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无创迷走神经刺激的临床应用进展
被引量:
3
1
作者
李佩霖
夏江燕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42-545,共4页
迷走神经活性的调节影响大脑和身体之间的信息传递过程及生理状态。无创迷走神经刺激(nVNS)通过刺激耳迷走神经或颈部迷走神经对多个器官和系统产生保护作用,远程调节机体功能。近年来nVNS在预防及治疗神经系统疾病、自身免疫相关性疾...
迷走神经活性的调节影响大脑和身体之间的信息传递过程及生理状态。无创迷走神经刺激(nVNS)通过刺激耳迷走神经或颈部迷走神经对多个器官和系统产生保护作用,远程调节机体功能。近年来nVNS在预防及治疗神经系统疾病、自身免疫相关性疾病及心血管系统疾病中取得重大进展。本文对nVNS及相关技术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进一步探索nVNS在围术期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
迷走神经
刺激
经皮耳
迷走神经
刺激
经皮颈部迷走神经刺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经皮电针刺激正常人耳甲迷走神经的功能MRI脑效应研究
被引量:
26
2
作者
方继良
洪洋
+10 位作者
范洋洋
刘军
马云遥
徐春华
王鸿红
马迎歌
王小玲
刘志顺
朱兵
孔健
荣培晶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2014年第6期416-422,共7页
目的探讨耳甲迷走神经刺激术的脑通路,为耳迷走神经刺激调制孤束核-边缘叶脑网络假说提供证据。材料与方法随机录用16名健康志愿者,参加经皮电刺激右耳甲部迷走神经分布区(t VNS),以同侧上耳舟部刺激为对照,记录刺激的耳部感觉,观察全脑...
目的探讨耳甲迷走神经刺激术的脑通路,为耳迷走神经刺激调制孤束核-边缘叶脑网络假说提供证据。材料与方法随机录用16名健康志愿者,参加经皮电刺激右耳甲部迷走神经分布区(t VNS),以同侧上耳舟部刺激为对照,记录刺激的耳部感觉,观察全脑6 min扫描的Bold-f MRI信号变化,分析脑功能激活特点,应用SPM8处理f MRI数据。结果两组电流、感觉频率及强度未见明显区别。经皮电刺激耳甲部t VNS正常人激发了左侧孤束核及边缘叶脑区广泛而较强的负激活效应,局限性激活位于体感区及岛叶等,而对照部产生了右侧三叉神经核等脑干核团负激活及脑部体感区明显的激活现象。结论经皮电刺激迷走神经产生了孤束核-边缘叶脑网络的调制效应,为经皮电刺激耳甲部迷走神经治疗抑郁症等脑中枢机制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耳甲
部
经皮
迷走神经
刺激
功能磁共振成像
脑激活
脑负激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观察耳电针对难治性抑郁症的即刻脑效应
被引量:
17
3
作者
王智
何家恺
+4 位作者
孙继飞
陈丽梅
郭春蕾
张国雷
方继良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70-75,97,共7页
目的采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esting-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rs-fMRI)技术,探讨耳电针,即经皮耳穴迷走神经刺激(transcutaneous auricular vagus nerve stimulation,taVNS)治疗难治性抑郁症(treatment-resista...
目的采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esting-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rs-fMRI)技术,探讨耳电针,即经皮耳穴迷走神经刺激(transcutaneous auricular vagus nerve stimulation,taVNS)治疗难治性抑郁症(treatment-resistant depression,TRD)的即刻脑效应。材料与方法纳入34例TRD和34例健康对照(health controls,HC),评估每位受试者相关临床量表,随后对TRD进行30 min taVNS即刻刺激治疗,采集相关rs-fMRI数据。比较患者与健康对照的低频振幅(amplitude of low-frequency fluctuation,ALFF)值,以及刺激前后的ALFF值变化;再与临床量表评分进行偏相关分析;再将差异脑区作为种子点,计算其与全脑的功能连接(functional connectivity,FC)。结果刺激前,TRD组在左侧苍白球/下丘脑/尾状核、左侧中央前回/额中回的ALFF值较高;左侧中央前回/额中回分别与双侧扣带回、双侧辅助运动区、左侧内侧额上回、左侧豆状核(包括苍白球和壳核)的FC较高;左侧中央前回/额中回ALFF值分别与HAMD-17(P=0.013,r=0.442)、SDS(P=0.026,r=0.400)评分成正相关。TRD治疗后在左侧额下中回眶部、双侧小脑1区、左侧小脑2区的ALFF值显著升高。结论TRD患者存在边缘系统-皮层-纹状体-苍白球-丘脑神经环路脑功能活动异常,其中认知及运动皮层相关脑区脑功能异常可能与负性情绪有关;taVNS可即刻调节TRD患者的脑自发活动,涉及情感认知相关脑区,可能是耳甲电针治疗TRD的脑功能潜在靶点脑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
难治性抑郁症
经皮耳穴
迷走神经
刺激
即刻效应
额叶眶
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无创迷走神经刺激的临床应用进展
被引量:
3
1
作者
李佩霖
夏江燕
机构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麻醉科
出处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42-545,共4页
文摘
迷走神经活性的调节影响大脑和身体之间的信息传递过程及生理状态。无创迷走神经刺激(nVNS)通过刺激耳迷走神经或颈部迷走神经对多个器官和系统产生保护作用,远程调节机体功能。近年来nVNS在预防及治疗神经系统疾病、自身免疫相关性疾病及心血管系统疾病中取得重大进展。本文对nVNS及相关技术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进一步探索nVNS在围术期的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无创
迷走神经
刺激
经皮耳
迷走神经
刺激
经皮颈部迷走神经刺激
Keywords
Noninvasive vagus nerve stimulation
Transcutaneous auricular vagal nerve stimulation
Transcutaneous cervical vagal nerve stimulation
分类号
R614 [医药卫生—麻醉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经皮电针刺激正常人耳甲迷走神经的功能MRI脑效应研究
被引量:
26
2
作者
方继良
洪洋
范洋洋
刘军
马云遥
徐春华
王鸿红
马迎歌
王小玲
刘志顺
朱兵
孔健
荣培晶
机构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放射科脑功能成像研究室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针灸科
北京中医药大学护国寺中医院针灸科
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
美国哈佛医学院麻省总医院玛蒂鲁斯生物医学成像中心
出处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2014年第6期416-422,共7页
基金
北京市自然基金重点课题(编号:7111007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30870668
+2 种基金
81273674
81303056)
国家科技部科研条件领域科技计划项目(编号:2012BAF14B10)
文摘
目的探讨耳甲迷走神经刺激术的脑通路,为耳迷走神经刺激调制孤束核-边缘叶脑网络假说提供证据。材料与方法随机录用16名健康志愿者,参加经皮电刺激右耳甲部迷走神经分布区(t VNS),以同侧上耳舟部刺激为对照,记录刺激的耳部感觉,观察全脑6 min扫描的Bold-f MRI信号变化,分析脑功能激活特点,应用SPM8处理f MRI数据。结果两组电流、感觉频率及强度未见明显区别。经皮电刺激耳甲部t VNS正常人激发了左侧孤束核及边缘叶脑区广泛而较强的负激活效应,局限性激活位于体感区及岛叶等,而对照部产生了右侧三叉神经核等脑干核团负激活及脑部体感区明显的激活现象。结论经皮电刺激迷走神经产生了孤束核-边缘叶脑网络的调制效应,为经皮电刺激耳甲部迷走神经治疗抑郁症等脑中枢机制打下基础。
关键词
电针
耳甲
部
经皮
迷走神经
刺激
功能磁共振成像
脑激活
脑负激活
Keywords
Electronical acupuncture
Auricular concha region
Transcutaneous vagus nerve electronical stimulation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Brain activation
Negative brain deactivation
分类号
R445.2 [医药卫生—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R651.4 [医药卫生—外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观察耳电针对难治性抑郁症的即刻脑效应
被引量:
17
3
作者
王智
何家恺
孙继飞
陈丽梅
郭春蕾
张国雷
方继良
机构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功能成像室
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放射科
出处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70-75,97,共7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项目(编号:2018YFC170580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编号:81774433)
中国中医科学院2019年中医药“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专项课题(编号:GH201912)。
文摘
目的采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esting-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rs-fMRI)技术,探讨耳电针,即经皮耳穴迷走神经刺激(transcutaneous auricular vagus nerve stimulation,taVNS)治疗难治性抑郁症(treatment-resistant depression,TRD)的即刻脑效应。材料与方法纳入34例TRD和34例健康对照(health controls,HC),评估每位受试者相关临床量表,随后对TRD进行30 min taVNS即刻刺激治疗,采集相关rs-fMRI数据。比较患者与健康对照的低频振幅(amplitude of low-frequency fluctuation,ALFF)值,以及刺激前后的ALFF值变化;再与临床量表评分进行偏相关分析;再将差异脑区作为种子点,计算其与全脑的功能连接(functional connectivity,FC)。结果刺激前,TRD组在左侧苍白球/下丘脑/尾状核、左侧中央前回/额中回的ALFF值较高;左侧中央前回/额中回分别与双侧扣带回、双侧辅助运动区、左侧内侧额上回、左侧豆状核(包括苍白球和壳核)的FC较高;左侧中央前回/额中回ALFF值分别与HAMD-17(P=0.013,r=0.442)、SDS(P=0.026,r=0.400)评分成正相关。TRD治疗后在左侧额下中回眶部、双侧小脑1区、左侧小脑2区的ALFF值显著升高。结论TRD患者存在边缘系统-皮层-纹状体-苍白球-丘脑神经环路脑功能活动异常,其中认知及运动皮层相关脑区脑功能异常可能与负性情绪有关;taVNS可即刻调节TRD患者的脑自发活动,涉及情感认知相关脑区,可能是耳甲电针治疗TRD的脑功能潜在靶点脑区。
关键词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
难治性抑郁症
经皮耳穴
迷走神经
刺激
即刻效应
额叶眶
部
Keywords
resting-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treatment-resistant depression
transcutaneous auricular vagus nerve stimulation
instant brain effect
orbital frontal cortex
分类号
R445.2 [医药卫生—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R749.4 [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无创迷走神经刺激的临床应用进展
李佩霖
夏江燕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经皮电针刺激正常人耳甲迷走神经的功能MRI脑效应研究
方继良
洪洋
范洋洋
刘军
马云遥
徐春华
王鸿红
马迎歌
王小玲
刘志顺
朱兵
孔健
荣培晶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2014
2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基于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观察耳电针对难治性抑郁症的即刻脑效应
王智
何家恺
孙继飞
陈丽梅
郭春蕾
张国雷
方继良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
1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