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无创机械通气患者呼吸驱动指标与吸痰后血氧饱和度剧烈下降的相关性研究
1
作者 荆晨晨 王艳如 +2 位作者 王淑娟 徐辉辉 邢卿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0期2516-2522,共7页
背景无创正压通气技术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的重要手段之一,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结合气道廓清技术可有效避免患者气管插管,缩短住院时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的病理特点使常规评估气道内吸引的指征失去指导价值... 背景无创正压通气技术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的重要手段之一,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结合气道廓清技术可有效避免患者气管插管,缩短住院时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的病理特点使常规评估气道内吸引的指征失去指导价值,频繁或延迟的气道内痰液吸引均不利于患者急性期的正压通气治疗。目的分析无创正压通气的AECOPD患者呼吸驱动指标(ROX指数与VOX指数)与吸痰后血氧饱和度(SpO_(2))剧烈下降的相关性及呼吸驱动指标对吸痰时机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2年10月—2023年11月,选取青岛市市立医院急诊监护室(EICU)住院的140例AECOPD行无创正压通气的患者为研究对象。于患者行无创正压通气24 h内及吸痰时监测并计算ROX指数和VOX指数,评估患者吸痰后SpO_(2)剧烈下降(>10%)的发生率和持续时间。分析ROX指数、VOX指数与吸痰后SpO_(2)剧烈下降的相关性,并绘制ROX指数、VOX指数预测吸痰后SpO_(2)剧烈下降发生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结果140例患者24 h内累计吸痰861次,98例(70.0%)患者发生吸痰后SpO_(2)剧烈下降;96例(68.6%)患者吸痰后SpO_(2)剧烈下降发生率≥60%;75例(53.6%)患者吸痰后SpO_(2)剧烈下降持续时间16~30 s,10例(7.1%)患者吸痰后SpO_(2)剧烈下降持续时间>30 s。基线ROX指数、吸痰前1 h ROX指数与吸痰后SpO_(2)剧烈下降发生率及持续时间均呈负相关(P<0.05),基线VOX指数、吸痰前1 h VOX指数与吸痰后SpO_(2)剧烈下降发生率及持续时间均呈正相关(P<0.05)。基线VOX指数预测吸痰后SpO_(2)剧烈下降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70(95%CI=0.939~0.967),最佳截断值为0.0074;吸痰前1 h VOX指数预测吸痰后SpO_(2)剧烈下降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93(95%CI=0.826~0.959),最佳截断值为0.0087。结论当行无创通气1 h后VOX指数≥0.0074,吸痰前1 h内VOX指数≥0.0087时,应警惕患者吸痰后SpO_(2)剧烈下降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无创通气 抽吸 经皮血气监测 ROX指数 VOX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雾化吸入方法对无创通气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的疗效影响
2
作者 杨燕 姚莉 +2 位作者 万文霞 周珍珍 凌楠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1694-1704,共11页
目的比较无创通气间歇期氧气驱动雾化、无创通气间歇期空气驱动雾化、无创通气同时空气驱动雾化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患者雾化过程中二氧化碳分压、氧饱和度(SpO_(2))及心率的动态变化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根据随机对... 目的比较无创通气间歇期氧气驱动雾化、无创通气间歇期空气驱动雾化、无创通气同时空气驱动雾化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患者雾化过程中二氧化碳分压、氧饱和度(SpO_(2))及心率的动态变化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根据随机对照研究的方法将99例需使用无创通气及雾化吸入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根据计算机产生的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一组、观察二组各33例,对照组给予无创通气间歇期氧气驱动雾化吸入,观察一组给予无创通气间歇空气驱动雾化,观察二组给予无创通气同时空气驱动雾化,记录雾化0、5、10、15 min和雾化结束5、10、15 min的经皮二氧化碳分压(PtCO_(2))、SpO_(2)及心率变化。记录治疗前至治疗第7天每天早晨动脉血气PaCO_(2)、PaO_(2)数值,记录三组住院时间。结果三组雾化过程中PtCO_(2)对比结果显示,时间主效应和时间组别交互效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对照组PtCO_(2)数值与时间呈线性关系(F=10.166,P=0.003),随时间变化呈上升状态;观察一组各时间点PtCO_(2)数值与时间呈线性关系(F=10.544,P=0.003),随时间变化呈下降状态;观察二组各时间点PtCO_(2)数值与时间呈线性关系(F=20.003,P<0.001),随时间呈下降状态。再分别对三组每个时间点PtCO_(2)数值进行多样本方差分析,对照组雾化15 min PtCO_(2)高于观察一组、观察二组;观察一组、观察二组均与对照组雾化前后PtCO_(2)差值(dPtCO_(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三组雾化结束观察期每个时间点PtCO_(2)数值进行多样本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三组雾化结束0 min PtCO_(2)、雾化结束5 min PtCO_(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雾化结束10 min PtCO_(2)、雾化结束15 min PtCO_(2)三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雾化过程中SpO_(2)对比显示三组时间组别交互效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一组各时间点SpO_(2)数值随时间呈下降趋势。对照组雾化10 min SpO_(2)、雾化15 min SpO_(2)高于观察一组和观察二组;三组均能使动脉血气中PaCO_(2)随治疗时间的增加而好转(P<0.05)。结论三种雾化治疗方式均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但无创通气间歇期氧气驱动雾化会使雾化过程中PtCO_(2)及SpO_(2)上升;无创通气间歇期空气驱动雾化会使雾化过程中PtCO_(2)及SpO_(2)下降;无创通气同时空气驱动雾化使雾化过程中PtCO_(2)下降及保持SpO_(2)平稳,因此无创通气同时空气驱动雾化是相对更加安全的雾化吸入方式,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 无创通气 无创通气间歇期氧气驱动雾化 无创通气间歇期空气驱动雾化 无创通气同时空气驱动雾化 经皮血气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气末二氧化碳监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3
作者 杨素征 常智忠 +2 位作者 辛燕 吴子彬 卜彦斌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8年第17期1604-1605,共2页
关键词 血气监测 经皮 心肺复苏术 心排血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足背经皮氧分压现况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王春梅 贾建国 +5 位作者 庞书勤 王峰华 贾鸿雁 黄莹 宋霞 高文娟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36-239,共4页
目的观察分析社区2型糖尿病(T2DM)患者足背经皮氧分压(TcPO2)水平。方法选择在北京市方庄和望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T2DM且无糖尿病足患者270例,分别测量入选患者左、右侧足背TcPO2,并且以TcPO260mm Hg(1mm Hg=0.133kPa)为界,将至少... 目的观察分析社区2型糖尿病(T2DM)患者足背经皮氧分压(TcPO2)水平。方法选择在北京市方庄和望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T2DM且无糖尿病足患者270例,分别测量入选患者左、右侧足背TcPO2,并且以TcPO260mm Hg(1mm Hg=0.133kPa)为界,将至少一侧足背TcPO2<60 mm Hg为降低组214例(79.3%),其余为正常组56例。收集2组患者相关资料,进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与正常组比较,降低组女性(61.2%vs 35.7%,P=0.001)和双下肢感觉异常(35.0%vs 17.9%,P=0.014)比例更高、高血压病程[(15.8±11.7)年vs(11.2±7.6)年,P=0.029]和血脂异常时间[(9.9±7.4)年vs(7.7±5.1)年,P=0.048]更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OR=2.831,95%CI:1.517~5.285,P=0.001)和双下肢感觉异常(OR=2.229,95%CI:1.047~4.748,P=0.038)为患者TcPO2降低的影响因素。结论社区老年T2DM无糖尿病足患者的足背TcPO2降低发生率高,TcPO2可能发现患者亚临床的足部组织灌注改变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下肢 高血压 血脂异常 血气监测 经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监测对危重症患者卧位调整的指导价值 被引量:3
5
作者 吴月丽 吕雪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0期2401-2403,共3页
目的探究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监测对行气管插管的危重症患者卧位调整的临床指导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2年3月行气管插管的危重症患者150例,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常规组及监测组,各75例,常规组患者更换体位3 min内行经皮... 目的探究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监测对行气管插管的危重症患者卧位调整的临床指导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2年3月行气管插管的危重症患者150例,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常规组及监测组,各75例,常规组患者更换体位3 min内行经皮血氧饱和度、潮气量记录,监测组患者同时持续监测PETCO2。比较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入住重症监护病房时间、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发生情况;机械通气治疗撤除3 h后心率、经皮血氧饱和度、呼吸、血气分析情况。结果监测组较常规组机械通气时间、入住重症监护病房时间缩短,VAP发生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监测组机械通气治疗撤除3 h后心率、呼吸减慢,经皮血氧饱和度、氧分压升高,二氧化碳分压(PCO2)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行气管插管的危重症患者卧位时给予PETCO2监测,可依据PETCO2调控呼吸机相关参数、指导撤机程序、及时预警呼吸机故障,使患者更为安全、治疗更为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气监测 经皮 危重病 呼吸 人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氧分压预测糖尿病足愈合的价值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李小红 杨彩哲 +8 位作者 朱迪 陈莹 王良宸 王璐宁 肖黎 王晨蕊 张妲 陈红梅 李娟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4期1684-1688,共5页
背景近年来糖尿病(DM)患病率明显上升,糖尿病足(DF)是DM的严重慢性并发症之一,约25%的DM患者会发生DF。多种因素影响着DF的发生、发展,其中下肢动脉闭塞及微循环障碍引起的下肢缺血缺氧是导致DF治疗周期长的主要原因。经皮氧分压(TcPO_2... 背景近年来糖尿病(DM)患病率明显上升,糖尿病足(DF)是DM的严重慢性并发症之一,约25%的DM患者会发生DF。多种因素影响着DF的发生、发展,其中下肢动脉闭塞及微循环障碍引起的下肢缺血缺氧是导致DF治疗周期长的主要原因。经皮氧分压(TcPO_2)是检测血管病变的技术之一,可以评价肢体的微血管功能状态。目的探讨足背TcPO_2预测DF愈合的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2—6月空军总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DF患者102例,根据患肢足背TcPO_2将其分为重度缺血组24例(TcPO_2≤20 mm Hg)、轻中度缺血组42例(20 mm Hg<TcPO_2<40 mm Hg)及无缺血组36例(TcPO_2≥40 mm Hg)。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指标,记录患肢足背、胫后踝肱指数(ABI)、趾臂指数(TBI)、足背动脉血流量,检测TcPO_2,并随访12周记录愈合情况。结果重度缺血组年龄、糖化血红蛋白(HbA_(1c))水平均高于无缺血组,三酰甘油(TG)、患肢足背ABI、患肢TBI均低于无缺血组,下肢动脉闭塞率高于轻中度缺血组,患肢足背ABI低于轻中度缺血组(P<0.05);轻中度缺血组HbA_(1c)水平高于无缺血组,患肢TBI低于无缺血组(P<0.05)。随访12周后,重度缺血组愈合1例(4.2%),轻中度缺血组愈合12例(28.6%),无缺血组愈合31例(86.1%)。重度缺血组、轻中度缺血组的12周愈合率均低于无缺血组(P<0.017)。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显示,TcPO_2、患肢足背ABI、患肢胫后ABI预测DF愈合的ROC曲线下面积(AUC)由大到小依次为0.874、0.691、0.650。当TcPO_2的最佳临界值为38.5 mm Hg时,Youden指数为0.687,灵敏度为77.3%,特异度为91.4%。年龄、HbA1c与TcPO_2水平均呈负相关(P<0.05);TG、患肢足背ABI、患肢TBI、患肢足背动脉血流量与TcPO_2水平均呈正相关;12周愈合情况与TcPO_2水平存在相关关系(P<0.05)。结论 TcPO_2对DF愈合有较好的预测价值,TcPO_2越高,DF愈合的可能性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足 血气监测 经皮 预测 愈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经皮氧分压与神经传导功能测定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董晓颖 邓武权 +1 位作者 陆徳宾 陈兵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9-43,共5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经皮氧分压(TcPO2)与神经传导功能测定(NCS)结果的相关性。方法收集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2012年1-7月年龄匹配的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381例,根据NCS是否异常以及有无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症状分为4组:1组(有NCS异...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经皮氧分压(TcPO2)与神经传导功能测定(NCS)结果的相关性。方法收集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2012年1-7月年龄匹配的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381例,根据NCS是否异常以及有无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症状分为4组:1组(有NCS异常,无DPN症状)129例、2组(无NCS异常,有DPN症状)50例、3组(有NCS异常,有DPN症状)122例、4组(无NCS异常,无DPN症状)80例,其中1、3组为DPN组,2组为疑似DPN组,4组为无DPN组。分析TcPO2立位、卧位、立卧位差值等33项指标的组间差异以及TcPO2与NCS各参数的相关性。结果与无DPN组比较,DPN组、疑似DPN组TcPO2立位、卧位值降低,立卧位差值增高(P<0.05)。TcPO2立位值与NCS的正中神经运动传导速度、远端潜伏期、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等26项参数均相关(P<0.05),TcPO2卧位值与除F波最短潜伏期以外的25项参数相关,TcPO2立卧位差值则与其中11项参数相关(P<0.05)。结论 TcPO2与NCS有很好的相关性,有望成为DPN的有效检测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糖尿病神经病变 血气监测 经皮 神经传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近红外血氧测定研究咬合垫对咬肌疲劳疼痛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姜婷 黄冬旭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92-797,共6页
目的:应用近红外血氧检测方法,连续即时地测定患者戴用咬合垫前、后持续强力咬牙时咬肌内的血氧含量,并和咬肌疲劳和疼痛发生的主观感受时间进行比较,分析肌疼痛的主观感受和客观检测的关联,进一步探讨咬合垫是否能延迟持续负荷时肌疲... 目的:应用近红外血氧检测方法,连续即时地测定患者戴用咬合垫前、后持续强力咬牙时咬肌内的血氧含量,并和咬肌疲劳和疼痛发生的主观感受时间进行比较,分析肌疼痛的主观感受和客观检测的关联,进一步探讨咬合垫是否能延迟持续负荷时肌疲劳及疼痛的发生。方法:随机选取双侧咬肌肌电活动协调的健康青年男性25人,按戴用咬合垫的种类不同分成以下5组:(1)空白对照,(2)1.5 mm厚软质咬合垫,(3)2 mm厚硬质咬合垫,(4)4 mm厚硬质咬合垫,(5)假性咬合垫。在最大咬合力的30%时持续强力咬牙并应用近红外血氧参数无损检测仪连续测定咬肌血氧变化,记录咬肌出现疲劳和疼痛的时间,并和血氧变化比较探讨其相关性。在咬合垫戴用即刻、戴用1周、戴用2周、摘下即刻、摘下1周、摘下5周重复以上检查。结果:测得的咬肌疲劳出现时间、咬肌疼痛出现时间、疼痛耐受时间的可重复性高,3次结果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氧含量变化曲线中存在曲率的突变点,又称"拐点",而这一点和咬肌疼痛出现的时间非常接近,时间差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戴用前相比,所有咬合垫组戴用1周内疲劳和疼痛出现时点均提前,1.5 mm软质咬合垫组戴用2周后疲劳和疼痛出现时点分别延迟2.75 s和8.00 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硬质咬合垫组没有显示对疲劳和疼痛的延迟作用。结论:近红外血氧测定可以连续无损地监测咬肌代谢情况,有望成为能反映咬肌疲劳疼痛出现时点的有效手段;软质咬合垫有助于延迟持续咬牙时咬肌的疲劳和疼痛出现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气监测 经皮 咬肌 肌疲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