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省内财政分权与“新机制”对城乡义务教育经费差距的影响——基于浙江省普通小学数据的分析 被引量:9
1
作者 成刚 孙晓梁 孙宏业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30-141,共12页
随着我国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的实施,义务教育多元化筹资问题逐步转移到各级政府财政关系如何组合才能最好地促进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上来。传统的财政分权理论认为义务教育作为典型的地方公共物品由地方政府提供效果更好... 随着我国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的实施,义务教育多元化筹资问题逐步转移到各级政府财政关系如何组合才能最好地促进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上来。传统的财政分权理论认为义务教育作为典型的地方公共物品由地方政府提供效果更好,但实证研究对此仍然缺乏一致的结论。究竟是正在全国推广的"省管县"所代表的分权体制,还是"新机制"的省级统筹体现的集权趋势更有利于实现公共教育服务的均衡化?在基于浙江省2005—2009年小学校级数据和区县数据分析后,发现:分权明显的"省管县"财政体制并不能有效缩小城乡义务教育经费的差距,而集权取向的"新机制"能有效促进城乡教育均衡。虽然浙江省小学公用经费的保障比例不高,但城乡差异不大,说明县级政府在近年来向农村倾斜经费,且主要用于保障学校运转,人员经费存在一定的城乡差距,差距来源于非财政性的经费。此外,城乡小学公用经费的差距因为"新机制"关于公用经费的规定得到了显著改善,公用经费定额标准的建立促进了教育均衡。因此,应适度提高省级政府的财政统筹分配权,科学制定公用经费标准,动态调整保障水平,逐步抬高底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政分权 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 城乡义务教育经费差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义务教育财政投入的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17
2
作者 黄斌 汪栋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54-161,共8页
2000年以来中国义务教育财政制度经历"以县为主"和"新机制"两次改革,义务教育财政投入规模不断扩大,生均投入持续上升,经费分配结构得到不断优化。本文就我国义务教育财政在"十二五"期间所取得的成就进... 2000年以来中国义务教育财政制度经历"以县为主"和"新机制"两次改革,义务教育财政投入规模不断扩大,生均投入持续上升,经费分配结构得到不断优化。本文就我国义务教育财政在"十二五"期间所取得的成就进行了总结,并指出当前义务教育财政依然面临着地区间投入差距较大、缺少科学测算的生均标准成本作为拨款依据、转移支付缺乏激励、政府间支出职责分配不合理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中央政府应以充足投入作为新时期义务教育财政的发展目标,推动中小学会计权责发生制改革,科学测算生均标准成本,适度调整不同层级政府义务教育支出职责,构建科学化、多元化的教育财政转移支付体系,以保障义务教育财政投入的稳定增长,实现义务教育高水平均衡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义务教育 财政投入 转移支付 经费差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