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大动脉炎胸腹主动脉狭窄的腔内血管成形术
被引量:
2
1
作者
吴庆华
寇镭
+7 位作者
陈忠
杨宝钟
邓鸿儒
罗小云
唐小斌
吴章敏
刘晖
韩延民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2年第6期372-374,共3页
目的 总结应用经皮穿刺血管腔内成形术 (Percutaneoustransluminalangioplasty ,PTA)治疗 12例大动脉炎胸腹主动脉狭窄的经验。 方法 1987年~ 2 0 0 1年 ,我科应用PTA治疗 12例胸腹主动脉型多发性大动脉炎 ,以扩张前后动脉造影以...
目的 总结应用经皮穿刺血管腔内成形术 (Percutaneoustransluminalangioplasty ,PTA)治疗 12例大动脉炎胸腹主动脉狭窄的经验。 方法 1987年~ 2 0 0 1年 ,我科应用PTA治疗 12例胸腹主动脉型多发性大动脉炎 ,以扩张前后动脉造影以及术中狭窄段两端测压判断疗效。术后应用上、下肢Doppler和彩色超声检查作为随访手段。 结果 12例PTA均获得成功 ,除 1例患儿术后发生髂股动脉急性血栓形成外 ,无其它严重并发症出现 ,无死亡率。本组病例扩张后病变狭窄均小于 5 0 %。扩张前狭窄段近远端压力差为 2 5mmHg~ 46mmHg ,平均 37 7mmHg;扩张后压力差降至 5 0mmHg~ 10 5mmHg ,平均7 2mmHg。本组病例术后随访 12月~ 72月 ,无再狭窄或阻塞。 结论 PTA治疗胸腹主动脉型多发性大动脉炎 ,安全、有效、经济。PTA是短段狭窄的胸腹主动脉型多发性大动脉炎的首选治疗方法。对长段狭窄的病例PTA仍是可行而有效的治疗手段。操作时不必勉强将狭窄段动脉扩张至正常管径 ,有效地降低跨狭窄段压力差即可取得满意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动脉炎
胸腹主动脉狭窄
经皮
穿刺
血管
腔
内成形术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移植肾动脉狭窄介入治疗
被引量:
6
2
作者
张泽富
梁惠民
+3 位作者
冯敢生
郑传胜
吴汉平
周国锋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9期623-626,共4页
目的探讨移植肾动脉狭窄(TRAS)介入治疗的方法、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经股动脉入路对12例TRAS患者行介入治疗,包括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PTA)和支架置入术。患者从肾移植术后至出现肾动脉狭窄症状平均5.5个月(4~15个月),以手术前后血压、...
目的探讨移植肾动脉狭窄(TRAS)介入治疗的方法、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经股动脉入路对12例TRAS患者行介入治疗,包括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PTA)和支架置入术。患者从肾移植术后至出现肾动脉狭窄症状平均5.5个月(4~15个月),以手术前后血压、血肌酐、动脉狭窄程度作为判断疗效的指标。结果本组4例行单纯球囊(长20~40mm,直径5~7mm)扩张,5例于PTA后置入支架,3例直接置入支架。PTA术后2例(17%)复发狭窄,行支架置入术;支架术后3例再发狭窄,再次行PTA后无复发。12例患者先后共置入9枚球囊扩张式支架,1枚为自膨式支架。介入治疗前肾动脉狭窄率为65%~95%,术后狭窄率降为10%~25%;平均血压由术前175/105mmHg,降至术后140/80mmHg;平均血肌酐水平由术前475.5μmol/L降至术后118.5μmol/L;术后随访3~48个月(平均9个月),12例中最终治愈4例,改善5例,好转2例,无效1例。手术成功率100%,术中未发生血栓、出血、移植肾栓塞等严重并发症。结论TRAS的介入治疗安全有效,选择恰当入路,合理选择和组合运用PTA与支架置入术,可有效提高TRAS的远期疗效和手术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
肾动脉狭窄
肾移植
支架置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调节体外培养大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中MMP的表达
被引量:
4
3
作者
廖明芳
景在平
+1 位作者
赵新
张素贞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3年第4期283-286,共4页
目的 探讨在体外培养大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 (SMC)中 ,一氧化氮 (NO)的产生及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 (iNOS)的表达变化对基质金属蛋白酶MMP 2 ,MMP 9的调节。方法 酶消化法培养大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 (SMC) ,α actin及电镜鉴定SMC后 ,取 3...
目的 探讨在体外培养大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 (SMC)中 ,一氧化氮 (NO)的产生及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 (iNOS)的表达变化对基质金属蛋白酶MMP 2 ,MMP 9的调节。方法 酶消化法培养大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 (SMC) ,α actin及电镜鉴定SMC后 ,取 3~ 5代SMC用IL 1β诱导iNOS表达 ,使用不同浓度的选择性iNOS抑制剂氨基胍 ,通过RT PCR观察NO调节MMP 2 ,MMP 9的表达情况。结果 氨基胍抑制IL 1β诱导的SMC表达iNOS后 ,在一定范围内降低MMP 2mRNA表达 ,但对MMP 9的表达无明显影响。结论 用不同浓度的氨基胍抑制IL 1β诱导体外培养的SMC表达iNOS ,MMP 2mRNA的表达在一定范围内呈浓度依赖性增加 ,提示NO对MMP 2表达的抑制作用可能在NO介导的以血管重构为特征的一系列血管疾病如腹主动脉瘤 ,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后再狭窄的病理生理机制中有重要作用 ,并可能为这些疾病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
大鼠
主动脉平滑肌细胞
MMP
体外培养
酶消化法
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
血管
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介入疗法在急性肢体动脉闭塞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
3
4
作者
黄求理
宋侃侃
+3 位作者
郑伟方
施建国
居洁勤
王兰芳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07年第1期52-54,共3页
目的探讨介入疗法在急性肢体动脉闭塞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总结28例急性肢体动脉闭塞介入治疗经验。采用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和动脉内溶栓术治疗上肢动脉闭塞5例、腹主动脉下段闭塞1例、下肢动脉闭塞22例。结果经术后4个月~9年...
目的探讨介入疗法在急性肢体动脉闭塞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总结28例急性肢体动脉闭塞介入治疗经验。采用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和动脉内溶栓术治疗上肢动脉闭塞5例、腹主动脉下段闭塞1例、下肢动脉闭塞22例。结果经术后4个月~9年临床观察,急性单段动脉闭塞血管再通率为100%(8/8例)、多段动脉闭塞血管再通率为80%(16/20例),总血管再通率为85.71%(24/28例)。结论介入疗法是治疗急性肢体动脉闭塞的一种有效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动脉闭塞
介入治疗
溶栓
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移植肾动脉狭窄的介入治疗
5
作者
林民专
高宏君
+3 位作者
李民
范礼佩
赵明
彭志康
《放射学实践》
2003年第5期312-314,共3页
目的 :评价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 (PTA)对移植肾动脉狭窄 (RTAS)的治疗作用。方法 :对 9例移植肾动脉狭窄的患者行PTA ,患者的血管狭窄位于外科手术血管吻合处或吻合远端的移植肾动脉上。 8例采用经股动脉入路 ,1例采用经肱动脉入路。疗...
目的 :评价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 (PTA)对移植肾动脉狭窄 (RTAS)的治疗作用。方法 :对 9例移植肾动脉狭窄的患者行PTA ,患者的血管狭窄位于外科手术血管吻合处或吻合远端的移植肾动脉上。 8例采用经股动脉入路 ,1例采用经肱动脉入路。疗效以临床随访、肾功能检验、超声检测为评价。结果 :9例移植肾动脉狭窄的患者成功地实施了PTA ,2例患者置入支架 ,所有病例均痊愈。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术
肾动脉狭窄
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
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大动脉炎胸腹主动脉狭窄的腔内血管成形术
被引量:
2
1
作者
吴庆华
寇镭
陈忠
杨宝钟
邓鸿儒
罗小云
唐小斌
吴章敏
刘晖
韩延民
机构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血管外科
出处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2年第6期372-374,共3页
文摘
目的 总结应用经皮穿刺血管腔内成形术 (Percutaneoustransluminalangioplasty ,PTA)治疗 12例大动脉炎胸腹主动脉狭窄的经验。 方法 1987年~ 2 0 0 1年 ,我科应用PTA治疗 12例胸腹主动脉型多发性大动脉炎 ,以扩张前后动脉造影以及术中狭窄段两端测压判断疗效。术后应用上、下肢Doppler和彩色超声检查作为随访手段。 结果 12例PTA均获得成功 ,除 1例患儿术后发生髂股动脉急性血栓形成外 ,无其它严重并发症出现 ,无死亡率。本组病例扩张后病变狭窄均小于 5 0 %。扩张前狭窄段近远端压力差为 2 5mmHg~ 46mmHg ,平均 37 7mmHg;扩张后压力差降至 5 0mmHg~ 10 5mmHg ,平均7 2mmHg。本组病例术后随访 12月~ 72月 ,无再狭窄或阻塞。 结论 PTA治疗胸腹主动脉型多发性大动脉炎 ,安全、有效、经济。PTA是短段狭窄的胸腹主动脉型多发性大动脉炎的首选治疗方法。对长段狭窄的病例PTA仍是可行而有效的治疗手段。操作时不必勉强将狭窄段动脉扩张至正常管径 ,有效地降低跨狭窄段压力差即可取得满意疗效。
关键词
大动脉炎
胸腹主动脉狭窄
经皮
穿刺
血管
腔
内成形术
临床疗效
Keywords
Takayasu's arteritis Thoracic aorta Abdominal aorta Stenosis 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
分类号
R654.3 [医药卫生—外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移植肾动脉狭窄介入治疗
被引量:
6
2
作者
张泽富
梁惠民
冯敢生
郑传胜
吴汉平
周国锋
机构
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放射科
出处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9期623-626,共4页
文摘
目的探讨移植肾动脉狭窄(TRAS)介入治疗的方法、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经股动脉入路对12例TRAS患者行介入治疗,包括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PTA)和支架置入术。患者从肾移植术后至出现肾动脉狭窄症状平均5.5个月(4~15个月),以手术前后血压、血肌酐、动脉狭窄程度作为判断疗效的指标。结果本组4例行单纯球囊(长20~40mm,直径5~7mm)扩张,5例于PTA后置入支架,3例直接置入支架。PTA术后2例(17%)复发狭窄,行支架置入术;支架术后3例再发狭窄,再次行PTA后无复发。12例患者先后共置入9枚球囊扩张式支架,1枚为自膨式支架。介入治疗前肾动脉狭窄率为65%~95%,术后狭窄率降为10%~25%;平均血压由术前175/105mmHg,降至术后140/80mmHg;平均血肌酐水平由术前475.5μmol/L降至术后118.5μmol/L;术后随访3~48个月(平均9个月),12例中最终治愈4例,改善5例,好转2例,无效1例。手术成功率100%,术中未发生血栓、出血、移植肾栓塞等严重并发症。结论TRAS的介入治疗安全有效,选择恰当入路,合理选择和组合运用PTA与支架置入术,可有效提高TRAS的远期疗效和手术成功率。
关键词
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
肾动脉狭窄
肾移植
支架置入
Keywords
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
Renal artery stenosis
Renal transplantation
Stent placement
分类号
R692 [医药卫生—泌尿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调节体外培养大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中MMP的表达
被引量:
4
3
作者
廖明芳
景在平
赵新
张素贞
机构
海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血管外科
出处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3年第4期283-286,共4页
文摘
目的 探讨在体外培养大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 (SMC)中 ,一氧化氮 (NO)的产生及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 (iNOS)的表达变化对基质金属蛋白酶MMP 2 ,MMP 9的调节。方法 酶消化法培养大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 (SMC) ,α actin及电镜鉴定SMC后 ,取 3~ 5代SMC用IL 1β诱导iNOS表达 ,使用不同浓度的选择性iNOS抑制剂氨基胍 ,通过RT PCR观察NO调节MMP 2 ,MMP 9的表达情况。结果 氨基胍抑制IL 1β诱导的SMC表达iNOS后 ,在一定范围内降低MMP 2mRNA表达 ,但对MMP 9的表达无明显影响。结论 用不同浓度的氨基胍抑制IL 1β诱导体外培养的SMC表达iNOS ,MMP 2mRNA的表达在一定范围内呈浓度依赖性增加 ,提示NO对MMP 2表达的抑制作用可能在NO介导的以血管重构为特征的一系列血管疾病如腹主动脉瘤 ,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后再狭窄的病理生理机制中有重要作用 ,并可能为这些疾病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
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
大鼠
主动脉平滑肌细胞
MMP
体外培养
酶消化法
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
血管
重构
Keywords
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
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thase
Metalloproteinase
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
分类号
R543.16 [医药卫生—心血管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介入疗法在急性肢体动脉闭塞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
3
4
作者
黄求理
宋侃侃
郑伟方
施建国
居洁勤
王兰芳
机构
宁波市第一医院影像科
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放射科
出处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07年第1期52-54,共3页
文摘
目的探讨介入疗法在急性肢体动脉闭塞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总结28例急性肢体动脉闭塞介入治疗经验。采用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和动脉内溶栓术治疗上肢动脉闭塞5例、腹主动脉下段闭塞1例、下肢动脉闭塞22例。结果经术后4个月~9年临床观察,急性单段动脉闭塞血管再通率为100%(8/8例)、多段动脉闭塞血管再通率为80%(16/20例),总血管再通率为85.71%(24/28例)。结论介入疗法是治疗急性肢体动脉闭塞的一种有效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急性动脉闭塞
介入治疗
溶栓
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
Keywords
Acute arterial occlusion
Interventional therapy
Thrombolysis
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
分类号
R543 [医药卫生—心血管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移植肾动脉狭窄的介入治疗
5
作者
林民专
高宏君
李民
范礼佩
赵明
彭志康
机构
第一军医大学珠江医院器官移植科
出处
《放射学实践》
2003年第5期312-314,共3页
文摘
目的 :评价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 (PTA)对移植肾动脉狭窄 (RTAS)的治疗作用。方法 :对 9例移植肾动脉狭窄的患者行PTA ,患者的血管狭窄位于外科手术血管吻合处或吻合远端的移植肾动脉上。 8例采用经股动脉入路 ,1例采用经肱动脉入路。疗效以临床随访、肾功能检验、超声检测为评价。结果 :9例移植肾动脉狭窄的患者成功地实施了PTA ,2例患者置入支架 ,所有病例均痊愈。结论
关键词
肾移植术
肾动脉狭窄
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
介入治疗
Keywords
Renal transplantation
Arterial stenosis
Angioplasty
分类号
R699.2 [医药卫生—泌尿科学]
R815 [医药卫生—放射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大动脉炎胸腹主动脉狭窄的腔内血管成形术
吴庆华
寇镭
陈忠
杨宝钟
邓鸿儒
罗小云
唐小斌
吴章敏
刘晖
韩延民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2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移植肾动脉狭窄介入治疗
张泽富
梁惠民
冯敢生
郑传胜
吴汉平
周国锋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8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调节体外培养大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中MMP的表达
廖明芳
景在平
赵新
张素贞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3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介入疗法在急性肢体动脉闭塞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黄求理
宋侃侃
郑伟方
施建国
居洁勤
王兰芳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07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移植肾动脉狭窄的介入治疗
林民专
高宏君
李民
范礼佩
赵明
彭志康
《放射学实践》
200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