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医用超声经颅多普勒血流分析仪校准方法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孙荣荣 眭国平 +2 位作者 陆逊 肖瑶 王鹏德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2期178-181,共4页
超声经颅多普勒血流检测仪通过测量颅内血管和颈总动脉的血流参数,为相关疾患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信息。为了保证超声经颅多普勒血流检测仪的有效使用,对其进行计量校准就显得尤为重要,但目前国家对其还没有相关的计量技术规范。基于... 超声经颅多普勒血流检测仪通过测量颅内血管和颈总动脉的血流参数,为相关疾患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信息。为了保证超声经颅多普勒血流检测仪的有效使用,对其进行计量校准就显得尤为重要,但目前国家对其还没有相关的计量技术规范。基于此本文研究其校准方法,包括校准项目和条件、校准方法等,实际应用表明此校准方法能较客观地评估超声经颅多普勒血流检测仪的性能,可以为其计量技术规范的制定提供参考。总的来说,随着对医疗计量认识的不断深入,以及医疗计量体系的逐步完善,超声经颅多普勒血流检测仪的质量将得以保证并不断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多普勒血流检测仪 超声 校准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颅多普勒检测健康老年人颅底动脉血流速度
2
作者 黄雪芬 张立坤 徐书雯 《实用医学杂志》 CAS 1994年第S1期192-193,共2页
经颅多普勒(TCD)是一种无创伤性、操作简便、可重复使用的检测颅底血管的新技术。在诊断脑血管病,研究脑血管血流动力学变化有独特价值。本文用TCD检测健康老年人颅底动脉血流速度,并与中、青年组进行了对照性探讨。
关键词 动脉血流速度 经颅多普勒检测 血流动力学变化 搏动指数 大脑中动脉 脑血管病 颈内动脉 基底动脉 正常参考值 对照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内压增高的经颅多普勒检测 被引量:2
3
作者 李云 阮利江 黄凡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14期1549-1550,共2页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TCD)在检测颅内压(ICP)增高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33例ICP患者,分原发性脑挫伤组、局限性脑挫伤组、弥漫性脑挫伤组3组,分别应用TCD检测其脑血流动力学改变,组间互相比较并与33例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33例患...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TCD)在检测颅内压(ICP)增高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33例ICP患者,分原发性脑挫伤组、局限性脑挫伤组、弥漫性脑挫伤组3组,分别应用TCD检测其脑血流动力学改变,组间互相比较并与33例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33例患者不同组间ICP值,平均血流速度,搏动指数差异呈显著性(P<0.05),脑血流速度、搏动指数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颅内压与搏动指数呈正相关,与血流速度呈负相关。结论:TCD可间接反映颅内压增高的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压增高 经颅多普勒检测 平均血流速度 搏动指数 动力学改变 TCD检测 健康对照组 血流速度 正常对照组 脑挫伤 临床价值 显著性 ICP 原发性 弥漫性 CP值 正相关 负相关 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血流仪多普勒频移信号的提取技术 被引量:1
4
作者 张玉璞 李世范 《兵工自动化》 1997年第1期59-61,共3页
超声血流仪实现其测量血流速度的关键是多普勒频移信号的提取,多普勒频移信号是血流速度的真实反映。本文详细的论述了依据正交相位检测法提取多普勒频移信号的方法,并对各部分实现电路作一简要的介绍。
关键词 超声血流 多普勒频移 相位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血流仪多普勒频移信号的数字化提取
5
作者 查鹏 周山宏 刘春梅 《兵工自动化》 2007年第4期44-46,共3页
基于FPGA的多普勒频移信号数字提取,其数控振荡器NCO产生与发射信号同频率的离散正余弦波采样点。每来一个时钟脉冲,N位加法器将频率控制数据M与相位寄存器输出的累加相位数据相加,并将结果送相位寄存器输入端。相位寄存器每经过2N/M个f... 基于FPGA的多普勒频移信号数字提取,其数控振荡器NCO产生与发射信号同频率的离散正余弦波采样点。每来一个时钟脉冲,N位加法器将频率控制数据M与相位寄存器输出的累加相位数据相加,并将结果送相位寄存器输入端。相位寄存器每经过2N/M个fCLK时钟周期后回到初始状态,相应的正(余)弦查找表经一个循环回到初始位置,完成一个NCO信号频率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血流 多普勒频移 正交相位检测 滤波器 FPG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颅多普勒检测四峰型频谱1例
6
作者 谭明木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00年第S1期151-151,共1页
关键词 多普勒检测 型频谱 血流频谱 峰值流速 经颅多普勒 大脑前动脉 第二收缩 脑底动脉 正常成年人 急性缺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颅磁刺激对正常大鼠脑血流量影响的即时观察 被引量:7
7
作者 郑修元 何晓阔 +1 位作者 燕铁斌 董军涛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17-421,共5页
目的:动态观察不同参数设置下的重复经颅磁刺激(r TMS)对正常大鼠脑局部皮质血流量变化的影响。方法:采用经颅磁刺激仪依次连续刺激Wistar大鼠右侧大脑皮质固定区域,根据刺激参数分为4组:高频高强度(5Hz,100%)组、高频低强度(5Hz,50%)... 目的:动态观察不同参数设置下的重复经颅磁刺激(r TMS)对正常大鼠脑局部皮质血流量变化的影响。方法:采用经颅磁刺激仪依次连续刺激Wistar大鼠右侧大脑皮质固定区域,根据刺激参数分为4组:高频高强度(5Hz,100%)组、高频低强度(5Hz,50%)组、低频高强度(1Hz,100%)组、低频低强度(1Hz,50%)组,每组参数刺激50次;通过激光多普勒血流仪记录激光探头下大鼠脑局部皮质血流量的变化。结果:4组不同参数r TMS干预后大鼠刺激区域脑皮质局部血流量均增高,不同强度的1Hz与5Hz经颅磁刺激后脑血流量曲线变化特征不同,强度是影响脑血流量变化的重要因素,频率与强度相互不影响,脑血流随刺激结束不再变化。结论:大鼠脑血流量变化呈强度依赖性,频率影响不明显,刺激后血流量变化无后续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经颅磁刺激 激光多普勒血流 脑局部血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CD对不同病变程度烟雾病的血流动力学参数的检测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李尧 龚浠平 +1 位作者 李征 王拥军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5年第8期615-617,共3页
目的通过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研究烟雾病(MMD)不同病变程度的血流动力学参数。方法将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或MRA确诊的MMD患者,依据大脑中动脉的病变在MRA上的表现分为3期,对比TCD所测到的患者大脑中动脉峰值血流速度(Vp)和脉动指数(... 目的通过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研究烟雾病(MMD)不同病变程度的血流动力学参数。方法将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或MRA确诊的MMD患者,依据大脑中动脉的病变在MRA上的表现分为3期,对比TCD所测到的患者大脑中动脉峰值血流速度(Vp)和脉动指数(PI);依据有无大脑后动脉代偿分为两组,对比其大脑后动脉Vp和PI。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确定TCD评估标准。结果依据MRA分期,Ⅱ期患者大脑中动脉Vp较高,PI较低(P<0.001);Ⅲ期和Ⅰ期比较,Vp和PI均较低(P<0.001)。有大脑后动脉参与代偿时,大脑后动脉Vp较高,PI较低(P<0.001)。结论TCD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可以帮助临床评价MMD的病变及代偿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流动力学参数 病变程度 烟雾病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 检测研究 经颅多普勒超声(TCD) 大脑后动脉 大脑中动脉 血流动力学指标 峰值血流速度 MRA 脉动指数 曲线分析 工作特征 评估标准 临床评价 MMD PI Vp 患者 依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髓保存治疗之惑及解决之道 被引量:16
9
作者 黄定明 陆倩 +2 位作者 廖茜 叶玲 周学东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27-231,共5页
牙髓组织具有形成牙本质、提供营养、传导痛觉和对外界刺激产生保护性反应的功能。牙髓组织病理学改变性质是决定牙齿治疗方案的选择和治疗效果评估的组织学基础。当牙髓病变可逆或局限时,应消除感染,保存活髓,维护牙髓的功能。长久以来... 牙髓组织具有形成牙本质、提供营养、传导痛觉和对外界刺激产生保护性反应的功能。牙髓组织病理学改变性质是决定牙齿治疗方案的选择和治疗效果评估的组织学基础。当牙髓病变可逆或局限时,应消除感染,保存活髓,维护牙髓的功能。长久以来,活髓保存治疗的临床诊治,特别是其适应证和预后因素,一直是临床医生争论的热点话题,且常常给很多医生造成困惑。本文从适应证、牙髓状态评估、感染消除、盖髓材料选择等方面对活髓保存治疗中存在的困惑以及解决方法进行介绍,同时提出了活髓保存治疗的临床路径和操作规范,以便临床上更好地开展活髓保存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髓保存治疗 适应证 预后因素 激光多普勒血流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温度艾灸对施灸局部微循环影响的实验观察 被引量:21
10
作者 施睿 邱悦 +3 位作者 余芝 姜劲峰 王欣君 张建斌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092-1094,共3页
目的:观察不同温度局部热刺激前后皮肤温度和血流灌注量的变化,讨论并总结不同温度艾灸对局部皮肤微循环影响的差异。方法:将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艾灸组和对照组,对各组施以不同温度(38℃、43℃、48℃)热刺激,每组10只。应用激光多普勒... 目的:观察不同温度局部热刺激前后皮肤温度和血流灌注量的变化,讨论并总结不同温度艾灸对局部皮肤微循环影响的差异。方法:将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艾灸组和对照组,对各组施以不同温度(38℃、43℃、48℃)热刺激,每组10只。应用激光多普勒微循环血流仪,检测并记录大鼠下肢足三里穴区局部加热前、中、后的血流灌注量变化并进行观察比较,运用统计学知识分析数据之间的差异。结果:比较两组大鼠下肢微循环血流灌注情况,从加热方式上看,艾灸热刺激血流灌注量波动幅度更大,但两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温度上看,43℃血流灌注量变化幅度更大,但组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温度后效应持续时间上看,艾灸组的温度后效应持续时间优于非艾灸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加热方式导致的温度效应是有差异的,但不能说明艾灸对改善微循环状况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热刺激 艾灸 微循环 激光多普勒微循环血流检测 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常人人迎寸口脉动相关性的季节观察 被引量:8
11
作者 高建芸 赵京生 +1 位作者 孙英霞 董煌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3期178-180,共3页
目的 进行正常人人迎寸口脉动相关性的季节观察。方法 借助经颅多普勒血流检测仪 (简称TCD)分别于 1月中旬 (冬季 )、7月中旬 (夏季 )检测随机选择的 6 2例正常人的人迎脉寸口脉搏动情况 ,并分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比较分析了人迎脉、... 目的 进行正常人人迎寸口脉动相关性的季节观察。方法 借助经颅多普勒血流检测仪 (简称TCD)分别于 1月中旬 (冬季 )、7月中旬 (夏季 )检测随机选择的 6 2例正常人的人迎脉寸口脉搏动情况 ,并分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比较分析了人迎脉、寸口脉的变化。结果 ①正常人人迎脉与寸口脉的血流速度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在不同季节组、不同年龄组、不同性别组中均是如此 ;②正常人冬季的寸口脉的血流速度较夏季稍大 ;正常人夏季的人迎脉的血流速度较冬季稍大 ,但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③正常人冬季寸口脉的血流速度稍大于人迎脉的血流速度 ,夏季人迎脉的血流速度稍大于寸口脉的血流速度 ,在不同性别组中是如此 ,在不同年龄组中基本如此 ,唯 6 0~ 75岁组夏季的寸口脉反而稍大于人迎脉。结论 初步建立了正常人不同季节人迎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迎脉 寸口脉 相关性研究 经颅多普勒血液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发热袜发热区域对足部表面温度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咏梅 肖平 范雅雯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30-135,共6页
为探究电发热袜发热区域不同时对足部整体及各个区域升温保暖的影响,结合足部的生理特征和袜子的结构特征进行了区域划分,选择了足背前部、足底前部及足底中部3个区域为发热区域,并设计了单区域和双区域发热的6款电发热袜,用红外热像仪... 为探究电发热袜发热区域不同时对足部整体及各个区域升温保暖的影响,结合足部的生理特征和袜子的结构特征进行了区域划分,选择了足背前部、足底前部及足底中部3个区域为发热区域,并设计了单区域和双区域发热的6款电发热袜,用红外热像仪和激光多普勒血流检测仪分别探测足部在穿着不同款式电发热袜时各区域表面温度变化和微血管血流量的变化,量化对比足部升温效果。实验结果表明:电发热袜的款式虽有所差异,但均具有一定的保暖效果;发热片对应的足部区域升温最为明显,其次是邻近区域;相比之下足背单区域加热对足血管微循环的影响较小,双区域中足底加热组合比足背与足底加热组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发热袜 足部区域 红外热像 激光多普勒血流检测 温度 血流灌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