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两种手术路径行半髋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分析
1
作者 左英 李军 +1 位作者 王新泉 范忠君 《中国实用医药》 2025年第6期25-29,共5页
目的 探讨两种手术路径行半髋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60例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路径不同分为研究组(34例)及对照组(26例)。研究组采用经股骨大转子骨折线路径行生物型加长柄半... 目的 探讨两种手术路径行半髋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60例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路径不同分为研究组(34例)及对照组(26例)。研究组采用经股骨大转子骨折线路径行生物型加长柄半髋置换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后外侧入路先将骨折复位再行生物型加长柄半髋置换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指标及住院时间,术后3、6个月Harris评分及术后1 d、术后6个月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观察两组患者术后髋关节恢复情况。结果 两组切口长度、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52.65±3.74)min短于对照组的(62.11±4.28)min、术中出血量(167.21±5.10)ml少于对照组的(184.23±8.68)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3、6个月Harris评分分别为(83.88±1.89)、(87.68±1.79)分,高于对照组的(78.69±2.45)、(83.88±1.03)分,术后1 d、术后6个月VAS评分分别为(2.62±1.02)、(1.44±0.75)分,低于对照组的(4.54±0.71)、(2.50±0.6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均未出现髋关节脱位。结论 经股骨大转子骨折线路径行生物型加长柄半髋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与常规后外侧入路相比,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术后患侧髋关节疼痛轻、髋关节功能恢复快,早期疗效更好,是一种理想的可行的手术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股骨大转子骨折线路径 生物型加长柄 半髋置换术 股骨转子骨折 高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髋关节功能康复的预测模型构建及评价
2
作者 韩双杨 赵李奔 陆泉秀 《临床误诊误治》 2025年第10期59-65,72,共8页
目的构建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康复的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2024年2月接受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的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361例,失访3例,问卷调查不合格6例,最终纳入352例... 目的构建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康复的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2024年2月接受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的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361例,失访3例,问卷调查不合格6例,最终纳入352例。根据术后康复情况分为康复良好组(n=276)与康复不佳组(n=7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髋关节功能康复不佳的影响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并予以评价。结果年龄、骨质疏松症、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延迟负重、恐动症、术后并发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低水平、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低水平是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康复不佳的危险因素,而24 h内急诊手术、功能锻炼依从性、自我效能是其保护因素(P<0.05,P<0.01)。据此构建预测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康复不佳的列线图模型,验证结果显示,该模型准确度较高,预测效能、临床效用良好。结论影响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康复的因素较多,基于此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具有较高准确度以及良好的预测价值、临床效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骨折 髓内钉 康复 危险因素 线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护理路径在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 被引量:9
3
作者 张碧云 刘月花 林沛桃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09年第8期28-30,共3页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经皮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7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5例,采用传统护理方法,观察组32例,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制定患者术前、术后的护理...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经皮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7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5例,采用传统护理方法,观察组32例,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制定患者术前、术后的护理及康复计划进行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经皮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中,能有效减少转子间骨折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使患者获得最佳的医疗护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护理路径 股骨转子骨折 内固定器 护理 围手术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三维及X线在股骨转子间骨折分型的可靠性 被引量:2
4
作者 龙飞攀 黄有荣 +4 位作者 章晓云 覃小玲 陈跃平 冯洋 董盼锋 《中国社区医师》 2019年第1期122-122,125,共2页
目的:比较CT三维重建在诊断股骨转子间骨折分型的应用及其可靠性。方法:收治既往影像学资料清晰且完整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108例,收集其影像学资料,由3名骨科医师分别进行阅片,并根据AO及Evans标准进行分型,并对其进行一致性检验。结果... 目的:比较CT三维重建在诊断股骨转子间骨折分型的应用及其可靠性。方法:收治既往影像学资料清晰且完整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108例,收集其影像学资料,由3名骨科医师分别进行阅片,并根据AO及Evans标准进行分型,并对其进行一致性检验。结果:股骨转子间骨折108例,AO分型及Evans分型中,基于CT三维组中的Kappa值均>X线组;基于CT三维及X线分型中,AO分型组的Kappa值均>AO亚型组与Evans分型组。结论:采用CT三维重建能够提高转子间骨折分型的准确性和精确性,AO分型的准确性较Evans分型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骨折 CT三维重建 骨折分型 X线分型 可靠性 KAPPA值 影像学资料 AO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骨转子间骨折线与前关节囊解剖关系的新认识
5
作者 张世民 张凯 +2 位作者 胡孙君 陈时益 李世杰 《解剖学杂志》 CAS 2021年第S01期31-31,共1页
股骨转子间骨折在骨科教科书中被划分为囊外骨折。转子间线是前方隆起的粗涩骨嵴,是前关节囊和髂股韧带的附着止点,是股骨颈与转子间两个解剖学范围的分界标志。本研究在10具成人髋关节标本,测量前关节囊附着点宽度及与股骨转子间线骨... 股骨转子间骨折在骨科教科书中被划分为囊外骨折。转子间线是前方隆起的粗涩骨嵴,是前关节囊和髂股韧带的附着止点,是股骨颈与转子间两个解剖学范围的分界标志。本研究在10具成人髋关节标本,测量前关节囊附着点宽度及与股骨转子间线骨性隆嵴的距离。结果发现前关节囊的平均止点宽度分别为:上部10.2mm,中间部9.8mm,下部10.4mm;前关节囊与转子间线骨性隆嵴的平均距离分别为:上部内侧为5.2mm,上部外侧为5.0mm;中部内侧为5.1mm,中部外侧为4.7mm;下部内侧为5.1mm,下部外侧5.3mm。临床上将95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CT影像资料导入Mimics软件,模拟骨折复位后,沿130?轴线斜面方向,测量头颈中下1/3骨折线与转子间线骨性隆嵴的距离,并分析髓内钉术后头前方皮质复位丢失(后陷)与前方骨折线的位置关系(6mm为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骨折 关节囊 骨折线 骨折复位 MIMICS软件 附着点 股骨 CT影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36例分析
6
作者 陈东旭 王霖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0期104-104,共1页
关键词 股骨转子骨折 固定术治疗 解剖钢板 X线透视 疗效满意 C型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族性石骨症骨折1例
7
作者 丁凤亚 郁传江 吕克同 《中国骨伤》 CAS 2005年第8期507-508,共2页
关键词 骨硬化症 家族性 病理性骨折 家族性石骨症 X线检查诊断 动力髋内固定 股骨转子 髂骨翼骨折 硬膜外麻醉 螺丝钉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