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5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平均血小板体积与血小板计数比值和白细胞计数与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择期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支架植入术后住院病死率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7
1
作者 王春明 李东泽 +4 位作者 杨毅宁 马依彤 李晓梅 潘硕 陈铀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69-273,共5页
目的探讨平均血小板体积(MPV)与血小板计数(PLT)比值(MPV/PLT)和白细胞计数(WBC)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晚期血运重建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支架植入(PCI)术后患者住院死亡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1月—2013年8月在新疆医科... 目的探讨平均血小板体积(MPV)与血小板计数(PLT)比值(MPV/PLT)和白细胞计数(WBC)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晚期血运重建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支架植入(PCI)术后患者住院死亡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1月—2013年8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STEMI患者660例,其中死亡88例(死亡组),生存572例(生存组)。收集一般资料、血压、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冠状动脉狭窄情况;采用ROC曲线判断入院时MPV/PLT及WBC预测住院死亡的临床最佳截点;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STEMI晚期血运重建PCI术后住院死亡的影响因素。结果死亡组患者MPV/PLT〔0.052(0.037)〕高于生存组〔0.045(0.022),u=-4.629,P<0.001〕;死亡组患者WBC〔12.25(9.30)×109/L〕高于生存组〔8.22(4.49)×109/L,u=-8.561,P<0.001〕。采用ROC判断STEMI晚期血运重建PCI术后患者住院死亡的MPV/PLT、WBC临床最佳截点分别为0.047、9.28×109/L。MPV/PLT>和≤0.047的晚期血运重建PCI术后患者病死率分别为19.2%(60/313)和8.1%(28/3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547,P<0.001);WBC>和≤9.28×109/L的晚期血运重建PCI术后患者病死率分别为22.6%(64/283)和6.4%(24/3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935,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PV/PLT〔OR=2.665,95%CI(1.632,4.351),P=0.027〕和WBC〔OR=4.258,95%CI(2.572,7.049),P=0.015〕为STEMI晚期血运重建PCI术后患者住院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MPV/PLT>0.047和WBC>9.28×109/L均为STEMI患者晚期血运重建PCI术后住院死亡独立危险因素,并且对STEMI患者晚期血运重建PCI术后住院死亡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血小板计数 白细胞计数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医院死亡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特点及直接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特征分析 被引量:11
2
作者 杨芳芳 郭航远 邢杨波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55-557,共3页
目的探讨45岁以下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特点及直接经皮冠状动脉内成形术的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近5年来55例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的特征。结果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诱因明显、起病急骤、症状... 目的探讨45岁以下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特点及直接经皮冠状动脉内成形术的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近5年来55例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的特征。结果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诱因明显、起病急骤、症状典型且并发症少,合并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比例分别为45.45%(25/55)、32.73%(18/55)和23.64%(13/55),冠状动脉单支、双支、三支病变的比例分别为52.73%(29/55)、30.91%(17/55)和16.36%(9/55),罪犯血管大部分为前降支(61.67%),冠状动脉闭塞发生率达35.00%,血栓形成率为14.55%。冠状动脉均无钙化,钢丝一次性通过率、开通成功率为98.18%(54/55),无一例发生PCI并发症,随访3个月无严重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结论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有一定的诱因和发病临床特点,可针对性进行一级预防,减少发病率;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开通血管成功率高,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中青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后再狭窄的机制及防治研究进展 被引量:3
3
作者 张焕鑫 张宏考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6年第21期1813-1816,共4页
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广泛应用于冠心病患者,尽管初始疗效较好,但术后再狭窄率较高。本文从术后发生再狭窄的机制及其防治两个方面,总结了近几年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和进展,指出新生内膜增生和冠脉重塑不良可能是发生再狭窄的主... 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广泛应用于冠心病患者,尽管初始疗效较好,但术后再狭窄率较高。本文从术后发生再狭窄的机制及其防治两个方面,总结了近几年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和进展,指出新生内膜增生和冠脉重塑不良可能是发生再狭窄的主要机制;对于再狭窄的防治主要有药物、支架、基因、切割球囊PTCA和放射等方法,并指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研究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再狭窄 机制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冠心病患者左室收缩和舒张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朱润硕 徐岩 +4 位作者 程自平 许邦龙 陈斌 吴继雄 史学功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20-222,共3页
目的观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冠心病患者近期左心室收缩和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对75例成功实施PCI的患者,通过彩色多谱勒超声心动图测量术前及术后6个月内的左室收缩和舒张功能指标,并根据是否急性心肌梗死或2型糖尿病分组比较... 目的观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冠心病患者近期左心室收缩和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对75例成功实施PCI的患者,通过彩色多谱勒超声心动图测量术前及术后6个月内的左室收缩和舒张功能指标,并根据是否急性心肌梗死或2型糖尿病分组比较。结果患者术后6个月内心功能明显改善(P<0.05),室壁节段性运动异常率降低。心肌梗死与非心肌梗死患者左室收缩功能均有改善,而舒张功能指标改善不明显。非糖尿病组患者左室收缩功能明显改善,而糖尿病组患者心功能改善与术前相比不明显。结论PCI术可改善冠心病患者近期内的左室收缩功能,舒张功能仅E峰指标改善。心肌梗死、非心肌梗死及非糖尿病患者左室收缩功能均有改善。糖尿病患者的PCI获益尚有待更大样本的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血管成形术 经皮 经腔冠状动脉 超声心动描记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中冠状动脉内注射盐酸替罗非班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心肌灌注及心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8
5
作者 马东星 刘惠亮 +5 位作者 姚宏英 穆雷 吴晓霞 韩玮 杨胜利 罗建平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76-478,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时冠状动脉(冠脉)内注射负荷剂量盐酸替罗非班对心肌灌注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07年7月—2008年12月我科确诊STEMI并接受急诊PCI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时冠状动脉(冠脉)内注射负荷剂量盐酸替罗非班对心肌灌注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07年7月—2008年12月我科确诊STEMI并接受急诊PCI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34例)。两组患者均进行PCI,术中观察组患者给予盐酸替罗非班10μg/kg冠脉内注射,对照组给予等量0.9%氯化钠注射液冠脉内注射。比较两组患者PCI术后即刻造影结果,术后7、30、180 d的左室射血分数(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及术后180 d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同时观察住院期间的出血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校正TIMI帧数、术后2 h ST段回落程度、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及峰值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梗死相关血管无复流发生率及术后180 d MACE(包括死亡、再梗死、再次靶血管重建)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7、30、180 d的EF显著增加,LVEDD、LVESD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期间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STEMI患者行急诊PCI术中联合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治疗可减少无复流、慢血流现象的发生,改善心肌水平再灌注状态和左室功能,同时不增加出血发生率,有利于提高临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心肌再灌注 替罗非班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老年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术中的疗效和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40
6
作者 汪砚雨 段洪强 +3 位作者 董平栓 王绍欣 李转珍 尚喜艳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0期2257-2259,共3页
目的评价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老年患者行急诊介入治疗时常规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ABP)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52例在IABP支持下行急诊介入治疗的合并心源性休克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治疗组,将同期行急诊介入治疗但没有行1ABP支... 目的评价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老年患者行急诊介入治疗时常规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ABP)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52例在IABP支持下行急诊介入治疗的合并心源性休克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治疗组,将同期行急诊介入治疗但没有行1ABP支持的合并心源性休克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5例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术后1个月、3个月以及6个月的左室功能和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并同时统计IABP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IABP组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的左室射血分数较对照组明显改善〔(44.5%±8.2%)和(36.3%士4.7%),(46.7%±5.6%)和(39.1%±4.5%),(46.7%±5.6%)和(39.1%±4.5%),P<0.05〕;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12/52和25/45)、3个月(15/52和30/45)和6个月(17/52和37/45)的MACE事件发生率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ABP并发症发生率为23.1%,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为7.7%。结论对合并心源性休克的急性心肌梗死老年患者行急诊PCI同时采用IABP支持治疗能有效改善左室功能和减少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但IABP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对急性心肌梗死碎裂QRS波的影响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31
7
作者 李国草 刘艳军 +6 位作者 夏云龙 高连君 张树龙 杨延宗 董颖雪 尹晓盟 常栋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8期2083-2086,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碎裂QRS波(fQRS)的影响及预后情况。方法选择2010年7月—2011年6月我院收治并确诊的AMI患者137例,其中男109例,女28例;平均年龄(60.5±12.5)岁。按病情不同将患者分为急诊PC...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碎裂QRS波(fQRS)的影响及预后情况。方法选择2010年7月—2011年6月我院收治并确诊的AMI患者137例,其中男109例,女28例;平均年龄(60.5±12.5)岁。按病情不同将患者分为急诊PCI组31例、择期PCI组61例、未行PCI(拒绝或无法行PCI治疗)组45例,于术前、术后当天、术后1周、术后2周及随访6个月时分别行常规心电图检查,观察fQRS的发生率;同时根据体表心电图有无fQRS将其分成两组〔fQRS组(70例)和无fQRS组(67例)〕,比较两组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结果急诊PCI组、择期PCI组、未行PCI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及高血压、糖尿病、陈旧性心肌梗死、脑梗死、心房纤颤的患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室壁节段性运动异常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37例患者中急诊PCI组、择期PCI组及未行PCI组患者术前心电图梗死部位对应导联可见fQRS者分别为14例(45.2%)、35例(57.4%)、21例(46.7%);术前、术后当天、术后1周3组心电图fQRS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术后2周和随访6个月时3组fQRS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术后2周急诊PCI组与择期PCI组患者心电图fQRS发生率较未行PCI组均降低(P<0.01),随访6个月时急诊PCI组心电图fQRS发生率较择期PCI组和未行PCI组降低(P<0.01)。3组患者住院期间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住院期间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电图有fQRS组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高于无fQRS组〔8.6%(6/70)与0%(0/67),P=0.028〕。结论 AMI后fQRS可能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有关,早期开通冠状动脉血管可以降低心电图fQRS及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为临床治疗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心律失常 心性 碎裂QRS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曲美他嗪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围术期炎性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37
8
作者 苏强 李浪 +3 位作者 黄伟强 周游 王江友 文伟明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5期4156-4159,共4页
目的探讨曲美他嗪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围术期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入选2011年3月—2013年3月在我院住院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7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不予曲美他嗪,n=39)和曲美他嗪组(术前5 d给予曲... 目的探讨曲美他嗪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围术期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入选2011年3月—2013年3月在我院住院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7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不予曲美他嗪,n=39)和曲美他嗪组(术前5 d给予曲美他嗪20 mg,3次/d,术后坚持服用曲美他嗪20 mg,3次/d,n=39)。分别于PCI前及PCI后18~24 h检测心肌损伤标志物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干扰素γ(IFN-γ)和白介素2(IL-2)等炎性因子的表达水平。结果 PCI后曲美他嗪组患者cTnI水平高于参考值上限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37.6%(15/39)和56.4%(22/39),χ2=4.198,P=0.04〕,但两组PCI后CK-MB水平高于参考值上限的发生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3%(4/39)和12.8%(5/39),χ2=0.000,P=1.00〕。PCI后两组hs-CRP、IFN-γ、IL-2水平均较PCI前升高,且对照组较曲美他嗪组升高(P<0.05)。结论 PCI术前应用曲美他嗪治疗可以有效降低炎性因子hs-CRP、IFN-γ、IL-2水平及PCI后心肌损伤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绞痛 不稳定型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曲美他嗪 炎性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支架术后优化抗血小板治疗的单中心随机对照预试验 被引量:12
9
作者 李毅 韩雅玲 +6 位作者 王守力 李成洋 麦晓燕 王效增 荆全民 王祖禄 王冬梅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923-926,共4页
目的探讨根据实验室检测结果调整、优化冠状动脉支架术后抗血小板治疗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收集2006年6月-2007年2月在沈阳军区总医院行冠状动脉支架术患者305例,计算机随机分为优化组(n=154)及标准组(n=151)。氯吡格雷抵抗(CR)... 目的探讨根据实验室检测结果调整、优化冠状动脉支架术后抗血小板治疗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收集2006年6月-2007年2月在沈阳军区总医院行冠状动脉支架术患者305例,计算机随机分为优化组(n=154)及标准组(n=151)。氯吡格雷抵抗(CR)定义为氯吡格雷治疗24h后血小板聚集率(PAR)降低<10%。标准组所有病例均采用标准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两联抗血小板治疗;优化组非CR患者接受标准两联抗血小板治疗,CR患者在标准两联治疗基础上加服西洛他唑6个月。研究主要终点为随访1年时的死亡、心肌梗死(MI)和缺血性卒中复合终点,次要终点为随访1年时的死亡、MI、缺血性卒中、血运重建及外周动脉闭塞的复合终点。结果优化组及标准组CR患者分别为41例和33例。优化组CR患者PAR在两联抗血小板治疗基础上加用西洛他唑治疗后(64.5%±12.1%)显著低于单纯应用两联抗血小板治疗(77.5%±12.1%,P<0.001)。随访1年后,优化组主要终点事件风险(5.8%)较标准组(9.3%)下降37%,但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意义(P=0.257)。优化组心性死亡、心肌梗死、缺血性卒中、血运重建及下肢动脉闭塞的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率为9.7%,标准组为14.6%,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197),但优化组有降低趋势。两组支架内血栓形成及出血事件发生率均无显著差异。优化组CR患者的主要心脑血管缺血事件发生率为19.5%,与标准组CR患者(36.4%)相比有降低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5)。结论根据PAR检测结果调整抗血小板治疗方案可能有利于改善CR患者的长期预后,但其有效性和安全性还需大样本临床研究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 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 西洛他唑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支架术后阿托伐他汀或普伐他汀与氯吡格雷联合治疗的近期疗效比较——随机对照试验 被引量:13
10
作者 韩雅玲 李成洋 +3 位作者 李毅 荆全民 王守力 马颖艳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927-930,共4页
目的比较冠状动脉支架术后通过肝细胞色素P450(CYP)3A4代谢的阿托伐他汀和不通过CYP3A4代谢的普伐他汀与氯吡格雷联合应用的近期疗效,探讨二者对氯吡格雷抗血小板作用的影响。方法收集2006年2月-2007年3月在沈阳军区总医院成功实施冠脉... 目的比较冠状动脉支架术后通过肝细胞色素P450(CYP)3A4代谢的阿托伐他汀和不通过CYP3A4代谢的普伐他汀与氯吡格雷联合应用的近期疗效,探讨二者对氯吡格雷抗血小板作用的影响。方法收集2006年2月-2007年3月在沈阳军区总医院成功实施冠脉支架术的住院冠心病患者共1250例,术后随机接受阿托伐他汀20mg/d(n=638)或普伐他汀20mg/d(n=612),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剂量氯吡格雷治疗。研究主要终点为30d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包括心性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MI)、卒中及紧急靶血管血运重建(UTVR)。次要终点为亚急性血栓形成(SAT)及出血事件。结果两组临床基线资料、冠脉造影及PCI结果无统计学差异。30d时,阿托伐他汀组心性死亡、非致死性MI、UTVR、脑卒中发生率(分别为0.47%、0.47%、1.41%、0.16%)与普伐他汀组(分别为1.14%、0.49%、1.14%、0.33%)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阿托伐他汀组MACCE、SAT发生率(分别为2.51%、0.16%)与普伐他汀组(分别为3.10%、0.16%)比较亦无统计学差异(P=0.523或P=1.000)。两组出血事件发生率分别为2.51%和2.1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52)。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阿托伐他汀组与普伐他汀组累积风险率无显著差异(P=0.523)。结论冠状动脉支架术后患者采用阿托伐他汀20mg/d或普伐他汀20mg/d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的近期疗效相近,长期疗效和安全性还需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成形成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氯吡格雷 阿托伐他汀 普伐他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社区随访研究 被引量:14
11
作者 侯武姿 闫岩 +2 位作者 杜雪平 丁静 李琳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372-1374,1378,共4页
目的了解并分析北京市月坛社区老年冠心病患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后在社区接受全科医生连续性健康管理的情况,为进一步提高冠心病PCI后患者社区管理水平提供经验。方法从2008年5月—2009年12月在北京市月坛社区≥60岁的老... 目的了解并分析北京市月坛社区老年冠心病患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后在社区接受全科医生连续性健康管理的情况,为进一步提高冠心病PCI后患者社区管理水平提供经验。方法从2008年5月—2009年12月在北京市月坛社区≥60岁的老年冠心病患者中连续入选已知接受PCI术后半年及以上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及病例回顾性调查研究方法,通过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收集患者的基本情况、社区随诊情况、药物治疗情况、相关合并症治疗控制情况等资料,并采用SF-36量表进行生活质量评估。结果 62例老年冠心病PCI术后患者中,56.45%的患者因冠心病PCI术后每月到社区就诊1次,69.35%的患者每1~3个月到社区就诊1次;在过去1年中接受全科医生与专科医生双向转诊人数18人(29.03%),共21人次;老年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半年内规律服药率较高,而1年以后随访各药物规律服用率略有下降趋势,其中他汀类药物的规律服用率降低较明显。合并高血压者53例,血压控制达标率为83.02%;合并糖尿病29例,血糖控制达标率为62.07%;合并血脂异常者25例,血脂控制达标率为72.00%。生活质量较月坛社区冠心病患者总体为高。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接受PCI术后回到社区,其中约有70%在社区中接受全科医生的连续性随访与规范化管理,但规律服药率及合并症控制达标率仍有待进一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冠心病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手术后医护 社区卫生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糖化血清清蛋白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1
12
作者 陈青 米树华 +2 位作者 周芸 张晓霞 李菁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18-421,共4页
目的 探讨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糖化血清清蛋白(GA)水平的变化及其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 顺序入选2012年10月-2013年6月在我科因冠心病住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且行GA检测的患者180例,其中38例冠状动脉造影... 目的 探讨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糖化血清清蛋白(GA)水平的变化及其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 顺序入选2012年10月-2013年6月在我科因冠心病住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且行GA检测的患者180例,其中38例冠状动脉造影阴性者为对照组,142例冠状动脉造影阳性且行PCI的患者为PCI组.采用酶法测定GA水平;冠状动脉造影采用Seldinger技术,根据狭窄病变的冠状动脉支数分为单支病变、双支病变及三支病变,采用美国心脏协会(AHA)制定的Gensini积分法计算Gensini积分.结果 对照组、PCI组的GA水平分别为(14.4±3.0)%、(15.5±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Gensini积分1~20分组、Gensini积分21~40分组、Gensini积分≥41分组的GA水平分别为(14.4±3.0)%、(14.5±2.9)%、(16.2±4.7)%、(16.6±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Gensini积分组的病变支数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GA水平组的病变支数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心病PCI患者GA水平升高,GA水平可能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和严重程度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糖化血清清蛋白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1
13
作者 钱菊英 吴鸿谊 +5 位作者 张峰 葛雷 樊冰 王齐兵 刘学波 葛均波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379-381,共3页
目的 评价高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效果和预后.方法 收集入住本院的61例行PCI术的高龄ACS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38例,女性23例,年龄为80~88(82士2)岁.19例行急诊PCI术,42倒为择期PCI术,... 目的 评价高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效果和预后.方法 收集入住本院的61例行PCI术的高龄ACS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38例,女性23例,年龄为80~88(82士2)岁.19例行急诊PCI术,42倒为择期PCI术,观察近期(住院期间)和远期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的发生和临床预后.结果 61例患者中3支血管病变39例(64%),双支血管病变16例(26%),单支血管病变6例(10%);完全闭塞病变25例(41%);14例(34%)患者合并肾动脉狭窄.手术操作成功率97%,术后心肌梗死溶栓试验3级达97%,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3%,其中造影荆肾病6例(10%).住院期间MACCE发生率3%,均为心源性死亡,4个月至4年9个月随访期间MACCE发生率22%,包括3例心脑源性死亡、2例其他原因死亡.结论 高龄ACS患者行PCI术手术操作成功率高,住院期间病死率和随访期间MACCE发生率较低,但患者病变重,并发症尤其是造影剂肾病发生率相对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造影荆 肾病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对走过性心绞痛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的预测价值研究 被引量:12
14
作者 王金艳 张庆华 +3 位作者 刘晓坤 于洁 孙建华 于佳欣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249-1252,共4页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对走过性心绞痛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的预测价值。方法将唐山工人医院2005年1月—2012年12月住院部和门诊部收治的走过性心绞痛患者196例作为治疗组,行PCI并且根据术后2...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对走过性心绞痛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的预测价值。方法将唐山工人医院2005年1月—2012年12月住院部和门诊部收治的走过性心绞痛患者196例作为治疗组,行PCI并且根据术后24 h^30 d是否出现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将其分为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组和无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组;选择同期来该院体检的健康者7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术前和对照组的临床资料;比较术后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组、无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组和对照组的hs-CRP水平、血压、同型半胱氨酸(Hcy)、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和高密度脂蛋白(HDL)。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性别、年龄、BMI、吸烟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血压、Hcy、LDL、HDL、HbA1c、TC、TG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PCI后16例患者出现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对照组、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组和无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组术前的hs-CRP水平分别为(3.7±1.2)mg/L、(4.1±1.4)mg/L和(4.1±1.1)mg/L,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32,P>0.05)。对照组与患者术后hs-CRP水平峰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组患者的hs-CRP水平峰值高于无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组和对照组(P<0.05);且无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组患者的hs-CRP水平峰值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走过性心绞痛患者PCI后hs-CRP水平升高对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反应蛋白质 心绞痛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血栓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中西部城市医院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十年趋势——China PEACE回顾性CathPCI研究结果 被引量:11
15
作者 郑昕 白雪珂 +6 位作者 王斌 霍西茜 王思铭 苏萌 李静 李希 蒋立新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26-431,共6页
目的:评价2001年至2011年间中国中西部城市医院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模式和院内结局的变化趋势。方法:使用"冠心病医疗结果评价和临床转化(China PEACE)研究"——回顾性冠脉造影和介入治疗(CathP... 目的:评价2001年至2011年间中国中西部城市医院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模式和院内结局的变化趋势。方法:使用"冠心病医疗结果评价和临床转化(China PEACE)研究"——回顾性冠脉造影和介入治疗(CathPCI)研究(以下简称China PEACE回顾性CathPCI研究)的数据,分析两阶段随机抽样获得的2001年、2006年和2011年有代表性的中西部城市医院PCI患者的临床信息,并对每年度的数据分别进行加权计算。结果:我国中西部地区26家城市医院的2152份PCI病历纳入分析。2001年至2011年PCI患者的住院例数增加46倍。与2001年相比,2011年行PCI治疗的患者中女性、年龄≥80岁、合并糖尿病和高脂血症以及有PCI病史者的比例更高。经桡动脉途径手术的比例由2001年的3.5%增至2011年的87.6%(趋势P<0.01);药物洗脱支架的应用比例由2001年的16.4%增至2011年的95.7%(趋势P<0.01),其中大部分为国产支架。直接PCI患者病历中到院时间和球囊扩张时间的记录率均不足2%。住院时长由2001年的中位数18天降至2011年的12天(趋势P<0.01)。10年间院内死亡率无显著变化,任何原因出血和穿刺部位出血的发生率呈下降趋势(趋势P<0.01)。结论:2001年至2011年我国中西部城市医院PCI病例数迅猛增长,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模式发生了显著变化,但在医疗质量方面尚存在改善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趋势 医疗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合并贫血的特点及预后 被引量:16
16
作者 王阳 苏工 +1 位作者 周芸 杨关林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732-736,共5页
目的 :探讨贫血对急性冠状动脉(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预后的影响。方法 :纳入患有ACS并成功行PCI术患者220例。根据世界卫生组织贫血诊断标准:男性血红蛋白(Hb)〈130g/L和女性Hb〈120 g/L,将患者分... 目的 :探讨贫血对急性冠状动脉(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预后的影响。方法 :纳入患有ACS并成功行PCI术患者220例。根据世界卫生组织贫血诊断标准:男性血红蛋白(Hb)〈130g/L和女性Hb〈120 g/L,将患者分为2组:贫血组(n=56)、非贫血组(n=164)。记录患者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1年。根据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情况,分为MACE组、非MACE组,比较两组临床特征,分析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患者平均年龄(62.39±10.17)岁,贫血患者的比例为26.82%。与非贫血组比较,贫血组女性比例较高;三支病变比例、Gensini评分,MACE发生率均高于非贫血组;肾小球滤过率(eGFR)、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及高血压患病率、吸烟比例较低;以上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001)。MACE组与非MACE组比较,年龄更大、贫血发生率、糖尿病患病率及左心功能不全(左心室射血分数〈50%)患者比例明显增高;Hb、eGFR水平明显降低;以上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01)。经多因素Logistic调整混淆变量后,贫血[比值比(OR)=2.507,95%可信区间(CI):1.012-6.208,P=0.047]为ACS患者PCI术后1年发生MACE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ACS患者合并贫血,MACE事件发生率增高,贫血是ACS患者PCI术后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血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维斑点追踪成像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效果的评价及其与高敏肌钙蛋白T的相关性 被引量:14
17
作者 徐景俊 张丽 +3 位作者 卢晓潇 潘宁 崔国利 王薇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3期2758-2761,共4页
目的采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2D-STI)评价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效果,探讨梗死节段纵向应变(LS)峰值与高敏肌钙蛋白T(hs-c Tn T)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3年12月于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PCI术... 目的采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2D-STI)评价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效果,探讨梗死节段纵向应变(LS)峰值与高敏肌钙蛋白T(hs-c Tn T)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3年12月于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PCI术的AMI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心肌梗死部位分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组(21例)和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组(19例)。分别于PCI术前及术后4周采用2D-STI技术测定心肌病变节段LS峰值,并测定hs-c Tn T水平。结果 AMI患者PCI术前各病变节段运动幅度减低,LS-时间曲线形态杂乱;术后4周,各病变节段运动幅度略恢复,LS-时间曲线形态较规整。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组术前与术后4周前壁基底段、中间段和心尖段LS峰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组术前与术后4周基底段、中间段和心尖段LS峰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组术前hs-c Tn T水平为404.2(344.0)μg/L,术后4周hs-c Tn T水平为1.2(9.0)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015,P<0.001)。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组基底段、中间段和心尖段LS峰值变化与hs-c Tn T水平变化均呈正相关(rs=0.74、0.75、0.74,P<0.001)。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组术前hs-c Tn T水平为308.4(641.0)μg/L,术后4周hs-c Tn T水平为1.9(2.6)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823,P<0.001)。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组基底段、中间段和心尖段LS峰值变化与hs-c Tn T水平变化均呈正相关(rs=0.65、0.75、0.78,P<0.05)。结论 AMI患者PCI术后各节段LS峰值高于术前,且LS峰值变化与hs-c Tn T水平变化有良好的相关性。2D-STI可定量评价AMI患者PCI术前后心肌的运动功能,可作为评价PCI术疗效的良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二维斑点追踪成像 心肌梗死 肌钙蛋白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缝合器和血管封堵器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后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7
18
作者 陈章强 姚薏 +1 位作者 戴军 洪浪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96-699,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后应用血管缝合器与血管封堵器对患者止血时间、制动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及舒适度的影响,评估血管缝合器及血管封堵器止血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2年2月—2014年3月江西省人民医院经股动脉穿刺行冠...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后应用血管缝合器与血管封堵器对患者止血时间、制动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及舒适度的影响,评估血管缝合器及血管封堵器止血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2年2月—2014年3月江西省人民医院经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住院冠心病患者1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成为人工压迫组(A组)60例、血管缝合器组(B组)60例、血管封堵器组(C组)60例,观察3组术后止血时间、制动时间、血管创口处理时间、住院时间、患者舒适度、并发症发生率、相关费用及随访情况。结果 B组和C组术后止血时间、制动时间、血管创口处理时间、住院时间较A组均缩短,腰背酸痛、术侧肢体疼痛、腹胀、排尿困难、烦躁发生率较A组均降低(P〈0.01);B组与C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发生并发症23例(38.3%),B组2例(3.3%),C组2例(3.3%),3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43,ν=2,P〈0.001);其中B组和C组低于A组(χ2值分别为22.28和22.28,P〈0.001);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A组费用为(62±8)元,B组为(2 930±12)元,C组为(2 888±13)元,3组费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78,P〈0.001);B组、C组费用高于A组(P〈0.01);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2-3个月,复查股动脉血管彩超,B组、C组患者未见血管闭塞或严重狭窄。结论与人工压迫止血方法相比,血管缝合器和血管封堵器用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后止血效果较好、并发症少、舒适度高,但经济费用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造影术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血管缝合器 血管封堵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RACE评分对75岁以上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预后的分析 被引量:10
19
作者 叶绍东 李琳 +7 位作者 王斯佳 孙中伟 邱洪 胡小莹 丰雷 慕朝伟 杨跃进 吴永健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163-1166,共4页
目的:探讨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GRACE)评分系统对75岁以上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短期临床获益的价值。方法:连续收集我院2011-11至2014-01之间,104例75岁以上以急性心肌梗死并行直接PCI... 目的:探讨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GRACE)评分系统对75岁以上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短期临床获益的价值。方法:连续收集我院2011-11至2014-01之间,104例75岁以上以急性心肌梗死并行直接PCI治疗的患者,根据患者入院时GRACE评分系统将患者分为低中危组72例[GRACE评分112~154(136.5±10.6)分],高危组32例[GRACE评分155~202(167.8±12.3)分],比较两组间基线差异及结局,主要结局是1年全因死亡率。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GRACE评分系统预测1年死亡率的价值。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单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低中危组和高危组与结局的相关性。结果:GRACE评分系统预测1年死亡的ROC检验曲线下面积0.788,敏感性70.0%,特异性84.0%。单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GRACE评分高危组1年死亡风险明显高于低中危组(HR=5.75,95%CI:1.486~22.256,P=0.0113)。生存曲线分析示GRACE评分高危组1年死亡率明显高于低中危组(21.9%vs 4.2%,log-rank检验P=0.0039)。结论:针对老年急性STEMI患者,GRACE评分系统可以进一步区分低中危和高危人群并具有预测1年临床预后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老年人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GRACE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化血红蛋白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心功能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5
20
作者 王梅 王春梅 +2 位作者 王成钢 艾辉 朱小玲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51-153,共3页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与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心功能的关系。方法选择2009年发病时间<12 h的因AMI行PCI患者324例,根据入院时HbA1c水平分为HbA1c升高组(HbA1c≥6.5%,123例)和对照组(HbA1c<6.5...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与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心功能的关系。方法选择2009年发病时间<12 h的因AMI行PCI患者324例,根据入院时HbA1c水平分为HbA1c升高组(HbA1c≥6.5%,123例)和对照组(HbA1c<6.5%,201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心功能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术前TIMI血流0级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变血管支数、冠状动脉梗死相关血管开通时间和无复流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心力衰竭发生率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CI后3个月时LVEF和心力衰竭发生率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在校正了其他危险因素之后,HbA1c是PCI后3个月时心力衰竭发生的影响因素〔OR=2.978,95%CI(1.635,5.018),P=0.021〕。结论 HbA1c升高是AMI患者心功能差的影响因素,应重视HbA1c在AMI预后中的作用,早期干预,控制血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血红蛋白A 糖基化 心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