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2篇文章
< 1 2 3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颈动脉斑块超声影像组学特征对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的预测能力 被引量:2
1
作者 赖丹惠 江燕辉 +4 位作者 叶思婷 庄淑莲 杨爽 薛文 张建兴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42-750,共9页
目的探索超声影像组学在预测颈动脉支架置入(carotid artery stent,CAS)术后再狭窄(in-stent restenosis,ISR)发生的能力。方法回顾性收集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接受CAS术治疗患者共206例病例。将入组患者按7∶3的比例随机分为... 目的探索超声影像组学在预测颈动脉支架置入(carotid artery stent,CAS)术后再狭窄(in-stent restenosis,ISR)发生的能力。方法回顾性收集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接受CAS术治疗患者共206例病例。将入组患者按7∶3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144例)和测试集(62例),使用达尔文智能科研平台提取超声影像组学特征,从每个感兴趣区域中提取的1125个超声影像组学特征中筛选特征,使用不同的机器学习算法构建诊断模型,选择模型表现最好的分类器,建立了不同的预测模型,包括临床-超声特征模型、超声影像组学模型、临床-超声-超声影像组学的联合模型。结果在训练集中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病、高尿酸血症、甘油三酯和斑块位置是CAS术后发生ISR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临床-超声模型,训练集和测试集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别为0.896和0.644。超声影像组学模型对应的AUC值分别为0.961和0.715,联合模型对应的AUC值分别为0.947和0.727。结论超声影像组学模型预测ISR的能力优于传统的临床-超声模型。联合模型能够更好地预测ISR发生,从而提高传统评估的诊断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影像组学 动脉 支架置入术 再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原纤维酸性蛋白水平与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经颅多普勒超声表现的相关性研究
2
作者 吕翔 吕龙 +1 位作者 魏民 高玉华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31-935,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胶原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水平与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TCD)表现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9月至2024年2月于南京市高淳人民医院老年科接受颈动脉支架置入术... 目的探讨血清胶原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水平与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TCD)表现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9月至2024年2月于南京市高淳人民医院老年科接受颈动脉支架置入术的颈动脉狭窄患者123例,根据脑血管储备功能将其分为正常组39例和受损组84例,收集患者手术前后GFAP水平与TCD表现。通过ROC曲线分析血清GFAP水平对脑血管储备功能的评估值。结果受损组糖尿病比例、总胆固醇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受损组和正常组术前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mean flow velocity,MFV)、搏动指数(pulse index,PI)、收缩期峰值流速(peak systolic velocity,PSV)、GFAP、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S-100β蛋白水平明显低于术后(P<0.05)。受损组术前GFA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术后PI、PSV水平明显低于正常组,术后GFAP、NSE、S-100β蛋白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P<0.01)。术前和术后的血清GFAP水平均与术后MFV、PI、PSV水平呈负相关(P<0.01)。合并糖尿病、术后PSV、术前GFAP、术后GFAP、术后NSE、术后S-100β蛋白水平是影响颈动脉狭窄患者术后脑血管储备功能的独立因素(P<0.05,P<0.01)。术后血清GFAP水平较术前血清GFAP水平对术后脑血管储备功能的评估价值更高,其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60(95%CI:0.786~0.916)、0.777(95%CI:0.693~0.847)。结论血清GFAP水平与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TCD表现相关,可结合二者评估患者脑血管储备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狭窄 支架 脑血管循环 超声检查 多普勒 经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颈动脉闭塞支架置入术后血管再闭塞补救性治疗方法——股-颈动脉转流术报道
3
作者 闫喜格 王国玲 +7 位作者 张博刚 彭敏 董中君 申晓平 陈秀晓 贾倩 董会格 程莉 《中国卒中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31-336,共6页
急性缺血性卒中治疗的关键在于快速恢复缺血脑组织血流,发病时间窗内可给予静脉溶栓,效果不佳则桥接血管内介入治疗。当使用常规支架取栓、抽吸取栓、球囊扩张等方法未能开通闭塞的血管时,支架置入是有效的补救方法。部分患者支架置入... 急性缺血性卒中治疗的关键在于快速恢复缺血脑组织血流,发病时间窗内可给予静脉溶栓,效果不佳则桥接血管内介入治疗。当使用常规支架取栓、抽吸取栓、球囊扩张等方法未能开通闭塞的血管时,支架置入是有效的补救方法。部分患者支架置入后可能出现血管再闭塞,如不能快速开通闭塞血管,可导致严重残疾或死亡。本文报道了1例股-颈动脉转流术补救性治疗急性颈动脉闭塞支架置入术后血管再闭塞患者的诊疗过程,为快速解决这种不常见却又非常棘手的临床情况提供思路,该术式是一种值得推广普及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卒中 动脉支架置入术 动脉再闭塞 -动脉转流术 补救性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覆膜支架辅助手术治疗股动脉巨大假性动脉瘤1例
4
作者 龚皇博 胡亚立 卢辉俊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7-59,共3页
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治疗主要分为彩超引导下压迫动脉穿刺点、开放手术治疗、彩超引导下凝血酶注射治疗、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瘤体及载瘤动脉栓塞术,各种方法有各自的优缺点[1,2]。2024年4月我科对1例股动脉巨大假性动脉瘤采用覆膜支架... 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治疗主要分为彩超引导下压迫动脉穿刺点、开放手术治疗、彩超引导下凝血酶注射治疗、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瘤体及载瘤动脉栓塞术,各种方法有各自的优缺点[1,2]。2024年4月我科对1例股动脉巨大假性动脉瘤采用覆膜支架辅助手术治疗,治疗效果确切,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覆膜支架 动脉 巨大假性动脉 辅助手术 开放手术治疗 动脉穿刺点 彩超引导下 载瘤动脉栓塞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远端桡动脉入路行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初步探讨
5
作者 李茂港 曹刚 +1 位作者 曾欢 马麟 《介入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61-765,共5页
目的探讨远端桡动脉入路(distal radial access,DRA)颈动脉支架植入术(carotid artery stenting,CAS)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连续纳入2023年7月至2024年6月在赣州市立医院接受治疗的颈动脉狭窄患者。由1名神经介入... 目的探讨远端桡动脉入路(distal radial access,DRA)颈动脉支架植入术(carotid artery stenting,CAS)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连续纳入2023年7月至2024年6月在赣州市立医院接受治疗的颈动脉狭窄患者。由1名神经介入经验丰富的神经介入医师实施DRA行CAS。收集患者基线资料、手术相关资料及并发症数据。结果最终纳入14例患者,年龄(65.4±7.8)岁。13例患者成功实施右侧DRA行CAS,仅1例改为交叉至右股动脉入路后成功植入支架。术后2例患者出现DRA相关轻微血肿,未予处理,随后自行消散;1例术中出现一过性脑缺血缺氧发作,后完全恢复正常。未发生DRA相关术后麻木、疼痛、严重血肿、48 h内桡动脉闭塞,未发生脑卒中、死亡。结论DRA行CAS安全有效,是CAS可选入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烟壶 远端桡动脉入路 动脉支架植入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浅动脉支架再狭窄列线图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和验证
6
作者 曾小科 刘原 +2 位作者 左浩 李泞珊 徐亚丽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22-427,共6页
目的构建并验证股浅动脉支架植入患者支架再狭窄列线图风险预测模型。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2022年11月在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血管外科住院的股浅动脉支架植入患者150例。采用单因素分析、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算法... 目的构建并验证股浅动脉支架植入患者支架再狭窄列线图风险预测模型。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2022年11月在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血管外科住院的股浅动脉支架植入患者150例。采用单因素分析、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算法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股浅动脉支架植入患者支架再狭窄的危险因素。制作列线图,内部验证采用Bootstrap法,采用一致性指数评估模型区分度,采用校准图评估校准度。结果股浅动脉支架植入术后1年支架再狭窄患者55例(36.7%)。单因素分析、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算法及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脑卒中史(OR=9.152,95%CI2.957~28.322)、慢性肾病(OR=14.639,95%CI 2.378~90.115)、纤维蛋白原浓度(OR=8.422,95%CI 3.139~22.594)、术前闭塞(OR=3.604,95%CI 1.446~8.981)和钙化斑块(OR=5.167,95%CI 2.044~13.059)是股浅动脉支架植入患者术后1年发生支架再狭窄的最佳预测因子。预测模型的一致性指数为0.876(95%CI 0.812~0.939),特异度和敏感度分别为93.6%和70.9%,Brie分数为0.124,模型内部验证后的一致性指数为0.859。校准图显示理想概率曲线和实际概率曲线重合度较高。结论本研究构建的股浅动脉支架再狭窄列线图风险预测模型区分度与校准度较好,对于临床预测股浅动脉支架植入患者发生支架再狭窄具有较好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 超声检查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支架 列线图表 风险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发生并发症风险预测模型ABCD的构建与验证 被引量:1
7
作者 卢婷 王建红 +3 位作者 薛朝杨 范羽 温贤秀 杨杰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35-1038,共4页
目的 探讨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rotid artery stenting, CAS)术后1年发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基于危险因素建立并发症的风险预测模型并验证。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四川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行CAS的颈动脉狭窄患者313例。根... 目的 探讨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rotid artery stenting, CAS)术后1年发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基于危险因素建立并发症的风险预测模型并验证。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四川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行CAS的颈动脉狭窄患者313例。根据CAS术后复查时间的先后顺序以3:1的比例分为建模组235例和验证组78例,建模组根据有无并发症分为无并发症组182例和并发症组53例。比较建模组与验证组一般资料,采用单因素logistic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分析发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采用逻辑评分法构建模型,采用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 AUC)验证模型。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抗血小板药物未遵医嘱服用、体质量指数异常、吸烟史、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CAS术后1年发生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OR=65.656,95%CI:12.052~357.683,P=0.000;OR=2.298,95%CI:1.023~5.163,P=0.044;OR=5.965,95%CI:2.527~14.079,P=0.000;OR=6.290,95%CI:1.828~21.645,P=0.004)。建模组AUC为0.827,验证组AUC为0.806。结论 抗血小板药物未遵医嘱服用、体质量指数异常、吸烟史、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CAS术后1年发生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本研究构建的ABCD风险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区分度和准确性,可为临床早期识别和预防CAS术后并发症的高危人群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狭窄 卒中 危险因素 动脉支架置入术 风险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闭塞行复合手术再通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王正宇 卢光东 +9 位作者 王韬 许文龙 陆夏 陈飞 杨斌 高鹏 王亚冰 谌燕飞 马妍 焦力群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505-513,共9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闭塞行复合手术再通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6年6月至2023年4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脑血运重建中心17例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闭塞行复合手术再通治疗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是否再通成... 目的探讨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闭塞行复合手术再通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6年6月至2023年4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脑血运重建中心17例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闭塞行复合手术再通治疗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是否再通成功,将其分为再通成功组与再通失败组。血管成功再通定义为术后即刻改良脑梗死溶栓(mTICI)分级≥2b级且残余狭窄率<50%。记录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高脂血症史、冠心病史)、临床资料[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空腹血糖、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闭塞侧别、病变累及节段、合并对侧颈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前交通动脉开放、后交通动脉开放、颈外内动脉代偿、软脑膜动脉代偿、残端形态、影像学诊断闭塞至再通的时间],并进行组间比较。记录闭塞血管再通及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对患者进行术后3、6个月及≥1年的影像学及临床随访。结果17例患者中,再通成功占比为13/17;1例患者术后发生开通血管的再闭塞,经溶栓治疗后再通,但出现颈部血肿伴呼吸困难,经急诊手术处理后恢复;无术后卒中或死亡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占比为1/17。与再通成功组患者相比,再通失败组患者高密度脂蛋白和总胆固醇水平较高,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高密度脂蛋白:(1.3±0.3)mmol/L比(0.9±0.3)mmol/L,t=-2.139;总胆固醇:(4.2±0.8)mmol/L比(3.1±0.7)mmol/L,t=-2.649;均P<0.05];其余基线资料和临床资料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13例再通成功组中9例完成了影像学随访,随访时间3.8~36.9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22.8(12.8,34.7)个月,其中1例(1/9)患者于术后33.0个月发生再通血管的再狭窄,再次行支架置入治疗。结论初步分析表明,采用复合手术再通颈动脉支架置入后闭塞有较好的再通成功和较低的围手术期并发症。对于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慢性闭塞患者,在多模态影像学评估下,可尝试应用复合手术行再通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架置入术后闭塞 动脉闭塞 复合手术 再通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次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治疗放射性多发颈部动脉狭窄合并脑梗死一例 被引量:1
9
作者 刘明丽 沈佐廷 +3 位作者 杨晓玲 魏珍玉 钟萍 李土明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9-54,共6页
鼻咽癌放射治疗容易导致颈动脉损伤,随着患者生存时间的延长,可逐渐出现严重的颈动脉狭窄且易导致急性脑梗死事件。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是目前治疗严重颈动脉狭窄的有效方法之一。该研究报道了1例鼻咽癌患者放射治疗后颈部动脉多发狭窄合... 鼻咽癌放射治疗容易导致颈动脉损伤,随着患者生存时间的延长,可逐渐出现严重的颈动脉狭窄且易导致急性脑梗死事件。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是目前治疗严重颈动脉狭窄的有效方法之一。该研究报道了1例鼻咽癌患者放射治疗后颈部动脉多发狭窄合并急性脑梗死并接受多次单侧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治疗的病历资料,结合文献分析其诊治经过及相关特征,以供临床医师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动脉狭窄 鼻咽癌 放射治疗 动脉支架置入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向斑块切除联合药物涂层球囊治疗老年股腘动脉病变患者的对比观察
10
作者 李杨 隗立兵 +6 位作者 齐一侠 马天宇 刘端 张帆 郭建明 谷涌泉 郭连瑞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05-909,共5页
目的评价定向斑块切除联合药物涂层球囊(directional atherectomy and anti-restenosis theraphy,DAART)对比普通球囊联合金属裸支架(bare-mental stent,BMS)治疗老年股腘动脉病变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收集2016年... 目的评价定向斑块切除联合药物涂层球囊(directional atherectomy and anti-restenosis theraphy,DAART)对比普通球囊联合金属裸支架(bare-mental stent,BMS)治疗老年股腘动脉病变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收集2016年5月至2019年9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接受股腘动脉病变治疗的老年患者116例,分为DAART组57例,BMS组59例。结果DAART组与BMS组年龄、危险因素、卢瑟福分级、病变长度、病变性质、病变部位、全球肢体解剖分期系统分级、膝下流出道、术前踝肱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MS组慢性肢体威胁性缺血比例显著高于DAAR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成功率均为100%,DAART组1年和2年的1期通畅率显著高于BMS组(90.4%vs 75.0%,76.3%vs 57.3%,P<0.045)。DAART组与BMS组1年和2年的免于靶病变血运重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6.1%vs 88.8%,91.6%vs 77.7%,P>0.05)。随访2年,DAART组与BMS组主要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10.0%(5例)和20.8%(12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AART治疗老年患者股腘动脉病变的中期有效性优于普通球囊联合BMS,但针对老年患者术前更应综合评估制定合理的手术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块切除术 动脉 动脉 对比研究 药物涂层球囊 金属裸支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动脉脉搏波结合尿转铁蛋白和β_(2)微球蛋白检测在高血压肾病患者肾损伤中的应用
11
作者 王赟 米亚儒 +1 位作者 王媛媛 邓荷萍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52-757,共6页
目的 探讨颈动脉脉搏波结合尿转铁蛋白(transferrin, TRF)、β_(2)微球蛋白(β_(2)-microglobulin, β_(2)-MG)对高血压肾病患者肾损伤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5月至2024年4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住院的高血压肾病患者30例(高血压... 目的 探讨颈动脉脉搏波结合尿转铁蛋白(transferrin, TRF)、β_(2)微球蛋白(β_(2)-microglobulin, β_(2)-MG)对高血压肾病患者肾损伤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5月至2024年4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住院的高血压肾病患者30例(高血压肾病组),单纯高血压患者30例(高血压组),非高血压肾病患者90例(非高血压肾病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对照组)。高血压肾病及非高血压肾病患者120例,又根据肾功能损伤程度分为正常组28例、轻度损伤组36例、中度损伤组31例及重度损伤组25例。检测并比较各组颈动脉脉搏波指标[收缩期开始时脉搏波传导速度(pulse wave velocity at beginning of the systole, PWV-BS)、收缩期结束时脉搏波传导速度(pulse wave velocity at ending of the systole, PWV-ES)]、尿TRF及β_(2)-MG水平。采用ROC曲线分析各指标诊断高血压肾病的价值,有序多分类logistics回归分析各指标与肾功能损伤程度的关系。结果 高血压肾病组、非高血压肾病组、高血压组、对照组PWV-BS、PWV-ES、尿TRF及β_(2)-MG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PWV-BS、PWV-ES、尿TRF及β_(2)-MG水平联合诊断高血压肾病的曲线下面积为0.907,高于四者单独诊断的0.774、0.743、0.728、0.749(P<0.01)。重度损伤组、中度损伤组、轻度损伤组、正常组PWV-BS、PWV-ES、尿TRF及β_(2)-MG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序多分类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PWV-BS(OR=1.824,95%CI:1.272~2.616,P=0.001)、PWV-ES(OR=1.910,95%CI:1.268~2.877,P=0.002)、尿TRF(OR=2.442,95%CI:1.485~4.018,P=0.001)及β_(2)-MG(OR=2.807,95%CI:1.580~4.984,P=0.001)是影响肾病患者肾功能损伤程度的危险因素。结论 颈动脉脉搏波结合尿TRF、β_(2)-MG检测可辅助诊断高血压肾病,且与肾功能损伤程度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肾性 动脉-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 转铁蛋白 肾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外动脉支架置入术后特发性三叉神经痛一例
12
作者 何建霄 李薪阳 +1 位作者 孙起军 毛明利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537-540,共4页
三叉神经痛(TN)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常给患者带来难以忍受的疼痛。作者报道1例颈外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发生特发性TN患者的诊治经过并分析其疼痛病因,考虑与上颌动脉血流改善后压迫冲击三叉神经有关。应用卡马西平治疗后患者T... 三叉神经痛(TN)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常给患者带来难以忍受的疼痛。作者报道1例颈外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发生特发性TN患者的诊治经过并分析其疼痛病因,考虑与上颌动脉血流改善后压迫冲击三叉神经有关。应用卡马西平治疗后患者TN有效缓解,出院1周后随访未诉其他不适,TN控制良好。国内外尚未见相关报道,故报道该病例供临床医师参考与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狭窄 动脉支架置入术 三叉神经痛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otarex机械血栓切除系统联合药物涂层球囊治疗股腘动脉支架内再狭窄 被引量:3
13
作者 丁洁 李天润 +6 位作者 庄金满 栾景源 王昌明 刘启佳 赵世录 杨广鑫 赵彦清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78-183,共6页
目的探讨Rotarex机械血栓切除联合药物涂层球囊(drug-coated balloon,DCB)扩张治疗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支架内再狭窄(in-stent restenosis,ISR)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2022年3月53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支架植入后再狭... 目的探讨Rotarex机械血栓切除联合药物涂层球囊(drug-coated balloon,DCB)扩张治疗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支架内再狭窄(in-stent restenosis,ISR)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2022年3月53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支架植入后再狭窄资料。覆膜支架9例,裸支架44例。均行Rotarex机械血栓切除联合DCB扩张治疗。术后予抗血小板及抗凝治疗。结果53例均下肢动脉再通成功。Rotarex机械血栓切除联合DCB扩张治疗后造影,3例支架内残余血栓,留置溶栓导管溶栓,复查造影显示血流恢复;5例膝下动脉栓塞,其中胫腓干动脉开口处3例,经6F外周血栓抽吸导管吸栓后血流通畅,胫后动脉近段闭塞2例,经球囊扩张后血流通畅。3例残余狭窄>30%,置入补救性支架。术后未出现穿刺点相关并发症,无心脑血管意外或死亡。术前踝肱指数(ankle brachial index,ABI)0.33±0.06,术后出院时0.84±0.07(t=-39.443,P<0.001)。53例均完成3个月随访,52例完成6个月随访,49例完成12个月随访。一期通畅率术后3个月100%(53/53),6个月92%(48/52),12个月84%(41/49)。2例再次出现下肢缺血症状,分别于术后9、10个月行DCB扩张。12个月免于临床驱动的靶血管再干预率为95.9%(47/49)。死亡4例(1例消化道出血,2例新冠肺炎,1例不详),踝关节以远截肢3例。结论Rotarex机械血栓切除系统联合DCB治疗股腘动脉ISR安全有效,通畅率和再干预率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架内再狭窄 血栓清除 Rotarex系统 药物涂层球囊 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循环串联病变患者急诊颈动脉支架置入后支架内再闭塞的影响因素及预后探讨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广英 张琰 +5 位作者 于萍 刘基 赵振宇 王贤军 孙洪扬 宫健 《中国卒中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88-894,共7页
目的探讨前循环串联病变患者颈动脉支架置入后支架内再闭塞的可能影响因素及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连续收集2020年6月—2022年9月于临沂市人民医院就诊的前循环串联病变且术中接受颈动脉支架置入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分析上述患者手术... 目的探讨前循环串联病变患者颈动脉支架置入后支架内再闭塞的可能影响因素及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连续收集2020年6月—2022年9月于临沂市人民医院就诊的前循环串联病变且术中接受颈动脉支架置入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分析上述患者手术操作过程、血管再通、术后并发症以及预后情况。同时依据90 d功能预后,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11例前循环串联病变且接受急诊颈动脉支架置入治疗的患者,术后有16例(14.4%)患者发生支架内再闭塞。分析发现支架内再闭塞患者术后残余狭窄程度较高且多数患者术前未进行充分的抗栓治疗。同时依据90 d功能预后,将111例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66例)与预后不良组(45例),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后支架内再闭塞(OR 0.315,95%CI 0.106~0.932,P=0.037)及术前梗死核心区体积(OR 0.978,95%CI 0.959~0.997,P=0.023)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前循环串联病变患者颈动脉支架置入后再闭塞可能与术后残余狭窄程度高、抗栓治疗不充分等因素相关,而术前梗死核心区体积以及支架内再闭塞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串联病变 动脉支架 再闭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支架与双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颅内分叉处宽颈动脉瘤的临床价值对比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化彪 张本骏 +3 位作者 李亚华 张庆辉 徐苗 韩新巍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56-559,共4页
目的:探讨单支架辅助弹簧圈(SSAC)和双支架辅助弹簧圈(DSAC)栓塞颅内分叉处宽颈动脉瘤(WNBA)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8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颅内分叉处WNBA患者109例,其中SSAC栓塞68例和DSAC栓塞41例。比较两组术中支... 目的:探讨单支架辅助弹簧圈(SSAC)和双支架辅助弹簧圈(DSAC)栓塞颅内分叉处宽颈动脉瘤(WNBA)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8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颅内分叉处WNBA患者109例,其中SSAC栓塞68例和DSAC栓塞41例。比较两组术中支架内血栓形成、替罗非班或依替巴肽应用情况,手术时间、费用,术后即刻Raymond-Roy闭塞分级(RROC)以及出院时改良Rankin(mRS)评分;术后3~6个月随访,比较两组支架内狭窄情况、RROC和mRS评分。结果:SSAC组术中支架内血栓形成率、手术时间、手术费用和替罗非班或依替巴肽应用率,出院时和术后3~6个月的mRS评分以及术后支架内狭窄率均低于DSAC组(P<0.05)。结论:SSAC治疗颅内分叉处WNBA支架内血栓形成和支架内狭窄率低、并发症少,且手术耗时短、费用低,更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架辅助弹簧圈 支架辅助弹簧圈 颅内分叉处宽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手术治疗症状性慢性颈总动脉闭塞疗效分析
16
作者 邹昊宇 季智勇 +3 位作者 王春雷 徐善才 郑秉杰 史怀璋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586-594,共9页
目的 探讨复合手术治疗症状性慢性颈总动脉闭塞的技术要点、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与结果 纳入2022年12月至2024年10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复合手术治疗的10例症状性慢性颈总动脉闭塞患者,术前改良Rankin量表(mRS)中位评分... 目的 探讨复合手术治疗症状性慢性颈总动脉闭塞的技术要点、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与结果 纳入2022年12月至2024年10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复合手术治疗的10例症状性慢性颈总动脉闭塞患者,术前改良Rankin量表(mRS)中位评分为2(1,2)分。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血运重建,技术成功率为10/10,其中颈动脉内膜切除术联合经颈动脉逆行再通6例(颈总动脉残端较短患者),颈动脉内膜切除术联合经股动脉顺行再通4例(颈总动脉残端较长患者)。术后1例发生脑过度灌注综合征,无颈部血肿、出血性卒中、缺血性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等手术相关并发症。中位随访时间10(9,12)个月,随访期间无需再次治疗的严重支架内再狭窄、同侧缺血性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末次随访时mRS中位评分为0(0,1)分,较术前降低(Z=-0.289,P=0.004)。结论 复合手术治疗症状性慢性颈总动脉闭塞安全、有效。临床实践中颈动脉内膜切除术联合经颈动脉逆行再通可能对颈总动脉残端较短的症状性慢性颈总动脉闭塞具有相对明显的优势,可能更易获得理想的血管再通效果,但尚待更多的病例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血栓形成 动脉 动脉内膜切除术 球囊和椭圆囊 支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模态影像引导的复合手术治疗症状性慢性颈内动脉闭塞疗效分析
17
作者 张海红 白雪亮 +2 位作者 高恺明 刘伟 王红光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569-576,共8页
目的 探讨多模态影像引导的复合手术治疗症状性慢性颈内动脉闭塞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与结果 纳入2018年7月至2023年8月在天津市环湖医院行复合手术的25例症状性慢性颈内动脉闭塞患者,均于术前完善多模态影像学检查,包括颈部血管超声... 目的 探讨多模态影像引导的复合手术治疗症状性慢性颈内动脉闭塞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与结果 纳入2018年7月至2023年8月在天津市环湖医院行复合手术的25例症状性慢性颈内动脉闭塞患者,均于术前完善多模态影像学检查,包括颈部血管超声、经颅多普勒超声(TCD)、CTA或DSA、CT灌注成像(CTP)或灌注成像(PWI)、高分辨率MRI,并在复合手术室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血管内治疗。术后所有患者均实现血管再通,手术成功率为100%(25/25)。术后第1天25例患者行头部CT检查,1例术中发生蛛网膜下腔出血。术后7 d内,24例患者行CTP或PWI检查,脑灌注较术前均有所改善;25例患者行头部MRI检查,4例存在脑梗死;24例患者行颈部血管超声或TCD检查,颈内动脉均血流通畅。出院时、术后6个月和1年平均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为3.36、2.72和2.72分,平均改良Rankin量表评分为0.76、0.60和0.60分。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为20%(5/25);平均随访24.88个月,同侧颈内动脉再狭窄率为16%(4/25),均未发生同侧颈内动脉再闭塞。结论 多模态影像引导的复合手术技术可行,且临床应用具有良好疗效和安全性,为症状性慢性颈内动脉闭塞提供新的治疗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血栓形成 动脉 动脉内膜切除术 球囊和椭圆囊 支架 多模态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动脉蹼致异位栓塞行机械取栓及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后再狭窄一例并文献复习
18
作者 赵鹏 张萍 +2 位作者 王金霞 吴绍光 刘杰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52-255,共4页
颈动脉蹼是一种主要累及颈动脉分叉处和球部并凸出于管腔的双层膜状结构,是缺血性卒中的潜在危险因素之一。颈动脉蹼可改变颈动脉管腔结构,导致血流动力学异常,局部易形成血栓,脱落后即可引发颅内动脉栓塞,是青年卒中的常见病因。该文... 颈动脉蹼是一种主要累及颈动脉分叉处和球部并凸出于管腔的双层膜状结构,是缺血性卒中的潜在危险因素之一。颈动脉蹼可改变颈动脉管腔结构,导致血流动力学异常,局部易形成血栓,脱落后即可引发颅内动脉栓塞,是青年卒中的常见病因。该文报道了1例颈动脉蹼致异位栓塞行机械取栓及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后再狭窄患者,以期为临床医师认识、诊断和治疗该疾病提供参考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 动脉狭窄 动脉内膜切除术 动脉 动脉支架置入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股动脉入路颈动脉支架置入术中导引导管支撑力的影响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9
作者 杨士运 周欣梅 +3 位作者 文晓东 蒋媛静 冯文勇 罗宁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482-487,共6页
颈动脉粥样硬化是造成颈动脉狭窄的主要病因,由于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造成卒中的比例约占卒中病因发生率的25%,几项大型的随机对照试验结果表明,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在颈动脉狭窄治疗中安全、有效,并使之成为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的代替疗法... 颈动脉粥样硬化是造成颈动脉狭窄的主要病因,由于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造成卒中的比例约占卒中病因发生率的25%,几项大型的随机对照试验结果表明,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在颈动脉狭窄治疗中安全、有效,并使之成为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的代替疗法。在颈动脉支架置入术中,导引导管的支撑力对于维持输送系统的稳定以保证介入材料通过,以及颈动脉支架释放至关重要,但可检索到的关于导引导管支撑力的形成及其影响机制的相关研究较少。本文拟对目前已有导引导管支撑力的相关研究进汇总,对经股动脉入路颈动脉支架置入术中导引导管支撑力的影响机制进行归纳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入路 动脉支架置入术 导引导管 支撑力 动脉支架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纯血管内治疗与复合手术治疗症状性慢性颈内动脉闭塞疗效对比分析
20
作者 刘树桑 孙酒 +3 位作者 嵇龙鑫 薛志伟 赵鹏 王东海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577-585,共9页
目的 对比分析单纯血管内治疗与复合手术治疗症状性慢性颈内动脉闭塞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纳入2016年5月至2025年3月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接受复合手术(复合手术组,60例)或单纯血管内治疗(单纯血管内治疗组,43例)的103例症状性慢性颈... 目的 对比分析单纯血管内治疗与复合手术治疗症状性慢性颈内动脉闭塞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纳入2016年5月至2025年3月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接受复合手术(复合手术组,60例)或单纯血管内治疗(单纯血管内治疗组,43例)的103例症状性慢性颈内动脉闭塞患者,根据术前DSA检查结合Hasan分型分为A型、B型、C型、D型共4种类型。记录血管再通率以及围手术期、随访期间和血管再通病例中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复合手术组血管再通率高于单纯血管内治疗组(χ^(2)=10.885,P=0.001),其中Hasan分型C型采用复合手术更具优势(Fisher确切概率法:P=0.024)。复合手术组与单纯血管内治疗组围手术期并发症(χ^(2)=0.008,P=0.928)、随访期间死亡(Fisher确切概率法:P=1.000)以及血管再通病例中新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缺血性卒中(Fisher确切概率法:P=0.251)和同侧颈内动脉再狭窄或再闭塞发生率(Fisher确切概率法:P=0.21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症状性慢性颈内动脉闭塞患者,复合手术治疗在血管再通方面更具优势,复合手术与单纯血管内治疗在安全性和术后同侧颈内动脉再狭窄或再闭塞方面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血栓形成 动脉 动脉内膜切除术 球囊和椭圆囊 支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