时间。具体操作方法如下:(1)9 mL生理盐水混合1 mL空气不伴VM(AS不伴VM);(2)9 mL生理盐水混合1 mL空气伴VM(AS伴VM);(3)9 mL生理盐水、1滴患者回抽血液混合1 mL空气不伴VM(ASb不伴VM);(4)9 mL生理盐水、1滴患者回抽血液混合1 mL空气伴VM(ASb伴VM)。上述每种方法重复2次,且每个过程间隔至少5 min。根据微泡数量对PFO分流程度进行分级:0级,阴性;Ⅰ级,1~10个微泡;Ⅱ级,>10个微泡但未形成“雨帘”;Ⅲ级,形成雨帘状。结果 AS不伴VM、AS伴VM、ASb不伴VM和ASb伴VM检查的阳性率分别是10.9%、23.8%、12.1%、25.8%。AS伴VM组发泡阳性率较AS不伴VM组显著增高,具有统计学差异(23.8% vs 10.9%,P=0.001);ASb伴VM组发泡阳性率较ASb不伴VM组显著增高,具有统计学差异(25.8% vs 12.1%,P=0.001);ASb不伴VM组发泡阳性率与AS不伴VM 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1% vs 10.9%,P=0.250);ASb 伴 VM 组发泡阳性率与 AS 伴 VM 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5.8% vs 23.8%,P=0.125)。结论 应用c-TCD检测PFO时VM能够提高诊断阳性率,而AS与ASb这两种造影剂在诊断PFO阳性率方面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影剂 经颅多普勒超声 卵圆孔未闭 右向左分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