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彩超引导下经皮腔内高压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治疗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的临床效果
1
作者 郭锐锋 李丹 周芬辉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34期46-48,共3页
目的:分析彩超引导下经皮腔内高压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治疗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月—2024年6月汕头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患者50例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25例。两组均实施... 目的:分析彩超引导下经皮腔内高压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治疗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月—2024年6月汕头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患者50例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25例。两组均实施彩超引导下经皮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对照组术中应用刻痕球囊扩张血管成形,观察组术中应用高压球囊扩张血管成形。对比两组临床疗效、血流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凝血功能[纤维蛋白原(Fg)、D-二聚体(D-D)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37)。治疗前,两组肱动脉血流峰值流速、肱动脉血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肱动脉血流峰值流速降低,肱动脉血流量提高,且观察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Fg、D-D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Fg、D-D水平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彩超引导下经皮腔内高压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治疗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血流指标、凝血功能,且临床应用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 彩超 经皮扩张血管成形术 高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彩超引导下经皮腔内高压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治疗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王聪 冯波 吴蓉 《中国实用医药》 2022年第23期75-77,共3页
目的 探讨彩超引导下经皮腔内高压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治疗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的安全性及效果。方法 18例动静脉内瘘狭窄患者,均应用彩超引导下经皮腔内高压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治疗,观察手术情况、术后随访情况,比较手术前后血管情况。结... 目的 探讨彩超引导下经皮腔内高压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治疗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的安全性及效果。方法 18例动静脉内瘘狭窄患者,均应用彩超引导下经皮腔内高压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治疗,观察手术情况、术后随访情况,比较手术前后血管情况。结果 18例患者手术均成功,手术成功率为100.0%。术后所有患者均未见血管出血、破裂及血栓等并发症发生。术后,狭窄处内径(4.37±0.58)mm、透析血流量(251.37±18.29)ml/min大于术前的(2.01±0.56)mm、(182.24±15.19)ml/min,狭窄处峰值流速(210.67±30.45)cm/s慢于术前的(490.50±44.31)c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2个月,患者半年内再干预率为5.6%(1/18), 1年内再干预率为22.2%(4/18), 1年通畅率为72.2%(13/18)。结论 彩超引导下经皮腔内高压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治疗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简便易行,安全性高,疗效确切,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超 经皮腔内高压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 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 安全性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球囊血管扩张成形术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比较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邓志锋 余江秀 +1 位作者 梅宝富 林堆贤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9年第5期844-847,共4页
目的比较长球囊血管扩张成形术(PTA)与内科综合疗法治疗糖尿病足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糖尿病足住院患者68例,患肢105例,分为55例对照组和50例研究组,对照组患者进行内科常规降血糖、消炎、抗凝、活血化瘀及营养神经药物等综合治疗,研究... 目的比较长球囊血管扩张成形术(PTA)与内科综合疗法治疗糖尿病足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糖尿病足住院患者68例,患肢105例,分为55例对照组和50例研究组,对照组患者进行内科常规降血糖、消炎、抗凝、活血化瘀及营养神经药物等综合治疗,研究组在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联合长球囊PTA及支架置入介入治疗,观察介入治疗手术成功率及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与治疗后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研究组50条患肢128条靶血管,靶血管治疗总有效率占85%(109/128),治疗前血管造影靶血管狭窄率为(89±8.2)%,治疗后造影靶血管狭窄率为(25±4.5)%,治疗后靶血管狭窄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TA术后近期治疗临床疗效总有效率84%(42/50),且以显效为主,占54%(27/50),对照组糖尿病足治疗的总有效率为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个月,研究组中1例患者足部截肢,对照组中2例小腿截肢,1例足部截肢。结论长球囊PTA联合支架置入术能安全、有效地重建患者下肢血运,改善糖尿病足临床症状,且并发症少,在临床上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扩张成形术 糖尿病足 介入性 放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浆内皮素-1及NO对膝下动脉硬化闭塞症球囊扩张成形术后血管再狭窄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0
4
作者 史作磊 王坤 +1 位作者 于剑 于振海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15年第2期127-129,共3页
目的:探讨膝关节以下肢体发生动脉硬化闭塞症(ASO)的患者行球囊扩张成形术前后血浆内皮素-1(ET-1)及NO水平的变化及其对术后血管再狭窄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行球囊扩张成形术治疗的膝下ASO患者40例(46肢),比较患者术前和术后6h、24h、... 目的:探讨膝关节以下肢体发生动脉硬化闭塞症(ASO)的患者行球囊扩张成形术前后血浆内皮素-1(ET-1)及NO水平的变化及其对术后血管再狭窄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行球囊扩张成形术治疗的膝下ASO患者40例(46肢),比较患者术前和术后6h、24h、1周及1个月、3个月的血浆ET-1及NO水平的变化。患者术后3个月常规行患肢CTA检查,与术前影像学资料比较,判断是否发生血管再狭窄,并分析血管再狭窄与血浆ET-1及NO水平的关系。结果:所有患者术后6h血浆ET-1较术前明显升高,并在术后24h至1周维持在较高水平;CTA检查未发现血管再狭窄者36例(40肢),血浆ET-1在术后1个月恢复至术前水平,并维持至术后3个月;而CTA检查发现血管再狭窄者4例(6肢),血浆ET-1术后1个月再次升高,术后3个月维持在较高水平,与未发现血管再狭窄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浆NO水平变化与ET-1相反。结论:ASO患者行球囊扩张术后动态监测血浆ET-1及NO水平,对预测血管再狭窄的发生及判断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扩张成形术 内皮素-1 一氧化氮 血管再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患者球囊肺血管成形术的护理 被引量:3
5
作者 黎金玲 孙春燕 +5 位作者 毛燕君 袁平 张莉 宫素岗 刘锦铭 严蕾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28-30,共3页
目的总结球囊肺血管成形术(BPA)的围术期护理经验。方法对10例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患者行球囊肺血管成形术治疗,做好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加强体位、饮食护理及并发症观察处置等专科护理措施。结果 10例患者无手术相关死亡病例,... 目的总结球囊肺血管成形术(BPA)的围术期护理经验。方法对10例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患者行球囊肺血管成形术治疗,做好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加强体位、饮食护理及并发症观察处置等专科护理措施。结果 10例患者无手术相关死亡病例,9例手术顺利,术后肺灌注流量3级。1例直径2 mm肺动脉经球囊扩张后破裂出血约50 mL,行血管栓塞术、止血治疗5 d后好转。10例均于术后1~5 d病情好转出院,出院3个月后随访患者心肺功能均明显好转。结论严格落实围术期专科护理措施,护士掌握并发症急救与处理流程,有助于提高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患者球囊肺血管成形术的治疗效果,确保患者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成形术 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球囊扩张气道成形术治疗气道狭窄患者的护理 被引量:4
6
作者 贾东梅 杭小华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3年第1期64-65,共2页
关键词 高压扩张气道成形术 治疗 气道狭窄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球囊血管成形术治疗自体动静脉内瘘相关静脉高压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蒋先洪 文津 +5 位作者 刘新宇 汤曦 张任重 程媛 付平 崔天蕾 《中国血液净化》 2014年第1期49-51,共3页
目的 前瞻性观察球囊血管成形术(BAP,balloon angioplasty)治疗自体动静脉内瘘相关静脉高压的疗效. 方法 2010年6月~2011年12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肾脏内科自体动静脉内瘘相关静脉高压患者24例,行BAP治疗者15例,分析其临床特点、病变... 目的 前瞻性观察球囊血管成形术(BAP,balloon angioplasty)治疗自体动静脉内瘘相关静脉高压的疗效. 方法 2010年6月~2011年12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肾脏内科自体动静脉内瘘相关静脉高压患者24例,行BAP治疗者15例,分析其临床特点、病变部位及疗效. 结果 15例患者,男11例,女4例;平均年龄58.2±10.1岁.经血管彩色多普勒检查(CDU,color Doppler ultrasound)、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CTA,computerized topographic angiography)检查发现15例患者均有中心静脉狭窄、闭塞或血栓形成.所有患者均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引导下于病变部位行BAP治疗,其中13例患者手术成功;2例患者因导丝不能通过闭塞的中心静脉导致BAP未能完成.手术成功的患者术后平均2天症状明显缓解.13例BAP治疗患者均完成随访,随访时间为7~24个月,12例患者临床症状持续缓解,内瘘功能良好,仅1例患者于17个月后出现再狭窄. 结论 BAP治疗自体动静脉内瘘相关静脉高压安全且有效,对更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成形术 动静脉内瘘 并发症 静脉高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球囊扩张气道成形术治疗良性气道狭窄55例的护理体会 被引量:1
8
作者 陆月兰 赵茜 杨春红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5年第2期75-75,共1页
球囊扩张气道成形术可有效地治疗各种良性原因所造成的气道狭窄,具有操作简便、迅速、安全等优点,易于被患者接受,临床上已广泛应用[1].我科近年来收治55例良性气道狭窄患者,经高压球囊扩张气道成形术后,狭窄段气管、支气管径明显增大,... 球囊扩张气道成形术可有效地治疗各种良性原因所造成的气道狭窄,具有操作简便、迅速、安全等优点,易于被患者接受,临床上已广泛应用[1].我科近年来收治55例良性气道狭窄患者,经高压球囊扩张气道成形术后,狭窄段气管、支气管径明显增大,即刻疗效达100%.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 成形术 扩张 良性气道狭窄 护理体会 患者 即刻疗效 高压 管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血管腔内球囊扩张成形术和支架置入术治疗髂股动脉硬化闭塞症64例临床观察
9
作者 李志强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6期91-92,共2页
目的观察经皮血管腔内球囊扩张成形术(PTA)和支架置入术(PTAS)治疗髂股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64髂股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接受了经皮血管腔内PTA和PTAS。结果本组病例治疗均成功,踝肱指数(AB I)由术前的0.35±0.17升... 目的观察经皮血管腔内球囊扩张成形术(PTA)和支架置入术(PTAS)治疗髂股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64髂股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接受了经皮血管腔内PTA和PTAS。结果本组病例治疗均成功,踝肱指数(AB I)由术前的0.35±0.17升高为术后的0.81±0.13,手术前后相比,P〈0.05。64例术后随访6-52个月,闭塞血管通畅率89.07%。结论经皮血管腔内PTA和PTAS治疗髂股动脉硬化闭塞症疗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闭塞性疾病 血管成形术 扩张 支架置入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血管腔内球囊扩张成形术联合支架置入术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林金加 《华夏医学》 CAS 2021年第5期18-21,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血管腔内球囊扩张成形术(PTA)联合支架置入术(PTAS)治疗糖尿病足(DF)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84例DF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PTA联合PTAS治疗,持续观察至术后4周。比较... 目的:探讨经皮血管腔内球囊扩张成形术(PTA)联合支架置入术(PTAS)治疗糖尿病足(DF)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84例DF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PTA联合PTAS治疗,持续观察至术后4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足背动脉血流变化及踝肱指数。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8.10%高于对照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足背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末期最低流速(EDV)、踝肱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TA联合PTAS可增强DF的治疗效果,加快足背动脉血液流速恢复正常,提高踝肱指数,利于患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足 经皮血管腔内扩张成形术 支架置入术 足背动脉血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球囊治疗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狭窄的初步体会 被引量:28
11
作者 赵意平 郭相江 +5 位作者 施娅雪 梁卫 陈佳佺 张皓 张纪蔚 张柏根 《中国血液净化》 2015年第1期25-28,共4页
目的总结高压球囊治疗人工血管动静脉瘘狭窄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仁济医院血管外科应用高压球囊行球囊扩张术治疗人工血管动静脉瘘狭窄病例的治疗效果,通畅率及并发症。结果自2013年3月至2013年11月共计治疗24例病例,男... 目的总结高压球囊治疗人工血管动静脉瘘狭窄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仁济医院血管外科应用高压球囊行球囊扩张术治疗人工血管动静脉瘘狭窄病例的治疗效果,通畅率及并发症。结果自2013年3月至2013年11月共计治疗24例病例,男7例,女17例,平均年龄65.9±14.6岁。病变部位人工血管静脉吻合口狭窄占60%,人工血管内狭窄占33.4%。球囊扩张技术成功率100%,扩张压力10~18atm,无出血等并发症。6个月血透通路初级通畅率75%。术后6个月狭窄部位初级通畅率为69.8%±9.5%,初级辅助通畅率分别为91.3%±5.9%。结论高压球囊是提高人工血管动静脉瘘狭窄病变球囊扩张术技术成功率的保障,尤其是人工血管内的狭窄。但是术后通畅率的提高,有赖于加强术后访视以及更多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人工血管动静脉瘘 扩张 高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变化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唐昱 黄清 +4 位作者 马衍平 盛国太 葛郁芝 张繁之 周裔忠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15-316,共2页
研究表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参与了风湿性二尖瓣狭窄患者心房重构的发生和发展Ⅲ。经皮二尖瓣球囊成形术(percutaneous ballon mitral valvuloplasty,PBMV)已成为治疗二尖瓣狭窄的安全、可靠、有效的方法,但有关改善心房... 研究表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参与了风湿性二尖瓣狭窄患者心房重构的发生和发展Ⅲ。经皮二尖瓣球囊成形术(percutaneous ballon mitral valvuloplasty,PBMV)已成为治疗二尖瓣狭窄的安全、可靠、有效的方法,但有关改善心房重构方面的研究报道不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经皮二尖瓣扩张 风湿性二尖瓣狭窄 经皮二尖瓣成形术 术后 MITRAL 心房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透析动静脉内瘘狭窄PTA术后再狭窄应用高压球囊治疗临床研究
13
作者 杜桂英 李岩岩 +2 位作者 程艳 樊一筠 刘冬雨 《罕少疾病杂志》 2024年第12期132-134,共3页
目的探究高压球囊在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狭窄行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后再狭窄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2月至2023年1月我院82例行动静脉内瘘狭窄PTA术后再狭窄患者,电脑随机法分为两组,观察组41例采用高压球囊治疗,对照组41例采... 目的探究高压球囊在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狭窄行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后再狭窄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2月至2023年1月我院82例行动静脉内瘘狭窄PTA术后再狭窄患者,电脑随机法分为两组,观察组41例采用高压球囊治疗,对照组41例采用普通球囊治疗。比较两组手术一般情况、手术前后狭窄动静脉血流指标[血管峰值流速、横截面积、阻力指数(RI)]、炎性氧化应激指标[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异系数(RDW-CV)、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醇(MDA)]、并发症及术后3个月开通率。结果观察组球囊扩张压力高于对照组,球囊扩张次数、住院天数均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3 d血管峰值流速、RI低于对照组,横截面积大于对照组(P<0.05);术后3 d观察组CRP、RDW-CV、MDA水平低于对照组,SOD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开通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狭窄PTA后再狭窄患者采用高压球囊治疗效果确切,能减少球囊操作次数,提高动静脉开通率,改善狭窄动静脉血流状态,减轻炎性氧化应激反应,促进术后恢复,且具有较高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静脉内瘘狭窄 经皮腔血管成形术 高压 普通 手术成功率 炎性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杉醇药涂球囊扩张成形术联合金属裸支架置入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被引量:13
14
作者 王毅 郑江华 +1 位作者 程鹏 冯登 《山东医药》 CAS 2023年第3期58-61,共4页
目的了解紫杉醇药涂球囊扩张成形术联合金属裸支架置入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60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A组和B组,A组行紫杉醇药涂球囊扩张成形术联合金属裸支架置入术,B组行普通球... 目的了解紫杉醇药涂球囊扩张成形术联合金属裸支架置入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60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A组和B组,A组行紫杉醇药涂球囊扩张成形术联合金属裸支架置入术,B组行普通球囊扩张成形术联合金属裸支架置入术。术后即刻评估手术效果,并记录患者术后皮温、足背或胫后动脉搏动、踝肱指数(ABI)。术后3、6个月门诊随访,包括术后血管通畅率(彩超检测)、支架在位情况、ABI、跛行距离以后术后并发症[中性粒细胞计数(紫杉醇不良作用评估)、支架内血栓情况、支架再狭窄、患肢截肢率]。结果两组手术总有效率均为100%。与术前比较,术后即刻两组患肢皮温升高(t分别为12.46、12.50,P均<0.05),ABI升高(t分别为24.3、22.3,P均<0.05),多数患者可再次触及足背动脉或胫后动脉搏动。两组患者术后即刻及术后3个月ABI及跛行距离比较,P均>0.05。术后6个月,与B组比较,A组ABI高(t=3,P<0.05),跛行距离长(t=2.2,P<0.05)。A组术后3个月再狭窄1例、支架内血栓形成1例,术后6个月,共出现再狭窄4例、支架内血栓形成1例,未出现患肢截肢及死亡病例;B组术后3个月再狭窄7例、支架内血栓形成1例,术后6个月,再狭窄6例、支架内血栓形成1例、截肢2例及死亡1例;术后3、6个月两组中性粒细胞皆在正常生理范围内。结论紫杉醇药涂球囊扩张成形术联合金属裸支架置入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安全有效,优于普通球囊扩张成形术联合金属裸支架置入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腔内治疗术 紫杉醇药涂扩张成形术 扩张成形术 金属裸支架置入术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椎体后突成形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15
作者 许志慧 谢小丽 《浙江临床医学》 2014年第12期2024-2025,共2页
老年性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常导致剧痛及老年患者活动能力的下降,已成为老龄化时代中严重而突出的医学和社会问题。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椎体后突成形术(percutaneous?kyphoplasty,PKP)现已成为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椎体血管瘤... 老年性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常导致剧痛及老年患者活动能力的下降,已成为老龄化时代中严重而突出的医学和社会问题。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椎体后突成形术(percutaneous?kyphoplasty,PKP)现已成为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椎体血管瘤、椎体肿瘤引起的疼痛性压缩性骨折的有效而可靠的脊柱微创新技术,有效率>90%,并发症发生率<1%。本院自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共开展PKP手术65例,均取得良好的效果,现将围手术期护理情况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经皮穿刺扩张 围手术期护理 后突成形术 骨质疏松性骨折 椎体血管 微创新技术 压缩性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球囊扩张治疗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狭窄的效果观察及围手术期护理 被引量:3
16
作者 林江英 牟婉君 朱萍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2年第7期634-635,共2页
内瘘最常见的并发症是血管狭窄,血管狭窄容易血栓形成,最终导致内瘘闭塞、失功,这样会直接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加患者痛苦,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在治疗动静脉内瘘狭窄中的运用,
关键词 扩张治疗 内瘘狭窄 血透患者 围手术期护理 动静脉 经皮腔血管成形术 血管狭窄 血栓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球囊预扩张直接置入冠状动脉内支架
17
作者 郭金成 姚立云 +1 位作者 张学坤 张海滨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263-264,共2页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血管成形术 支架术 扩张直接置入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动脉內药物球囊扩张加斑块旋切手术
18
作者 李强 姜桂喜 《临床普外科电子杂志》 2017年第2期42-42,共1页
患者,男性,77岁。主因右下肢凉麻、间歇性跛行1年入院。患者9个月前在外院行左下肢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治疗。查体:右足皮色苍白、趾甲肥厚,趾毛脱落,皮温低。右腘动脉及以下动脉搏动... 患者,男性,77岁。主因右下肢凉麻、间歇性跛行1年入院。患者9个月前在外院行左下肢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治疗。查体:右足皮色苍白、趾甲肥厚,趾毛脱落,皮温低。右腘动脉及以下动脉搏动未触及。增强CT示:右股浅动脉中下段闭塞,膝下动脉多发狭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张 切手术 皮动脉 经皮腔血管成形术 斑块 药物 间歇性跛行 动脉搏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危颈动脉狭窄的球囊扩张和支架植入术治疗 被引量:1
19
作者 漆君 刘建仁 +9 位作者 晁明 丁美萍 黄鉴政 武建军 张广强 孙继红 宋水江 张宝荣 陈伟 李慎茂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7年第4期401-405,共5页
目的:探讨用球囊扩张和支架植入术(Carotid angioplasty and stenting,CAS)治疗高危颈动脉狭窄患者的疗效和并发症。方法:从2003年3月到2006年4月对8例高危的颈动脉狭窄患者进行CAS治疗,观察CAS的疗效和并发症。结果:对8例症状... 目的:探讨用球囊扩张和支架植入术(Carotid angioplasty and stenting,CAS)治疗高危颈动脉狭窄患者的疗效和并发症。方法:从2003年3月到2006年4月对8例高危的颈动脉狭窄患者进行CAS治疗,观察CAS的疗效和并发症。结果:对8例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的9根颈动脉进行了CAS治疗。CAS术后9根颈动脉的平均狭窄率从75.49/5显著减少到28.89/5(P〈0.001,配对t检验)。所有的患者都使用了脑保护装置。全部使用自膨式支架,其中大部分是Precise镍钛合金支架(77.8%)。术中5例患者发生了一过性心率减慢和血压下降。经过21.5±14.2(4~41)月的随访,所有患者没有再发卒中,除1例患者仍有轻度头晕外,其余患者头晕、眩晕症状全部消失。6例(75%)患者通过颈动脉超声和/或CTA随访发现支架通畅,无再狭窄。结论:采用脑保护装置的CAS是治疗高危颈动脉狭窄的安全可行的方法,但其疗效和安全性需要作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治疗 血管成形术/副作用 支架 扩张 随访研究 颈动脉 张和支架植入术 脑保护装置 血管内治疗 疗效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VF狭窄患者头静脉内膜厚度与球囊扩张术后初级通畅率的分析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邢聪聪 黄晓光 +2 位作者 吕欣 任小军 于为民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23年第11期1008-1010,共3页
在我国,经皮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是自体动静脉内瘘(autogenous arteriovenous fistula,AVF)动静脉吻合口或近吻合口静脉段狭窄所致失功患者优选的干预措施^([1]),但PTA干预后仍有再狭窄风险,研究表明... 在我国,经皮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是自体动静脉内瘘(autogenous arteriovenous fistula,AVF)动静脉吻合口或近吻合口静脉段狭窄所致失功患者优选的干预措施^([1]),但PTA干预后仍有再狭窄风险,研究表明,PTA后12个月的初级通畅率约为51.5%^([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动静脉内瘘 经皮血管成形术 动静脉吻合 通畅率 扩张 头静脉 AVF 内膜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