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2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肾素-血管紧张素检测在经皮腔内肾动脉成形术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4
1
作者 金仲慧 张龙 +2 位作者 张燕燕 李选 朱慧慈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4年第11期1023-1027,共5页
目的:探讨经皮腔内肾动脉成形( 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renal angioplasty ,PTRA)术前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renin-angiotensin system ,RAS)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的方法分析2009年10月~2013年10月76例我... 目的:探讨经皮腔内肾动脉成形( 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renal angioplasty ,PTRA)术前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renin-angiotensin system ,RAS)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的方法分析2009年10月~2013年10月76例我院PTRA的病历资料,以高血压危险等级下降为治疗有效的评价标准,评价术前血压分级、RAS水平、肾血流灌注情况、小肾图及肾动脉狭窄程度等指标对PTRA适应证选择和预后的价值。结果 RAS阳性患者发生高血压降级的可能(比值比, odd ratio,OR)是RAS阴性患者的3.927倍(χ2=4.354,P=0.037);与高血压一级相比,高血压二级患者发生高血压降级的可能是4.050倍(确切logistic回归法,P=0.089),高血压三级患者发生高血压降级的可能为12.424倍(确切logistic回归法, P=0.016)。其余血流灌注延迟、小肾图、肾动脉狭窄程度等指标在2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 RAS检测在PTRA术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不同级别的高血压降级比率明显不同,伴有三级和二级高血压的肾动脉狭窄PTRA术后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动脉成形术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预后 高血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植肾动脉狭窄经皮肾动脉成形术后远期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分析
2
作者 赵洋 康梦阳 +5 位作者 马强 孟燕 秦皓 田红燕 殷倩 张军波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77-681,共5页
目的探讨移植肾动脉狭窄(transplant renal artery stenosis,TRAS)患者经皮肾动脉成形术后远期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自2017年1月至2021年6月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周围血管科接受经皮肾动脉成形术治疗的TRAS患... 目的探讨移植肾动脉狭窄(transplant renal artery stenosis,TRAS)患者经皮肾动脉成形术后远期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自2017年1月至2021年6月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周围血管科接受经皮肾动脉成形术治疗的TRAS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手术相关参数,所有患者均进行了3年的术后随访。通过多因素Cox回归分析TRAS患者术后远期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45例接受经皮肾动脉成形术的TRAS患者,经过3年的随访,发现10例(22.2%)患者出现远期预后不良。其中包括3例(6.7%)全因死亡患者,1例(2.2%)患者发生移植肾动脉夹层,6例(13.3%)患者发生移植肾动脉再狭窄;共1例(2.2%)患者出现移植物丢失并再次返回透析。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性别(HR=4.915,95%CI:1.036~23.328,P=0.045)和单纯球囊治疗(HR=8.594,95%CI:2.191~33.710,P=0.002)是TRAS患者经皮肾动脉成形术后远期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男性性别和单纯球囊治疗是TRAS患者经皮肾动脉成形术后远期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植肾动脉狭窄(TRAS) 经皮肾动脉成形术 预后分析 危险因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及支架治疗儿童和青少年肾动脉狭窄短期及长期疗效 被引量:2
3
作者 张楠 宋莉 +4 位作者 王健 王超 吕永兴 张玉香 佟小强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410-414,共5页
目的评估经皮经腔内血管成形术(PTA)及支架治疗儿童和青少年肾动脉狭窄的短期及长期疗效。方法分析34例接受PTA及支架治疗的儿童和青少年肾动脉狭窄患者,并分为肌纤维发育不良(FMD,n=17)和大动脉炎(TA,n=17)两组,术后短期(围手术期<3... 目的评估经皮经腔内血管成形术(PTA)及支架治疗儿童和青少年肾动脉狭窄的短期及长期疗效。方法分析34例接受PTA及支架治疗的儿童和青少年肾动脉狭窄患者,并分为肌纤维发育不良(FMD,n=17)和大动脉炎(TA,n=17)两组,术后短期(围手术期<30天)、3、6、12个月进行随访,之后每隔1年随访。记录介入治疗前及随访期血压,采用限定每日剂量(DDD)比较介入治疗前后药物剂量变化,比较介入治疗前后血肌酐水平,并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34例患者(40支病变肾动脉)接受PTA,手术成功率为90.00%(36/40)。随访中位时间30.0个月。随访期间血压较术前明显下降(P<0.001)。患者术后短期DDD较术前无明显变化(P>0.05);但术后3个月、1年、3年、5年较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平均血肌酐较术前无明显变化(P>0.05)。患者术后1年、3年、5年总体获益率(治愈+改善)分别为89.54%、66.89%、61.53%。随访期间FMD组的总体治愈率高于TA组。结论采用PTA及支架治疗儿童和青少年RAS安全可靠,且短期及长期临床获益良好。PTA治疗对于FMD患者获益程度大于TA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青少年 肾动脉 狭窄 血管成形术 支架 高血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前超声预测动静脉内瘘狭窄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的价值 被引量:1
4
作者 舒启沛 张君 +4 位作者 尹娜 张军 史琳 鄢玲 郭燕丽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870-875,共6页
目的 探讨术前超声对自体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fistula,AVF)狭窄行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术后再狭窄的预测价值。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收集2023年1月至2024年5月陆军军医大学第... 目的 探讨术前超声对自体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fistula,AVF)狭窄行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术后再狭窄的预测价值。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收集2023年1月至2024年5月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科、超声科225例接受PTA的AVF狭窄患者的临床及超声资料,根据术后3个月内AVF是否再狭窄分为通畅组(n=204)与再狭窄组(n=21)。对2组患者术前临床资料及超声参数进行组间比较,经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预测AVF狭窄行PTA术后再狭窄的相关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术前AVF血管狭窄长度预测AVF狭窄行PTA术后再狭窄的价值。结果 2组术前AVF血管狭窄处内径、狭窄长度、狭窄数量、内膜厚度、肱动脉流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AVF血管狭窄长度(P<0.001,OR=1.856,95%CI:1.350~2.552)是预测AVF狭窄行PTA术后再狭窄的独立相关因素。术前AVF血管狭窄长度预测AVF狭窄行PTA术后再狭窄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68(95%CI:0.784~0.953,P<0.001),灵敏度为85.7%,特异度为80.4%。结论 术前AVF血管狭窄长度可能是预测AVF狭窄行PTA术后再狭窄的独立相关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狭窄长度 动静脉内瘘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 再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比经皮腔内肾动脉球囊扩张成形术与支架植入术治疗移植肾动脉狭窄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被引量:2
5
作者 祝云鹏 李坤 +2 位作者 翟水亭 武辉林 逯党辉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349-353,共5页
目的对比经皮腔内肾动脉球囊扩张成形术与经皮腔内肾动脉支架植入术治疗移植肾动脉狭窄(TRAS)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纳入39例接受腔内治疗的TRAS患者,根据治疗方式分为经皮腔内肾动脉球囊扩张成形术组(球囊组,n=21)及植入肾动脉支架组... 目的对比经皮腔内肾动脉球囊扩张成形术与经皮腔内肾动脉支架植入术治疗移植肾动脉狭窄(TRAS)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纳入39例接受腔内治疗的TRAS患者,根据治疗方式分为经皮腔内肾动脉球囊扩张成形术组(球囊组,n=21)及植入肾动脉支架组(支架组,n=18);比较组间治疗前、后的收缩压、舒张压、血肌酐、移植肾动脉峰值血流速度(PSV)及段间动脉阻力指数(RI)变化,以及并发症率、手术成功率和术后6个月一期通畅率。结果2组治疗成功率均为100%,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及治疗后1、6个月,2组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1、6个月,2组血肌酐、PSV均较术前降低,RI均较术前升高(P均<0.05);治疗后6个月2组收缩压、舒张压均较术前及术后1个月降低(P均<0.05)。治疗后6个月支架组一期通畅率高于球囊组(94.44%vs.66.67%,P<0.05)。结论经皮腔内肾动脉球囊扩张成形术与经皮腔内肾动脉支架植入术治疗TRAS均安全、有效;相比前者,采用后者治疗后肾动脉再狭窄发生率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肾动脉梗阻 血管成形术 球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联合支架置入治疗移植肾动脉狭窄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顾世杰 陈秋源 +5 位作者 崔瑞文 马晴 马麟 石小红 孟凡航 曹荣华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15-219,共5页
目的探讨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联合支架置入治疗肾移植术后移植肾动脉狭窄(TRAS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肾移植术后TRAS行PTA联合支架置入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肾移植受者中TRAS的发生情况,比较TRAS患者介入治疗前后相关... 目的探讨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联合支架置入治疗肾移植术后移植肾动脉狭窄(TRAS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肾移植术后TRAS行PTA联合支架置入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肾移植受者中TRAS的发生情况,比较TRAS患者介入治疗前后相关指标变化情况,分析TRAS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507例肾移植受者中有21例发生TRAS,发生率为4.1%(21/507)。TRAS诊断时间为术后5(4,7)个月,67%(14/21)在术后6个月内出现TRAS。与介入治疗前比较,介入治疗后1周和1个月TRAS患者血清肌酐、收缩压、舒张压以及移植肾动脉峰值血流流速均降低,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叶间动脉阻力指数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PTA联合支架置入术后随访期间,共有1例出现移植肾动脉再发狭窄,经单纯球囊扩张后好转,1例右股动脉穿刺点假性动脉瘤形成,1例移植肾动脉闭锁导致肾脏萎缩失功,其余18例术后均恢复良好。结论PTA联合支架置入是肾移植术后TRAS首选治疗方式,可明显改善移植肾功能,显著延长移植肾的生存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移植肾动脉狭窄(TRAS) 血管造影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 支架置入 单纯球囊扩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移植肾动脉狭窄性高血压
7
作者 王耆龄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89年第2期173-175,共3页
先天性肾动脉畸形、狭窄或因肾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肾血管性高血压(renal vascular hypertension, RVH)的发生率占高血压病的2~5%。移植肾动脉狭窄(transplant renal arterial stenosis, TRAS)
关键词 高血压 肾动脉狭窄 血管成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糖尿病并发小腿动脉病变 被引量:4
8
作者 陈光利 梁熙虹 +1 位作者 郁正亚 宋乐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686-1688,共3页
目的探讨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治疗糖尿病并发小腿动脉狭窄或闭塞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糖尿病并发小腿动脉病变39例,其中男28例,女11例,共56条患肢。术前经影像学检查了解患肢病变血管情况,对胫前和胫后动脉的远端(或足背动脉和足底... 目的探讨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治疗糖尿病并发小腿动脉狭窄或闭塞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糖尿病并发小腿动脉病变39例,其中男28例,女11例,共56条患肢。术前经影像学检查了解患肢病变血管情况,对胫前和胫后动脉的远端(或足背动脉和足底动脉)至少有一条开放者行PTA。术中选择与病变血管相同直径的长球囊导管(长80~120mm)进行球囊腔内血管成形。结果对56条患肢中的38条行PTA,34条患肢完成治疗(34/38,89.47%),其中4足(有溃疡)症状明显缓解,其余症状基本消失,患肢皮肤颜色、皮温恢复正常。术后6个月内,9条(9/34,26.47%)患肢再次出现缺血症状,其中5条患肢病变血管再狭窄,4条患肢病变血管闭塞(1条为急性闭塞),再次进行血管成形治疗,患肢缺血症状消失。结论PTA是治疗糖尿病并发小腿动脉狭窄或闭塞较为安全、可行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缺血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 糖尿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糖尿病膝下动脉病变 被引量:5
9
作者 成军 赵渝 张矛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785-788,共4页
目的探讨分析糖尿病膝下动脉狭窄及闭塞病变的特点及腔内治疗方法,总结技术要点,观察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08年5月至2011年5月本科收治的糖尿病合并缺血性... 目的探讨分析糖尿病膝下动脉狭窄及闭塞病变的特点及腔内治疗方法,总结技术要点,观察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08年5月至2011年5月本科收治的糖尿病合并缺血性下肢动脉病变患者67例,共154条动脉施行了PTA。观察技术成功率、疗效及并发症。结果67例(81条肢体)患者共154条动脉分别行PTA,术后ABI明显提高(P<0.05),患者症状改善。8条肢体行踝关节上截肢术,保肢率90.1%(73/81)。本组病例技术成功率88.9%(72/81)。术后随访52例,平均15.6(6~36)个月,6个月通畅率82.4%,12个月通畅率69.1%。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PTA是治疗糖尿病膝下动脉狭窄和闭塞性病变的安全、有效和微创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 球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球囊血管成形术与肾动脉支架术治疗肾动脉狭窄的疗效对比观察 被引量:8
10
作者 田玉龙 张曦彤 徐克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48-251,共4页
目的观察经皮球囊血管成形术和肾动脉支架植入术治疗肾动脉狭窄的疗效。资料和方法 112例肾动脉狭窄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经皮球囊血管成形术组;B组,肾动脉支架术组。比较两组的首次手术成功率、术后6个月并发症发生率、通畅率及术后即... 目的观察经皮球囊血管成形术和肾动脉支架植入术治疗肾动脉狭窄的疗效。资料和方法 112例肾动脉狭窄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经皮球囊血管成形术组;B组,肾动脉支架术组。比较两组的首次手术成功率、术后6个月并发症发生率、通畅率及术后即刻再狭窄率,术后6个月血压及血肌酐变化情况。结果 B组成功率高于A组(94.64%对76.79%,P<0.01),通畅率B组高于A组(73.21%对30.36%,P<0.01),再狭窄率B组低于A组(10.71%对28.57%,P<0.01),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高血压治愈率较A组高(P<0.01),肾动脉支架术对动脉粥样硬化所致高血压的改善情况最好,而经皮球囊血管成形术对肌纤维结构不良所致肾血管性高血压的改善情况最好。术后血肌酐B组降低不明显(P>0.05),A组显著降低(P<0.05)。A组术后TGFR、RGFR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B组术后TGFR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A组术后TGFR改善更明显,较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动脉支架术操作成功率高、通畅率高、再狭窄率低,对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肾动脉狭窄所致高血压改善明显,较经皮球囊血管成形术有较大优势,可作为治疗肾动脉狭窄的一种重要的介入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动脉梗阻 血管成形术 气囊 支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血管成形术治疗肌纤维发育不良型肾动脉狭窄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瑾 陈韬 +2 位作者 王青梅 汪奇 郭军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17-220,共4页
目的评价经皮血管腔内血管成形术(PTA)治疗肾动脉肌纤维性发育不良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肌纤维发育不良型肾动脉狭窄患者32例(均合并2~3级高血压或难治性高血压),行经皮肾动脉成形术治疗。术后随访观察患者血压、药物治疗种类、术... 目的评价经皮血管腔内血管成形术(PTA)治疗肾动脉肌纤维性发育不良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肌纤维发育不良型肾动脉狭窄患者32例(均合并2~3级高血压或难治性高血压),行经皮肾动脉成形术治疗。术后随访观察患者血压、药物治疗种类、术后再狭窄、生存率和并发症等。结果 PTA技术成功率93.94%(31/33)。术前、术后收缩压分别为(189.6±26.0)mmHg、(136.6±8.0)mmHg(t=9.117,P<0.001),舒张压分别为(121.6±21.7)mmHg、(81.1±11.5)mmHg(t=7.745,P<0.001)。无肾动脉破裂、夹层、分支堵塞及血栓形成等相关并发症和术后不良事件发生。术后随访时间5~100个月,平均(40.4±26.1)个月,患者生存率100%(32/32)。结论经皮血管成形术治疗肌纤维发育不良肾动脉狭窄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纤维发育不良 肾动脉梗阻 经皮血管成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续护理在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后病人二级预防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1
12
作者 潘楚梅 熊碧文 +4 位作者 张琢玉 汤昌连 张雪 王涓 刘幼文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15年第9期3104-3108,共5页
[目的]探讨延续护理对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CI)术后病人二级预防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8月—2013年5月实施PCI手术病人2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分段随机分组,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两组病人均接受PCI手术常规治疗、护理与出院指... [目的]探讨延续护理对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CI)术后病人二级预防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8月—2013年5月实施PCI手术病人2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分段随机分组,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两组病人均接受PCI手术常规治疗、护理与出院指导,随访1年,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延续护理。比较两组病人1年后治疗依从性、冠心病事件发生率及血压、血糖、血脂达标率。[结果]1年后,试验组病人治疗依从性评分为:服药依从性(3.63±0.93)分,改善生活方式依从性(2.75±0.84)分,控制体重依从性(0.54±0.50)分,定期复诊依从性(0.79±0.41)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3.21分±1.25分,2.48分±1.05分,0.44分±0.50分,0.65分±0.4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且试验组1年后血压、血糖、血脂达标率分别为77.4%、91.4%、83.9%,高于对照组(63.5%、76.5%、58.8%),冠心病事件发生率为15.1%,低于对照组(2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延续护理能促进PCI术后二级预防措施的落实,改善病人治疗依从性,提高血压、血糖、血脂达标率,降低冠心病事件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CI) 延续护理 二级预防 依从性 冠心病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髂-股动脉狭窄或闭塞 被引量:3
13
作者 何山 艾永珍 王宏宇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12年第1期4-6,共3页
目的探讨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及血管内支架植入术治疗髂-股动脉狭窄或闭塞的应用价值。方法 66例髂-股动脉狭窄或闭塞患者,患肢均有不同程度的缺血症状,均采用PTA和(或)支架植入术进行介入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测定踝/肱指数(ABI)... 目的探讨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及血管内支架植入术治疗髂-股动脉狭窄或闭塞的应用价值。方法 66例髂-股动脉狭窄或闭塞患者,患肢均有不同程度的缺血症状,均采用PTA和(或)支架植入术进行介入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测定踝/肱指数(ABI)。结果 66例患者成功完成介入治疗,共植入支架73枚,其中髂动脉植入27枚,股浅动脉植入32枚,髂-股动脉植入14枚,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患者患肢缺血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ABI由术前0.39±0.12上升至0.72±0.15,术后随访3~24个月(平均15个月),10例患者因复发而再次接受介入治疗。结论 PTA及血管内支架植入术,因其创伤小、可重复性高、疗效显著等特点已成为治疗髂-股动脉狭窄或闭塞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 动脉闭塞性疾病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 支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开通带隧道和涤纶套透析导管留置后失功中心静脉及再置管的意义
14
作者 卜泉东 栾弘 +3 位作者 牛立园 徐岩 张岩 王曰伟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61-966,共6页
目的 探讨DSA造影下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 PTA)开通带隧道和涤纶套的透析导管(tunnel-cuffed catheter, TCC)留置后失功中心静脉和再置管的意义。方法 纳入2018年7月至2022年7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 目的 探讨DSA造影下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 PTA)开通带隧道和涤纶套的透析导管(tunnel-cuffed catheter, TCC)留置后失功中心静脉和再置管的意义。方法 纳入2018年7月至2022年7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肾内科就诊的TCC留置相关中心静脉病变患者13例。TCC留置中位时间35.2个月(6~70个月)。在加硬导丝支撑下拔除失功导管并造影显示中心静脉狭窄或闭塞。PTA开通中心静脉并原位或异位置入新TCC。结果 13例患者中有12例原TCC顺利拔除,1例因导管粘连严重,拔除失败。中心静脉狭窄包括右颈静脉、无名静脉、上腔静脉和右髂静脉,行PTA后均成功置入新TCC,未行支架植入。患者术后中位随访时间为23.1个月(6~48个月),通路功能正常。结论 DSA下PTA开通TCC相关中心静脉狭窄或闭塞,置入新TCC导管,能够为TCC后失功患者重新建立透析通路,延长通路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 中心静脉狭窄 带隧道和涤纶套的透析导管 血液透析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对肾动脉支架成形术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宋莉 佟小强 +3 位作者 王健 杨敏 吕永兴 邹英华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7年第7期458-460,共3页
目的探讨糖尿病对肾动脉支架成形术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85例在我科接受肾动脉支架置入术患者,根据病史分为糖尿病组(n=25,共27支肾动脉)和非糖尿病组(n=60,共67支肾动脉)。分析手术过程及随访血清肌酐、血压情况,分别于术前、术... 目的探讨糖尿病对肾动脉支架成形术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85例在我科接受肾动脉支架置入术患者,根据病史分为糖尿病组(n=25,共27支肾动脉)和非糖尿病组(n=60,共67支肾动脉)。分析手术过程及随访血清肌酐、血压情况,分别于术前、术后及组间进行比较。结果糖尿病组支架置入术前、随访血清肌酐平均值分别为(132.24±33.71)μmol/L,(126.32±29.65)μmol/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糖尿病组支架置入术前、术后随访血清肌酐平均值分别为(125.02±48.13)μmol/L,(118.31±39.58)μmol/L,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压随访均较术前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结果比较无差异。结论肾动脉支架成形术可稳定肾功能,改善血压,其疗效对于糖尿病和非糖尿病患者是相似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肾动脉支架成形术 肾功能 高血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径球囊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对急性颅内动脉闭塞出血性转化的预防作用 被引量:5
16
作者 胡深 宋伟健 +1 位作者 颜杰浩 曾丽 《中国卒中杂志》 2007年第12期975-978,共4页
目的探讨以小径球囊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为主或联用小剂量尿激酶(UK)对前循环颅内动脉急性闭塞部分再通术后出血性转化的预防作用。方法对38例前循环颅内动脉急性闭塞行超选择性介入治疗,其中16例采用常规UK+微导丝碎栓(对照组),22... 目的探讨以小径球囊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为主或联用小剂量尿激酶(UK)对前循环颅内动脉急性闭塞部分再通术后出血性转化的预防作用。方法对38例前循环颅内动脉急性闭塞行超选择性介入治疗,其中16例采用常规UK+微导丝碎栓(对照组),22例采用小径球囊PTA或联用小剂量UK(PTA组)。比较两组再通后出血性转化发生率和预后。结果再通时间在对照组63.9±18.9min,PTA组18.3±8.1min,P<0.01;残留狭窄率<50%者在对照组75.0%(12/16),PTA组22.7%(5/22),P<0.01。7例发生出血性转化(对照组4例,PTA组3例),其中4例(对照组3例,PTA组1例)需外科处理,并遗有明显神经功能障碍。无一例因出血性转化而死亡。结论在治疗时间窗内,对颅内动脉急性闭塞采用小径球囊PTA为主的控制性部分再通术,对其出血性转化有较好的预防作用,并可明显提高部分再通率,缩短再通时间,为二期支架成形术打下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 动脉闭塞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 出血性转化 小径球囊 尿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植肾动脉狭窄的经皮血管成形术 被引量:1
17
作者 欧阳强 肖湘生 +2 位作者 郝楠馨 董伟华 张电波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1998年第2期128-130,共3页
目的:探讨移植肾动脉狭窄(TRAS)的经皮血管成形术(PTA)。材料和方法:经对侧股动脉或左肱动脉入路,使用5F普通球囊导管和2.6F微球囊导管,分别对8例TRAS行PTA术。结果:经股动脉行PTA成功4例,另4例改... 目的:探讨移植肾动脉狭窄(TRAS)的经皮血管成形术(PTA)。材料和方法:经对侧股动脉或左肱动脉入路,使用5F普通球囊导管和2.6F微球囊导管,分别对8例TRAS行PTA术。结果:经股动脉行PTA成功4例,另4例改由肱动脉入路获成功。其中,4例行普通球囊导管扩张,另4例采用微球囊导管扩张或预扩后行普通球囊导管扩张。肾动脉狭窄率由治疗前的84%—97%降至12%—30%。无并发症。术后疗效:显效率62.5%(5/8),有效率87.5%(7/8)。结论:PTA可安全有效地治疗TRAS。经肱动脉入路和微球囊导管的使用有助于提高手术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成形术 肾动脉狭窄 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运动耐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苏良献 冯新武 黄仕洲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2年第12期1298-1299,共2页
目的 :通过平板运动试验探讨经皮腔内冠状动脉介入成形术 (PCI)对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运动耐量的影响。方法 :16例初次Q波型AMI患者 ,于发病 3周后行PCI ,PCI前 1周内及 6个月后行次极量平板运动试验 ,监测血压、心率、运动量、运动... 目的 :通过平板运动试验探讨经皮腔内冠状动脉介入成形术 (PCI)对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运动耐量的影响。方法 :16例初次Q波型AMI患者 ,于发病 3周后行PCI ,PCI前 1周内及 6个月后行次极量平板运动试验 ,监测血压、心率、运动量、运动时间、心电图变化及运动诱发的心绞痛。结果 :PCI后的运动量、运动时间、最大心率、心率血压乘积明显高于术前 (P <0 0 1) ,运动诱发心绞痛的比率明显低于术前 (P <0 0 5 ) ,运动诱发的S T段压低明显改善 (P <0 0 1)。结论 :PCI能显著提高AMI患者的运动耐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急性心肌梗死 运动耐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栓子保护装置下的肾动脉支架成形术
19
作者 宋莉 邹英华 +3 位作者 杨敏 王健 王超 佟小强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7年第7期455-457,共3页
目的探讨栓子保护装置(EPD)在肾动脉支架成形术中的应用价值和初步经验。方法收集我院2003年3月至2006年4月接受肾动脉支架成形术并使用EPD患者,记录分析手术过程,记录术前、术后1周、1个月肾功能检查结果,监测术前、术后即刻、术后1周... 目的探讨栓子保护装置(EPD)在肾动脉支架成形术中的应用价值和初步经验。方法收集我院2003年3月至2006年4月接受肾动脉支架成形术并使用EPD患者,记录分析手术过程,记录术前、术后1周、1个月肾功能检查结果,监测术前、术后即刻、术后1周及1个月血压情况。结果18例患者(24支肾动脉)使用了EPD,24个EPD放置及支架置入均取得成功。支架释放后肾动脉平均狭窄率明显降低(P<0.05)。在回收的18例滤网中分别有3例和11例肉眼和显微镜下发现脱落粥样硬化斑块。部分患者肾功能、血压情况改善。结论EPD应用于肾动脉支架成形术可以预防或减少远端栓塞事件的发生,初步结果令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动脉狭窄 肾动脉支架成形术 栓子保护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塞的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治疗
20
作者 杨天崙 李传昶 +4 位作者 蒲晓群 郑昭芬 荆施展 邓金华 孟霜媛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52-154,共3页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塞 (AMI)直接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PTCA)的适应证、时机、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 :对 76例急性Q波型心肌梗塞患者行直接PTCA治疗并随访。结果 :76例患者共有 79支梗塞相关冠状动脉 ;78支再灌注成功 ,再灌注成功...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塞 (AMI)直接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PTCA)的适应证、时机、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 :对 76例急性Q波型心肌梗塞患者行直接PTCA治疗并随访。结果 :76例患者共有 79支梗塞相关冠状动脉 ;78支再灌注成功 ,再灌注成功率为 98.7%。其中心肌梗塞溶栓疗效分级 (TIMI)Ⅲ级者 77支 ,TIMIⅡ级者一支 ;再灌注未成功一例 ,再灌注后冠脉急性再闭塞一例 ,死亡一例。随访无一例发生急性左心功能不全与心肌梗塞再发。结论 :急性心肌梗塞直接PTCA安全可行 ,对AMI时间超过 2 4h ,经内科药物治疗后临床上仍有明显胸痛的患者 ,亦可考虑直接PTC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塞 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治疗 血管成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