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颅彩色多普勒在大脑中动脉狭窄经皮血管成型并支架植入术前后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4
1
作者 王磊 谭莹 +1 位作者 王华 郑虎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6年第9期797-799,F0003,共4页
目的评价经颅彩色多普勒(TCD)在大脑中动脉狭窄经皮血管成型并支架植入术前后的应用价值。方法47例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一过性脑缺血(TIA)或脑梗死患者,TCD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诊断为大脑中动脉狭窄,行血管成型并支架植入术(PTAS),... 目的评价经颅彩色多普勒(TCD)在大脑中动脉狭窄经皮血管成型并支架植入术前后的应用价值。方法47例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一过性脑缺血(TIA)或脑梗死患者,TCD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诊断为大脑中动脉狭窄,行血管成型并支架植入术(PTAS),对狭窄血管经PTAS治疗前后形态学及大脑中动脉血流动力学各项指标(平均流速Vm、收缩峰流速Vs、舒张峰流速Vd、脉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进行分析和比较,并与DSA进行比较。结果41例与术前比Vs、Vm、Vd下降,Pi值增高,Ri值变化不大,TCD及DSA随访所有例患者无再发狭窄;5例患者出现Vs、Vm、Vd增快,Pi值增高,但均未见反流信号;1例出现Vs增快,Vm增快,Vd降低。中、重度狭窄TCD与DSA相符率分别为75%、83%。结论TCD能为血管内支架术治疗大脑中动脉狭窄前后疗效提供客观依据,其无创、便捷、廉价的优点,更有优势作为PTAS治疗中、重度MCA狭窄的初选、疗效评价和术后随访的评定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彩色多普勒(TCD) 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DSA) 大脑中动脉狭窄 经皮血管成型并支架植入术(pta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肠黏膜下层促进经皮血管腔内支架植入术后内皮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李景雷 王晓白 +3 位作者 乔宏宇 张红 张艳 洪晓涛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03-408,共6页
目的探讨小肠黏膜下层(SIS)促进支架表面内皮化在预防经皮血管腔内支架植入术(PTS)后再狭窄的价值。方法 14头猪经颈动脉球囊过度扩张双侧髂动脉后,随机选取一侧髂动脉植入裸支架(bare stent,BS),对侧髂动脉植入SIS覆膜支架(SCS)。于4、... 目的探讨小肠黏膜下层(SIS)促进支架表面内皮化在预防经皮血管腔内支架植入术(PTS)后再狭窄的价值。方法 14头猪经颈动脉球囊过度扩张双侧髂动脉后,随机选取一侧髂动脉植入裸支架(bare stent,BS),对侧髂动脉植入SIS覆膜支架(SCS)。于4、8、12周分别对4、5、5头猪进行造影复查,并处死,对支架段标本行病理组织学及扫描电镜观察。结果 14头猪(28支髂动脉)共成功植入14枚BS及14枚SCS支架。复查造影示,8周时SCS组和BS组各有1支动脉闭塞,其余26枚支架均通畅,4、8、12周时SCS组再狭窄率与BS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示4、8、12周时SCS组增殖细胞核抗原阳性细胞平均百分率均明显低于BS组(P<0.05);电镜见SCS组新生内膜内皮细胞数均高于BS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IS具有促进内皮细胞再生及支架表面内皮化的作用,可间接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并促进合成型平滑肌细胞向收缩型转变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狭窄 小肠黏膜下层 内皮细胞 经皮血管腔内支架植入术 动物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的机制与治疗 被引量:7
3
作者 张金山 王艳萍 徐亚峰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8期634-636,共3页
血管内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的机制与治疗张金山①王艳萍徐亚峰综述血管内支架植入术是在经皮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transluminalangioplasty;PTA)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介入治疗技术,其应用在... 血管内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的机制与治疗张金山①王艳萍徐亚峰综述血管内支架植入术是在经皮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transluminalangioplasty;PTA)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介入治疗技术,其应用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介入技术对于血管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 支架植入术 pta 再狭窄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血管狭窄行支架植入术围术期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 被引量:5
4
作者 赵婉 菅敏钰 +1 位作者 王爱东 韩如泉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045-1049,共5页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脑血管腔内球囊扩张/支架植入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 and stenting,PTAS)围术期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医院颅内、外血管狭窄行PTAS的患者416例,男334例,女82例,年龄40~85岁,ASAⅠ~Ⅲ级。...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脑血管腔内球囊扩张/支架植入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 and stenting,PTAS)围术期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医院颅内、外血管狭窄行PTAS的患者416例,男334例,女82例,年龄40~85岁,ASAⅠ~Ⅲ级。收集围术期缺血性卒中的发病率、人口学、既往史、神经系统及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因素与临床结局的关系,回顾性探讨围术期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结果颅外血管狭窄行PTAS的328例患者中,10例(3.0%)发生围术期缺血性卒中。颅内血管狭窄行PTAS的88例患者中,6例(6.8%)发生围术期缺血性卒中。颅外血管PTAS围术期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包括术前合并未治疗的颅内血管狭窄(OR=9.44,95%CI2.36~37.71,P=0.001)和术中SBP最低值<90 mm Hg(OR=9.13,95%CI 1.35~61.76,P=0.023)。颅内血管PTAS围术期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包括术前合并未治疗的颅内血管狭窄(OR=44.81,95%CI 1.99~1 011.84,P=0.017)、年龄增高(OR=1.25,95%CI 1.04~1.51,P=0.021)和存在钙化斑块(OR=11.02,95%CI 1.11~109.25,P=0.040)。结论在经皮穿刺脑血管腔内球囊扩张/支架植入术中,颅外血管PTAS围术期缺血性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是术前合并未治疗的颅内血管狭窄和术中SBP最低值<90mm Hg,颅内血管PTAS围术期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是年龄增高、存在钙化斑块以及术前合并未治疗的颅内血管狭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硬化 血管狭窄 经皮穿刺脑血管腔内球囊扩张/支架植入术 围术期缺血性脑卒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主动脉覆膜支架植入术治疗先天性主动脉缩窄一例 被引量:1
5
作者 朱鲜阳 韩秀敏 +3 位作者 张端珍 崔春生 张坡 魏明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22-322,共1页
主动脉缩窄以往多采用手术治疗,我院在国内率先使用主动脉覆膜支架治愈1例先天性主动脉缩窄,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经皮主动脉覆膜支架植入术 先天性主动脉缩窄 病例报告 血管扩张 血管直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架辅助的经皮腔内血管成型术治疗颅内段椎动脉狭窄二例
6
作者 刘建仁 刘玲 +9 位作者 晁明 黄鉴政 丁美萍 武建军 张广强 毛善英 章昀 胡海涛 张宝荣 宋水江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6年第6期683-686,共4页
关键词 经皮腔内血管成型 椎动脉狭窄 积极治疗 颅内段 颅内椎基底动脉狭窄 支架 pta治疗 抗血小板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及支架植入术对QT离散度的影响
7
作者 许俊萍 陈光辉 +2 位作者 刘玲玲 李春江 王士雯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0年第6期374-374,共1页
关键词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QT离散度 支架植入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架植入治疗血液透析动静脉瘘中心静脉阻塞的价值分析 被引量:16
8
作者 李强 吴亮 +1 位作者 汤继军 李娟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744-748,共5页
目的探讨经皮血管支架植入术(PTS)治疗自体动静脉内瘘(AVF)透析患者中心静脉阻塞(CVO)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AVF伴CVO患者,临床均表现为手肿胀综合征。术前或术中均接受DSA检查明确阻塞部位,根据不同病情采用合适手... 目的探讨经皮血管支架植入术(PTS)治疗自体动静脉内瘘(AVF)透析患者中心静脉阻塞(CVO)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AVF伴CVO患者,临床均表现为手肿胀综合征。术前或术中均接受DSA检查明确阻塞部位,根据不同病情采用合适手术入路,伴有血栓形成患者先行导管接触溶栓(CDT),严重狭窄或闭塞患者先以小直径球囊预扩张遂行PTS,其余患者直接行PTS。结果 DSA显示5例有颈内静脉置管史患者为头臂静脉闭塞或/和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上腔静脉闭塞或狭窄,5例无颈内静脉置管史患者均表现为内瘘侧锁骨下静脉内侧段局限性严重狭窄。10例PTS技术成功率为100%,植入支架19枚,1例(锁骨下静脉狭窄)术后7个月支架内再狭窄再行PTS术。一期通畅率在术后6个月为8/8,术后1年为3/4。结论 AVF透析患者CVO多为闭塞性或严重狭窄病变,PTS治疗成功率高、近中期效果满意、并发症轻微,安全有效、可行,可作为首选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自体动静脉内瘘 中心静脉阻塞 经皮血管支架植入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一例
9
作者 刘建仁 刘慧勤 +9 位作者 晁明 丁美萍 黄鉴政 钟国栋 武建军 张广强 张宝荣 宋水江 胡海涛 郑锦志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8年第2期218-220,共3页
关键词 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 pta治疗 并发症发生率 锁骨下动脉狭窄 胸外科手术 支架植入术 SS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完全闭塞再血管化的远期预后评估 被引量:7
10
作者 盖兢泾 盖鲁粤 +3 位作者 翟学 张闿艺 金琴花 陈韵岱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380-1383,共4页
目的比较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冠状动脉旁路手术(CABG)和药物治疗慢性冠状动脉完全闭塞病变的长期预后。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患者选自解放军总医院心内科导管室2008-2009年间首次行冠状动脉造影的住院病人,将慢性闭... 目的比较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冠状动脉旁路手术(CABG)和药物治疗慢性冠状动脉完全闭塞病变的长期预后。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患者选自解放军总医院心内科导管室2008-2009年间首次行冠状动脉造影的住院病人,将慢性闭塞患者分为PCI组、CABG组和药物治疗组,对患者进行为期5年的随访,以严重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作为终点。结果 PCI组录入患者192例、CABG组48例、药物治疗组13例。基线资料在3组中基本相同。但药物治疗组LDL及总胆固醇水平较高(P〈0.05)。CABG组SYNTAX积分明显较高(P〈0.05)。共发生MACE事件43例,CABG组MACE事件23%,药物治疗和PCI术后MACE分别为15%和1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I和CABG术后的全因死亡为10%,药物治疗组为1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2)。CABG术后发生脑卒中的比例较高为8%,PCI术后为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种治疗方法的生存曲线基本重叠,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尽管再血管化治疗的即刻效果明显,但本研究未能显示闭塞病变采取CABG、单纯药物治疗和PCI术对远期预后有明显影响,但是CABG的中风发生率偏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完全闭塞 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 严重不良心血管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帕霉素洗脱支架和普通裸支架对冠心病患者近远期疗效比较 被引量:5
11
作者 刘怀昌 刘映峰 +3 位作者 熊华峰 李公信 简勋 魏向龙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3期370-372,共3页
目的:观察雷帕霉素Cypher和普通裸支架对冠心病(CHD)患者近远期疗效。方法:选择2004年11月至2005年12月接受Cypher治疗的CHD住院患者83例作为治疗组,选择同期接受普通裸支架治疗的CHD患者85例为对照组,两组一般资料相近;两组皆在术后9... 目的:观察雷帕霉素Cypher和普通裸支架对冠心病(CHD)患者近远期疗效。方法:选择2004年11月至2005年12月接受Cypher治疗的CHD住院患者83例作为治疗组,选择同期接受普通裸支架治疗的CHD患者85例为对照组,两组一般资料相近;两组皆在术后9个月内接受电话或门诊随访及冠脉造影或冠脉螺旋CT扫描,了解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及支架再狭窄率;并评价合并糖尿病及其他因素对疗效的影响。结果:治疗组83例共植入支架112枚,植入成功率为98.8%,其中29例(34.9%)接受冠脉造影,1例接受冠脉螺旋CT扫描检查。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为12.0%(10/83),其中猝死1例,再发心肌梗死1例,再次血运重建8例(1例为新的病变),与Cypher支架相关的再狭窄及血栓事件发生率为10.8%(9/83);对照组85例共植入支架117枚,成功率100%,接受冠脉造影的有27例,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为17.6%(15/85),再狭窄率为21.2%(18/85)。两组在总再狭窄率及主要心脏不良事件方面差异存在显著性;两组近期血栓事件发生率为2.4%和3.5%,差异无显著性。亚组分析,两组在糖尿病、弥漫病变、重叠支架、长支架时的再狭窄率分别为11.1%和20%,11.8%和27.8%,12.5%和18.2%,12.5%和18.9%,差异有显著性;高血脂因素在两组为7.8%和8.0%,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对于CHD患者,Cypher较普通支架有较低的再狭窄及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近远期疗效是安全、可靠的,尤其对于弥漫较长病变需要安放长支架或重叠支架以及患者合并糖尿病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支架 血管成型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近期疗效与风险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赵文强 王俊 +2 位作者 谢红珍 吴艳君 潘啸东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0期1747-1748,共2页
目的:研究冠心病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支架术近期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98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分术前、术后即刻、1年组对比研究临床疗效和冠脉造影资料差异,对PCI全组与溶栓组、不同PCI类型的再通率、血流达... 目的:研究冠心病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支架术近期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98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分术前、术后即刻、1年组对比研究临床疗效和冠脉造影资料差异,对PCI全组与溶栓组、不同PCI类型的再通率、血流达标率、并发症、疗效积分、事件积分和安全/风险比进行对比分析。结果:PCI术前、术后即刻心绞痛分级、心功能分级、心血管事件及6min步行、直径狭窄百分比(PDS)、最小管腔直径(MLD)、TIMI血流Ⅲ级率有极显著的改善(均P<0.01),PCI1年组比术后即刻组PDS显著增高、MLD显著缩小,但临床及血流指标无显著变化;易化PCI比直接PCI和择期PCI并发症及安全/风险比有显著改善;择期PCI比前两PCI组安全/风险比显著降低;药物支架组比裸支架组再狭窄率、晚期腔径丢失显著降低。结论:冠心病患者PCI再灌注治疗可获较高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但有隐匿性靶管腔丢失;不同PCI方案和支架类型可对支架再狭窄和安全性产生不同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支架植入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冠状动脉支架术后两种止血方法并发症的对比观察 被引量:3
13
作者 贾利新 张玉霄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6年第3期4-6,共3页
目的观察老年冠状动脉支架术后Perc lose缝合止血与手工压迫止血的止血效果及并发症,为老年冠脉支架术宣教及康复提供指导。方法324例老年冠脉支架术后患者,165例应用Perc lose缝合止血(缝合组),159例应用手工压迫止血(手工组)。比较止... 目的观察老年冠状动脉支架术后Perc lose缝合止血与手工压迫止血的止血效果及并发症,为老年冠脉支架术宣教及康复提供指导。方法324例老年冠脉支架术后患者,165例应用Perc lose缝合止血(缝合组),159例应用手工压迫止血(手工组)。比较止血时间、下肢制动时间、血管并发症、因卧床引起的不适发生率和止血后护理时间。结果缝合成功者止血时间、下肢制动时间和止血后护理时间明显较手工止血组短,血管并发症及因卧床所致的不适发生率较手工止血组低。缝合失败者上述时间明显延长,血管并发症及因卧床所致的不适程度增加。结论(1)Perc lose缝合止血与手工止血同样安全有效;(2)缝合组止血、下肢制动和护理时间明显缩短,因卧床引起的不适和血管并发症发生率低;(3)费用昂贵;(4)一旦缝合失败,被迫在肝素化状态下压迫止血,导致血管并发症发生率增高,加重患者的经济和心理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缝合装置 止血 老年 支架植入术 经腔 经皮 冠状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CD和DSA对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介入治疗效果的血流动力学观察 被引量:2
14
作者 金友贺 肖亮 +1 位作者 曹云鹏 张劲松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39-140,共2页
通过经颅多普勒超声 (TCD)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 (DSA)观察锁骨下动脉窃血病人行经皮血管内成形术 (PTA)及内支架植入术 (PTAS)介入治疗前后的血流动力学变化 ,评价PTA及PTAS近、远期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 经颅多普勒超声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 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 经皮血管内成形术 经皮血管内成形内支架植入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诊或延迟PTCA对急性心肌梗死QT间期离散度及心功能的长期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丹 吕安林 +1 位作者 苑媛 李丹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23期2651-2653,共3页
目的:探讨急诊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6h)与延迟PTCA对急性心肌梗死(AMI)QT间期离散度(QTd、QTcd)和心功能的长期影响。方法:AMI病人82例,按发病至到达医院时间的不同分为两组,6h以内为A组,共36例行急诊PTCA,6h以后46例为B组... 目的:探讨急诊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6h)与延迟PTCA对急性心肌梗死(AMI)QT间期离散度(QTd、QTcd)和心功能的长期影响。方法:AMI病人82例,按发病至到达医院时间的不同分为两组,6h以内为A组,共36例行急诊PTCA,6h以后46例为B组,行延迟PTCA。观察他们的术前、随访术后不同时间的QTd、QTcd及心功能的变化。结果:术后6d、30d及180d,A组QTd、QTcd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均显著优于B组(P均<0.05)。A组术后6dQTd、QTcd与术前比较,有明显改善(P均<0.05)。B组术后6d与术前比较,有所改善但差异无显著性;30d与术前比较,有明显改善(P均<0.05)。结论:急诊或延迟PTCA均可降低AMI病人QTd、QTcd,改善心功能,但急诊PTCA明显优于延迟PTCA;同时急诊PTCA较延迟PTCA对AMI病人QTd、QTcd的降低作用出现得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塞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QT间期离散度 心功能 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症状性颅内椎基底动脉狭窄的治疗进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巧玉 刘嘉慧 +1 位作者 徐琳颖 季晓飞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924-930,共7页
颅内椎基底动脉狭窄是后循环缺血性卒中的主要病因,与前循环血管相比,其走形更为迂曲、狭窄部位血管解剖结构更为复杂,其所致卒中复发率及致死、致残率更高,治疗更具挑战性,但在临床上却很少被关注,最佳的临床决策尚不明确。其主要的治... 颅内椎基底动脉狭窄是后循环缺血性卒中的主要病因,与前循环血管相比,其走形更为迂曲、狭窄部位血管解剖结构更为复杂,其所致卒中复发率及致死、致残率更高,治疗更具挑战性,但在临床上却很少被关注,最佳的临床决策尚不明确。其主要的治疗方式包括危险因素管理、降脂治疗、抗血小板药物治疗、血管内治疗、手术治疗以及其他治疗等。本文对上述治疗方式作一综述,旨在为症状性颅内椎基底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治疗和脑卒中二级预防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症状性颅内椎基底动脉狭窄 药物治疗 经皮球囊血管成形术 经皮支架植入术 血管内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