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肛门全腹腔镜直肠前切除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的疗效 被引量:3
1
作者 王凯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 2022年第1期47-49,56,共4页
目的观察经肛门全腹腔镜直肠前切除术对中低位直肠癌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中低位直肠癌患者11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9例。对照组采用腹腔镜直肠前切除术,观察组采用经肛门全腹腔镜直肠前切除术。比较两组术后的手... 目的观察经肛门全腹腔镜直肠前切除术对中低位直肠癌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中低位直肠癌患者11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9例。对照组采用腹腔镜直肠前切除术,观察组采用经肛门全腹腔镜直肠前切除术。比较两组术后的手术整体情况、胃肠功能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与术后下床时间比对照组短(P<0.05),术中出血量与术后引流量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两组胃动素、胃泌素水平与大便失禁严重度评分(Wexner)比较,P<0.05;观察两组总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P<0.05。结论经肛门全腹腔镜直肠前切除术对中低位直肠癌患者的治疗,比起传统的腹腔镜直肠前切除术,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得更好,并发症率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低位直肠 经肛门全腹腔镜直肠前切除术 胃肠功能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经预防性回肠造口部位取标本的可行性及对造口还纳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王文浩 张耀明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8期73-76,共4页
目的:分析腹腔镜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经预防性回肠造口部位取标本的可行性及对造口还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3年10月期间院内收治的行腹腔镜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的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前者... 目的:分析腹腔镜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经预防性回肠造口部位取标本的可行性及对造口还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3年10月期间院内收治的行腹腔镜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的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前者术中经预防性回肠造口取标本,后者另做切口取标本,观察并比较两组的各项临床指标。结果: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差异不显著(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延迟还纳率差异不显著(P>0.05)。研究组造口还纳时间、还纳手术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还纳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造口大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肛门功能总分与各项目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研究组健康调查简表-36(SF-36)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腹腔镜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患者,通过预防性回肠造口取标本具有可行性,相比另做切口可缩短手术时间及还纳间隔时间,便于术后早期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直肠癌低位切除 预防性回肠造口 采集标本 造口还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辅助经肛全系膜切除术后低位前切除综合征的发生及影响因素相关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梁小辉 彭博 +4 位作者 练绮雯 李子一 刘鑫斌 钟晓华 张喆 《中国医学工程》 2024年第6期46-51,共6页
目的探讨分析腹腔镜辅助经肛全系膜切除术(TaTME)后低位前切除综合征的发生及影响因素,为今后改善TaTME治疗直肠癌患者的排便功能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3年1月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胃肠外科收治的62例行腹腔镜TaTME中低位直肠... 目的探讨分析腹腔镜辅助经肛全系膜切除术(TaTME)后低位前切除综合征的发生及影响因素,为今后改善TaTME治疗直肠癌患者的排便功能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3年1月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胃肠外科收治的62例行腹腔镜TaTME中低位直肠癌患者,术后3个月、6个月依据直肠癌低位前切除综合征(LARS)量表评分分为LARS组和FLARS组,分别分析术后3个月、6个月发生LARS的影响因素(单因素、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术后3个月LARS发生率为66.13%,显著高于术后6个月(41.94%)(P<0.05)。术后3个月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均显示:LARS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为肿瘤直径、术前放化疗率及吻合口距肛缘距离;术后6个月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均显示:LARS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为术前放化疗率、吻合口距肛缘距离。结论TaTME治疗中低位直肠癌患者,术后3个月LARS发生率显著高于术后6个月,患者术后康复训练和疾病恢复密切相关,TaTME术后发生LARS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同步放化疗、术后吻合口距肛缘距离(<2cm)、肿瘤直径(≥5cm),在手术过程需要引起注意,加以干预,降低术后LARS发生率,改善患者排便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辅助经肛系膜切除 低位切除综合征 中低位直肠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无腹壁辅助切口直肠经肛门拖出法完全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16例报告 被引量:8
4
作者 李瑞生 王立军 张富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2年第3期220-222,共3页
目的探讨改良无腹壁辅助切口直肠经肛门拖出法完全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直肠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08年8月~2010年9月对16例直肠癌行改良完全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利用引导管将吻合器钉座自肛门置入肿瘤近侧结肠,结肠壁... 目的探讨改良无腹壁辅助切口直肠经肛门拖出法完全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直肠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08年8月~2010年9月对16例直肠癌行改良完全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利用引导管将吻合器钉座自肛门置入肿瘤近侧结肠,结肠壁上戳孔引出吻合器钉座拉杆,腔镜下直线切割闭合器离断距离吻合器钉座远端3 cm的结肠。远侧带瘤肠管内翻经肛门拖出、切除,残端荷包缝合后还纳,吻合器从肛门进入,腹腔内腹腔镜直视下用吻合器行结直肠或结肠肛管吻合,无须腹部辅助切口。结果 16例手术全部成功,无中转开腹手术。手术时间170~290 min,平均230 min。术中出血50~100 ml,平均55 ml。切缘均无癌残留。术后40~60 h,平均52 h胃肠功能恢复。术后住院时间4~7 d,平均5 d。16例随访14~36个月,平均26个月:排便习惯均正常,1~2次/d;无明显性功能障碍和排尿困难;14例B超及CT检查无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发生,吻合口、trocar口无肿瘤种植,无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结论改良完全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临床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 腹腔镜 直肠系膜切除 经肛门拖出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肛门拖出标本的全腹腔镜直肠癌全系膜切除术 被引量:13
5
作者 王敬文 袁其华 周志坚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0年第10期928-930,共3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直肠癌全系膜切除术中切除标本自肛门内拖出的可行性。方法 2007年1月~2010年5月,对30例肿块〈5 cm的直肠癌施行全腹腔镜直肠癌全系膜切除术,手术标本自肛门拖出,肠断端腔镜下荷包缝合及管型吻合器结直肠吻合。结果 30例... 目的探讨腹腔镜直肠癌全系膜切除术中切除标本自肛门内拖出的可行性。方法 2007年1月~2010年5月,对30例肿块〈5 cm的直肠癌施行全腹腔镜直肠癌全系膜切除术,手术标本自肛门拖出,肠断端腔镜下荷包缝合及管型吻合器结直肠吻合。结果 30例在腹腔镜下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无腹腔、盆腔脏器的损伤。手术时间120~240min,平均150 min;术中出血20~80 ml,平均35 ml。发生吻合口漏4例,均经保守治疗治愈(18~30 d)。术后随访3~40个月,平均24.3月,2例1年后吻合口复发。结论直径〈5 cm的标本自肛门拖出的全腹腔镜直肠癌全系膜切除术是可行的,避免腹部辅助切口,创伤更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 腹腔镜直肠系膜切除 腹腔内吻合 经肛门拖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肛门全直肠系膜切除术与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直肠癌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2
6
作者 张敏 黄炯强 《消化肿瘤杂志(电子版)》 2020年第2期134-138,共5页
目的比较经肛门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ransanal 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TaTME)与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laparoscopic 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LaTME)在中低位直肠癌治疗中的短、长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到2016年1月28... 目的比较经肛门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ransanal 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TaTME)与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laparoscopic 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LaTME)在中低位直肠癌治疗中的短、长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到2016年1月28例施行TaTME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TaTME组)。随机抽取同一手术团队同一时期28例施行LaTME患者,其中1例LaTME患者因失访被排除,最后纳入27例LaTME患者作为对照组(LaTME组)。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的各项指标以及长期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肿瘤直径、肿瘤下缘距齿状线距离、ASA分级、术前T分期、N分期等术前临床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例数、淋巴结获取数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对于LaTME组,TaTME组术中中转开腹率明显降低(0比18.5%),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明显缩短[2(1,3)d比3(2,4)d](P<0.05)。在3年的随访中,两组的累积局部复发率、总体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aTME在中低位直肠癌的治疗中是可行和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 经肛门直肠系膜切除 腹腔镜直肠系膜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辅助经肛门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7
7
作者 李天梁 徐亮 +3 位作者 韩华 罗波 李蜀华 冷尉 《山东医药》 CAS 2020年第27期69-71,共3页
目的观察腹腔镜辅助经肛门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a-TME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临床效果。方法低位直肠癌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腹腔镜辅助Ta-TME术治疗,对照组采用腹腔镜辅助经腹括约肌间切除术(ISR术)治疗。术后6个月... 目的观察腹腔镜辅助经肛门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a-TME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临床效果。方法低位直肠癌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腹腔镜辅助Ta-TME术治疗,对照组采用腹腔镜辅助经腹括约肌间切除术(ISR术)治疗。术后6个月采用肛门失禁Wexner评分系统评估两组术后肛门功能,采用Kirwan分级[7]评估两组术后肛门控便情况,对比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疼痛、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随访患者3个月~2年,了解患者生存率情况。结果观察组Wexner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Kirwan分级StageⅠ阶段患者多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术后疼痛发生率低、肛门排气时间短、住院时间短、住院费用低、术后并发症少(P均<0.05)。两组生存率比较,P>0.05。结论与腹腔镜辅助ISR术比较,腹腔镜辅助Ta-TME术治疗低位直肠癌可改善患者术后肛门功能,缩短住院时间,节省住院费用,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肛门直肠系膜切除 经腹括约肌间切除 腹腔镜 直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对低位直肠癌患者术后胃肠动力恢复及肛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张平峰 熊欢 +2 位作者 孙胜 罗洪亮 闫康鹏 《现代医院》 2020年第10期1513-1516,共4页
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患者使用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9年6月就诊于我院的84例低位直肠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2例。实验组行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对照组实施开腹直肠全系膜切除。比较... 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患者使用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9年6月就诊于我院的84例低位直肠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2例。实验组行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对照组实施开腹直肠全系膜切除。比较两组围术期相关指标、肛门功能、胃肠动力学及并发症。结果实验组术中失血量低于对照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切口长度、住院时间和术后排气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肛管最大收缩压(AMSP)、肛管静息压(A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胃动素(MOT)、胃泌素(GAS)、直肠最大耐受容量(MTV)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患者具有切口小,对机体造成的创伤轻等优势,能减少术中出血量,对胃肠动力学、肛门功能影响较小,利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位直肠 腹腔镜 直肠系膜切除 肛门功能 胃肠动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辅助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2
9
作者 王雁军 王青兵 +2 位作者 张勇 黄天臣 肖建安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3期74-75,共2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直肠癌前切除术(Dixon术)后吻合口瘘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25例行腹腔镜辅助Dixon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病变部位、肿瘤分化程度及术后分期与腹腔镜辅助Dixon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的...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直肠癌前切除术(Dixon术)后吻合口瘘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25例行腹腔镜辅助Dixon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病变部位、肿瘤分化程度及术后分期与腹腔镜辅助Dixon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的关系。结果 15例患者术后发生吻合口瘘,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腹腔镜辅助Dixon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与男性、吻合口部位、高BMI及临床病理分期有关(P均<0.05),而与年龄、细胞分化程度无关。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吻合部位及高BMI是吻合口瘘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腹腔镜辅助Dixon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的危险因素有男性、肿瘤下缘距肛缘<7 cm、肥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 腹腔镜 直肠切除 吻合口瘘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472例临床经验总结 被引量:20
10
作者 王永鹏 佟昕 +5 位作者 张庆彤 马思平 闫晓菲 李楠 孟庆凯 宋纯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15-219,共5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的手术技巧、经验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4月-2012年10月我院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472例的临床资料及手术视频,手术遵循全系膜切除(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TME)原则及无瘤技术常规,从中间入路... 目的探讨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的手术技巧、经验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4月-2012年10月我院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472例的临床资料及手术视频,手术遵循全系膜切除(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TME)原则及无瘤技术常规,从中间入路进行解剖游离,采用双吻合器技术进行消化道重建。结果 1 425例成功完成腹腔镜手术,手术时间62-238 min,平均119 min,术中出血15-320 ml,平均62.5 ml。2淋巴结清扫数7-41枚,平均19枚,均行肠系膜下动静脉根部结扎离断。直肠癌手术标本评估3级379例(89.2%),2级46例(10.8%)。3 47例中转开腹,其中22例是由于手术成员变化而造成的配合生疏及暴露不清,3例盆腔粘连,13例出血无法控制,9例病期较晚与术前评估不符。4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并发症37例(8.7%),包括吻合口出血5例,吻合口漏9例,切口感染14例,切口疝9例。5 332例完成腹腔镜手术者随访24-102个月,平均58个月。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99.7%、90.3%和79.1%。结论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应注意关键步骤的把握,骶前及直肠周围的游离技巧是保证系膜完整切除的关键,保证标本切除和取出的完整性。术前应严格控制适应证,减少中转开腹率。强调团队配合,减少助手、持镜医师、护士甚至麻醉师的频繁更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 切除 腹腔镜 中转开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中转开腹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被引量:24
11
作者 王永鹏 佟昕 +5 位作者 张庆彤 于慧会 李鹏雷 李岩溪 宋纯 马思平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694-697,719,共5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中转开腹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4月-2012年10月我科472例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中转开腹的原因。结果中转开腹47例,占10.0%(47/472)。单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中转开腹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4月-2012年10月我科472例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中转开腹的原因。结果中转开腹47例,占10.0%(47/472)。单因素分析显示,BMI、肿瘤直径、肿瘤浸润深度、大体分型、术中出血、术野暴露情况及手术团队成员稳定性有显著性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浸润(OR=2.453,95%CI:1.251-4.773,P=0.009)、术中出血(OR=1.116,95%CI:1.052-1.232,P=0.002)及术野暴露情况(OR=0.491,95%CI:0.250-0.964,P=0.039)是中转开腹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肿瘤浸润较重、局部病期较晚的患者不推荐腹腔镜手术。术中出血过多难以控制须立即中转开腹。腹腔镜手术组应固定人员组成,尤其是持镜医师不能随意更换,良好的暴露是成功完成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直肠切除 中转开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辅助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的临床分析(附32例报告) 被引量:27
12
作者 龙飞 欧阳军 +5 位作者 陈向恒 赵晓春 刘泳 周新栋 陈浪 邓江平 《中国内镜杂志》 2020年第2期11-18,共8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aTME)治疗中低位直肠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并分享手术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外科2017年12月-2018年12月行腹腔镜辅助TaTME的32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2例...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aTME)治疗中低位直肠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并分享手术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外科2017年12月-2018年12月行腹腔镜辅助TaTME的32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者;手术时间为(257.50±32.60)min,术中出血量为(76.56±15.64)ml;TME标本质量优良者(评价为3级/2级)占96.88%,环周切缘阴性率为96.88%,远切缘阴性率为100.00%;术后排气时间为(1.69±0.54)d,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为(1.34±0.28)d,引流管拔除时间为(7.63±3.26)d,术后住院天数为(12.87±1.56)d;术后无严重并发症(Clavien-DindoⅢ~Ⅳ级)发生;中位随访11.5个月,未见肿瘤复发转移。结论①对于中低位直肠癌患者,腹腔镜辅助TaTME是安全可行的,近期疗效较好;②应严格把握TaTME的适应证,并在掌握技术要点的基础上谨慎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 直肠系膜切除 经肛门 腹腔镜辅助 中低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低位直肠前切除术并发症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9
13
作者 朱倩林 冯波 +7 位作者 陆爱国 胡伟国 王明亮 李健文 毛志海 董峰 臧潞 郑民华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8年第12期1068-1070,共3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并发症的影响因素,为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疗效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研究2004年8月~2007年7月我院132例根治性腹腔镜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的临床资料,收集所有手术并发症病例,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 目的探讨腹腔镜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并发症的影响因素,为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疗效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研究2004年8月~2007年7月我院132例根治性腹腔镜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的临床资料,收集所有手术并发症病例,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统计分析筛选其危险因素。结果除5例术中采用手助方式外,余127例为腹腔镜辅助下低位直肠前切除术,无中转开腹。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20.5%(27/132),其中吻合口漏(8.3%,11/132)的发生率最高。二分类Logistic回归方程筛选得出肿瘤大小(直径≥3 cm)、肿瘤部位(距肛缘距离≤6 cm)和病理TNM分期为影响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相对危险度分别为1.149、0.552、2.816。结论手术并发症中吻合口漏的发生率最高;肿瘤大小、肿瘤部位和病理分期是影响手术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低位切除 并发症 直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穿刺技术在经自然腔道取出标本的全腹腔镜结直肠切除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4
作者 黄晓旭 许力 +8 位作者 胡凯峰 胡昊 金岩 孙大勇 郭建 杨成 江扬帆 吴龙超 夏亚斌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26-429,共4页
目的探讨经自然腔道取出标本(natural orifice specimen extraction surgery,NOSES)的全腹腔镜结直肠切除术中应用反穿刺技术的价值。方法 2016年10月~2017年6月,在26例腹腔镜结直肠切除术中,使用反穿刺技术在腹腔内行抵钉座放置,并完... 目的探讨经自然腔道取出标本(natural orifice specimen extraction surgery,NOSES)的全腹腔镜结直肠切除术中应用反穿刺技术的价值。方法 2016年10月~2017年6月,在26例腹腔镜结直肠切除术中,使用反穿刺技术在腹腔内行抵钉座放置,并完成经肛盆内吻合。结果全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放置抵钉座时间5~13 min(平均6. 6 min),术后48 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 1~4分(平均2. 3分),术后住院时间7~13 d(平均8. 9 d)。无吻合口出血及狭窄等并发症发生。随访12~22个月,平均17. 5月,未发生远期并发症及复发。结论 NOSES全腹腔镜结直肠切除术中应用反穿刺技术可以简化手术操作步骤,安全且近期疗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反穿刺技 经自然腔道取出标本 直肠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下直肠经肛门拖出式手术与直肠前切除术对低位直肠癌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刘家荣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第2期14-15,共2页
目的对比腹腔镜下直肠经肛门拖出式手术与直肠前切除术对低位直肠癌的效果。方法 62例低位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1例。对照组采用腹腔镜下直肠前切除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腹腔镜下直肠经肛门拖出式手术治疗,对比两组... 目的对比腹腔镜下直肠经肛门拖出式手术与直肠前切除术对低位直肠癌的效果。方法 62例低位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1例。对照组采用腹腔镜下直肠前切除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腹腔镜下直肠经肛门拖出式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清扫淋巴结数量以及住院时间)及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清扫淋巴结数量多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复发率为6.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9.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位直肠癌患者采用腹腔镜下直肠经肛门拖出式手术治疗,可以缩短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减少出血量,增加清扫淋巴结数量,降低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直肠经肛门拖出式手 直肠切除 低位直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手术临时性造口术后不能闭合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陶俊 束宽山 +1 位作者 郑明 王贵和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2年第5期440-443,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手术临时性造口转为永久性造口的危险因素,以期在术前指导临床治疗及术后加强对高危人群的随访。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9年12月在铜陵市人民医院胃肠外科行腹腔镜辅助经腹直肠癌前切除并行临时性造口手术... 目的:探讨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手术临时性造口转为永久性造口的危险因素,以期在术前指导临床治疗及术后加强对高危人群的随访。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9年12月在铜陵市人民医院胃肠外科行腹腔镜辅助经腹直肠癌前切除并行临时性造口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共168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预防性造口144例,挽救性造口24例。单因素分析造口不能闭合的临床特征,将有意义的变量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168例临时性造口患者中134例(79.8%)成功还纳闭合,34例转为永久性造口。单因素分析显示新辅助放化疗、吻合口漏、吻合口狭窄、术后局部复发、术后远处转移为造口不能闭合的原因,多因素分析显示吻合口漏为造口不能闭合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临时性造口存在造口永久化风险,术者需审慎考虑临时性造口的转归和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末端回肠造口 永久性造口 经腹直肠切除 腹腔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肠癌腹腔镜超低位前切除术对患者肛门功能及肛肠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李岩 董俊峰 李红梅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18年第5期72-75,共4页
目的 探讨低位直肠癌患者应用腹腔镜超低位前切除术治疗的临床效果以及对患者术后肛门功能、肛肠动力学指标的影响.方法 将86例低位直肠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3例,研究组采用腹腔镜超低位前切除术,对照组采用常... 目的 探讨低位直肠癌患者应用腹腔镜超低位前切除术治疗的临床效果以及对患者术后肛门功能、肛肠动力学指标的影响.方法 将86例低位直肠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3例,研究组采用腹腔镜超低位前切除术,对照组采用常规开腹手术,术后观察6个月,随访12个月.统计两组手术情况,术后采用数字评定量表标准评估肛门疼痛程度,采用徐忠法5项10分制评分标准评定患者术后肛门功能恢复情况,检测两组肛肠动力学指标,包括肛管最大收缩压、肛管静息压、直肠顺应性、直肠最大耐受容量等,对肛门功能与肛肠动力学指标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 研究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与对照组,术后48 h数字评定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术后1个月、6个月研究组肛门功能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肛肠动力学指标肛管最大收缩压、肛管静息压、直肠顺应性、直肠最大耐受容量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肛门功能与肛肠动力学指标肛管静息压、直肠顺应性、直肠最大耐受容量水平均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 对低位直肠癌患者采用腹腔镜超低位前切除术较常规开腹手术操作简便,能有效保护患者肛门功能,提高肛肠动力学相关指标水平,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位直肠 腹腔镜超低位切除 肛门功能 肛肠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下直肠乙状结肠部分切除术对Ⅱ~Ⅲ度直肠脱垂治疗效果、肛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吴国庆 刘志新 +1 位作者 司宇光 王晓锋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2年第11期73-78,共6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直肠乙状结肠部分切除术对Ⅱ~Ⅲ度直肠脱垂患者疗效、肛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1年12月Ⅱ~Ⅲ度直肠脱垂90例,按照手术方案的不同分为腹腔镜组和常规组各45例。腹腔镜组采用腹腔镜下直肠乙状结肠部分切除...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直肠乙状结肠部分切除术对Ⅱ~Ⅲ度直肠脱垂患者疗效、肛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1年12月Ⅱ~Ⅲ度直肠脱垂90例,按照手术方案的不同分为腹腔镜组和常规组各45例。腹腔镜组采用腹腔镜下直肠乙状结肠部分切除术治疗,常规组采用开腹直肠前切除术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围术期情况,去甲肾上腺素(NE)、皮质醇(Cor)、前列腺素E_(2)(PGE_(2))水平,肛门功能[直肠最大耐受量、直肠感觉阈值、肛管静息压(ARP)、肛管最大收缩压(AMCP)],Wexner便秘、肛门失禁评分和并发症情况。结果腹腔镜组总有效率与常规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常规组,手术时间、术后排便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常规组(P<0.01);腹腔镜组术后1、3、5 d血清NE、Cor、PGE_(2)水平低于常规组(P<0.05);术后3个月,2组直肠最大耐受量、直肠感觉阈值较术前下降,ARP、AMCP较术前升高,且腹腔镜组直肠最大耐受量、直肠感觉阈值低于常规组,ARP、AMCP高于常规组(P<0.05,P<0.01);腹腔镜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腹腔镜下直肠乙状结肠部分切除术应用于Ⅱ~Ⅲ度直肠脱垂患者的疗效与开腹手术相当,可优化手术,减轻手术应激,促进术后康复,改善肛门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脱垂 腹腔镜 直肠乙状结肠部分切除 开腹直肠切除 治疗效果 肛门功能 后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反穿刺技术在全腹腔镜结直肠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19
作者 周懿 侯克柱 林辉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13-316,共4页
目的探讨改良反穿刺技术用于经自然腔道取出标本(nature orifice specimen extraction surgery,NOSES)的全腹腔镜结直肠切除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12月47例全腹腔镜结直肠切除术资料,病灶下缘距齿状线5 cm 5例,病... 目的探讨改良反穿刺技术用于经自然腔道取出标本(nature orifice specimen extraction surgery,NOSES)的全腹腔镜结直肠切除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12月47例全腹腔镜结直肠切除术资料,病灶下缘距齿状线5 cm 5例,病灶位于直肠乙状结肠交界部、乙状结肠42例。肿瘤直径1.0~5.0 cm,平均2.8 cm。使用改良反穿刺技术,在腹腔镜下切开结肠壁,将抵钉座置入结肠,连接杆头端自结肠对系膜缘反向穿出,完成经肛门肠管吻合。结果47例手术均获得成功,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40~280 min(平均98 min),抵钉座置入时间2~5 min(平均3.4 min),术后住院时间7~18 d(平均9.8 d)。吻合口漏4例,保守治疗治愈,无其他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3~12个月(平均7.9月),无并发症及复发。结论改良反穿刺技术应用在全腹腔镜结直肠切除术中安全可靠,降低腹腔镜手术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反穿刺技 腹腔镜 直肠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下经肛门括约肌间切除术在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6
20
作者 苏耀荣 李超 +2 位作者 何东添 蒋文川 伍颖君 《中国医药科学》 2021年第8期170-174,共5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经肛门括约肌间切除术在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超低位直肠癌患者57例作为观察对象,按照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30例、对照组27例。观察组行腹腔镜下经肛门括约肌间切除术,对...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经肛门括约肌间切除术在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超低位直肠癌患者57例作为观察对象,按照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30例、对照组27例。观察组行腹腔镜下经肛门括约肌间切除术,对照组行腹腔镜Miles手术,观察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人工肛门排气时间、总住院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病理学分期、肿瘤学预后、肛门功能、Wexner评分以及Kirwan分级。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以及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清扫淋巴结数、术后病理分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肿瘤局部复发、转移发生率、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肛门功能恢复优良率为100.00%,Wexner评分(10.08±1.33)分,Kirwan分级1级5例(16.67%),2级12例(40.00%),3级10例(33.33%),4级3例(10.00%)。结论腹腔镜下经肛门括约肌间切除术在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疗效确切,可以促进患者术后恢复,缩短住院时间,腹腔镜下经肛门括约肌间切除术安全性好,肿瘤根治效果不逊于腹腔镜Miles手术。因此可以将腹腔镜下经肛门括约肌间切除术推荐给具有强烈保肛意愿的低位直肠癌患者,从而有效避免永久性结肠造口,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经肛门括约肌间切除 超低位直肠 保肛手 肛门功能 排便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