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改良两切口23G经结膜免缝合玻璃体切割系统硅油取出术的观察 被引量:9
1
作者 杨海军 汪枫桦 +2 位作者 易敬林 罗洁 孙晓东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5年第1期72-75,共4页
目的:评价一次性输血器和自制抽吸头用于23G经结膜免缝合玻璃体切割系统硅油取出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23G灌注管在距离末端5mm处剪断,制成抽吸头,用于连接一次性输血器和23G穿刺套管。将输血器的莫菲氏管及以上部分剪除,连接... 目的:评价一次性输血器和自制抽吸头用于23G经结膜免缝合玻璃体切割系统硅油取出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23G灌注管在距离末端5mm处剪断,制成抽吸头,用于连接一次性输血器和23G穿刺套管。将输血器的莫菲氏管及以上部分剪除,连接玻璃体切割器的积液盒,利用玻璃体切割器的吸引系统通过睫状体平坦部的两切口主动抽吸清除眼内硅油。结果:患者132例手术中仅有13例(9.8%)需要缝合穿刺口,手术时间为7-28(平均15.1±6.2)min。术后早期107例(81.1%)患者眼压低于11mmHg,并有2例出现周边脉络膜隆起,术后1wk眼压基本恢复正常,但有2例(1.5%)高度近视合并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患者出现视网膜再脱离。大部分患者硅油清除干净,仅有4例(3.0%)有少许硅油残留。结论:利用一次性输血器和自制抽吸头连接玻璃体切割器的吸引系统行两切口23G经结膜免缝合硅油取出术具有安全、有效、快捷、经济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油 23G 缝合 玻璃体切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3G、25G联合经结膜免缝合微创玻璃体切割术治疗黄斑前膜 被引量:11
2
作者 王震 荣翱 莫利娟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53-256,共4页
目的探讨23G、25G联合经结膜免缝合微创玻璃体切割术(transconjunctival sutureless vitrectomy,TSV)治疗黄斑前膜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2眼应用23G、25G联合TSV治疗黄斑前膜的手术资料。对手术前后最佳矫正视力、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 目的探讨23G、25G联合经结膜免缝合微创玻璃体切割术(transconjunctival sutureless vitrectomy,TSV)治疗黄斑前膜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2眼应用23G、25G联合TSV治疗黄斑前膜的手术资料。对手术前后最佳矫正视力、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检查黄斑前膜进行对比分析。术后随访2~9个月,观察对比手术前后视力和OCT检查的黄斑中心凹厚度。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视力均明显提高,末次随访最佳矫正视力好于术前矫正视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术后视力提高0.15~0.2者6眼,提高0.1者12眼,提高0.05~0.1者4眼。末次随访时OCT显示术后黄斑中心凹厚度明显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3G、25G联合TSV治疗黄斑前膜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3G、25G经结膜缝合微创玻璃体切割 黄斑前膜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5G经结膜穿刺法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 被引量:3
3
作者 王柏川 陈晓 +2 位作者 徐东强 丁琴 金中秋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4年第6期1052-1054,共3页
目的:探讨小切口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的手术效果。方法:7例(7眼)经眼底及OCT检查确诊为特发性黄斑裂孔,施行25G经结膜穿刺法玻璃体切割术,剥离视网膜前膜,眼内惰性气体填充,观察术后视力及裂孔封闭情况。结果:7例(7眼)黄斑... 目的:探讨小切口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的手术效果。方法:7例(7眼)经眼底及OCT检查确诊为特发性黄斑裂孔,施行25G经结膜穿刺法玻璃体切割术,剥离视网膜前膜,眼内惰性气体填充,观察术后视力及裂孔封闭情况。结果:7例(7眼)黄斑裂孔均解剖复位,2眼视力无改善,5眼视力提高1~4行,随访1~6mo无裂孔复发者。结论:玻璃体切割术是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的有效方法,经结膜小切口法较传统玻璃体切割术有明显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5G经结膜穿刺法 玻璃体切割 治疗 特发性黄斑裂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25G经结膜无缝合玻璃体切割系统治疗特发性黄斑前膜 被引量:5
4
作者 毛新帮 游志鹏 赵菊莲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73-275,共3页
目的观察应用25G经结膜无缝合玻璃体切割系统(TSV25G)治疗特发性黄斑前膜的治疗效果。方法经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及眼底照相检查诊断为特发性黄斑前膜的患者13例(13眼),所有患眼经25G玻璃体切割系统在局部麻醉下行三通道玻璃体切割术,术中... 目的观察应用25G经结膜无缝合玻璃体切割系统(TSV25G)治疗特发性黄斑前膜的治疗效果。方法经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及眼底照相检查诊断为特发性黄斑前膜的患者13例(13眼),所有患眼经25G玻璃体切割系统在局部麻醉下行三通道玻璃体切割术,术中以25G眼内镊将黄斑前膜撕除,4例患眼行C3F8气体填充,对手术时间、术后最佳矫正视力、视物变形、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眼底照相等资料进行观察,随访2~12个月,平均6个月。结果手术时间为12~18min,平均为15min;最佳矫正视力:>0.05~0.10者1眼,>0.10~0.30者3眼,>0.30~0.50者5眼,>0.50者4眼;视物变形消失者9眼,减轻者4眼;OCT检查提示术后所有患者黄斑前膜均消退,黄斑水肿消退者10眼,减轻者3眼;术后无低眼压、眼内炎、医源性白内障、医源性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应用TSV25G系统治疗特发性黄斑前膜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能明显提高视力,改善视物变形,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5G 经结膜无缝合玻璃体切割系统 治疗 特发性黄斑前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3G经结膜无缝合玻璃体切割手术后角膜地形图的变化
5
作者 方红玲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757-757,共1页
目的观察应用23G经结膜无缝合玻璃体切割系统行平坦部玻璃体切割手术后1个月角膜地形图的变化。方法本研究共收集应用23G经结膜无缝合玻璃体切割系统行平坦部玻璃体切割手术患者24例24眼。所有眼应用计算机辅助角膜地形图系统进行检测... 目的观察应用23G经结膜无缝合玻璃体切割系统行平坦部玻璃体切割手术后1个月角膜地形图的变化。方法本研究共收集应用23G经结膜无缝合玻璃体切割系统行平坦部玻璃体切割手术患者24例24眼。所有眼应用计算机辅助角膜地形图系统进行检测并记录术前和术后1d、1周、1个月的情况。统计分析的角膜地形图主要参数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体切割 角膜地形图 无缝合 结膜 计算机辅助 统计分析 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5G+与27G+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5
6
作者 刘三梅 李冬锋 +3 位作者 李杰 钟捷 周采虹 徐晓单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7年第7期1293-1296,共4页
目的:比较25G+与27G+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06/2016-09在我院诊治的特发性黄斑裂孔56例56眼,分别行25G+与27G+玻璃体切割术,各28例28眼,记录手术时间和术中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术后随访3~6mo,... 目的:比较25G+与27G+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06/2016-09在我院诊治的特发性黄斑裂孔56例56眼,分别行25G+与27G+玻璃体切割术,各28例28眼,记录手术时间和术中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术后随访3~6mo,观察视力、眼压、黄斑裂孔愈合情况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对相关记录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术后视力均较术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4)。无严重手术并发症发生。在手术时间、黄斑裂孔愈合率等方面两组病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7、0.64)。术后第1d,27G+组低眼压(眼压<10mmHg)发生率小于25G+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1)。术后1wk,两组眼压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72、0.92)。结论:25G+与27G+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手术安全、有效。在维持眼压及减小手术切口创伤方面,27G+显示出较好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黄斑裂孔 27G+经结膜无缝合玻璃体切割术 玻璃体视网膜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缝合切口与否对25G玻璃体切割术后患者眼压及相关并发症的影响 被引量:12
7
作者 李璐希 王雨生 +3 位作者 李曼红 田超伟 张自峰 杜红俊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664-668,共5页
目的观察25G玻璃体切割术穿刺口缝合与免缝合术后眼压及其并发症发生情况,探讨小切口玻璃体切割术穿刺口缝合的必要性。方法连续收集2015年5月至2016年9月西京医院眼科住院部206例(206眼)接受25G三通道玻璃体切割术患者的病例资料。根... 目的观察25G玻璃体切割术穿刺口缝合与免缝合术后眼压及其并发症发生情况,探讨小切口玻璃体切割术穿刺口缝合的必要性。方法连续收集2015年5月至2016年9月西京医院眼科住院部206例(206眼)接受25G三通道玻璃体切割术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手术结束时是否缝合巩膜切口分为2组,缝合组106例,免缝组100例。以术后第1天眼压≤5 mmHg(1 kPa=7.5 mmHg)为极低眼压,眼压>21 mmHg为高眼压,术后高眼压在程度上分为:轻度>22~30 mmHg,中度>30~40mmHg,重度>40 mmHg。术后眼压等级变化(眼压变化幅度)分为:无变化、轻度降低(降1级)、重度降低(降2级)、轻度升高(升1级)、重度升高(升2级)。重点关注患者术后第1天眼压以及术后极低眼压和高眼压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后第1天缝合组眼压为4.7~48.0 mmHg(16.68±8.21)mmHg,免缝组为2.3~45.0 mmHg(14.41±7.72)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1),免缝组术后第1天眼压总体低于缝合组。两组术后眼压等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9),免缝组术后发生极低眼压概率高,缝合组发生高眼压的概率高,缝合组术后眼压在正常范围内的概率大于免缝组。两组手术前后眼压等级变化(眼压变化幅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0)。本研究资料术后极低眼压发生率为4.3%。免缝组出现8眼极低眼压,其中5眼发生并发症,包括术后第1天出现视网膜皱褶、脉络膜脱离1眼,4眼出现前房出血。缝合组出现1眼极低眼压,术后第1天可见前房出血及脉络膜水肿。两组手术后极低眼压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8),免缝组较缝合组术后发生极低眼压导致并发症发生率高。本研究资料高眼压发生率为14.1%。免缝组高眼压共12眼,其中轻度7眼、中度3眼、重度2眼。缝合组高眼压共17眼,其中轻度9眼、中度5眼、重度3眼。缝合组比免缝组高眼压发生率相对较高,但两组术后均未出现高眼压导致的并发症。两组术后高眼压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05),眼压以轻中度升高为主,经治疗3 d后,眼压均降到正常范围内。结论 25G玻璃体切割术毕时缝合穿刺口是相对更安全的,为了防止术后极发生低眼压及并发症,针对性缝合穿刺口是有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体切割 眼压 穿刺口缝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3G玻璃体切割术后视力及眼内压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邵彦 胡博杰 +1 位作者 刘巨平 李筱荣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1年第11期1925-1927,共3页
目的:通过研究接受23G经结膜无缝合玻璃体切割手术(23-gauge transconjunctival sutureless vitrectomy,TSV23G)患者,评价是否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不同玻璃体腔填充物、术后恢复时间(术后1d;1,3mo)等因素对视力和眼内... 目的:通过研究接受23G经结膜无缝合玻璃体切割手术(23-gauge transconjunctival sutureless vitrectomy,TSV23G)患者,评价是否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不同玻璃体腔填充物、术后恢复时间(术后1d;1,3mo)等因素对视力和眼内压的影响,为临床选择手术方式及评价疗效提供参考。方法:应用多元相关和回归分析56例57眼视力及眼压的临床资料。结果:视力与联合术式、术后1,3mo呈正相关,与非联合术式、术后1d、填充物的使用呈负相关。其中气体填充物、硅油填充物、术后1,3mo与视力的相关系数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5,0.0006,0.0461,0.0210)。眼内压与联合手术、术后1d;1mo、气体填充物呈正相关,与视力、未联合手术方式、术后3mo、硅油填充物呈负相关。其中,视力、手术方式、术后3mo与眼内压的相关系数有统计学意义(P=0.0038,0.0023,<0.01)。结论:行TSV23G后部玻璃体切割术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有利于患者的视力提高。惰性气体对于眼内压影响明显。术后视力随时间好转,眼内压早期升高,术后3mo降低。就本研究而言,术后3mo是评价手术后疗效的适宜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3G经结膜玻璃体切割 视力 眼内压 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5G PPV联合IOL睫状沟缝合固定置换术治疗IOL囊袋复合体脱位于玻璃体腔 被引量:1
9
作者 李春实 张巧思 +2 位作者 邹吉新 刘新 张立军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808-1811,共4页
目的:评估25G玻璃体切割(PPV)联合人工晶状体(IOL)睫状沟缝合固定置换术治疗IOL囊袋复合体脱位于玻璃体腔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01/2020-01应用25G玻璃体切割联合IOL睫状沟缝合固定置换术治疗IOL囊袋复合体完全脱位于玻... 目的:评估25G玻璃体切割(PPV)联合人工晶状体(IOL)睫状沟缝合固定置换术治疗IOL囊袋复合体脱位于玻璃体腔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01/2020-01应用25G玻璃体切割联合IOL睫状沟缝合固定置换术治疗IOL囊袋复合体完全脱位于玻璃体腔的患者21例21眼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术中均顺利取出脱位的IOL复合体,未出现医源性视网膜损伤,术中发现视网膜裂孔4眼,视网膜格子样变性2眼,分别予以视网膜激光光凝。随访6~18mo,BCVA(LogMAR)由术前的0.40±0.30提高到术后的0.33±0.25(P=0.040)。所有病例末次随访BCVA均达到术前BCVA。术后等效球镜度与术前IOL屈光度预测值相差的绝对值≤0.75D。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IOL位置良好,未发生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结论:25G玻璃体切割联合IOL睫状沟缝合固定置换手术是治疗IOL囊袋复合体脱位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晶状体囊袋复合体脱位 人工晶状体 玻璃体切割(PPV) 睫状沟缝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5G玻璃体手术系统在厚的后发性白内障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莫利娟 荣翱 +1 位作者 李雯 李厚硕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975-976,979,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25G玻璃体手术系统治疗厚的后发性白内障的疗效。方法应用25G经结膜无缝合玻璃体切割术对16例(16眼)厚的后发性白内障患者行后囊膜切开+前段玻璃体切割术。术后随访2~6个月,记录视力、眼压,观察晶状体后囊膜切开区情况及... 目的探讨应用25G玻璃体手术系统治疗厚的后发性白内障的疗效。方法应用25G经结膜无缝合玻璃体切割术对16例(16眼)厚的后发性白内障患者行后囊膜切开+前段玻璃体切割术。术后随访2~6个月,记录视力、眼压,观察晶状体后囊膜切开区情况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视力均明显提高,术后1周和末次随访时最佳矫正视力≥0.5的术眼分别占75.0%(12/16)、81.3%(13/16)。除1眼术后发生暂时性低眼压(术后3d恢复正常)外,其余患眼随访期内眼压均在正常范围。全部术眼晶状体后囊膜中央均形成直径为3.0~4.0mm的圆形透明区,视轴区透明,术中、术后均未见明显并发症发生。结论 25G经结膜无缝合玻璃体切割系统通过切开晶状体后囊膜和切除前段玻璃体治疗厚的后发性白内障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发性白内障 25G玻璃体系统 后囊膜切开 经结膜无缝合玻璃体切割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3G微创玻璃体切割术在孔源性视网膜脱离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1
作者 张燕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2年第5期944-945,共2页
目的:评估23G经结膜无缝线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前瞻性选择2010-03/2011-06共26例26眼不伴有严重增生性病变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病历,均行23G切割手术。记录术前、术后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 目的:评估23G经结膜无缝线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前瞻性选择2010-03/2011-06共26例26眼不伴有严重增生性病变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病历,均行23G切割手术。记录术前、术后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结果:一次性复位视网膜21例(81%),最终复位视网膜25例(96%)。术后3mo最佳矫正视力较术前提高21例(80%),不变3例(12%),下降2例(8%)。术后1d眼压较术前下降,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低眼压(≤6mmHg)2例,持续2wk,但未发生脉络膜脱离。结论:23G手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解剖复位率满意,术后视力改善明显。但23G微创手术的优势并没有在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手术中得到充分体现,反而要面临更高的手术失败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3G经结膜无缝合玻璃体切割系统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体切割联合球内注药治疗白内障术后化脓性眼内炎的疗效与护理
12
作者 朱婷 《临床医药实践》 2010年第2X期255-257,共3页
白内障是我国最重要的致盲性眼病之一。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由于切口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被认为是目前治疗白内障最常用的手术方法。超声乳化术后眼内炎是白内障手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严重损害视功能,破坏眼内组织结构。
关键词 化脓性眼内炎 玻璃体切割 白内障 白内障超声乳化 视功能 人工晶体 老年性白内障 眼球摘除 结膜 眼内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G和25G三通道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特发性黄斑前膜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华 高晓明 王作龙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7年第11期2105-2108,共4页
目的:探究20G三通道经睫状体平坦部玻璃体切除术和25G经结膜无缝合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特发性黄斑前膜的疗效,为特发性黄斑前膜的微创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病历资料回顾性分析的方式进行疗效研究。选取2014-01/2016-12于我院眼科治... 目的:探究20G三通道经睫状体平坦部玻璃体切除术和25G经结膜无缝合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特发性黄斑前膜的疗效,为特发性黄斑前膜的微创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病历资料回顾性分析的方式进行疗效研究。选取2014-01/2016-12于我院眼科治疗的特发性黄斑前膜患者60例60眼。根据不同手术方式进行分组,将采用20G三通道经睫状体平坦部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的患者28例28眼设为对照组,采用25G经结膜无缝合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的患者32例32眼设为观察组,经术后3mo的随访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后视力、OCT检查结果、舒适度,并记录手术时间、并发症以及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为18~25(平均20±2.15)min,对照组手术时间为22~35(平均28±2.07)min,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视力均较术前提高,无视力下降。观察组视力提高患者比例为69%,显著高于对照组(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87,P<0.05),术前两组患者眼压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d两组患者眼压均较术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_(时间)=31.34,P<0.01;F_(组别)=17.43,P<0.01),术后7d,1mo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OCT检查黄斑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7d,1、3mo OCT检查两组患者黄斑前膜均消失,黄斑厚度较术前比较均减少,黄斑水肿消退或者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mo时,两组患者均未发现黄斑前膜复发。术后7d,1、3mo两组间黄斑厚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d,对照组患者均存在异物感、肿胀、流泪、疼痛等眼部不适,其中20眼有结膜充血、水肿,考虑结膜缝线造成眼部不适,给予对症治疗后症状缓解。观察组中有12眼轻度结膜充血水肿,4眼切口处点状出血,5眼出现低眼压,眼压为6~8mmHg,未做特殊处理,术后7d出血均自行消除,水肿减轻,眼压恢复正常。观察组患者均未出现异物感,肿胀等眼部不适症状。所有患者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均未发现医源性视网膜脱离、白内障、眼内炎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20G三通道经睫状体平坦部玻璃体切除术和25G经结膜无缝合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特发性黄斑前膜疗效相当,但25G经结膜无缝合玻璃体切除术手术时间短,患者舒适度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G三通道经睫状体平坦部玻璃体切除 25G经结膜无缝合玻璃体切除 特发性黄斑前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3G、25G联合TSV治疗玻璃体积血的效果及对患者术后早期低眼压综合征发生率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黄亚玲 《当代医药论丛》 2020年第20期63-64,共2页
目的:探讨并分析用23G、25G联合经结膜免缝合微创玻璃体切割术(TSV)治疗玻璃体积血的效果及对患者术后早期低眼压综合征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粤北人民医院眼科收治的40例玻璃体积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 目的:探讨并分析用23G、25G联合经结膜免缝合微创玻璃体切割术(TSV)治疗玻璃体积血的效果及对患者术后早期低眼压综合征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粤北人民医院眼科收治的40例玻璃体积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n=20)与对照组(n=20)。用23G、25G联合TSV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治疗,用常规的玻璃体切割缝合术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患眼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术后患眼的眼压及术后早期低眼压综合征的发生率。结果:术后1周、4周、12周及24周,观察组患者的BCVA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及术后1周,观察组患者患眼的眼压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早期低眼压综合征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23G、25G联合TSV治疗玻璃体积血的效果显著,能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视力,降低其术后早期低眼压综合征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3G 25G 经结膜缝合微创玻璃体切割 玻璃体积血 低眼压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体切除术中巩膜切口闭合方法的研究进展
15
作者 谢春瑶 黄雄高 《国际眼科杂志》 2025年第3期390-394,共5页
玻璃体切除术是最常用的眼科手术之一,被认为是眼科手术的一次重大革命。其作用是切割患者混浊的玻璃体或解除玻璃体视网膜的牵拉,恢复透明的屈光间质和促进视网膜复位,目的是通过治疗玻璃体视网膜疾病,以提高患者的视觉功能。目前玻璃... 玻璃体切除术是最常用的眼科手术之一,被认为是眼科手术的一次重大革命。其作用是切割患者混浊的玻璃体或解除玻璃体视网膜的牵拉,恢复透明的屈光间质和促进视网膜复位,目的是通过治疗玻璃体视网膜疾病,以提高患者的视觉功能。目前玻璃体切除术中巩膜切口闭合的常用方法为可吸收线缝合,约1 mo左右可吸收,易导致异物感、特发性巩膜炎、感染等并发症,文章综述了各类玻璃体切除术中巩膜切口闭合新方法的优缺点,通过研究下述新方法在视力、视敏度、眼压、结膜下出血以及并发症(如脉络膜积液/出血、眼内炎等)的不同,旨在进一步证实新巩膜切口闭合方法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更好地应用到临床,以便于临床医生能以最小的损伤达到最佳的手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结膜无缝线玻璃体切除 微切口玻璃体切开 漏性巩膜切开 无缝合线 切口闭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极部球壁异物1例 被引量:1
16
作者 马宝峰 党光福 +1 位作者 杨少远 边广庆 《临床眼科杂志》 2006年第2期161-161,共1页
  患者,男,36岁.因工作时不慎铁屑崩入右眼3天入院.患者伤后急到当地医院就诊,行眼眶部CT扫描示右眼球后壁异物,结膜、巩膜伤口未予处置,全身及局部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病情未见好转转入我院治疗.检查:视力:右眼HM/眼前,左眼1.2;右...   患者,男,36岁.因工作时不慎铁屑崩入右眼3天入院.患者伤后急到当地医院就诊,行眼眶部CT扫描示右眼球后壁异物,结膜、巩膜伤口未予处置,全身及局部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病情未见好转转入我院治疗.检查:视力:右眼HM/眼前,左眼1.2;右眼结膜充血,鼻侧结膜一长约5mm纵行裂伤,角膜透明,前房深浅正常,房水闪辉(+),瞳孔圆,直径6mm,对光反射消失,晶状体后囊下混浊,玻璃体混浊,眼底窥视不清.入院后择期在局部麻醉下行右眼巩膜裂伤缝合及玻璃体切割联合球壁异物取出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壁异物 后极部 晶状体后囊下混浊 结膜充血 裂伤缝合 局部麻醉 CT扫描示 玻璃体混浊 异物取出 玻璃体切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眼科新进展》2007年第27卷第1~12期文题索引
17
《眼科新进展》 CAS 2007年第12期I0001-I0008,共8页
关键词 LASIK 晶状体上皮细胞 白内障超声乳化手 翼状胬肉 攀睛眼 结膜 超声乳化 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角膜厚度 闭角型青光眼 羊膜移植 青光眼滤过 王雨生 小梁切除 玻璃体切割 玻璃体切除 鼠视网膜 眼科新进展 文题索引 卷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