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次高温热球囊及冷冻球囊血管成形术的初步研究
1
作者 王燕 李志伟 +1 位作者 段峰 王茂强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663-669,共7页
目的探讨用次高温热球囊及冷冻球囊处理动脉狭窄模型的可行性及最佳效果参数。方法取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动物模型,采用热球囊及冷冻球囊扩张髂内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段。将符合研究条件的实验对象(6头长白猪)分为A组(热球囊,42~50℃,扩张1... 目的探讨用次高温热球囊及冷冻球囊处理动脉狭窄模型的可行性及最佳效果参数。方法取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动物模型,采用热球囊及冷冻球囊扩张髂内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段。将符合研究条件的实验对象(6头长白猪)分为A组(热球囊,42~50℃,扩张10 min)、B组(热球囊,42~50℃,扩张20 min)和C组(冷冻球囊,-10℃,扩张2 min),每组2头。DSA下导入球囊至血管狭窄段,在X线透视下,向球囊注入载热液体或氧化亚氮介质扩张球囊,同时用高灵敏温度测量仪实时测量球囊局部靶血管壁所承受的热、冷负荷。血管成形术后4周行病理学检查,动物处死前均行血管造影。观察局部血管对次高温、浅低温的反应及演变过程。结果 A、B、C组的血管横断面积分别为(263 653.76±251 422.46)μm2、(348 123.68±199 871.47)μm2和(260 960.68±141 244.12)μm2,B组大于A组和C组(P=0.003 7);每高倍镜视野内膜平滑肌细胞数目及管腔狭窄指数分别为(289±34)个和0.49±0.18、(330±105)个和0.78±0.17、(232±66)个和0.57±0.19,B组亦高于A组和C组(P=0.000 1);中膜面积及内膜面积分别为(545 198.09±64 574.07)μm2和(178 497.16±83 903.75)μm2、(543 880.64±66 129.98)μm2和(84 640.09±55 330.06)μm2、(640 743.85±262 858.74)μm2和(263 897.40±268 037.66)μm2,C组大于A组和B组(P=0.000 1);内膜/中膜面积比(代表内膜增生程度)及内膜增生指数分别为0.34±0.19和0.25±0.11、0.16±0.10和0.13±0.07、0.42±0.50和0.24±0.19,B组低于A组和C组(P=0.000 1)。结论局部导入"次高温"或"浅低温"均可抑制平滑肌细胞增殖、移行和分泌基质,从而可能会降低血管成形术后远期再狭窄率,最佳效果参数为次高温42~50℃,扩张时间20 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冷冻 经皮经腔血管成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足介入治疗17例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27
2
作者 郭晓华 胡素银 +4 位作者 何建荣 林开勤 金红来 程永德 史诗洁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3年第5期338-339,共2页
目的 评价糖尿病下肢动脉的血管改变及血管内介入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36例糖尿病足行下肢动脉DSA检查,并同时与血管超声进行对照,其中17例节段性狭窄行介入治疗(12例经皮血管球囊成形术,5例血管腔内支架植入)。术后常规抗凝治疗,并... 目的 评价糖尿病下肢动脉的血管改变及血管内介入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36例糖尿病足行下肢动脉DSA检查,并同时与血管超声进行对照,其中17例节段性狭窄行介入治疗(12例经皮血管球囊成形术,5例血管腔内支架植入)。术后常规抗凝治疗,并于6个月后血管造影复查。结果 糖尿病足下肢动脉有不同程度的狭窄与阻塞同时存在,细小动脉多有闭塞;17例行介入治疗者均有腘动脉以上动脉的慢性损伤。介入治疗可以改善糖尿病足下肢动脉的血液灌注,通过控制血糖和改善血液循环,其治疗的近期疗效令人满意。结论 DSA检查可以准确了解阻塞部位及程度,对糖尿病足的下肢动脉介入治疗疗效满意,可以大大降低患者的病残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足 介入治疗 血液循环 近期疗效 血管超声 经皮血管球囊成形术 血管内支架置入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