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7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后入路腰方肌阻滞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
作者 王丽薇 敦元莉 +3 位作者 姚瑶 吴长毅 张坤 曲音音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5-80,共6页
目的探讨后入路腰方肌阻滞(posterior quadratus lumborum block,PQLB)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中应用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妇科2021年7月~2024年7月62例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阻滞方式分为2组:PQLB组和腹横... 目的探讨后入路腰方肌阻滞(posterior quadratus lumborum block,PQLB)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中应用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妇科2021年7月~2024年7月62例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阻滞方式分为2组:PQLB组和腹横肌平面(transversus abdominis plane,TAP)阻滞组(TAP组),每组31例。PQLB组在超声引导下行双侧PQLB,每侧给予0.35%罗哌卡因20 ml。TAP组在超声引导下行双侧TAP阻滞,每侧给予0.4%或0.5%罗哌卡因20 ml。记录患者麻醉前(T_(0))、阻滞时(T_(1))、手术切皮时(T_(2))和苏醒期(T_(3))平均动脉压和心率,局麻药毒性反应,神经损伤,术中麻醉性镇痛药物用量,术后补救性镇痛药物的种类与用量,术后恶心呕吐(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PONV)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等。结果62例均顺利完成手术。PQLB组与TAP组4个时间点平均动脉压(F=0.323,P=0.572)、心率(F=0.195,P=0.660)差异均无显著性。2组术中阿片类镇痛药物用量(Z=-0.458,P=0.647)和住院时间(Z=-1.652,P=0.099)差异均无显著性。PQLB组术后补救性镇痛药物使用率显著低于TAP组(32.3%vs.74.2%,χ^(2)=10.949,P=0.000)。PQLB组术后48 h内非甾体类抗炎药用量显著低于TAP组[0(0,0)mg vs.400(0,1600)mg,Z=-4.849,P=0.000],阿片类(曲马多)用量无显著差异(Z=-0.045,P=0.964)。2组PONV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PQLB组患者术后12、24 h腹壁痛和内脏痛数字疼痛评定量表评分均未超过3分。所有患者均未发生局麻药毒性反应和神经损伤。结论PQLB可以为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提供完善的镇痛,对于内脏痛有更好的抑制作用,有助于减少术后麻醉性镇痛药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方肌阻滞 腹横筋膜阻滞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4年《欧洲妇科内镜学会关于子宫肌瘤剔除术实践共识》解读
2
作者 李凡琳 郑莹 刘舰鸿 《实用妇产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98-301,共4页
子宫肌瘤(uterine fibroids)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良性肿瘤,约70%~80%的女性在绝经前可检出。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但少数患者会出现由子宫肌瘤引发的异常子宫出血、盆腔疼痛、尿频或便秘,以及生育能力受损等症状,严重时需手术治疗。... 子宫肌瘤(uterine fibroids)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良性肿瘤,约70%~80%的女性在绝经前可检出。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但少数患者会出现由子宫肌瘤引发的异常子宫出血、盆腔疼痛、尿频或便秘,以及生育能力受损等症状,严重时需手术治疗。肌瘤的不同位置(黏膜下、肌壁间、浆膜下)、数量及大小会影响手术方式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肌瘤 共识 良性肿瘤 盆腔疼痛 剔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肠三针调神针法联合桂枝茯苓丸对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应激反应及炎症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7
3
作者 孙莉 孙建 +3 位作者 李敏敏 展韶蔚 石洪堂 秦高凤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12-215,共4页
目的探讨胃肠三针调神针法联合桂枝茯苓丸对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应激反应及炎症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2021年8月—2022年8月在医院择期进行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53例子宫肌瘤患者,根据随机数字分配法分为试验组(27例... 目的探讨胃肠三针调神针法联合桂枝茯苓丸对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应激反应及炎症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2021年8月—2022年8月在医院择期进行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53例子宫肌瘤患者,根据随机数字分配法分为试验组(27例)和对照组(26例),对照组予以常规针刺治疗,试验组予以胃肠三针调神针法联合桂枝茯苓丸,所有患者均治疗7 d。对比两组临床疗效、胃肠功能、胃肠激素水平、应激反应、血清炎症因子、不良反应及随访复发率。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较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首次排便时间缩短(P<0.05)。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胃泌素(gastrin,GAS)、胃动素(motilin,MTL)水平升高,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VIP)水平降低;与对照组比,治疗后试验组MTL、GAS水平较高,VIP水平较低(P<0.05)。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降低;与对照组比,治疗后试验组CRP、IL-6、TNF-α水平较低(P<0.05)。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胰岛素抵抗指数(insulin resistance index,HOMA-IR)及血管阻力指数(vascular resistance index,RI)水平降低;与对照组比,治疗后试验组RI、HOMA-IR水平较低(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复发率较低(P<0.05)。结论胃肠三针调神针法联合桂枝茯苓丸能有效促进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后胃肠功能恢复,调节胃肠激素水平,通过调节机体内炎症指标及应激状态提高治疗效果,远期复发率较低,适宜临床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三针调神针法 桂枝茯苓丸 开腹子宫肌瘤剔除 胃肠功能恢复 应激反应 炎症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妊娠期子宫破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4
作者 张颖(综述) 段华(审校)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87-290,共4页
子宫肌瘤是育龄期女性常见多发疾病,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是目前临床最常用的治疗方法。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妊娠期子宫破裂(uterine rupture during pregnancy,URDP)是最严重的远期并发症,可能会造成灾难性的后果,必须引起临床医生的足够... 子宫肌瘤是育龄期女性常见多发疾病,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是目前临床最常用的治疗方法。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妊娠期子宫破裂(uterine rupture during pregnancy,URDP)是最严重的远期并发症,可能会造成灾难性的后果,必须引起临床医生的足够重视。本文对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后URDP的预后因素进行文献总结,为妇科医生手术提供临床依据,提高手术技巧,将URDP的风险降到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肌瘤剔除 妊娠期子宫破裂 妇科医生 文献总结 育龄期女性 临床医生 远期并发症 RUPTUR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及术后功能恢复观察 被引量:30
5
作者 翟建军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4年第4期226-228,共3页
目的探讨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效果 ,与经腹腔子宫肌瘤剔除术进行比较。方法将符合手术指征的 80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各 40例 ,A组行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 ,B组行经腹腔子宫肌瘤剔除术 ,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和术后恢复... 目的探讨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效果 ,与经腹腔子宫肌瘤剔除术进行比较。方法将符合手术指征的 80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各 40例 ,A组行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 ,B组行经腹腔子宫肌瘤剔除术 ,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和术后恢复情况。结果A组 40例患者中 3 8例 (95 % )成功经阴道剔除子宫肌瘤 ,2例改行开腹手术 ;B组 40例患者全部完成肌瘤剔除术。两种手术方式的平均手术时间、平均术中出血量、术后患者的平均最高体温、平均排气时间和平均术后住院天数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两组患者术后均无血肿形成。经平均 6个月随访 ,因月经过多手术者 ,症状全部改善 ;因盆腔痛手术者 ,A组有5 0 %症状改善 ,B组有 66%症状改善。与B组患者比较 ,A组患者的康复速度更快 ,对手术效果更满意 ,且无术后腹部伤口疤痕带来的疼痛等不适。结论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与经腹腔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手术效果相似 ,但前者手术创伤小 ,术后并发症少 ,康复快 ,是一种值得推广应用的微创伤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肌瘤 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 经腹部子宫肌瘤剔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复发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84
6
作者 蔡兴苑 卢丹 +4 位作者 魏薇 盛洁 吴霞 郑萍 周琦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58-360,共3页
目的:研究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术后复发情况,探讨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将在我院妇科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28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记录患者的基本信息、术中子宫肌瘤数目、类型、大小等特征,随访术后子宫肌瘤复发及妊娠情况,分析患者术后复... 目的:研究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术后复发情况,探讨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将在我院妇科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28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记录患者的基本信息、术中子宫肌瘤数目、类型、大小等特征,随访术后子宫肌瘤复发及妊娠情况,分析患者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结果:术后随访3年,术后总复发率为26.74%,其中单发肌瘤复发率显著低于多发肌瘤的复发率(P<0.05);分析显示,年龄、肌瘤大小、肌瘤数目是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P<0.05)。结论:年龄、肌瘤大小及肌瘤数目是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对子宫肌瘤剔除术前进行复发风险评估有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肌瘤 子宫肌瘤剔除 复发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下假包膜内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的预后和生育结局 被引量:38
7
作者 游艳琴 孟元光 +3 位作者 李立安 彭红梅 范文生 李亚里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185-1188,共4页
目的通过回顾性研究来评价腹腔镜下假包膜内子宫肌瘤剔除术的预后和生育结局。方法 2007年3月~2012年3月,673例浆膜下和肌壁间肌瘤患者接受了腹腔镜下假包膜内子宫肌瘤剔除术,观察指标为术后合并症,症状缓解,需要再次手术及生育结局。... 目的通过回顾性研究来评价腹腔镜下假包膜内子宫肌瘤剔除术的预后和生育结局。方法 2007年3月~2012年3月,673例浆膜下和肌壁间肌瘤患者接受了腹腔镜下假包膜内子宫肌瘤剔除术,观察指标为术后合并症,症状缓解,需要再次手术及生育结局。结果浆膜下肌瘤占42.4%,肌壁间肌瘤占57.6%,平均手术时间是96±41 min,平均失血量是128±46.2 ml,82.3%的患者在术后48 h出院,无近期并发症。2.3%的患者因肌瘤复发而接受了二次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有生育要求的297例患者中71%最终成功妊娠,剖宫产率为49.8%,阴道助产分娩8%,自然分娩率为42.2%,无子宫破裂。结论腹腔镜下假包膜内子宫肌瘤剔除术保留了纤维假包膜,通过保留子宫肌层的完整性而增强了愈合,没有近期手术并发症,有较好的妊娠率和分娩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肌瘤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 假包膜 生育结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复发危险因素的分析 被引量:43
8
作者 瞿红 张震宇 +2 位作者 刘崇东 郭淑丽 李淑红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726-727,共2页
目的:探讨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对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251例患者,进行定期随访并记录检查结果,分析定期随访并资料齐全的234例患者资料。结果:①两组患者共54例(23.1%,54/234)复发。腹腔镜组复发44例(24.2%,44/182),经... 目的:探讨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对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251例患者,进行定期随访并记录检查结果,分析定期随访并资料齐全的234例患者资料。结果:①两组患者共54例(23.1%,54/234)复发。腹腔镜组复发44例(24.2%,44/182),经腹手术组复发10例(19.2%,10/52),两组复发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②单因素分析显示子宫大小、肌瘤大小和数目是复发的相关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复发的3个相关危险因素为:肌瘤≥10 cm(P=0.004);多发肌瘤(P=0.001);肌壁间肌瘤(P=0.021)。复发患者中3例再次接受手术治疗(5.6%,3/54),2例行全子宫切除术,1例行肌瘤剔除术。结论: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后不增加复发机会,复发的3个危险因素是肌瘤≥10 cm、多发肌瘤以及肌壁间肌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肌瘤 肌瘤剔除 复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并子宫肌瘤的不孕女性行肌瘤剔除术后妊娠相关情况分析 被引量:36
9
作者 田玉翠 卢丹 +2 位作者 魏薇 侯东敏 代荫梅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3期1502-1505,共4页
目的探讨子宫肌瘤剔除术对不孕女性妊娠的影响及评估影响术后妊娠的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2005年1月—2010年12月与前瞻性分析2011年1月—2012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131例不孕患者的临床资料,共122例在... 目的探讨子宫肌瘤剔除术对不孕女性妊娠的影响及评估影响术后妊娠的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2005年1月—2010年12月与前瞻性分析2011年1月—2012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131例不孕患者的临床资料,共122例在随访中,记录分析患者基本信息、肌瘤特征、术后随访数据(妊娠率、活产率等)。结果术后总妊娠率为50.8%(62/122),活产率为59.7%(40/67);随访病例中1例发生子宫瘢痕愈合不良;年龄是影响术后妊娠的危险因素〔RR=1.16,95%CI(1.08,1.24),P<0.001〕,而孕产史、不孕类型、不孕时间、肌瘤大小、数目、类型均不是影响术后妊娠率的危险因素。结论合并肌瘤的不孕女性行肌瘤剔除术可增加妊娠率与活产率,术后妊娠率与患者年龄呈负相关,故合并子宫肌瘤的不孕女性应积极行肌瘤剔除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孕 子宫肌瘤剔除 妊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影响患者妊娠结局的多因素分析 被引量:65
10
作者 蔡兴苑 卢丹 +5 位作者 代荫梅 魏薇 盛洁 吴霞 郑萍 周琦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769-772,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影响患者妊娠能力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妇科进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并有生育要求204例,其中单发肌瘤133例,多发71例,观察患者术后宫内妊娠率、流产率、妊娠结局等情况,分析... 目的探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影响患者妊娠能力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妇科进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并有生育要求204例,其中单发肌瘤133例,多发71例,观察患者术后宫内妊娠率、流产率、妊娠结局等情况,分析患者术后妊娠能力的影响因素。结果随访0.5-3.5年,单发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妊娠率为64.0%(73/114),活产率为45.6%(52/114),流产率为14.9%(17/114),异位妊娠率为3.5%(4/114);多发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妊娠率为52.7%(29/55),活产率为43.6%(24/55),流产率为9.1%(5/55),异位妊娠率为0,2组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妊娠率与患者年龄、肌瘤数目及肌瘤类型有关(P〈0.05),与BMI、盆腔粘连、肌瘤大小、术前宫腔形态及肌瘤是否复发无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和肌瘤数目是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影响妊娠能力的危险因素(β=-0.344,OR=0.709,95%CI:0.606-0.829,P=0.000;β=0.228,OR=1.256,95%CI:0.995-1.585,P=0.051)。结论年龄和肌瘤数目是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后患者妊娠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 妊娠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4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40
11
作者 张爱荣 孔北华 +1 位作者 张萍 刘延红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497-498,共2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0例子宫肌瘤患者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结果:40例手术全部成功,其中浆膜下肌瘤22例、壁间肌瘤18例,肌瘤直径4~8 cm.手术平均时间88.13±30.44分钟.术中出血91.27±83... 目的:探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0例子宫肌瘤患者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结果:40例手术全部成功,其中浆膜下肌瘤22例、壁间肌瘤18例,肌瘤直径4~8 cm.手术平均时间88.13±30.44分钟.术中出血91.27±83.41 ml.术后体温最高37.8 ℃,2天后恢复正常,术后住院4.87±1.20天.结论: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其优点是损伤小、出血少、恢复快,是目前较为理想的微创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的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子宫肌瘤 子宫肌瘤剔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辅助下腹壁小切口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29
12
作者 沈立翡 朱岚 +2 位作者 瞿鹭 喇端端 龙雯晴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0年第3期220-222,共3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下腹壁小切口子宫肌瘤剔除术(laparoscopically assisted myomectomy,LAM)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意义。方法2007年7月-2008年7月30例行LAM,与同期130例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laparoscopic myomectomy,LM)进行对比分...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下腹壁小切口子宫肌瘤剔除术(laparoscopically assisted myomectomy,LAM)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意义。方法2007年7月-2008年7月30例行LAM,与同期130例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laparoscopic myomectomy,LM)进行对比分析。结果LAM组术中出血量(73±28)ml与LM组(81±27)ml无统计学差异(t=1.453,P=0.148),2组手术时间(t=-0.741,P=0.460)、术后病率(χ^2=0.000,P=1.000)、术后肛门排气时间(t=0.000,P=1.000)、中转开腹率(0vs12.3%,P=1.000)、并发症发生率(LM组2例,LAM组0例,P=1.000)、术后复发率(LM组8例,LAM组1例,χ^2=0.027,P=0.86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LAM治疗子宫肌瘤与LM疗效相当,但LAM可以较LM剔除体积更大、数目更多、生长部位更复杂的子宫肌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小切口 子宫肌瘤剔除 子宫肌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阴道超声在腹腔镜多发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52
13
作者 潘凌云 顾红 +2 位作者 况秀清 温文 袁巧玲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4年第1期55-57,共3页
目的探讨在腹腔镜剔除子宫多发肌瘤术中应用阴道超声减少肌瘤残留及降低复发的临床价值。方法2010年1月一2011年12月85例多发子宫肌瘤按入院日期单、双号分为阴道超声引导腹腔镜组(n=42)与腹腔镜组(n=43)。阴道超声引导腹腔镜组于... 目的探讨在腹腔镜剔除子宫多发肌瘤术中应用阴道超声减少肌瘤残留及降低复发的临床价值。方法2010年1月一2011年12月85例多发子宫肌瘤按入院日期单、双号分为阴道超声引导腹腔镜组(n=42)与腹腔镜组(n=43)。阴道超声引导腹腔镜组于腹腔镜手术后经阴道超声引导将残留的子宫肌瘤继续在腔镜下剔除。结果2组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阴道超声引导腹腔镜组术中发现11枚残留肌瘤,均为肌壁间肌瘤,肌瘤直径1.5—2.5cm。腹腔镜组7例复发(16.3%,7/43),阴道超声引导腹腔镜组1例复发(2.4%,1/42),均为肌壁间肌瘤,2组复发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x2=3.321,P=0.068)。结论阴道超声引导下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肌瘤残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道超声 子宫平滑肌瘤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 复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垂体后叶素或缩宫素在腹腔镜肌壁间子宫肌瘤剔除术中应用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53
14
作者 梅松原 刘艳庚 +3 位作者 韩秋丽 孙晓波 崔艳梅 那冠男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1年第9期801-804,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肌壁间子宫肌瘤剔除术应用垂体后叶素及缩宫素止血的优缺点。方法 2008年1月-2009年6月对68例肌壁间子宫肌瘤施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32例为垂体后叶素组,切开浆膜层前子宫肌层注射垂体后叶素6 IU+0.9%氯化钠注射液10 ... 目的探讨腹腔镜肌壁间子宫肌瘤剔除术应用垂体后叶素及缩宫素止血的优缺点。方法 2008年1月-2009年6月对68例肌壁间子宫肌瘤施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32例为垂体后叶素组,切开浆膜层前子宫肌层注射垂体后叶素6 IU+0.9%氯化钠注射液10 ml;36例为缩宫素组,注射缩宫素20 IU+0.9%氯化钠注射液10 ml。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血红蛋白及用药前后血压的变化。结果 2组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腹。垂体后叶素组及缩宫素组相比,手术时间明显减少[(69.8±18.0)min vs.(82.8±17.6)min,t=-3.008,P=0.004],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68.5±19.6)ml vs.(88.5±25.6)ml,t=-3.583,P=0.000],术后血红蛋白下降幅度小[(11.0±2.6)g/L vs.(12.5±2.9)g/L,t=-2.234,P=0.029]。术中用药后15 min,垂体后叶素组收缩压上升,显著高于缩宫素组[(152.0±8.5)mm Hg vs.(146.5±10.2)mm Hg,t=2.398,P=0.019],用药30 min和45 min后,垂体后叶素组与缩宫素组收缩压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肌壁间子宫肌瘤切除术中使用垂体后叶素止血效果优于缩宫素,可明显减少术中出血,减少手术时间,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子宫肌瘤剔除 垂体后叶素 缩宫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阴式与腹式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比较 被引量:17
15
作者 张彩 李理 +2 位作者 李婕 梁洁 游泽山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433-434,共2页
目的:比较阴式和腹式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术后病率和盆腔感染差异,探索相应预防措施。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3~2006年阴式和腹式子宫肌瘤剔除术142例的临床资料,进行两种手术途径及术后并发症比较。结果: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 目的:比较阴式和腹式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术后病率和盆腔感染差异,探索相应预防措施。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3~2006年阴式和腹式子宫肌瘤剔除术142例的临床资料,进行两种手术途径及术后并发症比较。结果: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单个肌瘤重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病率、盆腔感染率比较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除盆腔感染率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较高外,其余皆以腹式组较高。结论:两术式各有其优缺点,关键在于适合病例的选择;术前重视阴道准备、常规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术后盆腔放置引流管,可预防或减少感染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式子宫肌瘤剔除 腹式子宫肌瘤剔除 盆腔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动脉阻断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0
16
作者 杨波 陈平忍 +3 位作者 吴小华 吴艳霞 杨红玉 赵婷婷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3年第9期824-826,834,共4页
目的探讨子宫动脉阻断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将2010年10月~2011年10月收治的62例子宫肌瘤按人院顺序编号后采用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剔除子宫肌瘤前先行阻... 目的探讨子宫动脉阻断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将2010年10月~2011年10月收治的62例子宫肌瘤按人院顺序编号后采用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剔除子宫肌瘤前先行阻断子宫动脉,对照组子宫肌层注射垂体后叶素6IU。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术后病率、子宫肌瘤复发和月经改善情况。结果2组患者手术均获成功,观察组手术时间(65.3±16.3)rain,显著少于对照组(78.7±20.4)min(t=-2.857,P:0.006);观察组术中出血量(53.2±21.7)ml,显著少于对照组(75.2±26.3)ml(t=3.576,P=0.000)。2组随访12个月,肌瘤复发率[3.2%(1/31)vs.9.7%(3/31),X^2=0.267,P=0.605]和月经改善率[80.6%(25/31)VS.77.4%(24/31),X^2=0.097,P=0.755]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对于腹腔镜下多发性子宫肌瘤剔除术,子宫动脉阻断术减少了术中出血,缩短了手术时间,术中寻找肌瘤更容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肌瘤 子宫肌瘤剔除 腹腔镜 子宫动脉阻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剖宫产术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60例分析 被引量:34
17
作者 艾永生 高岩 周羽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941-942,共2页
目的:探讨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比较分析我院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60例剖宫产术中同时行子宫肌瘤(肌瘤直径<10 cm)剔除术患者(研究组)及120例单纯剖宫产患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 目的:探讨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比较分析我院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60例剖宫产术中同时行子宫肌瘤(肌瘤直径<10 cm)剔除术患者(研究组)及120例单纯剖宫产患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40±15分钟与25±10分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产褥病率、手术前后Hb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患者肌瘤大小情况,选择性地行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 子宫肌瘤剔除 妊娠 子宫肌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比较 被引量:20
18
作者 龙棣 成九梅 +2 位作者 王海鸥 李云飞 朱宪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5年第6期752-754,共3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疗效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10月至2004年9月复兴医院妇产科收治的53例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和40例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无术中及术后并发症。腹腔... 目的探讨腹腔镜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疗效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10月至2004年9月复兴医院妇产科收治的53例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和40例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无术中及术后并发症。腹腔镜肌瘤剔除术后患者排尿、排气时间及术后病率均小于开腹组,开腹肌瘤剔除组的手术时间短于腹腔镜组,且其剔除肌瘤数大于腹腔镜肌瘤剔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而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更适用于病情复杂的病例,术者应根据患者的病情正确选择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肌瘤 子宫肌瘤剔除 腹腔镜 排气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可行性分析 被引量:13
19
作者 王银雪 应瑜 +2 位作者 章君华 王旭颖 杨慧燕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83-184,共2页
目的:通过比较阴式、腹式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优缺点,评价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38例(阴式组)、腹式子宫肌瘤剔除术31例(腹式组)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29例(腹腔镜组)的临床资料,并... 目的:通过比较阴式、腹式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优缺点,评价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38例(阴式组)、腹式子宫肌瘤剔除术31例(腹式组)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29例(腹腔镜组)的临床资料,并对3组围手术期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阴式组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和术后住院天数均明显低于腹式组(P<0.05),与腹腔镜组相当(P>0.05);手术时间长于腹式组(P<0.05)而短于腹腔镜组;住院费用和手术费用明显低于腹腔镜组(P<0.01),与腹式组相当(P>0.05)。结论: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腹部无切口等优点,安全可行,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肌瘤剔除 阴式 腹式 腹腔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动脉栓塞与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疗效对比分析 被引量:34
20
作者 林英 李晓兰 杨全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495-497,共3页
目的:探讨子宫肌瘤子宫动脉栓塞治疗与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疗效。方法:回顾分析40例(A组)经子宫动脉栓塞治疗、42例(B组)经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36例(C组)经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及30例(D组)经腹式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 目的:探讨子宫肌瘤子宫动脉栓塞治疗与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疗效。方法:回顾分析40例(A组)经子宫动脉栓塞治疗、42例(B组)经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36例(C组)经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及30例(D组)经腹式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病例临床资料及随访情况,分析疗效。结果:4组病例均保留子宫,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且未出现明显并发症。术后随访3~24个月(平均18个月),术后6个月,A组子宫及肌瘤体积缩小平均62%,6例肌瘤消失;B、C、D组子宫体积缩小平均84%。术后18个月,A组子宫及肌瘤体积缩小平均86%,子宫体积恢复正常大小23例,14例肌瘤消失,B、C、D组子宫体积恢复正常大小分别为30例、29例、23例,肌瘤复发分别为3例、2例、2例。结论:子宫动脉栓塞治疗与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均有良好疗效,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后子宫体积恢复正常大小及肌瘤消失率较子宫动脉栓塞治疗法高,但近期复发率高于子宫动脉栓塞治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肌瘤 子宫动脉栓塞 子宫肌瘤剔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