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耳迷走神经刺激改善妊娠高血压大鼠胎盘滋养层细胞线粒体功能障碍的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赵晶 乔海法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268-268,共1页
目的阐明耳迷走神经刺激改善妊娠高血压大鼠胎盘滋养层细胞线粒体功能的机制。方法成年雌性SD大鼠怀孕第14天通过银质夹子钳夹髂分叉上方和双侧卵巢动脉周围腹主动脉制作妊娠高血压模型,在双侧耳甲腔刺入针灸针0.5~1 mm,并连接用韩氏电... 目的阐明耳迷走神经刺激改善妊娠高血压大鼠胎盘滋养层细胞线粒体功能的机制。方法成年雌性SD大鼠怀孕第14天通过银质夹子钳夹髂分叉上方和双侧卵巢动脉周围腹主动脉制作妊娠高血压模型,在双侧耳甲腔刺入针灸针0.5~1 mm,并连接用韩氏电针仪,2/15 Hz疏密波,2 m A,刺激30 min,第14~20天,每天1次。分别于第14、17、20天测平均动脉压,第20天测完平均动脉压后收集胎盘组织。采用ELISA、胎盘组织病理、透射电子显微镜、LC-MS等方法分别观察炎性因子表达、胎盘病理变化、细胞超微结构、胎盘组织上清、胎盘氧化、HSP70、乙酰胆碱受体表达等变化。结果耳迷走神经刺激可有效改善妊娠高血压大鼠的血压,降低炎性因子表达及胎盘形态,上调胎盘中的乙酰胆碱浓度及M3受体表达,抑制子宫灌注压下降导致的ROS升高及线粒体依赖性凋亡信号,敲除M3受体可明显破坏耳迷走刺激的上述作用,NAC能显著抑制mt ROS表达、修复线粒体结构改变,抑制缺氧导致的HSP70和LONP1增加,乙酰胆碱可以抑制Co Cl2诱导的细胞凋亡和mt ROS水平,改善线粒体形态及功能、及线粒体依赖的凋亡信号,敲除M3受体可阻断乙酰胆碱的上述作用。结论耳迷走神经刺激可以促进乙酰胆碱的释放,抑制mt ROS的形成,保护线粒体超微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阻断缺氧导致的线粒体依赖性的细胞凋亡。乙酰胆碱的上述作用是通过M3受体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迷走神经刺激 线粒体功能障碍 妊娠高血压 线粒体结构 耳甲 电针仪 针灸针 疏密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耳迷走神经刺激治疗难治性癫痫的临床试验研究 被引量:16
2
作者 荣培晶 刘爱华 +13 位作者 张建国 王玉平 杨岸超 贲卉 李亮 李丽萍 宋潞 刘焕光 何伟 黄凤 李霞 刘儒鹏 吴鹏 朱兵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2011-2020,共10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经皮(耳甲腔)电刺激耳迷走神经(ta-VNS)可否作为治疗难治性癫痫的一种有效方法。方法:采用经皮神经电刺激双盲法。首先,对50名难治性癫痫患者进行经皮电刺激耳迷走神经治疗(ta-VNS),初步观察治疗效果。然...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经皮(耳甲腔)电刺激耳迷走神经(ta-VNS)可否作为治疗难治性癫痫的一种有效方法。方法:采用经皮神经电刺激双盲法。首先,对50名难治性癫痫患者进行经皮电刺激耳迷走神经治疗(ta-VNS),初步观察治疗效果。然后,将另外144名癫痫患者随机分为:经皮电刺激耳迷走神经组(ta-VNS,n=98)和经皮电刺激非耳迷走神经组(tn-VNS,n=46)。每日治疗两次,共治疗24周。除了ta-VNS和tn-VNS组患者以外,其余同期入院患者均接受药物治疗。以校准恩格尔分级标准为疗效观察指标。在治疗后的第8周、第16周和第24周,对癫痫发作频率和严重程度进行评估。结果:前期研究中的50例癫痫患者,经过8周治疗后,6例无癫痫发作,12例发作频率分别减少了50%~89%。经过24周治疗后,8例无癫痫发作,2例癫痫发作频率减少≥90%,9例发作频率分别减少了50%~89%。在144例癫痫患者的研究中,经过8周治疗后,ta-VNS组的98例患者中10例无癫痫发作,6例发作频率减少≥90%,25例发作频率减少了50%~89%。经过24周的治疗后,15例无癫痫发作,6例发作频率减少≥90%,26例减少了50%~89%。经过前8周的治疗,tn—VNS对照组的46例患者重只有3例无癫痫发作,2例患者减少90%以上,9例发作频率减少了50%~89%。经过额外16周的ta-VNS治疗后,46例患者中有7例无癫痫发作,14例发作频率减少50%~89%。各组间发作频率减少百分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ta-VNS与VNS作用相类似,能够抑制癫痫发作,是一个安全、有效、经济且广泛适用的治疗难治性癫痫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治性癫痫 迷走神经刺激 迷走神经分支 经耳甲腔刺激迷走神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