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联合血管支架植入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短期随访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邬旺 郭丽杰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2年第3期444-447,共4页
目的探究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联合血管支架植入术(PTS)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EASO)患者的短期随访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1月至2019年3月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收治的98例LEASO患者的资料,按治疗方案分成联合组(n=49)、单一组(n=... 目的探究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联合血管支架植入术(PTS)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EASO)患者的短期随访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1月至2019年3月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收治的98例LEASO患者的资料,按治疗方案分成联合组(n=49)、单一组(n=49)。单一组接受PTA治疗,联合组接受PTA联合PTS治疗。对比两组总有效率,术前、术后1d患肢循环情况(皮肤温度、周径增长长度、血流速度),术前及术后7、14d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脉搏波传导速度(PWV)、踝肱指数(ABI)、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红细胞沉降率(ESR)、红细胞电泳(EEP)变化、并发症发生率(冠心病、脑出血、再狭窄等)。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97.96%)较单一组(81.63%)高(P<0.05);术后1d联合组患肢皮肤温度较单一组高,血流速度较单一组快,周径增长长度较对照短(P<0.05);联合组术后7、14dIMT、PWV、ABI优于单一组(P<0.05);联合组术后7、14dFugl-Meyer评分较单一组高(P<0.05);联合组术后7、14dESR、EEP较单一组低(P<0.05);联合组并发症总发生率(2.04%)较单一组(16.33%)低(P<0.05)。结论PTA联合PTS治疗LEASO患者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侧肢体循环,调节血流动力学指标,降低IMT,加快血流速度,促进肢体功能恢复,同时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提升手术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血管支架植入术 经皮腔血管成形术 红细胞沉降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府逐瘀汤加减辅助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及支架植入术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疗效 被引量:3
2
作者 贺子才 白建华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1年第17期3200-3202,共3页
目的探究血府逐瘀汤加减辅助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及支架植入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镇平县第二人民医院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108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将其中接受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及血管支架植入术的5... 目的探究血府逐瘀汤加减辅助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及支架植入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镇平县第二人民医院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108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将其中接受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及血管支架植入术的53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另55例在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及血管支架植入术基础上接受血府逐瘀汤加减辅助治疗的患者纳入观察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术前及术后3个月踝肱指数、临床症状积分、凝血功能、术后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临床痊愈率(63.64%)高于对照组(43.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踝肱指数、肢体麻木、间歇性跛行、静息痛症状评分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踝肱指数高于对照组,肢体麻木、间歇性跛行、静息痛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纤维蛋白原(Fib)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活化的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82%)低于对照组(15.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府逐瘀汤加减辅助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及血管支架植入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效果较好,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凝血功能,预防术后血管再狭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经皮腔血管成形术 支架植入术 血府逐瘀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动脉支架植入术治疗肾动脉狭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2
3
作者 沈鑫 李军荣 +3 位作者 李圣华 羊文娟 陈季南 王晓平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44-45,共2页
60例经肾动脉造影提示肾动脉主干狭窄≥50%诊断为肾动脉狭窄(RAS)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采用内科保守治疗联合肾动脉支架植入术(PTRAS)治疗,对照组采用内科保守治疗。治疗组30例患者手术共置入35枚支架,手术成功率100%。随访... 60例经肾动脉造影提示肾动脉主干狭窄≥50%诊断为肾动脉狭窄(RAS)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采用内科保守治疗联合肾动脉支架植入术(PTRAS)治疗,对照组采用内科保守治疗。治疗组30例患者手术共置入35枚支架,手术成功率100%。随访结果治疗组肾功能指标、患者血压、降压药服用情况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差异,术后未见明显并发症;临床疗效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提示PTRAS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RAS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梗阻 支架植入术 高血压 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物球囊联合支架植入治疗股浅动脉病变的临床分析
4
作者 胡晓林 陈卫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5年第2期121-125,共5页
目的探讨药物球囊(PEB)与普通球囊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后植入自扩张金属支架(BMS)治疗股浅动脉(superficial femoral artery,SFA)狭窄性病变后再狭窄风险的差异。方法选取50例患者(56处病变)分为PEB+BMS组和PTA+BMS组。首要终点为1... 目的探讨药物球囊(PEB)与普通球囊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后植入自扩张金属支架(BMS)治疗股浅动脉(superficial femoral artery,SFA)狭窄性病变后再狭窄风险的差异。方法选取50例患者(56处病变)分为PEB+BMS组和PTA+BMS组。首要终点为12个月后再狭窄,次要终点是病变血运重建或截肢后恢复。分析比较长病变(>100mm)与短病变、真腔与内膜下入路的优劣。结果PEB+BMS组和PTA+BMS组的平均病变长度分别为(93.12±57.34)mm和(96.02±61.16)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73)。与PTA+BMS组相比,PEB+BMS组在1年内发生血管再狭窄的百分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两组中均无截肢者。两组的血管病变特征及技术途径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与PTA+BMS治疗股浅动脉病变相比,PEB+BMS能显著降低再狭窄和靶病变血运重建的风险,且该效果不受病变长度和再通技术的影响,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杉醇药物洗脱球囊 经皮腔血管成形术 支架植入术 股浅动脉 介入性 放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成形及支架植入术治疗颅外颈动脉狭窄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5
5
作者 邱茜茜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1年第17期3109-3112,共4页
目的观察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加颈动脉支架(CAS)植入术对颅外颈动脉狭窄(ECCAS)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焦煤集团中央医院收治的68例ECCAS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无症状性颈内动脉狭窄>80%、症状性狭窄>50%的患者,... 目的观察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加颈动脉支架(CAS)植入术对颅外颈动脉狭窄(ECCAS)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焦煤集团中央医院收治的68例ECCAS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无症状性颈内动脉狭窄>80%、症状性狭窄>50%的患者,根据路径迂曲程度、血管狭窄情况,选择合适的球囊预扩张满意后,将支架送至预想的位置释放,覆盖狭窄部位。比较患者治疗前后颈动脉血流参数,术后6个月复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了解血管血流情况。随访1 a,观察患者预后。结果68例患者共70支血管接受PTA加CAS植入术治疗,共植入70枚支架,配合使用70枚保护伞,支架植入成功率为100%。DSA检查显示,血管狭窄程度由(88±10)%下降至(1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3例患者出现心率及血压下降,20例出现持续性心率下降及低血压,12例出现过度灌注表现,头颅CT未发现脑出血等严重并发症。术后第3天,患者颈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PSV)、颈动脉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血管阻力指数(RI)均较术前下降,搏动指数(PI)均较术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复查DSA,1例(1.47%)患者出现再狭窄,无明显临床症状,密切观察。随访1 a,脑梗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发生率均为0。结论对于ECCAS患者,PTA加CAS植入术可有效改善血管狭窄程度,在适应证选择正确、围手术期处理得当的情况下,并发症少,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外颈动脉狭窄 经皮腔血管成形术 颈动脉支架植入术 血流参数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血管性高血压的内支架治疗
6
作者 李建明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04年第3期160-162,166,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腔内肾血管内支架植入术(PTRAS)治疗肾动脉狭窄所致肾血管性高血压的临床研究。方法选用Palmaz支架,对3例大动脉炎、5例动脉粥样硬化所致肾动脉病变患者先行经皮腔内肾血管球囊成形术(PTRA),然后放置支架。结果8例患者PTRA... 目的探讨经皮腔内肾血管内支架植入术(PTRAS)治疗肾动脉狭窄所致肾血管性高血压的临床研究。方法选用Palmaz支架,对3例大动脉炎、5例动脉粥样硬化所致肾动脉病变患者先行经皮腔内肾血管球囊成形术(PTRA),然后放置支架。结果8例患者PTRA+支架植入术均成功,血压完全恢复正常5例,部分下降3例,无严重并发症。结论PTRA+支架植入术治疗肾血管性高血压效果满意,创伤小,患者痛苦少,为肾动脉狭窄所致肾血管性高血压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 高血压 介入治疗 经皮腔内肾血管内支架植入术 动脉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覆膜支架植入术治疗短期复发性中心静脉狭窄的临床疗效观察(附3例病例报告) 被引量:2
7
作者 缪鹏 谭正力 +1 位作者 姚辰亮 郁正亚 《中国血液净化》 2016年第11期639-640,共2页
中心静脉狭窄(central venous stenosis,CVS)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严重并发症。目前CVS的首选治疗为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及血管腔内支架植入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stent,... 中心静脉狭窄(central venous stenosis,CVS)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严重并发症。目前CVS的首选治疗为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及血管腔内支架植入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stent,PTS)。本文报告3例覆膜支架植入术治疗短期复发性中心静脉狭窄临床疗效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支架植入术 静脉狭窄 疗效观察 复发性 病例报告 治疗 经皮腔血管成形术 临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及支架置入术对左心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耿庆信 张兴华 +3 位作者 朱兴雷 唐元升 邵建华 郭文彬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3年第2期85-87,共3页
目的 :探讨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PTCA)及支架置入术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冠心病 )左室收缩和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 2 2例经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至少有一支一处大于 5 0 %狭窄的冠心病患者行PTCA及支架置入术 ,手... 目的 :探讨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PTCA)及支架置入术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冠心病 )左室收缩和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 2 2例经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至少有一支一处大于 5 0 %狭窄的冠心病患者行PTCA及支架置入术 ,手术前后分别用二维和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测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指标。结果 :PTCA及支架置入术后左室射血分数 (LVEF)、E峰、E/A、E峰减速度 (Edc)均升高 ,A峰降低。结论 :PTCA及支架置入术治疗冠心病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血管内支架植入术 冠心病 左心功能 超声心动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一例
9
作者 刘建仁 刘慧勤 +9 位作者 晁明 丁美萍 黄鉴政 钟国栋 武建军 张广强 张宝荣 宋水江 胡海涛 郑锦志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8年第2期218-220,共3页
关键词 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 经皮腔血管成形术 PTA治疗 并发症发生率 锁骨下动脉狭窄 胸外科手术 支架植入术 SS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8例肾性高血压患者介入治疗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赵德政 李天晓 +1 位作者 翟水亭 曹会存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7期977-978,共2页
关键词 血管性高血压 经皮动脉球囊扩张术 动脉支架植入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血液透析通路的介入治疗 被引量:5
11
作者 吕佳璇 李月红 《中国血液净化》 2018年第11期753-756,共4页
血液透析是终末期肾病患者的主要治疗方式。经皮介入治疗可用于静脉或动脉狭窄导致的通路功能不良或失功,具有创伤小、失血少、保留有限血管资源等优势。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是多数透析通路病变的初始标准治疗方法,经皮血管支架植入术在... 血液透析是终末期肾病患者的主要治疗方式。经皮介入治疗可用于静脉或动脉狭窄导致的通路功能不良或失功,具有创伤小、失血少、保留有限血管资源等优势。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是多数透析通路病变的初始标准治疗方法,经皮血管支架植入术在处理中心静脉狭窄上具有优势。及早干预对延长通路使用寿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析通路 经皮腔血管成形术 经皮血管支架植入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