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从肠道菌群探讨艾灸“足三里”“肝俞”穴抑制裸鼠结肠癌细胞肝转移机制
1
作者
宋亚芳
张晓梅
+3 位作者
蒋诗媛
庄艺
王宇航
孙建华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3118-3126,共9页
目的通过观察艾灸“足三里”、“肝俞”穴对抑制裸鼠结肠癌细胞肝转移肠道菌群的影响,探讨艾灸抑制结肠癌肝转移的潜在机制。方法运用脾脏注射法接种HCT116-GFP结肠癌细胞。将60只SPF级BALB/c雄性裸鼠分为4组:模型对照组、预防组、艾灸...
目的通过观察艾灸“足三里”、“肝俞”穴对抑制裸鼠结肠癌细胞肝转移肠道菌群的影响,探讨艾灸抑制结肠癌肝转移的潜在机制。方法运用脾脏注射法接种HCT116-GFP结肠癌细胞。将60只SPF级BALB/c雄性裸鼠分为4组:模型对照组、预防组、艾灸组、预防+艾灸组。穴位选用双侧“肝俞”和“足三里”穴,每天1次,每次10 min。计算各组间成瘤率及肝转移率、转移灶数目,运用16S rRNA法检测肠道菌群多样性变化。结果艾灸可显著降低肝转移率,减少转移灶数目。与模型对照组相比,预防组罗伊氏乳杆菌、Robinsoniella_peoriensis显著降低(P<0.05);艾灸组乳酸杆菌显著降低,耳蜗形梭菌、丹毒丝菌属-多枝梭菌显著升高(P<0.01);预防+艾灸组乳酸杆菌显著降低,丹毒丝菌属-多枝梭菌、嗜黏蛋白阿克曼菌、耳蜗形梭菌显著升高(P<0.05)。LEfSe差异分析显示预防组以粪芽孢菌属改变为主;艾灸组以Muribaculaceae、丹毒丝菌为标志;预防+艾灸组以疣微菌门、嗜黏蛋白阿克曼菌、丹毒丝菌为标志。结论艾灸“足三里”“肝俞”穴可抑制裸鼠结肠癌细胞肝转移,尤其给予5周的造模前后艾灸干预,抑制肝转移效果最好,其机制可能与调节肠道微生物群失衡状态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灸
经脾注射法
结肠癌肝转移
肠道菌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小鼠胰腺癌肝转移模型及相关分子表达的研究
2
作者
刘玉美
李婷
杨秀疆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551-556,共6页
目的:经脾注射法建立小鼠胰腺癌肝转移模型,初步研究部分转移相关分子的基因表达水平变化。方法:用脾脏注射法在12只C57/BL6小鼠中建立胰腺癌肝转移模型,6只小鼠注射PBS缓冲液作为对照。术后4周处死并解剖小鼠,观察腹腔内转移情况和肝...
目的:经脾注射法建立小鼠胰腺癌肝转移模型,初步研究部分转移相关分子的基因表达水平变化。方法:用脾脏注射法在12只C57/BL6小鼠中建立胰腺癌肝转移模型,6只小鼠注射PBS缓冲液作为对照。术后4周处死并解剖小鼠,观察腹腔内转移情况和肝脏成瘤的情况。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小鼠脾脏胰腺癌组织、胰腺癌肝转移组织及肝转移灶旁肝组织中相关转移分子的基因表达情况,比较其差异。结果:实验组12只小鼠的肝脏转移率为83.33%,解剖后观察脾脏表面均见单一瘤结节,其中10只小鼠肝脏表面及切面见多发散在的转移瘤结节,肝脏成瘤率83.33%,肝脏瘤组织细胞形态学符合胰腺癌的特征。在构建成功的10只胰腺癌肝转移小鼠模型中,CCL-17、CCL-22、CD44等分子在脾脏癌灶与肝转移灶的基因表达量高于癌旁肝组织,相对表达率<1(P<0.05);Ang-2、BAK、BAX等分子在脾脏癌灶与肝转移灶的基因表达量低于癌旁肝组织相对表达率>1<1(P<0.05)。结论:经脾注射法成功建立小鼠胰腺癌肝转移模型,能较好模拟胰腺癌体内肝转移过程。小鼠胰腺癌肝转移模型中相关转移分子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趋势与人体内胰腺癌肝转移基本一致,可为筛选抗肿瘤药物和研究胰腺癌转移行为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经脾注射法
转移
实时定量PCR
分子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肠道菌群探讨艾灸“足三里”“肝俞”穴抑制裸鼠结肠癌细胞肝转移机制
1
作者
宋亚芳
张晓梅
蒋诗媛
庄艺
王宇航
孙建华
机构
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养生康复学院
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常熟市第五人民医院
出处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3118-3126,共9页
基金
和也健康科技有限公司重明鸟计划专项科研基金(HYCMP-2021005):穴位磁疗调控肝髓系巨噬细胞增强抗PD-1对抑制肠癌细胞肝转移治疗效应的机制研究,负责人:宋亚芳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面上项目(82274630):GDNF-RET介导电针调节神经-结肠上皮对话缓解PIIBS模型小鼠内脏高敏感的机制研究,负责人:孙建华。
文摘
目的通过观察艾灸“足三里”、“肝俞”穴对抑制裸鼠结肠癌细胞肝转移肠道菌群的影响,探讨艾灸抑制结肠癌肝转移的潜在机制。方法运用脾脏注射法接种HCT116-GFP结肠癌细胞。将60只SPF级BALB/c雄性裸鼠分为4组:模型对照组、预防组、艾灸组、预防+艾灸组。穴位选用双侧“肝俞”和“足三里”穴,每天1次,每次10 min。计算各组间成瘤率及肝转移率、转移灶数目,运用16S rRNA法检测肠道菌群多样性变化。结果艾灸可显著降低肝转移率,减少转移灶数目。与模型对照组相比,预防组罗伊氏乳杆菌、Robinsoniella_peoriensis显著降低(P<0.05);艾灸组乳酸杆菌显著降低,耳蜗形梭菌、丹毒丝菌属-多枝梭菌显著升高(P<0.01);预防+艾灸组乳酸杆菌显著降低,丹毒丝菌属-多枝梭菌、嗜黏蛋白阿克曼菌、耳蜗形梭菌显著升高(P<0.05)。LEfSe差异分析显示预防组以粪芽孢菌属改变为主;艾灸组以Muribaculaceae、丹毒丝菌为标志;预防+艾灸组以疣微菌门、嗜黏蛋白阿克曼菌、丹毒丝菌为标志。结论艾灸“足三里”“肝俞”穴可抑制裸鼠结肠癌细胞肝转移,尤其给予5周的造模前后艾灸干预,抑制肝转移效果最好,其机制可能与调节肠道微生物群失衡状态有关。
关键词
艾灸
经脾注射法
结肠癌肝转移
肠道菌群
Keywords
Moxibustion
Intrasplenic injection
Liver metastasis of colorectal cancer
Gut microbiota
分类号
R285.5 [医药卫生—中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小鼠胰腺癌肝转移模型及相关分子表达的研究
2
作者
刘玉美
李婷
杨秀疆
机构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内窥镜中心
复旦大学肿瘤研究所
出处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551-556,共6页
文摘
目的:经脾注射法建立小鼠胰腺癌肝转移模型,初步研究部分转移相关分子的基因表达水平变化。方法:用脾脏注射法在12只C57/BL6小鼠中建立胰腺癌肝转移模型,6只小鼠注射PBS缓冲液作为对照。术后4周处死并解剖小鼠,观察腹腔内转移情况和肝脏成瘤的情况。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小鼠脾脏胰腺癌组织、胰腺癌肝转移组织及肝转移灶旁肝组织中相关转移分子的基因表达情况,比较其差异。结果:实验组12只小鼠的肝脏转移率为83.33%,解剖后观察脾脏表面均见单一瘤结节,其中10只小鼠肝脏表面及切面见多发散在的转移瘤结节,肝脏成瘤率83.33%,肝脏瘤组织细胞形态学符合胰腺癌的特征。在构建成功的10只胰腺癌肝转移小鼠模型中,CCL-17、CCL-22、CD44等分子在脾脏癌灶与肝转移灶的基因表达量高于癌旁肝组织,相对表达率<1(P<0.05);Ang-2、BAK、BAX等分子在脾脏癌灶与肝转移灶的基因表达量低于癌旁肝组织相对表达率>1<1(P<0.05)。结论:经脾注射法成功建立小鼠胰腺癌肝转移模型,能较好模拟胰腺癌体内肝转移过程。小鼠胰腺癌肝转移模型中相关转移分子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趋势与人体内胰腺癌肝转移基本一致,可为筛选抗肿瘤药物和研究胰腺癌转移行为提供帮助。
关键词
胰腺癌
经脾注射法
转移
实时定量PCR
分子
表达
Keywords
pancreatic cancer
intrasplenic injection
matastasis
quantitive real-time PCR(qRT-PCR)
molecules
expression
分类号
R735.9 [医药卫生—肿瘤]
R-332 [医药卫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从肠道菌群探讨艾灸“足三里”“肝俞”穴抑制裸鼠结肠癌细胞肝转移机制
宋亚芳
张晓梅
蒋诗媛
庄艺
王宇航
孙建华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小鼠胰腺癌肝转移模型及相关分子表达的研究
刘玉美
李婷
杨秀疆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