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7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防治康”三结合策略在腹腔镜经肛门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患者术后康复中的应用研究
1
作者 秦燕 《中国医药科学》 2024年第5期145-148,共4页
目的探讨“防治康”三结合策略在腹腔镜经肛门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aTME)患者术后康复中的应用研究。方法选取2020年12月至2022年12月在中山市人民医院肿瘤外科60例TaTME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结合策略组和传统康复组,每组各3... 目的探讨“防治康”三结合策略在腹腔镜经肛门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aTME)患者术后康复中的应用研究。方法选取2020年12月至2022年12月在中山市人民医院肿瘤外科60例TaTME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结合策略组和传统康复组,每组各30例。传统康复组给予传统的康复指导及院后指导,结合策略组实施“防治康”三结合策略护理措施。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观察指标包括患者肛门功能状态、胃肠功能状态、运动能力情况、术后恢复质量和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经干预后,结合策略组术后恢复质量评分高于传统康复组,术后住院时间少于传统康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结合策略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少于传统康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首次排便时间略少于传统康复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结合策略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传统康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防治康”三结合策略能够有效提高TaTME患者术后恢复质量,降低术后住院时间,改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治康 腹腔镜经肛门全直肠系膜切除 术后康复 肛门功能状态 胃肠功能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肛门全直肠系膜切除术与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直肠癌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2
2
作者 张敏 黄炯强 《消化肿瘤杂志(电子版)》 2020年第2期134-138,共5页
目的比较经肛门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ransanal 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TaTME)与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laparoscopic 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LaTME)在中低位直肠癌治疗中的短、长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到2016年1月28... 目的比较经肛门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ransanal 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TaTME)与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laparoscopic 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LaTME)在中低位直肠癌治疗中的短、长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到2016年1月28例施行TaTME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TaTME组)。随机抽取同一手术团队同一时期28例施行LaTME患者,其中1例LaTME患者因失访被排除,最后纳入27例LaTME患者作为对照组(LaTME组)。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的各项指标以及长期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肿瘤直径、肿瘤下缘距齿状线距离、ASA分级、术前T分期、N分期等术前临床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例数、淋巴结获取数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对于LaTME组,TaTME组术中中转开腹率明显降低(0比18.5%),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明显缩短[2(1,3)d比3(2,4)d](P<0.05)。在3年的随访中,两组的累积局部复发率、总体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aTME在中低位直肠癌的治疗中是可行和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经肛门全直肠系膜切除 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辅助经肛门全直肠系膜切除治疗低位直肠癌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9
3
作者 占克松 吕厚君 熊元刚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18年第7期560-562,共3页
探讨经肛门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a TM E)治疗低位直肠癌的临床意义。将2015年6月—2017年6月实施ta TM E治疗的32例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32例低位直肠癌均顺利、安全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及行腹会阴联合手术者。远端... 探讨经肛门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a TM E)治疗低位直肠癌的临床意义。将2015年6月—2017年6月实施ta TM E治疗的32例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32例低位直肠癌均顺利、安全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及行腹会阴联合手术者。远端直肠系膜标本完整性评价(Nagtegaal法):28例完整(87.5%),4例(12.5%)近完整。标本远断端距肿瘤下缘1.8(1.0~3.5)cm,环周切缘阳性0例,送检淋巴结18(16~24)枚。发生手术并发症6例(18.75%),通过临床对症治疗后,患者症状得到改善或痊愈出院。术后平均住院15.8(10~23)d。随访至今,尚无肿瘤复发及转移。对于低位直肠癌患者,临床上选择ta TME治疗符合肿瘤学根治性原则,且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位直肠癌 经肛门全直肠系膜切除 术后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辅助经肛门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7
4
作者 李天梁 徐亮 +3 位作者 韩华 罗波 李蜀华 冷尉 《山东医药》 CAS 2020年第27期69-71,共3页
目的观察腹腔镜辅助经肛门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a-TME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临床效果。方法低位直肠癌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腹腔镜辅助Ta-TME术治疗,对照组采用腹腔镜辅助经腹括约肌间切除术(ISR术)治疗。术后6个月... 目的观察腹腔镜辅助经肛门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a-TME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临床效果。方法低位直肠癌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腹腔镜辅助Ta-TME术治疗,对照组采用腹腔镜辅助经腹括约肌间切除术(ISR术)治疗。术后6个月采用肛门失禁Wexner评分系统评估两组术后肛门功能,采用Kirwan分级[7]评估两组术后肛门控便情况,对比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疼痛、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随访患者3个月~2年,了解患者生存率情况。结果观察组Wexner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Kirwan分级StageⅠ阶段患者多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术后疼痛发生率低、肛门排气时间短、住院时间短、住院费用低、术后并发症少(P均<0.05)。两组生存率比较,P>0.05。结论与腹腔镜辅助ISR术比较,腹腔镜辅助Ta-TME术治疗低位直肠癌可改善患者术后肛门功能,缩短住院时间,节省住院费用,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肛门全直肠系膜切除 经腹括约肌间切除 腹腔镜手术 直肠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下经肛门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对直肠癌根治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智会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 2018年第2期81-83,共3页
目的研究腹腔镜辅助经肛门全直肠系膜切除术(La-TaTME)对直肠癌的根治效果。方法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106例直肠癌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La-TaTME手术)和对照组(TaTME手术),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 目的研究腹腔镜辅助经肛门全直肠系膜切除术(La-TaTME)对直肠癌的根治效果。方法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106例直肠癌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La-TaTME手术)和对照组(TaTME手术),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肠管切除长度和淋巴结清扫数目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首次排气、下床活动时间以及拔管和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8.51%和15.25%(P>0.05)。结论 La-TaTME用于直肠癌根治可充分利用腹腔镜手术和Ta TME优势,提高手术效果,减少手术创伤,促进患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腹腔镜 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 根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肛门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在中低位直肠癌中的疗效及安全性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 被引量:19
6
作者 靳鹏辉 胡立冬 +4 位作者 李小飞 李惠民 刘文涵 郭天康 马云涛 《中国内镜杂志》 2019年第6期25-33,共9页
目的系统评价经肛门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aTME)在低位直肠癌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各数据库The 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维普、万方、知网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收集所有关于对比TaTME与... 目的系统评价经肛门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aTME)在低位直肠癌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各数据库The 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维普、万方、知网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收集所有关于对比TaTME与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LaTME)治疗中低位直肠癌疗效的相关研究。对于纳入文献依据NOS量表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iew Manager 5.3版软件进行数据合并。结果共纳入13篇符合该研究的文献,共859例直肠癌患者。在疗效方面,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LaTME相比,TaTME提高了肿瘤完全切除的概率,减少了环周切缘阳性(CRM)的发生风险(OR=1.75,95%CI=1.02~3.01,P=0.040;OR=0.43,95%CI=0.22~0.82,P=0.010)。在安全性方面,Meta分析结果显示,两者的术后并发症相似,发生肠梗阻和吻合口漏的风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91,95%CI=0.46~1.78,P=0.780;OR=0.79,95%CI=0.45~1.38,P=0.400)。结论 TaTME在治疗中低位直肠癌患者的疗效方面比LaTME好,有效降低了肿瘤的CRM的发生率。但在安全性方面,两者没有较大的差异,其真实性还需大量高质量的研究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经肛门 腹腔镜 全直肠系膜切除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炭用于单孔腹腔镜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临床分析
7
作者 朱郭婷 周旋 朱开梅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24年第4期298-301,共4页
目的:探究纳米炭在单孔腹腔镜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行单孔腹腔镜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患者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术前给予纳米炭混悬注射液)与对照组,每组48例。术后记录清扫的淋巴结数目,检测其中的... 目的:探究纳米炭在单孔腹腔镜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行单孔腹腔镜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患者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术前给予纳米炭混悬注射液)与对照组,每组48例。术后记录清扫的淋巴结数目,检测其中的黑染淋巴结数目,并行病理检测明确各淋巴结发生转移情况。结果:观察组检获淋巴结平均数目(18.46±3.52 vs 10.63±1.95)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检出淋巴结发生转移率(12.19%)高于对照组(9.41%)(P>0.05)。黑染类淋巴结发生转移率(88/611,14.40%)明显高于未黑染(20/275,6.18%)与对照组(48/510,9.41%)(χ^(2)=9.007、6.495,P=0.003、0.011)。结论:术前应用纳米活性炭混悬注射液,能够提高行单孔腹腔镜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患者淋巴结检获数目以及转移淋巴结检出率,可确保病理分期的准确性,在直肠癌临床治疗方面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位直肠癌 纳米炭 全直肠系膜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无腹壁辅助切口直肠经肛门拖出法完全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16例报告 被引量:8
8
作者 李瑞生 王立军 张富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2年第3期220-222,共3页
目的探讨改良无腹壁辅助切口直肠经肛门拖出法完全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直肠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08年8月~2010年9月对16例直肠癌行改良完全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利用引导管将吻合器钉座自肛门置入肿瘤近侧结肠,结肠壁... 目的探讨改良无腹壁辅助切口直肠经肛门拖出法完全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直肠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08年8月~2010年9月对16例直肠癌行改良完全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利用引导管将吻合器钉座自肛门置入肿瘤近侧结肠,结肠壁上戳孔引出吻合器钉座拉杆,腔镜下直线切割闭合器离断距离吻合器钉座远端3 cm的结肠。远侧带瘤肠管内翻经肛门拖出、切除,残端荷包缝合后还纳,吻合器从肛门进入,腹腔内腹腔镜直视下用吻合器行结直肠或结肠肛管吻合,无须腹部辅助切口。结果 16例手术全部成功,无中转开腹手术。手术时间170~290 min,平均230 min。术中出血50~100 ml,平均55 ml。切缘均无癌残留。术后40~60 h,平均52 h胃肠功能恢复。术后住院时间4~7 d,平均5 d。16例随访14~36个月,平均26个月:排便习惯均正常,1~2次/d;无明显性功能障碍和排尿困难;14例B超及CT检查无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发生,吻合口、trocar口无肿瘤种植,无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结论改良完全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临床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腹腔镜 全直肠系膜切除 经肛门拖出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神经为导向的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对直肠癌患者术后性功能的影响
9
作者 章峥 王一波 +2 位作者 叶年源 丁蔚 奚诚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23期50-53,共4页
目的探讨直肠癌患者采用以神经为导向的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对患者术后性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82例男性直肠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1例。观察组采用以神经为导向的TME治疗,对照组采用TME治疗。对比两组国际勃... 目的探讨直肠癌患者采用以神经为导向的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对患者术后性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82例男性直肠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1例。观察组采用以神经为导向的TME治疗,对照组采用TME治疗。对比两组国际勃起功能指数问卷表-5(IIEF-5)评分,射精功能及勃起功能分级,排尿功能分级,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后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前及术后3、6个月IIEF-5评分分别为(23.35±1.43)、(20.25±2.39)、(18.42±2.31)分,对照组分别为(23.42±1.62)、(17.50±2.75)、(15.53±2.82)分;术后3、6个月,两组IIEF-5评分均低于本组术前,但观察组IIEF-5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勃起功能Ⅰ、Ⅱ、Ⅲ级分别为35例(85.37%)、5例(12.20%)、1例(2.44%),对照组分别为26例(63.41%)、12例(29.27%)、3例(7.32%);观察组射精功能Ⅰ、Ⅱ、Ⅲ级分别为28例(68.29%)、11例(26.83%)、2例(4.88%),对照组分别为14例(34.15%)、16例(39.02%)、11例(26.83%);观察组勃起功能以及射精功能分级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排尿功能Ⅰ、Ⅱ、Ⅲ、Ⅳ级分别为29例(70.73%)、7例(17.07%)、4例(9.76%)、1例(2.44%),对照组分别为16例(39.02%)、15例(36.59%)、7例(17.07%)、3例(7.32%);观察组排尿功能分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4.88%(2/41)及术后复发率2.44%(1/41)与对照组的9.76%(4/41)、7.32%(3/41)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肠癌患者采用以神经为导向的TME治疗的效果较好,对患者泌尿生殖功能影响较小,且有一定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全直肠系膜切除 自主神经保留术 性功能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对低位直肠癌患者术后胃肠动力恢复及肛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平峰 熊欢 +2 位作者 孙胜 罗洪亮 闫康鹏 《现代医院》 2020年第10期1513-1516,共4页
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患者使用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9年6月就诊于我院的84例低位直肠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2例。实验组行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对照组实施开腹直肠全系膜切除。比较... 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患者使用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9年6月就诊于我院的84例低位直肠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2例。实验组行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对照组实施开腹直肠全系膜切除。比较两组围术期相关指标、肛门功能、胃肠动力学及并发症。结果实验组术中失血量低于对照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切口长度、住院时间和术后排气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肛管最大收缩压(AMSP)、肛管静息压(A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胃动素(MOT)、胃泌素(GAS)、直肠最大耐受容量(MTV)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患者具有切口小,对机体造成的创伤轻等优势,能减少术中出血量,对胃肠动力学、肛门功能影响较小,利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位直肠癌 腹腔镜 全直肠系膜切除 肛门功能 胃肠动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下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后肛门功能研究
11
作者 王万川 张晓槟 杨清水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第6期35-36,共2页
目的研究腹腔镜下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对肛门功能的影响。方法 80例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开腹手术组及腔镜组,每组40例,分别行传统开腹手术及腹腔镜手术。通过Wexner评分系统对比两组患者术后肛门功能情况。结果术后3、6个月,腔镜组患者肛门... 目的研究腹腔镜下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对肛门功能的影响。方法 80例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开腹手术组及腔镜组,每组40例,分别行传统开腹手术及腹腔镜手术。通过Wexner评分系统对比两组患者术后肛门功能情况。结果术后3、6个月,腔镜组患者肛门功能良好率82.5%、87.5%分别高于开腹手术组患者的60.0%、6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相比传统开腹手术在保留肛门功能方面有一定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全直肠系膜切除 肛门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联合经肛门内括约肌间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患者的效果
12
作者 贾宝新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0年第21期3904-3906,共3页
目的分析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联合经肛门内括约肌间切除术(ISR)治疗低位直肠癌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9年3月济源市卫校附属医院收治的72例低位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依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6例,对... 目的分析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联合经肛门内括约肌间切除术(ISR)治疗低位直肠癌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9年3月济源市卫校附属医院收治的72例低位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依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接受开腹TME联合ISR治疗,观察组接受腹腔镜TME联合ISR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量)、手术前后胃肠动力指标(胃泌素、胃动素)、术后6个月肛门功能、并发症。结果两组淋巴结清扫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短,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5 d,观察组胃泌素、胃动素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6个月肛门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2.78%)低于对照组(2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位直肠癌患者接受腹腔镜TME联合ISR治疗,能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且术后肠胃功能恢复快,保护肛门功能,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位直肠癌 腹腔镜 全直肠系膜切除 经肛门内括约肌间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肛内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治疗直肠癌 被引量:51
13
作者 陈远光 胡明 +2 位作者 雷建 陈家诚 李娟云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261-1265,共5页
目的首次报道并介绍经肛内镜对1例合并左侧游走肾的男性直肠癌患者实施全直肠系膜切除(TME)的NOTES手术方法。方法新辅助化疗后施行NOTES手术,手术分两组:腹组经腹腹腔镜辅助分离直肠上端和乙状结肠及其系膜以及肠系膜下血管,肛组游离... 目的首次报道并介绍经肛内镜对1例合并左侧游走肾的男性直肠癌患者实施全直肠系膜切除(TME)的NOTES手术方法。方法新辅助化疗后施行NOTES手术,手术分两组:腹组经腹腹腔镜辅助分离直肠上端和乙状结肠及其系膜以及肠系膜下血管,肛组游离直肠系膜,术者在PPH肛门镜下横断直肠壁后先完成腹组以上操作,再进行肛组操作,通过自制的腰形直肠镜按照TME原则向上分离直肠系膜直至从骶前间隙进入腹腔,盆底腹膜前部的分离经前腹壁腹腔镜下进行,经肛门直肠镜将直肠和乙状结肠拖出,切断乙状结肠并用吻合器将直肠和乙状结肠吻合。结果手术时间290 min,直肠系膜完整切除并检出25个淋巴结,其中5个直肠下部系膜淋巴结阳性,直肠及其系膜的远切缘阴性,最后病理分期pT3N2,术后患者恢复顺利,第2天开始肠内营养,第5天和第8天分别开始半流质饮食和普通饮食,未发生吻合口漏和感染,第7天后排便功能接近正常。结论自然腔道手术经肛内镜全直肠系膜切除可行而安全,腹腔镜辅助有利于克服精囊腺和游走肾造成的分离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游走肾 腹腔镜 全直肠系膜切除 经自然腔道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中输尿管保护的临床解剖 被引量:22
14
作者 张策 李国新 +3 位作者 余江 黄祥成 丁自海 钟世镇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60-361,共2页
目的:探讨与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LTME)有关的左输尿管解剖学特点和保护方法.方法:利用腹腔镜对2004年10月~2005年5月接受LTME的24例直肠癌患者进行解剖学观察.结果:左输尿管腹段偏向中线侧走行,与左半乙状结肠系膜关系密切;... 目的:探讨与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LTME)有关的左输尿管解剖学特点和保护方法.方法:利用腹腔镜对2004年10月~2005年5月接受LTME的24例直肠癌患者进行解剖学观察.结果:左输尿管腹段偏向中线侧走行,与左半乙状结肠系膜关系密切;输尿管盆段靠外侧走行,与直肠系膜和直肠侧韧带距离较远;输尿管位于肾前筋膜/骶前筋膜后外侧,而乙状结肠直肠系膜位于肾前筋膜前面,两者处于不同的解剖间隙.结论:左输尿管腹段损伤的几率较大,盆段较安全.LTME中保护输尿管的方法是:保持正确的外科平面,紧贴结直肠系膜,避免突破肾前筋膜/骶前筋膜,与输尿管保持安全距离;充分暴露,直视下锐性解剖;避免在盆侧壁盲目电凝止血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尿管 副损伤 腹腔镜 全直肠系膜切除 临床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联合经肛内括约肌切除保肛术治疗超低位直肠癌 被引量:26
15
作者 王哲近 周振旭 +3 位作者 朱恒梁 阮小蛟 蒋飞照 郑晓风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1年第2期135-138,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TME)联合经肛内括约肌切除(intersphinctericresection,ISR)保肛术治疗超低位直肠癌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2006年5月~2009年5月,18例超低位直肠癌(肿瘤直径0.8~5.5 cm,下... 目的探讨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TME)联合经肛内括约肌切除(intersphinctericresection,ISR)保肛术治疗超低位直肠癌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2006年5月~2009年5月,18例超低位直肠癌(肿瘤直径0.8~5.5 cm,下缘距肛缘1.9~4.5 cm)行腹腔镜TME联合ISR术。病例选择标准:肿瘤下缘距肛门〈5 cm;直肠指诊肿块可以推动;腔内B超、MRI或CT提示无外括约肌受累;无远处转移;肛门括约肌功能正常。腹部:在腹腔镜下TME法分离直肠及其系膜至肛提肌水平。肛门部:切开肛管黏膜至内外括约肌间隙,沿间隙向盆腔分离,与腹部操作部位会合,移除标本,结肠肛管吻合。术后进行随访。结果 18例均在腹腔镜下顺利完成手术,无围手术期死亡。手术时间180~300 min,平均220 min。术中出血40~160 ml,平均100 ml。手术切缘均阴性。10例未行回肠造口者中发生吻合口漏3例,加行回肠造口术及充分引流后痊愈。全组随访12~46个月,平均23个月。术后早期肛门经常粪污,每日排便3~10次。术后1年排便次数减为每日1~4次,控便时间可达5 min以上。根据Kirwan分级,1年后肛门功能Ⅰ级+Ⅱ级16例,Ⅲ级2例。结论选择合适的超低位直肠癌,特别是没有侵犯外括约肌的早期患者,采用腹腔镜TME联合经肛内括约肌切除保肛术是可行的,能体现根治、保肛、微创和经济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腹腔镜 全直肠系膜切除 内括约肌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与开腹低位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35
16
作者 张键 骆成玉 +4 位作者 季晓昕 杨齐 林华 周永桥 段煜飞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2年第1期27-29,共3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低位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TME)的可行性。方法 2005年1月~2008年1月将71例Duke’s A、B期的低位直肠癌,按照序贯原则设计,采用信封抽签法随机分为2组,分别施行腹腔镜和开腹TME,比较2组...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低位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TME)的可行性。方法 2005年1月~2008年1月将71例Duke’s A、B期的低位直肠癌,按照序贯原则设计,采用信封抽签法随机分为2组,分别施行腹腔镜和开腹TME,比较2组患者围手术期及术后随访情况。结果腹腔镜组手术时间(116.9±20.7)min显著短于开腹组(133.6±20.0)min(t=-3.456,P=0.000),术中出血量(84.4±27.6)ml显著少于开腹组(145.7±34.0)ml(t=-8.349,P=0.000),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2.6±1.0)d显著短于开腹手术组(4.0±1.0)d(t=-5.898,P=0.000),淋巴结清扫数目2组间无显著性差异[(12.2±3.0)枚vs.(12.3±2.6)枚(t=-0.127,P=0.899)]。腹腔镜手术组保肛率明显高于开腹手术组[83.3%(30/36)vs.60.0%(21/35),χ2=4.775,P=0.029]。71例随访24~60个月,中位随访40个月,2组局部复发各1例,远处转移各2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P=1.000;χ2=0.000,P=1.000)。结论 腹腔镜下低位直肠癌TME治疗低位直肠癌是安全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位直肠癌 全直肠系膜切除 腹腔镜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辅助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的临床分析(附32例报告) 被引量:27
17
作者 龙飞 欧阳军 +5 位作者 陈向恒 赵晓春 刘泳 周新栋 陈浪 邓江平 《中国内镜杂志》 2020年第2期11-18,共8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aTME)治疗中低位直肠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并分享手术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外科2017年12月-2018年12月行腹腔镜辅助TaTME的32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2例...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aTME)治疗中低位直肠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并分享手术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外科2017年12月-2018年12月行腹腔镜辅助TaTME的32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者;手术时间为(257.50±32.60)min,术中出血量为(76.56±15.64)ml;TME标本质量优良者(评价为3级/2级)占96.88%,环周切缘阴性率为96.88%,远切缘阴性率为100.00%;术后排气时间为(1.69±0.54)d,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为(1.34±0.28)d,引流管拔除时间为(7.63±3.26)d,术后住院天数为(12.87±1.56)d;术后无严重并发症(Clavien-DindoⅢ~Ⅳ级)发生;中位随访11.5个月,未见肿瘤复发转移。结论①对于中低位直肠癌患者,腹腔镜辅助TaTME是安全可行的,近期疗效较好;②应严格把握TaTME的适应证,并在掌握技术要点的基础上谨慎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全直肠系膜切除 经肛门 腹腔镜辅助 中低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无辅助切口完全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直肠癌的疗效 被引量:19
18
作者 李瑞生 胡滨 +1 位作者 张富 段红艳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46-49,共4页
目的探讨改良无辅助切口完全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直肠癌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2年2月~2016年2月52例直肠癌,分别施行无辅助切口完全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无辅助切口组,n=28)或腹腔镜辅助切口全直肠系膜切除术(辅助切口... 目的探讨改良无辅助切口完全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直肠癌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2年2月~2016年2月52例直肠癌,分别施行无辅助切口完全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无辅助切口组,n=28)或腹腔镜辅助切口全直肠系膜切除术(辅助切口组,n=24),无辅助切口组术式改良之处在于将吻合器钉座自肛门放入肿瘤近端,自结肠壁戳孔引出钉座拉杆,腹腔镜下用切割闭合器离断钉座与肿瘤之间结肠,带瘤肠管经肛门拖出、切除,残端缝合后还纳,自肛门进入吻合器,腹腔镜下行结肠、直肠(肛管)吻合。比较2组术中、术后情况。结果无辅助切口组手术时间(198. 5±40. 6)min,明显短于辅助切口组(230. 4±35. 8) min(t=2. 981,P=0. 004);无辅助切口组出血量(120. 4±32. 1) ml,明显少于辅助切口组(150. 6±40. 8) ml(t=2. 986,P=0. 004);无辅助切口组住院时间(8. 4±1. 2) d,明显短于辅助切口组(10. 5±1. 2) d (t=5. 399,P=0. 000)。2组随访12个月,各1例发生淋巴结转移,余患者未见局部复发与远处转移。结论改良无辅助切口完全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直肠癌可行,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辅助切口 腹腔镜 直肠癌 全直肠系膜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手术技巧与手术副损伤的预防 被引量:12
19
作者 陈小伍 朱达坚 +6 位作者 戎祯祥 剧永乐 伍锦浩 陆光生 耿岩 欧阳满照 任宝军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9年第11期976-978,共3页
目的探讨如何合理运用手术技巧避免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laparoscopic total mesenteric excision,LTME)的手术副损伤的发生。方法对我院2005年1月~2008年6月182例LIME治疗低位直肠癌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就手术过程中的手术... 目的探讨如何合理运用手术技巧避免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laparoscopic total mesenteric excision,LTME)的手术副损伤的发生。方法对我院2005年1月~2008年6月182例LIME治疗低位直肠癌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就手术过程中的手术入路、肠系膜下血管及降结肠系膜处理、直肠系膜游离等手术技巧进行总结,寻找避免手术副损伤发生的方法。结果182例均顺利完成LIME,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115~320min,平均150min。术中出血量15~75m1,平均25m1。术中直肠损伤发生率2.7%(5/182),骶前静脉丛损伤发生率2.2%(4/182),阴道损伤发生率1.1%(2/182),精囊、输精管损伤发生率1.1%(2/182),未发生输尿管损伤、前列腺损伤等。13例手术副损伤镜下缝合或压迫止血成功,术后无吻合口漏等并发症发生。术后病理:低分化腺癌56例,中分化腺癌98例,息肉恶变28例。Dukes分期:A期23例,B期67例,C期92例。182例术后随访6~32个月,平均18个月,均未发现吻合口肿瘤复发及远处转移。结论只要熟练地掌握乙状结肠、直肠毗邻结构的镜下解剖,运用合理的手术技巧和规范的操作可以防范LIME手术副损伤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全直肠系膜切除 直肠肿瘤 手术技巧 副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直肠癌效果观察 被引量:16
20
作者 黄鸿武 李永翔 +2 位作者 谢贻祥 姚磊 王传思 《山东医药》 CAS 2013年第28期39-41,共3页
目的观察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ANP)治疗直肠癌的效果。方法比较分析76例行TME-ANP治疗的直肠癌患者(TME-ANP组)及90例行传统根治手术的直肠癌患者(传统手术组)的临床资料。结果 TME-ANP组平均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 目的观察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ANP)治疗直肠癌的效果。方法比较分析76例行TME-ANP治疗的直肠癌患者(TME-ANP组)及90例行传统根治手术的直肠癌患者(传统手术组)的临床资料。结果 TME-ANP组平均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较传统手术组减少(P均<0.01)。术后随访12~60个月,TME-ANP组出现吻合口瘘3例、局部复发5例、远处转移8例(肝转移5例、肺转移3例)、死亡6例、排尿功能障碍5例、勃起功能障碍6例及射精功能障碍4例,传统手术组分别为6、19、21、18、16、22、19例;两组比较,P分别为0.441、0.008、0.030、0.027、0.031、0.005、0.003。结论 TME-APN治疗直肠癌局部复发率低,患者术后生活质量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盆腔自主神经 全直肠系膜切除 局部复发 排尿障碍 性功能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