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脐单一腹腔镜监视下联合经肛门拖出次全结肠切除术治疗先天性长段巨结肠 被引量:11
1
作者 于增文 李索林 +3 位作者 孙驰 李英超 耿娜 徐伟立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1年第6期505-507,共3页
目的探讨经脐单一腹腔镜监视下联合经肛门直肠内拖出次全结肠切除术治疗长段型先天性巨结肠及其类缘性疾病的可行性和效果。方法 2010年3~12月,对6例长段型先天性巨结肠及其类缘病的病儿实施经脐单一腹腔镜监视下联合经肛门直肠肌鞘入... 目的探讨经脐单一腹腔镜监视下联合经肛门直肠内拖出次全结肠切除术治疗长段型先天性巨结肠及其类缘性疾病的可行性和效果。方法 2010年3~12月,对6例长段型先天性巨结肠及其类缘病的病儿实施经脐单一腹腔镜监视下联合经肛门直肠肌鞘入路游离全部结肠,然后拖出体外完成次全结肠切除术。结果全部病儿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88±18 min(155~225 min);切除肠段70~90 cm,术中估计出血10~20 ml。无术中并发症。1例术后6天因小肠梗阻开腹探查。大便次数由术后近期的每天5~15次降至2个月后的3~5次,随访2~10个月,平均6个月,无大便失禁或便秘复发,复查肛管直肠测压反应接近正常。结论经脐单一腹腔镜联合经肛门拖出次全结肠切除术安全、可行,使手术创伤更小,无腹部可见的手术瘢痕,达到经自然腔道内镜手术(NOTES)的美观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单一 经肛门拖出 次全结肠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无腹壁辅助切口直肠经肛门拖出法完全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16例报告 被引量:8
2
作者 李瑞生 王立军 张富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2年第3期220-222,共3页
目的探讨改良无腹壁辅助切口直肠经肛门拖出法完全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直肠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08年8月~2010年9月对16例直肠癌行改良完全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利用引导管将吻合器钉座自肛门置入肿瘤近侧结肠,结肠壁... 目的探讨改良无腹壁辅助切口直肠经肛门拖出法完全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直肠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08年8月~2010年9月对16例直肠癌行改良完全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利用引导管将吻合器钉座自肛门置入肿瘤近侧结肠,结肠壁上戳孔引出吻合器钉座拉杆,腔镜下直线切割闭合器离断距离吻合器钉座远端3 cm的结肠。远侧带瘤肠管内翻经肛门拖出、切除,残端荷包缝合后还纳,吻合器从肛门进入,腹腔内腹腔镜直视下用吻合器行结直肠或结肠肛管吻合,无须腹部辅助切口。结果 16例手术全部成功,无中转开腹手术。手术时间170~290 min,平均230 min。术中出血50~100 ml,平均55 ml。切缘均无癌残留。术后40~60 h,平均52 h胃肠功能恢复。术后住院时间4~7 d,平均5 d。16例随访14~36个月,平均26个月:排便习惯均正常,1~2次/d;无明显性功能障碍和排尿困难;14例B超及CT检查无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发生,吻合口、trocar口无肿瘤种植,无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结论改良完全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临床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腹腔镜 全直肠系膜切除术 经肛门拖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肛门拖出标本的全腹腔镜直肠癌全系膜切除术 被引量:13
3
作者 王敬文 袁其华 周志坚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0年第10期928-930,共3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直肠癌全系膜切除术中切除标本自肛门内拖出的可行性。方法 2007年1月~2010年5月,对30例肿块〈5 cm的直肠癌施行全腹腔镜直肠癌全系膜切除术,手术标本自肛门拖出,肠断端腔镜下荷包缝合及管型吻合器结直肠吻合。结果 30例... 目的探讨腹腔镜直肠癌全系膜切除术中切除标本自肛门内拖出的可行性。方法 2007年1月~2010年5月,对30例肿块〈5 cm的直肠癌施行全腹腔镜直肠癌全系膜切除术,手术标本自肛门拖出,肠断端腔镜下荷包缝合及管型吻合器结直肠吻合。结果 30例在腹腔镜下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无腹腔、盆腔脏器的损伤。手术时间120~240min,平均150 min;术中出血20~80 ml,平均35 ml。发生吻合口漏4例,均经保守治疗治愈(18~30 d)。术后随访3~40个月,平均24.3月,2例1年后吻合口复发。结论直径〈5 cm的标本自肛门拖出的全腹腔镜直肠癌全系膜切除术是可行的,避免腹部辅助切口,创伤更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全腹腔镜直肠系膜切除术 全腹腔内吻合 经肛门拖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肛门结肠拖出术治疗新生儿及婴儿先天性巨结肠 被引量:14
4
作者 贾钧 余奇志 +2 位作者 刘钢 黄柳明 李龙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00-201,共2页
目的 :介绍经肛门结肠拖出术治疗新生儿及婴儿先天性巨结肠。方法 :回顾 4 3例采用经肛门结肠拖出术治疗的新生儿及婴儿先天性巨结肠。患儿年龄 14d至 12个月。方法为在肛门齿状线处切开直肠黏膜 ,向近端游离达盆底腹膜返折处。切除直... 目的 :介绍经肛门结肠拖出术治疗新生儿及婴儿先天性巨结肠。方法 :回顾 4 3例采用经肛门结肠拖出术治疗的新生儿及婴儿先天性巨结肠。患儿年龄 14d至 12个月。方法为在肛门齿状线处切开直肠黏膜 ,向近端游离达盆底腹膜返折处。切除直肠肌鞘后壁约 1 0~ 1.5cm一条。游离乙状结肠达正常结肠后切断。拖出正常结肠与肛门吻合。结果 :4 3例经肛门直肠结肠拖出切除病变肠段顺利完成手术 ,术中出血少 ,术后 1~ 2d进食 ,5~ 7d出院 ,无术后尿潴留 ,无伤口感染及肛门回缩。全部患儿获随访 3~ 9个月 ,排便功能正常 ,无肛门狭窄发生。2例偶有污粪 ,为术后早期病例。结论 :经肛门结肠拖出术操作简便 ,创伤小 ,恢复快 ,术后护理负担轻 ,并发症少。此术式是新生儿和婴儿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性治疗的理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rschsprung病/外科学 经肛门结肠 婴儿 婴儿 新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肛门一期拖出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的评估 被引量:7
5
作者 施诚仁 余世耀 +3 位作者 励楚刚 王捍平 蔡威 许德棣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2年第4期333-334,共2页
目的评估新型经肛门一期拖出术 (TAS)治疗先天性巨结肠的优点与不足之处。 方法先天性巨结肠47例 ,其中短段型 4例 ,普通型 40例 ,长段型 2例 ,全结肠型 1例。手术用Grob术式 2 5例 ,腹腔镜巨结肠根治术 (LS) 6例 ,TAS术 16例。回顾性... 目的评估新型经肛门一期拖出术 (TAS)治疗先天性巨结肠的优点与不足之处。 方法先天性巨结肠47例 ,其中短段型 4例 ,普通型 40例 ,长段型 2例 ,全结肠型 1例。手术用Grob术式 2 5例 ,腹腔镜巨结肠根治术 (LS) 6例 ,TAS术 16例。回顾性分析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术后合并症和平均住院费用等。 结果TAS手术时间短 (平均 90min) ,术中出血少 ( 2 5ml左右 ) ,术后 3~ 7d即可出院 ,住院费用也低于LS及Grob组。本组随访率( 31 4 7) 6 5 .9%。TAS与LS一样术后合并症少。 结论TAS术优点是不用开腹 ,创伤小 ,手术简便 ,费用少 ,术后肠粘连等合并症少 ,但对年龄大、病变段长儿童操作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巨结肠 Grob术式 经肛门一期 腹腔镜手术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肛门结肠拖出术治疗婴儿先天性巨结肠症15例 被引量:4
6
作者 杨合英 王浩瑾 +2 位作者 张谦 王家祥 许华峰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911-912,共2页
关键词 经肛门结肠 治疗 婴儿 先天性巨结肠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肛门结肠拖出术治疗小儿先天性巨结肠——附57例报告 被引量:4
7
作者 刘宝富 黄柳明 +2 位作者 刘钢 王淑芹 王平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3年第1期11-12,共2页
目的 探讨单纯经肛门结肠拖出术治疗小儿先天性巨结肠的可行性。 方法  2 0 0 1年 7月~ 2 0 0 2年 5月 ,5 7例巨结肠患儿行经肛门结肠拖出术。 结果  5 3例顺利完成单纯经肛门结肠拖出术 ,手术时间 (1~ 2 )小时 ,平均 1 5小时 ,... 目的 探讨单纯经肛门结肠拖出术治疗小儿先天性巨结肠的可行性。 方法  2 0 0 1年 7月~ 2 0 0 2年 5月 ,5 7例巨结肠患儿行经肛门结肠拖出术。 结果  5 3例顺利完成单纯经肛门结肠拖出术 ,手术时间 (1~ 2 )小时 ,平均 1 5小时 ,出血 5ml~ 10ml。 5 1例术后 1天开始自行排便、进食 ,2例术后3天予开塞露灌肠后排便。 4例长段型巨结肠 ,病变累及横结肠 ,在腹腔镜辅助下完成 ,手术时间 (2~3 5 )小时 ,平均 3小时 ,术后 (2~ 3)天开始排便、进食。随访 (2~ 9)月 ,5 7例患儿排便功能均正常良好。 结论 单纯经肛门结肠拖出巨结肠根治术治疗小儿先天性巨结肠可行 ,此术式损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 ,术后排便功能恢复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肛门结肠 小儿 先天性巨结肠 手术治疗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开腹式经肛门结肠拖出术治疗小儿先天性巨结肠症 被引量:14
8
作者 易军 蒋嘉萍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517-517,共1页
易军,蒋嘉萍,李涛,等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儿童医院外科)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2001,22(5):265 [摘要] 目的既不用开腹,也不需腹腔镜,在微创的情况下实现对小儿先天性巨结肠症的根治术式.方法采用经肛门斜行切断直肠(前高后低),处理直肠... 易军,蒋嘉萍,李涛,等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儿童医院外科)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2001,22(5):265 [摘要] 目的既不用开腹,也不需腹腔镜,在微创的情况下实现对小儿先天性巨结肠症的根治术式.方法采用经肛门斜行切断直肠(前高后低),处理直肠、结肠系膜,拖出病变肠管并予以切除,结、直肠Ⅰ期斜面吻合的方法,治疗短段型 (5例)及普通型(18例)巨结肠共23例.结果全部患者手术获得成功,术后无须扩肛,随访1~12个月,排便正常,未出现不良并发症.结论非开腹式,经肛门拖出并切除病变结肠,是一种全新的手术路径.它在实现对巨结肠根治的同时, 获得了最佳的美容效果,并降低了一定的术后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巨结肠症 外科手术 非开腹式 经肛门结肠 治疗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辅助经肛门直肠内拖出术治疗小儿先天性巨结肠165例中长期随访报告 被引量:7
9
作者 李胜利 张军 +6 位作者 明安晓 刘垚 王海斌 侯文英 李龙 魏延栋 葛军涛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1年第12期1070-1074,共5页
目的总结腹腔镜辅助经肛门直肠内拖出术(laparoscopic-assisted transanal endorectal pull-through,LATEP)治疗先天性巨结肠(Hirschsprung’s disease,HD)的中长期随访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10年1月我中心单个手术小组完... 目的总结腹腔镜辅助经肛门直肠内拖出术(laparoscopic-assisted transanal endorectal pull-through,LATEP)治疗先天性巨结肠(Hirschsprung’s disease,HD)的中长期随访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10年1月我中心单个手术小组完成的随访资料完整的165例LATEP。术前行钡剂灌肠、直肠肛门测压和直肠黏膜活检确诊。LATEP应用3个trocar;腹腔探查找到移行和扩张的肠段;多处浆肌层活检确定诊断和病变肠段范围;腹腔镜辅助彻底游离巨结肠,经肛门直肠内拖出彻底切除,近端与肛门吻合。临床问卷式调查随访患儿肛门功能评分、生长发育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术后7 d吻合口感染1例。165例随访10个月~9年,(60.2±2.0)月,其中<1年1例,1~3年15例,>3~5年50例,>5年99例。采用李正等肛门功能临床评分标准评定:术后3个月、1年和3年肛门排便优良率分别为59.4%(98/165)、92.1%(151/164)和97.3%(145/149)。术后3个月、1年和3年肛门静息压力依次为(20.2±6.4)、(23.8±10.4)、(26.8±9.0)mm Hg,与同年龄组20例儿童志愿者肛门静息压力(27.9±9.6)mm Hg比较,术后3个月肛门静息压力明显降低(t=-4.781,P=0.000),术后1、3年肛门静息压力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性(t=-1.677,P=0.095;t=0.509,P=0.611)。术后1年146例(89.0%)患儿钡剂结肠造影示结肠扩张和痉挛段消失,肛管直肠角正常。患儿均生长发育正常。结论 LATEP是一种安全、有效、更为全面的治疗HD手术方式,术后肠功能恢复快,中长期随访肛门功能和生活质量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经肛门直肠内 先天性巨结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低位直肠癌经肛拖出切除吻合术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0
10
作者 余永明 戴晓宇 +3 位作者 董明君 曹益晟 徐一栋 于骅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3年第8期689-691,共3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低位直肠癌经肛拖出切除吻合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09年6月~2011年9月,对45例低位直肠癌行腹腔镜经肛拖出切除吻合术,均行腹腔镜下全直肠系膜切除,并行预防性回肠造瘘。结果 45例均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切割圈均完整... 目的探讨腹腔镜低位直肠癌经肛拖出切除吻合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09年6月~2011年9月,对45例低位直肠癌行腹腔镜经肛拖出切除吻合术,均行腹腔镜下全直肠系膜切除,并行预防性回肠造瘘。结果 45例均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切割圈均完整,无输尿管损伤。手术时间185~260 min,平均215 min,术中出血量50~250 ml,平均110ml。切除淋巴结15~20枚,平均16.5枚,术后病理9例有阳性淋巴结。术后回肠造瘘排气时间3~5 d,平均3.5 d,留置导尿3~4 d。术后无切口感染、肠粘连、切口裂开,术后住院时间12~17 d,平均15 d。随访15~28个月,平均23个月,未发现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回肠造瘘回纳后,肛门控便、控气功能良好。结论腹腔镜低位直肠癌经肛拖出切除吻合术安全可行,为瘤体较小、组织学分型好的早、中期的低位直肠癌提供一种较好的术式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腹腔镜 经肛门拖出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纯经肛门直肠及内括约肌切除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的探讨(附101例报告) 被引量:3
11
作者 孟尔旺 李龙 +2 位作者 王瑛珣 王岩 黄柳明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7年第12期1179-1181,共3页
目的 探讨单纯经肛门直肠黏膜及内括约肌切除术治疗新生儿及儿童先天性巨结肠的效果. 方法 本组101例,在齿状线水平将直肠黏膜与肛管皮肤交界处环形切开,切开略大于直肠1/2周径的前壁肌层至黏膜下层,沿黏膜下层向上分离;后壁沿直肠纵肌... 目的 探讨单纯经肛门直肠黏膜及内括约肌切除术治疗新生儿及儿童先天性巨结肠的效果. 方法 本组101例,在齿状线水平将直肠黏膜与肛管皮肤交界处环形切开,切开略大于直肠1/2周径的前壁肌层至黏膜下层,沿黏膜下层向上分离;后壁沿直肠纵肌向上分离,前后壁共同分离直达腹膜反折水平进入腹腔,切除大部分内括约肌及直肠后壁肌鞘行巨结肠根治术. 结果 101例均手术顺利,手术时间45~190 min,平均90 min.术中出血<10 ml,无术后尿潴留,无伤口感染、肛门回缩及肛门狭窄.术后肠炎发生率2.3%(2/86),污粪的发生率由术后2个月的27%(22/82)下降至术后6个月的4%(3/82).78例肛门直肠测压,手术后1、2、3、6个月肛管静息压力比手术前明显减低(P<0.05). 结论 经肛门内括约肌及直肠后壁肌鞘切除治疗巨结肠安全易行,可有效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同样适合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巨结肠 内括约肌切除 经肛门拖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肛门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临床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薛恩达 牛占杰 李振中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6期647-647,共1页
关键词 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 经肛门拖出 临床分析 先天性巨结肠症 常见疾病 小儿外科 治疗水平 一期治疗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监视下I期经肛门巨结肠根治术10例报告
13
作者 梁健升 李宇洲 +2 位作者 姚干 杨庆堂 张庆峰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91-692,共2页
关键词 腹腔镜 Hirschsprung病/外科学 经肛门一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自然腔道腹腔镜辅助巨结肠根治术 被引量:9
14
作者 李索林 孙驰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2012年第1期65-67,共3页
先天性巨结肠症(Hirschsprung’sdiscase,HD)的手术方法经历了一系列发展和演变。1948年Swenson首次采用病变结直肠切除、经肛门拖出吻合术根治本病,
关键词 巨结肠根治术 腹腔镜辅助 经肛门拖出吻合术 先天性巨结肠症 腔道 结直肠切除 手术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巨结肠症根治术 被引量:1
15
作者 汤绍涛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3年第1期70-71,共2页
先天性巨结肠症(Hirschspmng’Sdisease,HD)传统手术治疗需两至三期完成。目前一期根治术是HD的标准治疗方法。腹腔镜辅助下Swenson和Duhanmel拖出术相继报道,其中腹腔镜辅助下Georgeson—Soave手术应用最广,这种方法和单纯经肛门... 先天性巨结肠症(Hirschspmng’Sdisease,HD)传统手术治疗需两至三期完成。目前一期根治术是HD的标准治疗方法。腹腔镜辅助下Swenson和Duhanmel拖出术相继报道,其中腹腔镜辅助下Georgeson—Soave手术应用最广,这种方法和单纯经肛门拖出术,是目前公认的治疗HD的金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巨结肠症 一期根治术 传统手术治疗 经肛门拖出 SOAVE手术 腹腔镜辅助 治疗方法 金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