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QST分型内镜经鼻与开颅手术治疗颅咽管瘤疗效分析
1
作者 张春林 江常震 +9 位作者 傅骏 王志成 朱建宇 樊文剑 陈显俊 李万海 罗文伟 陈文培 黄金生 颜小荣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2-81,共10页
目的在颅咽管瘤QST分型的基础下,探讨经颅入路(transcranial approach,TCA)和扩大内镜经鼻入路(endoscopic endonasal extended approach,EEEA)治疗颅咽管瘤的疗效和并发症发生率,旨在为临床术式选择提供科学参考。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 目的在颅咽管瘤QST分型的基础下,探讨经颅入路(transcranial approach,TCA)和扩大内镜经鼻入路(endoscopic endonasal extended approach,EEEA)治疗颅咽管瘤的疗效和并发症发生率,旨在为临床术式选择提供科学参考。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本院单中心接受颅咽管瘤手术的151例入组患者,按照QST分型法,将入组病例分为Q-CP(鞍隔下类型)、S-CP(垂体柄类型)和T-CP(结节部类型),分别对采用TCA和EEEA手术方法治疗后的疗效进行系统性收集和分析,评估基于QST各分型下两种不同术式的疗效差异。结果EEEA组术后视觉症状改善率总体高于TCA组(59.1%vs.36.5%,P=0.006),视觉恶化率总体低于TCA组(3.0%vs.14.1%,P=0.006)。然而,EEEA组脑脊液漏总体发生率较高(15.2%vs.3.5%,χ2=4.986,P=0.026)。TCA组术后癫痫(8.2%vs.0%,P=0.019)、脑挫伤(10.6%vs.0%,P=0.005)、硬膜下积液发生率(9.4%vs.0%,P=0.01)总体高于EEEA组。在Q-CP类型患者中,接受EEEA术式后肿瘤全切率较高(92.9%vs.65.2%,P=0.025)和复发率较低(3.6%vs.21.7%,P=0.047),住院时间及术后住院费用较少,TCA组在该类型中术中出血量较高(300 mL vs.200 mL,Z=-2.261,P=0.024)。在S-CP类型中,接受EEEA术式后肿瘤的全切率高(91.3%vs.74.2%),复发率低(0%vs.12.9%,P=0.031),且术后住院费用低。T-CP类型因位置较深,EEEA在保护下丘脑功能方面有所不足,TCA组术后下丘脑功能评分较优(P=0.035)。结论基于QST分型,EEEA在Q-CP和S-CP类型中具有优势,推荐为首选术式;而在TCP类型中推荐TCA术式更有助于保护下丘脑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咽管瘤 QST分型 经颅手术 经鼻手术 并发症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颅海绵窦手术的显微外科解剖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14
2
作者 菅凤增 沙成 +3 位作者 王兴文 杨玉明 袁庆国 刘树山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27-28,F002,共3页
目的 :研究额颞眶 -颧弓入路中 ,海绵窦的不同切开方法对其显微结构的显露 ,为海绵窦病变的直接手术提供安全手术入路。方法 :10例成人头颅标本 ,采用经额颞眶 -颧弓开颅 ,在显微镜下对海绵窦的侧方硬膜外 ,侧方硬膜下 ,及上方入路进行... 目的 :研究额颞眶 -颧弓入路中 ,海绵窦的不同切开方法对其显微结构的显露 ,为海绵窦病变的直接手术提供安全手术入路。方法 :10例成人头颅标本 ,采用经额颞眶 -颧弓开颅 ,在显微镜下对海绵窦的侧方硬膜外 ,侧方硬膜下 ,及上方入路进行解剖学观察。并对 16例海绵窦病变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外侧硬膜外入路可用于显露三叉神经第 2、3支 ,三叉神经节 ,海绵窦内颈内动脉后垂直段 ,外展神经及岩骨颈内动脉水平段 ;侧方硬膜下入路可用于显露海绵窦外侧及前下 ,后上静脉间隙 ,以及所有走行在海绵窦内的颅神经和海绵窦内颈内动脉水平段 ;上方入路可用于显露海绵窦内侧、外侧及后上间隙 ,海绵窦内ICA水平段、前膝、前垂直段及床突段的内侧面 ,以及垂体的外侧面。结论 :依据海绵窦内病变的位置不同 ,在额颞眶 -颧弓入路中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法切开海绵窦 ,既可安全地显露病变 ,又可保护重要的神经和血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海绵窦手术 显微外科手术 海绵窦病变 应用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伤性脑脊液鼻漏60例手术治疗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郭付有 李治华 宋来君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020-1022,共3页
关键词 外伤性脑脊液鼻漏 经颅手术 经鼻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