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肘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六例 被引量:4
1
作者 余波 史伟浩 +2 位作者 何勍 王铁平 王巍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8期590-591,共2页
目的探讨经肘下腔静脉滤器置入的方法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2004年10月至2006年5月我科收治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中,有6例采取经肘静脉穿刺下腔静脉滤器置入。6例均经右肘正中静脉或贵要静脉穿刺,将SNF(Simon nitinol filter,Ba... 目的探讨经肘下腔静脉滤器置入的方法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2004年10月至2006年5月我科收治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中,有6例采取经肘静脉穿刺下腔静脉滤器置入。6例均经右肘正中静脉或贵要静脉穿刺,将SNF(Simon nitinol filter,Bard)沿90cm长鞘置入下腔静脉。结果6例手术均1次成功,用时平均25min。除1例肘部穿刺点有轻度红肿外,其余均愈合良好,无出血或血肿,无静脉炎。滤器位置准确,无偏斜。患者均无肺栓塞发生。结论经肘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穿刺容易,创伤小,术后患者无需卧床制动,有利于DVT的治疗。同时,对于经股静脉穿刺有禁忌的DVT患者,经肘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更不失为较好的替换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下腔静脉滤器 经肘下腔静脉滤器置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定位方法在儿童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中的精准度对比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司元 史雯嘉 +4 位作者 严鹏 蔡晓菡 陈蕾 孔珊珊 余晓芳 《军事护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2-35,共4页
目的比较心脏微气泡试验联合超声定位与腔内心电图定位在儿童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尖端定位中的临床效果,明确微气泡技术的应用优势。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纳入2023年8月至2... 目的比较心脏微气泡试验联合超声定位与腔内心电图定位在儿童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尖端定位中的临床效果,明确微气泡技术的应用优势。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纳入2023年8月至2024年10月某三级甲等医院小儿外科收治的152例PICC置管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微气泡联合超声实时定位)与对照组(腔内心电图定位),每组各76例。比较两组患儿定位成功率、导管尖端准确率、操作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医疗成本。结果试验组在定位成功率、尖端准确率、操作效率、置管成本、家属满意度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而机械性静脉炎、导管相关血栓、血流感染发生率以及2次摄片率方面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心脏微气泡联合超声定位技术通过动态可视化监测可提升PICC导管定位精度,在提高操作安全性和降低并发症方面优势显著,尤其适用于需规避放射暴露的儿童群体,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微气泡 超声定位 儿童 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导管 内心电图 导管尖端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腔静脉滤器置入并静脉溶栓治疗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被引量:3
3
作者 马从凤 檀美芳 +2 位作者 符冰 罗春华 蒋凤姣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9-61,共3页
目的探讨腔静脉滤器置入并静脉溶栓治疗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方法。方法 2007年7月-2010年3月开展腔静脉滤器置入并静脉溶栓治疗70例,针对主要并发症进行观察,包括出血倾向、肺栓塞、滤器移位、脱落、滤器血栓闭塞、滤器穿破下腔静脉、患... 目的探讨腔静脉滤器置入并静脉溶栓治疗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方法。方法 2007年7月-2010年3月开展腔静脉滤器置入并静脉溶栓治疗70例,针对主要并发症进行观察,包括出血倾向、肺栓塞、滤器移位、脱落、滤器血栓闭塞、滤器穿破下腔静脉、患肢静脉功能不全及患肢皮肤水疱的观察和护理。结果 70例溶栓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5.7%(67/70),经实施合理有效的护理措施,未出现肺栓塞、滤器移位、脱落、滤器血栓闭塞、感染等并发症。4例出现血尿;3例出现穿刺点渗血;3例腹部手术伤口出血;3例有皮下淤斑;3例患肢皮肤出现小水泡,及时发现处理后痊愈。结论预防术后潜在并发症为主要目的的术后护理是一种前瞻性护理,需要扎实基础知识、观察能力和较强的责任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滤器 静脉溶栓治疗 溶栓治疗并发症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腔静脉过滤器置入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被引量:3
4
作者 陈玉娣 廖艳华 陈泽萍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14期1598-1599,共2页
目的:探讨腔静脉过滤器置入术的围手术期护理要点和方法。方法:对132例行下腔静脉过滤器置放术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在围手术期开展以护理宣教、心理护理、临床观察及护理治疗相结合的整体护理实践。结果:患者情绪稳定,对治疗配合,... 目的:探讨腔静脉过滤器置入术的围手术期护理要点和方法。方法:对132例行下腔静脉过滤器置放术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在围手术期开展以护理宣教、心理护理、临床观察及护理治疗相结合的整体护理实践。结果:患者情绪稳定,对治疗配合,随访120例,时间6个月至1年,未见肺动脉栓塞等并发症出现。随访患者生活质量满意。结论:护士通过提高宣教水平,做好心理护理、积极的术前准备及术后病情观察,完善腔静脉过滤器置入术的围手术期护理,对治疗深静脉血栓形成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滤器 围手术期护理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下腔静脉滤器 患者生活质量 术后病情观察 心理护理 肺动脉栓塞 护理要点 护理宣教 护理实践 护理治疗 临床观察 情绪稳定 治疗配合 术前准备 放术 并发症 随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腔静脉滤器置入预防肺动脉栓塞的临床应用
5
作者 吴伟成 王祁 +2 位作者 王慧 张敏 陈金保 《放射学实践》 2003年第3期199-200,共2页
关键词 下腔静脉滤器 预防 肺动脉栓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导航联合心腔内电图定位技术在PICC置管中的应用
6
作者 黄婵 李硕 +7 位作者 张海燕 张鹍 张宝宏 霍花 郑孝词 王颜 战颖 张学民 《中国护理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44-949,共6页
目的 :探索磁导航联合心腔内电图定位技术在PICC置管中的临床应用方案及初步效果,为国内开展此项技术提供参考。方法 :结合既往研究和国内相关标准,制订并论证该技术的临床应用方案。根据临床应用方案,应用该技术为10例癌症患者置入PICC... 目的 :探索磁导航联合心腔内电图定位技术在PICC置管中的临床应用方案及初步效果,为国内开展此项技术提供参考。方法 :结合既往研究和国内相关标准,制订并论证该技术的临床应用方案。根据临床应用方案,应用该技术为10例癌症患者置入PICC,观察穿刺置管过程;分析磁导航、心腔内电图和X线检查3种定位方式的定位情况;记录X线定位实际耗时及医疗支出;观察置管后28天内是否发生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感染(含穿刺点感染和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访谈护士应用该技术的体验。结果 :10例患者均一次穿刺置管成功,应用磁导航及时纠正原发性异位2例;心腔内电图均可见P波最大振幅,4例可见双向P波;X线定位确认尖端均位于上腔静脉中下段或上腔静脉与右心房交界处;X线定位实际耗时(20.1±4.8)min,实际医疗支出91.5元/例;导管留置28天内未发生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或感染。置管护士认为该技术可以减少异位发生,愿意应用该技术。结论 :初步提示,磁导航联合心腔内电图定位技术能够即刻纠正PICC置管过程中发生的异位,护士接受度较高,需要进一步探索该技术在国内应用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导航 内电图 尖端定位系统 异位 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导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置管溶栓术治疗下腔静脉滤器内栓子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0
7
作者 夏永辉 徐克 +1 位作者 管宇珩 韩向军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7-30,共4页
目的评价置管溶栓术治疗下腔静脉滤器内栓子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对31例经造影证实的下腔静脉滤器内存在栓子患者进行置管溶栓术治疗,栓子最大径均超过1 cm,溶栓药物采用尿激酶,用量为每日60万u,疗程为3~7 d,术... 目的评价置管溶栓术治疗下腔静脉滤器内栓子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对31例经造影证实的下腔静脉滤器内存在栓子患者进行置管溶栓术治疗,栓子最大径均超过1 cm,溶栓药物采用尿激酶,用量为每日60万u,疗程为3~7 d,术后观察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结果经置管溶栓治疗,18例栓子消失,7例栓子最大径缩小至3 mm以下,6例无明显变化。并发症有穿刺点渗血5例,血尿3例,腹膜后血肿1例,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并发症经对症治疗恢复良好。25枚滤器被成功取出,6枚滤器被留置。滤器取出术中及术后无急性肺栓塞发生。结论置管溶栓术是治疗下腔静脉滤器内栓子安全、有效的方法,能提高下腔静脉滤器的取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腔静脉 栓子 滤器 管溶栓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肢静脉滤器置入术的护理 被引量:16
8
作者 凌云霞 杨顺秋 +3 位作者 肖丽佳 黄晶 商艳霞 殷春红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8年第9期53-54,共2页
关键词 下肢深静脉血栓 滤器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腔静脉滤器置放术的方法及护理 被引量:3
9
作者 宋丽艳 王宁 安兵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2年第6期50-50,共1页
肺动脉栓塞多见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后,血栓脱落,顺血流上行至肺动脉形成肺动脉栓塞,常可导致患者死亡.在谮下腔静脉内放置一机械装置,阻止栓子上行,能够预防和减少肺动脉栓塞.经皮穿刺安置下腔静脉滤器,简单安全,近年来已被广泛采用,取... 肺动脉栓塞多见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后,血栓脱落,顺血流上行至肺动脉形成肺动脉栓塞,常可导致患者死亡.在谮下腔静脉内放置一机械装置,阻止栓子上行,能够预防和减少肺动脉栓塞.经皮穿刺安置下腔静脉滤器,简单安全,近年来已被广泛采用,取得较好的疗效[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腔静脉滤器放术 护理 肺动脉栓塞 静脉穿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患者血管内支架置入治疗的护理 被引量:3
10
作者 贾艳红 华艳杰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2年第5期46-47,共2页
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superior yen2 cava syndrome,SVCS)是指由各种病因引起的完全或不完全性上腔静脉阻塞,致使血液回流受阻,从而导致呼吸困难、头昏头痛、颜面潮红及浮肿、上肢浮肿、浅表皮下侧支循环形成及颈静脉怒张等综合病征.
关键词 静脉阻塞综合征 血管内支架 治疗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接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合并支架置入与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比较
11
作者 王庆胜 柳东田 +5 位作者 张健 杨红梅 马利祥 方海滨 梁慧 苏庆立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61-261,共1页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直接经皮冠状动脉内成形术 合并症 支架 治疗 静脉溶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滤器置入加手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研究
12
作者 刘洪芬 陈周碧 刘建辉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5期750-751,772,共3页
目的:为观察滤器置入加手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围手术期的效果。方法:观察43例患者术后凝血象和肢体肿胀消退情况;对凝血功能异常和肢体肿胀消退不明显的患者早期进行临床干预。结果:临床干预后患肢肿胀消退不明显1例,凝血功能异常... 目的:为观察滤器置入加手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围手术期的效果。方法:观察43例患者术后凝血象和肢体肿胀消退情况;对凝血功能异常和肢体肿胀消退不明显的患者早期进行临床干预。结果:临床干预后患肢肿胀消退不明显1例,凝血功能异常2例。结论:滤器置入加手术治疗的观察和临床干预能减少并发症,提高治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血栓 滤器 临床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功取出突入下腔静脉壁内的滤器1例 被引量:2
13
作者 陈俊良 张希全 王鑫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90-91,共2页
下腔静脉滤器(inferior vena cava filter,IVCF)置入是预防因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发生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的主要措施。近年来,可回收滤器的出现减少了永久滤器置入所带来的并发症,但由于种种原因,即便... 下腔静脉滤器(inferior vena cava filter,IVCF)置入是预防因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发生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的主要措施。近年来,可回收滤器的出现减少了永久滤器置入所带来的并发症,但由于种种原因,即便是在短时间窗内,可回收滤器也会有难以取出的情况。以往IVCF突入下腔静脉壁内被视为取出禁忌。2019年2月,本中心成功将头端突入下腔静脉壁内的IVCF取出,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腔静脉 下肢深静脉血栓 滤器 可回收滤器 肺栓塞 IVC PULMONAR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腔内心电图联合体外测量法定位患儿下肢静脉PICC尖端位置准确性和安全性的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杨翠 唐梦琳 +2 位作者 罗玉兰 胡琳 宋锦平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4期4358-4365,共8页
目的:探讨腔内心电图(IC-ECG)联合体外测量法定位儿童下肢静脉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尖端位置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9年5月—2020年5月在四川省某三级甲等医院小儿重症监护病房(PICU)经下肢静脉置入PICC的患儿(年龄... 目的:探讨腔内心电图(IC-ECG)联合体外测量法定位儿童下肢静脉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尖端位置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9年5月—2020年5月在四川省某三级甲等医院小儿重症监护病房(PICU)经下肢静脉置入PICC的患儿(年龄≤14岁)180例。根据随机数字生成器软件生成随机数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90例。对照组采用体外测量法置管;试验组采用体外测量法联合IC-ECG定位技术置管。两组患儿置管固定后均用床旁腹部X线判断导管尖端具体位置,比较两组定位准确率、置管时间和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分析试验组PICC固定时的P波振幅(P’)与正常体表心电图P波振幅(P)比值(P’/P),获得导管尖端处于最佳位置的变化区间。结果:试验组导管尖端一次到位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27.529,P<0.001);试验组置管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41,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8.889,P=0.003);试验组90例患儿中,当P’/P≤60%时,导管尖端均不在最佳位置;当P’/P处于80%~100%区间时,导管尖端处于最佳位置的比例均为100%。结论:IC-ECG联合体外测量法定位技术不但能提高导管尖端定位精确度,还能减少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且当P’/P比值在80%~100%区间时,导管尖端定位效果更精确。与仅进行体外测量法相比,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心电图 下肢静脉 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导管(PICC) 尖端定位 异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患儿经头皮静脉和肘静脉行中心静脉置管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1
15
作者 胡艳群 胡艳林 杨丽华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2年第22期6-8,12,共4页
目的探讨肿瘤患儿经头皮静脉行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的可行性。方法 2009年2月至2011年10月选择在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儿科被确诊并需住院化疗的肿瘤患儿66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 目的探讨肿瘤患儿经头皮静脉行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的可行性。方法 2009年2月至2011年10月选择在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儿科被确诊并需住院化疗的肿瘤患儿66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肘静脉组(n=36)和头皮静脉组(n=30)。比较两组患儿穿刺时和留置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穿刺完成时间和导管留置时间。结果经头皮静脉和肘静脉留置PICC的两组患儿中,66例患儿均置管成功。但经肘静脉患儿的导管异位发生率为11.1%,经头皮静脉置入PICC的患儿无导管异位发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在置入PICC的一次性成功率、送导管困难和拔除导丝困难、导管留置期间并发症发生率及穿刺完成时间和导管留置时间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头皮静脉留置PICC可提高置管的成功率,且安全、方便,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外周静脉的中心静脉导管 头皮静脉 静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22例护理体会
16
作者 郑慧敏 张华 宋志明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996-996,共1页
关键词 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 静脉输液 护理技术 静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eta分析腔内心电图技术在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置管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7
作者 吴贤琳 蔡益民 +1 位作者 向秋红 方玉琦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820-824,共5页
目的 探讨腔内心电图技术与传统解剖定位方法在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中应用效果。方法 使用计算机检索建库至2021年4月Cochrane图书馆、Web of Science、PubMed、Embase、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SinoMed关于应用腔内心... 目的 探讨腔内心电图技术与传统解剖定位方法在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中应用效果。方法 使用计算机检索建库至2021年4月Cochrane图书馆、Web of Science、PubMed、Embase、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SinoMed关于应用腔内心电图对PICC置管进行干预的随机对照试验,通过阅读及筛选文献,对符合要求的随机对照研究使用Cochrane手册的标准来评估偏倚风险,采用RavMan 5.3及Stata15.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结果 最终纳入文献11篇共4 930例患者,其中实验组2 842例,对照组2 088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腔内心电图技术相比传统解剖定位方法更能有效提高首次置管成功率(OR=3.00,95%CI:2.48~3.64,P<0.05),提高尖端定位准确性(OR=4.39,95%CI:2.08~9.27,P<0.05)。结论 腔内心电图指导的PICC穿刺技术具有一定的优势,相比传统解剖定位方法能有效提高PICC首次置管成功率和尖端定位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心电图 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 首次管成功率 尖端定位准确性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血病患者PICC置管常见并发症护理体会——评《外周中心静脉导管技术与管理》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伟芳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I0004-I0004,共1页
《外周中心静脉导管技术与管理》由乔爱珍,苏迅,韩立存主编,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ISBN:9787572504228。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是指的是在患者手臂的贵要静脉、头静脉、肘正... 《外周中心静脉导管技术与管理》由乔爱珍,苏迅,韩立存主编,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ISBN:9787572504228。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是指的是在患者手臂的贵要静脉、头静脉、肘正中静脉进行穿刺置管,令导管到达临近心脏的大静脉,使药物能顺利输入到患者的体内。对于需要长期持续性进行静脉输液或是用药的患者,PICC置管是一个较好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CC 外周中心静脉导管 正中静脉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导管 科学技术出版社 静脉 常见并发症 长期持续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尖端定位技术的研究进展
19
作者 何文惠 罗娜 +2 位作者 余有珍 马晓丽 马敏杰 《护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25-129,共5页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尖端的精确定位是当前PICC尖端定位领域的常用技术,对于优化药物输送和减少并发症至关重要。本文就PICC尖端定位技术在影像学、超声引导、腔内心电图、电磁导航以及深度学习模型等领域的应用优势、局限性以...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尖端的精确定位是当前PICC尖端定位领域的常用技术,对于优化药物输送和减少并发症至关重要。本文就PICC尖端定位技术在影像学、超声引导、腔内心电图、电磁导航以及深度学习模型等领域的应用优势、局限性以及适用条件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导管 尖端定位 超声定位 内心电图定位 电磁导航定位 深度学习 综述文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腔内心电图技术用于新生儿PICC置管头端定位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45
20
作者 吴文理 陈佩仪 +3 位作者 宋燕伶 徐燕芳 何丽兰 林娜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0期3443-3445,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腔内心电图技术辅助提高新生儿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一次性尖端到位率。方法:应用腔内心电图技术置管的28例新生儿为观察组,随机抽取28例应用常规方法行PICC置管的新生儿为对照组。观察组心电图定位技术后结合X光... 目的:探讨应用腔内心电图技术辅助提高新生儿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一次性尖端到位率。方法:应用腔内心电图技术置管的28例新生儿为观察组,随机抽取28例应用常规方法行PICC置管的新生儿为对照组。观察组心电图定位技术后结合X光片双重定位导管尖端位置,对照组常规置管后行X片定位。比较两组导管尖端一次性到位率;同时,计算观察组P波在QRS波不同高度情况下导管尖端一次性到位率、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观察组导管尖端一次性到位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P波在QRS波50%~70%高度时,导管尖端到位率为100%,敏感度及特异度都为100%。结论 :应用腔内心电图技术辅助PICC置管到位率高,在置管过程中,出现特异性P波在QRS波幅50%~70%高度时,敏感度和特异度高,此方法能缩短患者治疗的时间,无放射污染,可替代传统X线来确认导管的位置,值得在新生儿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外周的中心静脉 内心电图 新生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