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5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脑梗死患者经颅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的特点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0
1
作者 陈纯 王淳 +3 位作者 张标 廖断修 刘平 付秀全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5年第6期260-262,共3页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经颅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MEP)变化特点及与病情严重程度、预后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31例单侧大脑半球脑梗死患者为疾病组,50名健康者为对照组,均行MEP检查。观察两组第7颈椎棘突旁大鱼际肌、第4腰椎棘突旁胫前肌、...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经颅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MEP)变化特点及与病情严重程度、预后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31例单侧大脑半球脑梗死患者为疾病组,50名健康者为对照组,均行MEP检查。观察两组第7颈椎棘突旁大鱼际肌、第4腰椎棘突旁胫前肌、皮质手区及皮质脚区潜伏期和中枢运动传导时间(CMCT)的变化;分析疾病组患侧皮质潜伏期和CMCT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良爱丁堡斯堪的纳维亚量表,MESSS)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Barthel指数,BI)的相关性。结果疾病组患侧上肢皮质手区潜伏期及CMCT分别为(24.7±2.8)ms、(11.1±2.7)ms;健侧为(22.8±2.5)ms、(7.9±2.0)ms;对照组为(22.4±3.2)ms、(7.6±1.3)ms。下肢皮质腿区潜伏期及CMCT分别为(31.7±3.7)ms、(17.6±4.8)ms;健侧为(29.6±3.1)ms、(15.3±3.1)ms;对照组为(29.4±3.4)ms、(15.2±3.6)ms。疾病组患侧的皮质潜伏期和CMCT与对照组及健侧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意义(P<0.01,P<0.05)。脑梗死患者患侧皮质潜伏期和CMCT与MESSS呈正相关,与BI呈负相关。结论MEP可客观地反映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缺失的情况,并具有一定的病情判断和预后评估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 脑梗死患者 临床意义 Barthel指数 中枢运动传导时间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CMCT 病情严重程度 日常生活能力 潜伏期 对照组 变化特点 大脑半球 大鱼际肌 颈椎棘突 腰椎棘突 患侧上肢 功能缺失 预后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性便秘患者经颅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的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倪敏 丁义江 +2 位作者 丁曙晴 金洵 王静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674-1678,共5页
目的:研究功能性便秘(FC)患者皮层-腰骶-肛门直肠神经通路的功能状态,探索FC潜在的神经机制。方法:FC组患者60例,男28例,女32例,平均年龄(49.44±15.38)岁;正常对照组25例,男11例,女14例,平均年龄(24.67±7.14)岁。通过经颅磁... 目的:研究功能性便秘(FC)患者皮层-腰骶-肛门直肠神经通路的功能状态,探索FC潜在的神经机制。方法:FC组患者60例,男28例,女32例,平均年龄(49.44±15.38)岁;正常对照组25例,男11例,女14例,平均年龄(24.67±7.14)岁。通过经颅磁刺激皮层(TMS)和磁刺激腰脊神经根直肠内记录运动诱发电位(MEP)的检测方法观察神经反应电位的改变。结果:①TMS引出MEP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FC组MEP波幅显著降低(P<0.05),波潜伏期和峰间期无显著变化;FC组波形分化不良,重复性差;FC组和正常对照组双侧MEP各参数比较均无显著差异;②磁刺激腰脊神经根MEP结果:FC组波潜伏期延长,波幅下降,差异显著(P<0.05)。结论:皮层-腰骶-肛门直肠神经通路的传导障碍可能是FC患者发病的潜在神经生理学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便秘 经颅刺激 运动诱发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颅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监测脊髓创伤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万勇 李佛保 +2 位作者 陈裕光 何爱珊 盛璞义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2期78-82,共5页
目的:观察脊髓创伤与运动诱发电位的关系,了解运动诱发电位在脊髓中的传导通路。方法:对39只猫采用脊髓Alen损伤模型和部分切断伤模型进行经颅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TMS-MEP)监测。结果:脊髓轻度打击伤时,MEP潜伏... 目的:观察脊髓创伤与运动诱发电位的关系,了解运动诱发电位在脊髓中的传导通路。方法:对39只猫采用脊髓Alen损伤模型和部分切断伤模型进行经颅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TMS-MEP)监测。结果:脊髓轻度打击伤时,MEP潜伏期即有明显延长,但恢复良好;中度打击伤时,MEP潜伏期延长更明显,且不能完全恢复;重度打击伤时,大部分动物MEP不能引出,至24h不能恢复。MEP的改变与后肢功能变化及镜下脊髓病理改变一致。TMS-MEP对脊髓前索和外侧索的损伤敏感,并可间接反应脊髓柱后索损伤。结论:TMS-MEP经脊髓前索和外侧索传导,可敏感而准确地反映脊髓损伤后功能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诱发电位 脊髓损伤 刺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颅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对脊髓损伤的评价及法医学意义 被引量:2
4
作者 杨蕾 刘兴本 +3 位作者 朱镕霆 徐晓明 郑传斐 周禹鑫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3年第3期172-175,共4页
目的为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的法医临床学鉴定寻找客观且准确的检查方法。方法采用经颅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motor evoked potential,TMS-MEP)测定68例SCI患者(颈段损伤23例,胸腰段损伤45... 目的为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的法医临床学鉴定寻找客观且准确的检查方法。方法采用经颅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motor evoked potential,TMS-MEP)测定68例SCI患者(颈段损伤23例,胸腰段损伤45例)拇短展肌和胫前肌的皮层起始潜伏期、N1峰潜伏期、中枢运动传导时间(central motor conduction time,CMCT)和波宽,并以3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比较两组差异。结果实验组随拇短展肌、胫前肌肌力下降或消失,皮层起始潜伏期、N1峰潜伏期、CMCT延长,波宽增宽,且实验组中的2、3级肌力者上述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TMS-MEP检测可以直接、客观地反映脊髓锥体束的运动功能状态,为法医学鉴定提供更客观、准确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学 脊髓损伤 诱发电位 运动 经颅刺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颅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检测应用进展及法医学意义 被引量:1
5
作者 曹磊 陈维忠 张玲莉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2期139-141,共3页
经颅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motor evoked potential,TMS-MEP)检查是评价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一种神经电生理检查方法,其法医学应用价值已逐步得到一些法医学者的关注。本文综述了TMS-MEP的发展概况、原... 经颅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motor evoked potential,TMS-MEP)检查是评价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一种神经电生理检查方法,其法医学应用价值已逐步得到一些法医学者的关注。本文综述了TMS-MEP的发展概况、原理、优势以及目前在评价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和临床治疗方面的研究和应用进展,探讨了TMS-MEP在法医学中的应用价值,尤其是对中枢神经系统损伤者客观肌力评定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学 诱发电位 运动 综述[文献类型] 经颅刺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梗死大鼠运动诱发电位皮质潜伏时和中枢运动传导时间的影响 被引量:21
6
作者 马玉娟 黄杰 +2 位作者 方征宇 王秋 尤春景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898-902,共5页
目的:观察不同刺激强度的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脑梗死大鼠运动诱发电位(MEP)的影响。方法:43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假刺激组、rTMS组(按不同刺激强度分80%MT亚组、100%MT亚组、120%MT亚组)。测定运动阈值(MT)后制备大脑... 目的:观察不同刺激强度的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脑梗死大鼠运动诱发电位(MEP)的影响。方法:43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假刺激组、rTMS组(按不同刺激强度分80%MT亚组、100%MT亚组、120%MT亚组)。测定运动阈值(MT)后制备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模型成功24h后给予20Hz,刺激时间2s,间隔时间28s,总脉冲数为1200的rTMS刺激,连续刺激14d。观察术前、术后1d、治疗7d和治疗14d时双侧中枢传导时间(CMCT)和皮质潜伏时(CL)的变化。结果:①术前各组左右侧CMCT、CL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术后1d左侧CMCT、CL较术前和右侧缩短(P<0.01)。③治疗7d时,双侧CMCT、CL各组之间以及各组双侧CMCT、CL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④治疗14d时,100%MT亚组左侧CMCT、CL较正常组和治疗7d时均缩短(P<0.05),双侧CMCT、CL均较术前缩短(左侧P<0.01,右侧P<0.05);80%MT亚组右侧CMCT、CL较术后1d缩短(P<0.05)。结论:本实验结果提示20HzrTMS有助于促进脑梗死大鼠双侧CMCT和CL缩短使双侧大脑达到某种平衡或者代偿,80%MT和100%MT两种强度的rTMS作用可能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经颅刺激 运动诱发电位 中枢传导时间 皮质潜伏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经颅磁及电刺激运动诱发电位波幅及潜伏期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余科炜 李家顺 +5 位作者 贾连顺 袁文 胡玉华 石志才 戴伯军 何海龙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7期625-628,共4页
目的 :比较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 ( MEP)与电刺激 MEP在刺激方式、信号特征和临床意义等方面的异同。方法 :2 0只雄性 SD大鼠经静脉麻醉后采用 Mag2型磁刺激仪和 Cantada型肌电图仪分别进行单次经颅磁及电刺激 ,观察不同刺激强度下 ,在 T1... 目的 :比较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 ( MEP)与电刺激 MEP在刺激方式、信号特征和临床意义等方面的异同。方法 :2 0只雄性 SD大鼠经静脉麻醉后采用 Mag2型磁刺激仪和 Cantada型肌电图仪分别进行单次经颅磁及电刺激 ,观察不同刺激强度下 ,在 T1 2 硬膜外和双侧前肢伸肌和后肢腓肠肌记录的 MEP变化特征。结果 :磁刺激脊髓 MEP先正后负 ,以 P1 或 N1 波最显著 ,波形不够稳定 ,个体间差异较大 ,随着刺激强度增大 ,MEP潜伏期缩短 ,波幅增大。近阈值电刺激 MEP与相应的超强磁刺激 MEP潜伏期相近 ,波幅也相差不大。结论 :采用单次磁或电刺激 MEP仍能客观反映脊髓运动传导束的功能状态 ,电和磁刺激的 MEP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同源成分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诱发电位 刺激 刺激 脊髓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麻下经颅电和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监测脊髓功能的比较 被引量:6
8
作者 王巧恒 左明章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4-25,共2页
目的比较全麻下经颅电刺激(tcEMEPs)和磁刺激(tcMMEPs)运动诱发电位有关参量的变化,为术中监测脊髓功能提供参考。方法15例择期行脊髓手术的患者,在麻醉开始15min后随机应用tcEMEPs和tcMMEPs进行刺激,并记录各自的波幅和潜伏期值。结果t... 目的比较全麻下经颅电刺激(tcEMEPs)和磁刺激(tcMMEPs)运动诱发电位有关参量的变化,为术中监测脊髓功能提供参考。方法15例择期行脊髓手术的患者,在麻醉开始15min后随机应用tcEMEPs和tcMMEPs进行刺激,并记录各自的波幅和潜伏期值。结果tcMMEPs的波幅与tcEMEPs的波幅相比显著降低(P<0.05),tcMMEPs的潜伏期比tcEMEPs的潜伏期显著延长(P<0.01)。结论tcEMEPs监测比tcMMEPs监测更适合应用于手术中对运动通路系统进行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诱发电位 经颅刺激 经颅刺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频阈上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梗死患者运动诱发电位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邹蓉 赵合庆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9年第2期65-69,共5页
目的研究低频阈上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脑梗死患者运动诱发电位(MEP)及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收集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脑梗死患者30例,随机分为刺激患侧组、刺激健侧组及自然恢复组(不接受磁刺激治疗),每组10例。在发病后3~5d... 目的研究低频阈上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脑梗死患者运动诱发电位(MEP)及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收集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脑梗死患者30例,随机分为刺激患侧组、刺激健侧组及自然恢复组(不接受磁刺激治疗),每组10例。在发病后3~5d,对刺激组患者行rTMS治疗,频率为0.5Hz,70%输出强度(3.0T),900脉冲/d,连续10d。在治疗前(试验第1天)和治疗后第10、40天记录患侧脑区运动诱发电位(MEP)的潜伏期、波幅、中枢运动传导时间(CMCT)值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结果①刺激患侧组与自然恢复组、刺激健侧组及自身治疗前比较,治疗后第10和40天MEP的潜伏期缩短,波幅加大,CMCT加快,且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差异更显著(均P〈0.05或〈0.01)。刺激健侧组和自然恢复组比较,上述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此两组自身比较,第40天波幅和CMCT均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刺激组与自然恢复组和自身治疗前比较,第10和40天NIHSS及ADL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第40天差异更显著(P〈0.01)。治疗前两刺激组比较,各时间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③不同时间点MEP的潜伏期和CMCT均与NIHSS呈正相关,与ADL评分呈负相关;波幅与NIHSS呈负相关,与ADL评分呈正相关(P〈0.05或〈0.01)。结论rTMS作用于脑梗死患者患侧脑区,对MEP有明显影响,对神经功能恢复有促进作用;作用于健侧脑区仅对神经功能恢复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刺激 脑梗死 诱发电位 运动 功能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颅及胸椎磁刺激从肋间肌记录运动诱发电位的研究
10
作者 李中实 崔丽英 +4 位作者 李子荣 汤晓芙 刘成刚 李本红 杜华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5期281-283,共3页
目的:探讨经颅及胸椎磁刺激从肋间肌记录运动诱发电位的检查方法,测定皮层到胸段脊髓的中枢传导时间(CMCT)的正常参考值.方法:无神经系统疾患的志愿者46人,男22人,女24人,年龄15~66岁,平均41岁;分别经颅(皮层)及经胸椎(胸髓神经根)磁... 目的:探讨经颅及胸椎磁刺激从肋间肌记录运动诱发电位的检查方法,测定皮层到胸段脊髓的中枢传导时间(CMCT)的正常参考值.方法:无神经系统疾患的志愿者46人,男22人,女24人,年龄15~66岁,平均41岁;分别经颅(皮层)及经胸椎(胸髓神经根)磁刺激从肋间肌记录运动诱发电位.结果:经皮层刺激从第2、4、6和第8肋间肌导出运动诱发电位起始潜伏期分别为8.90±1.07ms、9.55±1.13ms、11.07±1.14ms、11.54±1.17ms,经胸椎刺激从第2、4、6和第8肋间肌导出脊髓运动诱发电位起始潜伏期分别为4.59±0.88ms、4.72±0.89ms、5.14±0.86ms、5.15±0.93ms,皮层至第2、4、6和第8胸髓间的中枢传导时间分别为4.31±1.25ms、4.83±1.21ms、5.94±1.11ms、6.38±1.33ms.结论:经颅及胸椎磁刺激从躯干肌记录的运动诱发电位检查波形稳定、可重复性强,可以较客观、准确地反映从皮层到胸髓,从神经根到肋间肌各段运动通路的传导机能,有望作为胸髓病损节段的辅助诊断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诱发电位 刺激 胸髓 神经根 肋间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神经磁运动诱发电位的颅内刺激部位
11
作者 高志强 张连山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175-178,共4页
采用面神经磁运动诱发电位(MEP)测试技术,对30例正常人头颅顶枕部磁刺激。结果在同侧额肌诱发的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s)的潜伏期比常规在茎乳孔进行电刺激(ENOG)诱发的潜伏期长1.3±0.6ms。面神经传导速度约为50~60mm/m... 采用面神经磁运动诱发电位(MEP)测试技术,对30例正常人头颅顶枕部磁刺激。结果在同侧额肌诱发的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s)的潜伏期比常规在茎乳孔进行电刺激(ENOG)诱发的潜伏期长1.3±0.6ms。面神经传导速度约为50~60mm/ms,面神经自脑干发出至茎乳处的长度约为65mm,依此计算出面神经自脑干至茎乳了孔的传导时间应为1.1~1.3ms,提示面神经MEP的刺激部位在该神经自脑干发出至进入内听道口前这一段,并可能更靠近脑干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刺激 运动诱发电位 面神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颅磁刺激对帕金森氏病患者的运动诱发电位的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康君芳 张宝荣 +1 位作者 尹厚民 冯蔚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725-728,共4页
目的:本研究主要通过经颅磁刺激(TMS)检测帕金森氏病(PD)患者的运动诱发电位(MEP),总结PD患者的MEP特点,探讨PD患者的运动皮质兴奋性。方法:选取健康志愿者2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A组),男12例,女8例,年龄52-79岁,平均(62.3±16.7)岁。... 目的:本研究主要通过经颅磁刺激(TMS)检测帕金森氏病(PD)患者的运动诱发电位(MEP),总结PD患者的MEP特点,探讨PD患者的运动皮质兴奋性。方法:选取健康志愿者2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A组),男12例,女8例,年龄52-79岁,平均(62.3±16.7)岁。通过TMS检测左右两侧MEP,作左右侧比较。选取2007年5月-8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或门诊的PD患者共21例(B组),均症状左右不对称,男12例,女9例,年龄46-80岁,平均(63.3±16.7)岁,按症状轻重程度比较MEP,且将PD组与正常组比较。结果:正常对照组左右侧MEP参数无显著差异。PD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静息运动阈值(RMT)降低,波幅(Amp)升高,皮质潜伏期(CL)缩短,有显著差异,中枢运动传导时间(CMCT)改变无显著差异。PD症状重侧与轻侧相比较,重侧的RMT更低,有显著差异,AMP、CL、CMCT改变无显著差异。结论:PD患者的运动皮质兴奋性增高,且与症状严重程度相关。利用PD患者的MEP特点有助于辅助诊断,有助于评估症状严重程度,以RMT敏感性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氏病 经颅刺激 诱发电位 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中经颅电刺激运动诱发电位监测评估颅内动脉瘤术后运动功能 被引量:9
13
作者 史琤莉 周倩 +1 位作者 张明铭 蒋宇钢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44-249,共6页
目的:探讨经颅电刺激运动诱发电位(MEP)监测颅内动脉瘤患者运动功能缺损的应用价值。方法i69例颅内动脉瘤夹闭手术患者,术中行MEP监测,比较术前及术后神经功能的改变和MEP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69例患者中9例表现出MEP的异常,其... 目的:探讨经颅电刺激运动诱发电位(MEP)监测颅内动脉瘤患者运动功能缺损的应用价值。方法i69例颅内动脉瘤夹闭手术患者,术中行MEP监测,比较术前及术后神经功能的改变和MEP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69例患者中9例表现出MEP的异常,其中6例术中采取相应措施后,1~40min内MEP逐渐恢复正常,术后未出现新发神经功能障碍。手术结束时3例MEP未能恢复到基线水平,与术后神经功能障碍的发生具有一致性。结论:MEP的改变可较早地获得脑缺血的证据,预测患者术后肢体功能障碍,指导载瘤动脉的临时阻断时间。经颅电刺激面神经运动诱发电位(FNMEP)在巨大及复杂动脉瘤术中是一种安全、有效地监测面神经通路完整性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动脉瘤 术中监测 经颅刺激运动诱发电位 经颅刺激面神经运动诱发电位 运动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层体感诱发电位及经颅电刺激运动诱发电位联合监护在脊柱畸形矫正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14
作者 刘新宇 王芳 +2 位作者 原所茂 翟永华 郑燕平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12-215,共4页
目的:探讨脊柱畸形矫正术中皮层体感诱发电位(CSEP)及经颅电刺激运动诱发电位(TES-MEP)联合监护在脊柱畸形矫正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对我院收治的脊柱畸形患者根据术中监护方法分为两组:A组37例,其中男25例,女12例,年龄13~42岁,平均26.1... 目的:探讨脊柱畸形矫正术中皮层体感诱发电位(CSEP)及经颅电刺激运动诱发电位(TES-MEP)联合监护在脊柱畸形矫正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对我院收治的脊柱畸形患者根据术中监护方法分为两组:A组37例,其中男25例,女12例,年龄13~42岁,平均26.1岁,术中进行CSEP及TES-MEP联合监护;B组29例,其中男10例,女19例,年龄13~20岁,平均15.8岁,单纯采用CSEP监护作为对照组。术中持续观察CSEP及TES-MEP波幅及潜伏期变化,出现波幅下降50%、潜伏期延长10%或刺激强度高于初始刺激强度100V仍未引出者,停止手术并对症处理,术后给予激素治疗。结果:A组术中出现CSEP异常者4例(10.8%),TES-MEP异常者19例(60%)。术中CSEP及TES-MEP均异常者4例(10.8%),无术中CSEP异常而TES-MEP正常者。2例(陈旧性结核并后凸畸形1例,陈旧性骨折并后凸畸形1例)术中合拢截骨平面时,TES-MEP波形均消失,但仅1例出现CSEP异常,经术中积极处理,至手术结束时波形仍未恢复至术前水平,术后均出现神经功能障碍。余35例患者术后无神经功能损伤(假阴性率0%)。B组9例(21%)术中出现CSEP波形异常,其中2例虽经减少矫形角度及激素冲击治疗,术后仍出现双下肢瘫,余术后未出现神经功能障碍。3例术中监护未见异常者,术后出现重度不可逆性脊髓损伤(假阴性率10%)。结论:CSEP结合TES-MEP联合监护能较可靠、准确的反映术中脊髓功能状态,可降低监护假阴性率,为手术治疗过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层体感诱发电位 经颅刺激运动诱发电位 监护 脊柱畸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型颈椎病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余科炜 李家顺 +3 位作者 贾连顺 吴玉华 崔毅 沈玉兰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2期61-66,共6页
目的:为脊髓型颈椎病(CSM)早期诊断寻找一种客观、敏感的检查方法。方法:采用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MEP)和电刺激F波相结合的方法,测定19例脊髓型颈椎病人外展拇短肌(APB)和胫前肌(AT)的中枢运动传导时间(CM... 目的:为脊髓型颈椎病(CSM)早期诊断寻找一种客观、敏感的检查方法。方法:采用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MEP)和电刺激F波相结合的方法,测定19例脊髓型颈椎病人外展拇短肌(APB)和胫前肌(AT)的中枢运动传导时间(CMCT),并与20例正常受试者作对照。结果:18例(94.7%)CSM病人上、下肢MEP异常,APB肌及AT肌CMCT明显延迟,并与临床功能障碍(JOA评分)显著相关,与MRI所示脊髓受压程度无相关性。结论:磁刺激MEP作为检测CSM患者运动功能状态的客观指标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激 运动诱发电位 脊髓型 颈椎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肌松程度对脊柱外科手术经颅电刺激运动诱发电位监测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5
16
作者 李传翔 宋伏虎 +3 位作者 王怡 金大地 宋冬梅 陈力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686-2688,共3页
目的研究新型肌肉松弛药顺式阿曲库铵应用于脊柱外科手术,满足手术需要的不同肌松程度对经颅电刺激运动诱发电位影响。方法选择ASAI~II级,欲行择期脊柱外科手术病人60例,随机均分为5组。5组病人在首次推注插管剂量的顺式阿曲库铵后,连... 目的研究新型肌肉松弛药顺式阿曲库铵应用于脊柱外科手术,满足手术需要的不同肌松程度对经颅电刺激运动诱发电位影响。方法选择ASAI~II级,欲行择期脊柱外科手术病人60例,随机均分为5组。5组病人在首次推注插管剂量的顺式阿曲库铵后,连续监测T1,以肌松监测反馈调控输注模式调整不同剂量进行持续输注,维持分组的不同肌松程度,观察五组病例术中MEP的D1的波幅及潜伏期。同时对肌松分级进行主观评定。结果在不同的肌松程度下,I组、II组患者的波幅与基准值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III组、IV组、V组患者的波幅与基准值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肌松主观评定:IV组、V组的肌松评价为差的例数与I组、II组、III组比较有统计学差义(P<0.05)。结论 T1值在10%~15%,既能维持MEP监测的要求,又满足手术需要的肌松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顺式阿曲库铵 肌松程度 经颅刺激运动诱发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颅磁刺激对夜磨牙患者咬肌运动诱发电位的研究
17
作者 宋宇涵 黄黄 +2 位作者 王继军 郭茜 刘伟才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45-648,共4页
目的:比较夜磨牙患者与正常对照组经颅磁刺激(TMS)下产生的咬肌运动诱发电位(MEP)的异同。方法:纳入30名夜磨牙患者及30名健康志愿者,单脉冲TMS大脑皮层面部运动区域,记录咬肌MEP,分析比较2组MEP的各项参数。试验均在白天受试者清醒的... 目的:比较夜磨牙患者与正常对照组经颅磁刺激(TMS)下产生的咬肌运动诱发电位(MEP)的异同。方法:纳入30名夜磨牙患者及30名健康志愿者,单脉冲TMS大脑皮层面部运动区域,记录咬肌MEP,分析比较2组MEP的各项参数。试验均在白天受试者清醒的状态下进行。结果:夜磨牙组咬肌MEP的激发阈值(130%AMT)为53%,对侧MEP(c-MEP)的潜伏期为(6.7±1.3)ms、波幅为0.19(0.15,0.29)mV,三叉神经根MEP(r-MEP)的潜伏期为(2.3±0.4)ms,中枢传导时间(CCT)为4.4(3.3,5.2)ms;正常对照组AMT为52(52,55)%,c-MEP的潜伏期为(6.4±0.7)ms、波幅为0.23(0.17,0.28)mV,r-MEP的潜伏期为(2.4±0.4)ms,CCT为4.0(3.4,4.4)ms,2组咬肌运动诱发电位各项参数均无统计学差别。结论:与正常人相比较,夜磨牙患者大脑皮层运动系统兴奋性未见明显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咬肌运动诱发电位(MEP) 经颅刺激(TMS) 夜磨牙(S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恩他卡朋双多巴治疗帕金森病运动及非运动症状的疗效:一项随机对照试验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祥 林晓光 +2 位作者 陈静 杨丹丹 张雪玲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81-586,593,共7页
背景帕金森病(PD)是常见的运动障碍性疾病之一,多见于中老年人,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发病率越来越高,给患者家庭乃至社会均带来沉重的负担。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恩他卡朋双多巴对帕金森病患者运动及非运动症状的疗效。方法... 背景帕金森病(PD)是常见的运动障碍性疾病之一,多见于中老年人,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发病率越来越高,给患者家庭乃至社会均带来沉重的负担。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恩他卡朋双多巴对帕金森病患者运动及非运动症状的疗效。方法本研究为随机、双盲设计。选取2022年8月—2024年5月在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医院就诊的帕金森病患者共11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2例、恩他卡朋双多巴组40例和观察组38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多巴丝肼治疗(0.5片/次,3次/d)和假性刺激,恩他卡朋双多巴组患者接受恩他卡朋双多巴治疗(1片/次,3次/d)和假性刺激,观察组患者接受恩他卡朋双多巴(1片/次,3次/d)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40个序列/d,1次/d,5次/周),共治疗4周。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采用帕金森病评定量表第三部分(UPDRSⅢ)、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帕金森病睡眠量表(PDSS)、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自主神经症状量表(SCOPA-AUT)、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估患者的运动及非运动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后UPDRSⅢ评分低于组内治疗前,ADL评分高于组内治疗前(P<0.05);恩他卡朋双多巴组、观察组患者治疗后UPDRSⅢ、HAMD、HAMA、SCOPA-AUT评分低于组内治疗前,MMSE、PDSS、ADL评分高于组内治疗前(P<0.05)。恩他卡朋双多巴组与观察组患者治疗后UPDRSⅢ、HAMD、HAMA、SCOPA-AUT评分低于对照组,PDSS、MMSE、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UPDRSⅢ、HAMD、HAMA、SCOPA-AUT评分低于恩他卡朋双多巴组,PDSS、MMSE、ADL评分高于恩他卡朋双多巴组(P<0.05)。治疗后三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帕金森病患者予以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恩他卡朋双多巴治疗,可以明显改善其运动及非运动症状,且其疗效优于单一药物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重复经颅刺激 恩他卡朋双多巴 运动症状 运动症状 随机对照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躯体感觉诱发电位及运动诱发电位在脑卒中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19
作者 陈奕杰 余茜 +1 位作者 崔微 徐丽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4期4115-4119,共5页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躯体感觉诱发电位(SEP)及运动诱发电位(MEP)在脑卒中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将180例初发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n=91)和常规组(n=89),常规组仅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试验组在常规组基础上进行重复经颅磁刺...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躯体感觉诱发电位(SEP)及运动诱发电位(MEP)在脑卒中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将180例初发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n=91)和常规组(n=89),常规组仅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试验组在常规组基础上进行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对两组患者分别行MEP及SEP检查,并进行FMA、Bathel指数、MMSE、Berg平衡等康复评定。检测常规组及试验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皮质手区及腿区的潜伏期、SEP中枢传导时间(CCT)、N20及P40波的潜伏期、MEP中枢运动传导时间(CMCT)、静息态阈值(RMT)。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FMA、Bathel指数、MMSE、Berg平衡评定得分及患侧皮质手区及腿区的潜伏期、CMCT、N20及P40波的潜伏期、CCT、和RMT无明显差异(P均> 0.05)。与治疗前和常规组同期水平比较,治疗后试验组FMA、Bathel指数、MMSE、Berg平衡评定得分明显提高(P均<0.05),患侧皮质手区及腿区的潜伏期、CMCT、N20及P40波的潜伏期、CCT较明显缩短(P均<0.05);静息态阈值(RMT)明显下降(P均<0.05)。结论 TMS联合SEP、MEP联合检查能有效改善并敏感全面地反映脑卒中患者运动、感觉神经功能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经颅刺激 躯体感觉诱发电位 运动诱发电位 脑卒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侧电刺激对脑梗死运动功能及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辉萍 宋涛 +3 位作者 徐伟 邓景贵 吴亚岑 桂一莎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728-730,共3页
神经肌肉电刺激(neuromuscular electrical stimulation,NMES),是一种成熟的康复治疗技术,它是指利用低频脉冲电流刺激周围神经或肌肉引起肌肉收缩,以提高肌肉功能或治疗神经肌肉疾患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 刺激运动诱发电位 双侧电刺激 运动功能 神经肌肉电刺激 脑梗死 康复治疗技术 脉冲电流刺激 肌肉收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