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脐单一部位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梅克尔憩室122例 被引量:1
1
作者 贾金华 孔萌 +3 位作者 刘红真 秦虹 刘传阳 张士松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599-603,共5页
目的探讨经脐单一部位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梅克尔憩室(Meckel’s diverticulum,MD)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2019年1月~2023年6月我科采用经脐单一部位腹腔镜手术治疗MD 122例,经脐部取纵行切口,切口左右分别置入5 mm trocar,于观察孔和操... 目的探讨经脐单一部位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梅克尔憩室(Meckel’s diverticulum,MD)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2019年1月~2023年6月我科采用经脐单一部位腹腔镜手术治疗MD 122例,经脐部取纵行切口,切口左右分别置入5 mm trocar,于观察孔和操作孔置入腹腔镜和无损伤肠钳,探查腹腔并寻找憩室,扩大脐部切口后将憩室提出腹腔外行切除吻合。结果122例患儿均在腹腔镜下明确诊断;4例术前诊断为急性坏疽性阑尾炎,术中腔镜探查诊断为MD合并穿孔;憩室合并下消化道出血48例、炎性反应38例、肠套叠12例、索带卡压肠梗阻8例、穿孔致腹膜炎12例。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58~125 min,平均78 min。术后病理均证实为MD。2例切口感染,经换药治疗后治愈。术后2~4 d开始流质饮食,5~9 d出院。119例患儿术后随访3~18个月,手术效果满意,无术后便血、吻合口狭窄、粘连性肠梗阻、切口疝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经脐单一部位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MD安全可行,MD合并穿孔或肠梗阻并不是经脐单一部位腹腔镜手术的禁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克尔憩室 经脐单一部位 腹腔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脐单一部位单通道与双通道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6
2
作者 牛志尚 郝春生 +4 位作者 叶辉 李龙 白东升 邱颖 管考平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3年第12期1112-1115,1119,共5页
目的 探讨经脐单一部位单通道与双通道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价值.方法 2010年1月-2012年12月,360例腹股沟斜疝患儿分为2组(单通道腹腔镜组178例,双通道腹腔镜组182例).单通道腹腔镜组于脐部上缘纵行切开10-15 mm,直视... 目的 探讨经脐单一部位单通道与双通道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价值.方法 2010年1月-2012年12月,360例腹股沟斜疝患儿分为2组(单通道腹腔镜组178例,双通道腹腔镜组182例).单通道腹腔镜组于脐部上缘纵行切开10-15 mm,直视下放置10 mm trocar,经trocar置入10 mm单孔带操作孔道的腹腔镜,自操作孔道置入专用加长5 mm腹腔镜持针器,经腹壁穿入腹腔-2-0带针丝线,荷包缝合未闭合内环口1周.双通道腹腔镜组于脐部纵行切开10-15 mm,蚊式钳游离切口上、下极皮下组织,于上极直视下置入5 mm trocar作为观察孔,下极钝性穿刺置入5 mm trocar作为操作孔,置入常规操作器械,荷包缝合内环口.结果 3岁以上的患儿双通道腹腔镜组术后脐部疼痛发生率高[46.3%(19/41) vs.23.7%(9/38),χ^2=4.425,P=0.035],但2组手术时间[(25.9±5.7)min vs.(25.0±5.4) min,t=1.538,P=0 125],术后住院时间[(1.8±0.8)d vs.(1.9±0.7)d,t=-1.263,P=0.207],住院费用[(3473.6±165.4)元 vs.(3478.2±131.4),t=-0.293,P=0 770]均无明显差异.单、双通道腹腔镜组分别随访172、168例,术后6个月无斜疝复发,无脐疝、睾丸萎缩及睾丸下降不全等并发症,脐部未见明显手术瘢痕.结论经脐单一部位单通道与双通道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疗效相当,腹壁不留瘢痕,但双通道腹腔镜手术无须特殊器械,更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股沟斜疝 经脐单一部位腹腔镜手术 疝囊高位结扎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脐单一部位三通道腹腔镜手术治疗隐睾22例 被引量:10
3
作者 郝春生 叶辉 +4 位作者 李龙 白东升 牛志尚 宋晋秋 邱颖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3年第5期415-417,共3页
目的探讨经脐单一部位三通道腹腔镜手术治疗隐睾的疗效。方法 2011年1月~2012年10月对22例(25侧)隐睾患儿,平均年龄2岁2个月,左侧7例,右侧12例,双侧3例,在脐部2 cm的单切口内分别置3个通道(3个5mm trocar),在腹腔镜辅助下,松解精索及... 目的探讨经脐单一部位三通道腹腔镜手术治疗隐睾的疗效。方法 2011年1月~2012年10月对22例(25侧)隐睾患儿,平均年龄2岁2个月,左侧7例,右侧12例,双侧3例,在脐部2 cm的单切口内分别置3个通道(3个5mm trocar),在腹腔镜辅助下,松解精索及输精管,将睾丸固定于阴囊内。结果 21例(24侧)固定于阴囊底,1例固定于阴囊上部。手术时间50~90 min,平均65 min。术后2~3 d出院。3个trocar孔均位于脐部伤口内,切口愈合后腹部无瘢痕。22例B超随访3~15个月(平均7.3月),无切口感染,无睾丸萎缩或回缩,无腹股沟斜疝或脐疝发生。结论经脐单一部位3通道腹腔镜手术治疗隐睾安全、有效,术后腹部无瘢痕,适用于腹腔内隐睾、腹股沟高位隐睾以及隐睾术后睾丸下降不全的病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脐单一部位 腹腔镜 隐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脐单一部位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30例 被引量:8
4
作者 陈建雷 吴缤 +2 位作者 孙庆林 顾志成 朱杰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12-313,317,共3页
目的探讨经脐单一部位腹腔镜下幽门环肌切开术治疗小儿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congenital hypertrophic pyloric stenosis,CHPS)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2年8月~2013年12月,我科应用腹腔镜经脐单一部位行幽门环肌切开术治疗小儿先天性肥... 目的探讨经脐单一部位腹腔镜下幽门环肌切开术治疗小儿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congenital hypertrophic pyloric stenosis,CHPS)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2年8月~2013年12月,我科应用腹腔镜经脐单一部位行幽门环肌切开术治疗小儿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30例。术中在脐部置入5 mm trocar,放置腹腔镜,在脐环皱褶旁右侧放置2个3 mm trocar,先后置入电钩、抓钳和幽门分离器,完成幽门环肌切开术。结果 30例手术顺利完成,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25~55 min,(35.9±12.1)min。无并发症发生。术后6 h拔除胃管,从喂糖水逐渐过渡至喂奶。术后住院3~6 d,(3.8±1.1)d。切口隐蔽且美观。30例术后随访3~6个月,生长发育均恢复正常,脐部外观美观,几乎无法观察到手术瘢痕。结论经脐一单部位腹腔镜下幽门环肌切开术治疗小儿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安全可靠,疗效满意,切口隐蔽且美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脐单一部位 腹腔镜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脐单一部位切口腹腔镜治疗小儿精索静脉曲张 被引量:7
5
作者 明安晓 张军 +2 位作者 李龙 李旭 刘树立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64-266,共3页
目的探讨经脐单一部位切口腹腔镜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治疗精索静脉曲张的疗效。方法 2014年1月~2015年1月对8例小儿精索静脉曲张行经脐单一部位切口腹腔镜手术。在脐窝内纵行切开1.0 cm皮肤,开放式置入5 mm trocar,气腹压力10 mm Hg,在... 目的探讨经脐单一部位切口腹腔镜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治疗精索静脉曲张的疗效。方法 2014年1月~2015年1月对8例小儿精索静脉曲张行经脐单一部位切口腹腔镜手术。在脐窝内纵行切开1.0 cm皮肤,开放式置入5 mm trocar,气腹压力10 mm Hg,在脐窝偏左侧放置第2个trocar。观察精索静脉明显扩张、迂曲,表面颜色发暗提示静脉回流障碍。经操作孔道置入剪刀,距离内环口3~5 cm处沿后腹膜表面剪开精索附近的后腹膜约2 cm。钝性分离精索血管,区分精索动静脉,无创抓钳提起精索血管,进一步游离松解精索2~3 cm。经腹壁穿入2-0带针丝线,在腹腔内单手操作打结,高位结扎精索静脉2道,切断结扎部位之间的精索静脉。结果 8例患儿均在经脐单一部位切口腹腔镜下完成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手术时间平均37 min(30~50 min)。脐部切口愈合好,无明显瘢痕形成。8例随访8~22个月,平均14个月,术后6个月复查左侧阴囊部位的静脉团块消失,阴囊下坠感及下腹不适症状消失,未见复发。结论经脐单一部位切口腹腔镜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精索静脉曲张,手术效果确切,腹部无可见瘢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精索静脉曲张 经脐单一部位切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专利电凝钩经脐单一部位腹腔镜胆囊联合阑尾切除3例 被引量:5
6
作者 朱家万 宝宏革 +1 位作者 张霞 易剑霞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2年第4期356-358,共3页
2010年3月~2011年4月应用专利电凝钩经脐单一部位行腹腔镜胆囊联合阑尾切除3例。在脐上缘做2cm弧形单一切口,置入2个5 mm及1个10 mm trocar,使3个trocar呈倒三角形,采用我们自己发明的专利电凝钩及改良的国产直形器械,先切除胆囊,暂不... 2010年3月~2011年4月应用专利电凝钩经脐单一部位行腹腔镜胆囊联合阑尾切除3例。在脐上缘做2cm弧形单一切口,置入2个5 mm及1个10 mm trocar,使3个trocar呈倒三角形,采用我们自己发明的专利电凝钩及改良的国产直形器械,先切除胆囊,暂不取出,然后在原单一切口内改变trocar的方向及体位的情况下切除阑尾,最后一并取出阑尾及胆囊。3例均顺利完成单一部位腹腔镜下胆囊联合阑尾切除术,手术时间50~85 min,平均63 min;出血量为15~40 ml,平均25 ml。3例分别随访1、5、20个月,均恢复良好,无腹痛等不适症状,腹壁无明显瘢痕,出院后1周即恢复正常工作。应用专利电凝钩行经脐单一部位腹腔镜胆囊联合阑尾切除方法可行、微创,美容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联合阑尾切除术 腹腔镜 专利电凝钩 经脐单一部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脐单一部位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术的初步体会 被引量:6
7
作者 吴硕东 范莹 +2 位作者 孔静 苏洋 田雨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2年第4期303-305,共3页
目的探讨经脐单一部位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术的可行性。方法 2009年6月~2011年10月对8例胰体尾部良性病变施行经脐单一部位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手术,其中保留脾脏3例,联合脾切除5例。超声刀游离周围韧带及远端胰腺,切割闭合器将胰体尾及脾血... 目的探讨经脐单一部位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术的可行性。方法 2009年6月~2011年10月对8例胰体尾部良性病变施行经脐单一部位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手术,其中保留脾脏3例,联合脾切除5例。超声刀游离周围韧带及远端胰腺,切割闭合器将胰体尾及脾血管切断,标本经脐取出。结果 7例经脐单一部位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术成功,1例因胰尾囊肿与周围粘连严重中转为多孔手术。手术时间130~240 min,(155±38)min;出血量50~250 ml,(101.3±71.6)ml;住院时间6~9 d,(7.4±1.1)d。所有患者均无术后出血、静脉血栓、发热感染等并发症。1例持续性胰漏,开腹手术修补。术后脐部切口愈合良好,美容效果明显。8例术后随访3~28个月,(14.3±8.6)月,均恢复正常工作及生活,预后良好。结论对于有经验的腹腔镜外科医生,经脐单一部位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术是可行的,并具有极佳的美容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脐单一部位腹腔镜手术 胰体尾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脐单一部位腹腔镜手术治疗消化性溃疡穿孔 被引量:2
8
作者 颜璟 罗涛 +3 位作者 岳晓林 吴艳军 蔺原 杨映弘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3年第9期841-843,共3页
目的探讨经脐单一部位腹腔镜手术治疗消化性溃疡穿孔的可行性。方法2010年10月~2012年2月对18例消化性溃疡穿孔行经脐单一部位腹腔镜手术。脐上缘做一长约2.5cm弧形切口,分别置人5、5、10mmtroear,腹腔镜下完成溃疡穿孔修补术。结... 目的探讨经脐单一部位腹腔镜手术治疗消化性溃疡穿孔的可行性。方法2010年10月~2012年2月对18例消化性溃疡穿孔行经脐单一部位腹腔镜手术。脐上缘做一长约2.5cm弧形切口,分别置人5、5、10mmtroear,腹腔镜下完成溃疡穿孔修补术。结果17例顺利完成穿孔修补;1例术中探查发现穿孔位于胃窦部,直径达1.2em,周缘胃壁组织菲薄,修补困难,改三孔法手术穿孔处胃窦前壁部分切除及修补。17例单纯行穿孔修补手术时间95~110min,平均103min;1例行胃窦前壁部分切除及修补手术时间145rain。1例发生右膈下脓肿,经彩超引导下穿刺引流及抗感染治疗后治愈;其余患者术后发热时间28—36h,体温最高达38.1℃。术后未使用镇痛药物。无穿孔再发,无切口并发症发生。住院时间6~14d,平均7.2d。13例随访2~4个月,复查胃镜提示溃疡愈合。结论经脐单一部位腹腔镜手术治疗消化性溃疡穿孔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消化性溃疡 穿孔修补术 经脐单一部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