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两种影像学检查对中高位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的诊断价值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孙静 王至立 +4 位作者 张敏 赵焓滨 迭小红 侯金平 王佚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12期1159-1162,共4页
目的探讨经结肠远端加压造影与磁共振检查在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anorectal malformation,ARM)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83例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患者二期手术前骶尾部磁共振与经结肠远端加压造影检查结... 目的探讨经结肠远端加压造影与磁共振检查在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anorectal malformation,ARM)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83例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患者二期手术前骶尾部磁共振与经结肠远端加压造影检查结果,明确两种影像学检查在诊断ARM直肠盲端及异常瘘管上的准确性及优点。结果83例患者中,80例磁共振检查结果、经结肠远端加压造影检查结果与临床病理类型一致(Kappa=0.794);3例磁共振检查结果与造影结果相比,前者仅能显示直肠盲端的位置,未显示异常瘘管。83例中,经磁共振成像测得直肠盲端距肛隐窝的距离、经结肠远端加压造影检查测得直肠盲端距肛隐窝距离分别为(36.90±9.14)mm和(36.39±10.81)mm,与术中实际测得距离(34.40±12.70)mm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83例ARM患者磁共振检查结果显示,合并脊髓栓系8例,终丝脂肪变性5例,骶管内脂肪瘤1例,脊髓圆锥低位5例,骶尾骨发育异常3例,马蹄肾2例,肾脏发育不良3例,输尿管扩张5例,输尿管末端囊肿1例,双子宫畸形2例,Currarino综合征2例。结论两种影像学检查均能明确直肠盲端位置及异常瘘管情况,但磁共振对于伴发畸形的诊断优势明显;相比于造影检查,磁共振具有组织分辨率高、无辐射暴露及肠穿孔风险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经造瘘口加压造影 肛门直肠畸形/诊断 对比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