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药涂球囊成形术治疗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的疗效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
7
1
作者
冉坤
王超
+1 位作者
赵渝
向志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566-1572,共7页
目的采用Meta分析方法评价药涂球囊(DCB)对比非药涂球囊(UCB)成形术治疗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国内外数据库中关于DCB和UCB成形术治疗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的相关随机对照试验,按照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进行文...
目的采用Meta分析方法评价药涂球囊(DCB)对比非药涂球囊(UCB)成形术治疗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国内外数据库中关于DCB和UCB成形术治疗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的相关随机对照试验,按照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和质量评价后,采用Rev 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再狭窄率、晚期管径丢失、术后1年靶病变血运重建率、术后1年通畅率、术后1年的死亡率及截肢率。结果共纳入11个试验,1853名患者共有2150处动脉病变,其中DCB组有1110名患者,1288处动脉病变;UCB组有743名患者,862处动脉病变。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UCB组相比,DCB成形术明显降低了术后6个月的再狭窄率(15.2%vs 39.0%;OR:0.28;95%CI:0.17~0.48;P<0.000 01)、晚期管径丢失(-0.05~0.56 vs 0.54~1.7;WMD:-0.57;95%CI:-0.93^-0.21)和术后1年靶病变血运重建率(13.0%vs 28.1%;OR:0.39;95%CI:0.23~0.64;P=0.0002),提高了术后1年的通畅率(71.8%vs 52.9%;OR:2.32;95%CI:1.21~4.43;P=0.001),而两组的死亡率(4.8%vs 5.0%;OR:1.00;95%CI:0.62~1.63;P=0.99)及截肢率(3.4%vs 2.9%;OR:1.41;95%CI:0.74~2.70;P=0.3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UCB成形术治疗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相比,DCB成形术是一种疗效更显著,安全性无明显差异的腔内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腔内成形术
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
药涂球囊
非药涂球囊
随机对照试验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动脉粥样硬化所致髂-股动脉狭窄或闭塞的血管腔内介入治疗
被引量:
14
2
作者
吴安乐
黄求理
+4 位作者
宋侃侃
柴小民
施建国
余峰
居洁勤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819-822,共4页
目的探讨动脉粥样硬化所致慢性下肢缺血通过髂-股动脉腔内介入治疗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15例患者经多排螺旋CT下肢血管造影证实为动脉硬化性髂-股动脉狭窄或闭塞性病变行经皮腔内成形术(PTA)和支架植入术。通过术后血管造影及临床症状...
目的探讨动脉粥样硬化所致慢性下肢缺血通过髂-股动脉腔内介入治疗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15例患者经多排螺旋CT下肢血管造影证实为动脉硬化性髂-股动脉狭窄或闭塞性病变行经皮腔内成形术(PTA)和支架植入术。通过术后血管造影及临床症状改善等来评价治疗效果。PTA术后病变段血管残余狭窄<30%被认为技术成功;按照Fontaine分型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1级或1级以上被认为临床成功。结果经同侧逆行PTA及支架植入术5例,共计6段同侧髂动脉血管,包括植入髂动脉支架3枚、3段髂动脉行PTA术;跨主动脉对侧髂-股动脉PTA及支架植入术10例,共计20支病变血管,包括植入髂动脉支架5枚、股浅动脉支架5枚、10支股动脉行PTA术。髂股动脉支架、成形术后重复血管造影证实所有病变段血管血流明显改善,技术成功率为100%,无血管夹层及血栓形成等并发症。临床随访2~24个月,平均11.9个月,术前及术后6个月踝臂指数测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64,P<0.01)。术后6个月Fontaine分型提高1、2和3级的患者分别有7、5和3例,所有患者均未施行截肢(趾)术,随访期间临床有效率为100%。结论动脉粥样硬化性髂-股动脉狭窄或闭塞的腔内介入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能够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及早改善下肢外周动脉病患者的血运状况,为中长期保肢提供较好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髂股动脉闭塞
经皮腔内成形术
支架置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经腘动脉入路逆行治疗同侧股浅动脉近端狭窄和闭塞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
5
3
作者
林开勤
胡晓钢
+1 位作者
何建荣
金红来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953-956,共4页
目的探讨经腘动脉入路逆行治疗同侧股浅动脉近端狭窄和闭塞的临床效果和应用价值。方法 2008年1月至2011年6月收集15例下肢动脉狭窄闭塞患者,共计17条股浅动脉,右侧10条,左侧7条,病变段长度9~18 cm,平均(12.5±6.8)cm,经腘动脉穿...
目的探讨经腘动脉入路逆行治疗同侧股浅动脉近端狭窄和闭塞的临床效果和应用价值。方法 2008年1月至2011年6月收集15例下肢动脉狭窄闭塞患者,共计17条股浅动脉,右侧10条,左侧7条,病变段长度9~18 cm,平均(12.5±6.8)cm,经腘动脉穿刺逆行治疗同侧股浅动脉近端狭窄和闭塞,采用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加支架植入。术后随访3~24个月。结果 17条股浅动脉的治疗成功率为100%,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缺血引起的症状消失或明显改善,随访3~24个月,血流仍保持通畅,为89.47%(17/19),治疗前后踝肱指数分别为0.15~0.48(平均0.28)和0.69~1.05(平均0.88),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腘动脉入路逆行治疗同侧股浅动脉近端狭窄和闭塞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浅动脉狭窄和闭塞
腘动脉
经皮腔内成形术
支架
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药涂球囊成形术治疗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的疗效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
7
1
作者
冉坤
王超
赵渝
向志
机构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管外科
出处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566-1572,共7页
文摘
目的采用Meta分析方法评价药涂球囊(DCB)对比非药涂球囊(UCB)成形术治疗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国内外数据库中关于DCB和UCB成形术治疗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的相关随机对照试验,按照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和质量评价后,采用Rev 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再狭窄率、晚期管径丢失、术后1年靶病变血运重建率、术后1年通畅率、术后1年的死亡率及截肢率。结果共纳入11个试验,1853名患者共有2150处动脉病变,其中DCB组有1110名患者,1288处动脉病变;UCB组有743名患者,862处动脉病变。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UCB组相比,DCB成形术明显降低了术后6个月的再狭窄率(15.2%vs 39.0%;OR:0.28;95%CI:0.17~0.48;P<0.000 01)、晚期管径丢失(-0.05~0.56 vs 0.54~1.7;WMD:-0.57;95%CI:-0.93^-0.21)和术后1年靶病变血运重建率(13.0%vs 28.1%;OR:0.39;95%CI:0.23~0.64;P=0.0002),提高了术后1年的通畅率(71.8%vs 52.9%;OR:2.32;95%CI:1.21~4.43;P=0.001),而两组的死亡率(4.8%vs 5.0%;OR:1.00;95%CI:0.62~1.63;P=0.99)及截肢率(3.4%vs 2.9%;OR:1.41;95%CI:0.74~2.70;P=0.3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UCB成形术治疗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相比,DCB成形术是一种疗效更显著,安全性无明显差异的腔内治疗方法。
关键词
经皮腔内成形术
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
药涂球囊
非药涂球囊
随机对照试验
META分析
Keywords
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
lower extremity arterial occlusive disease
drug-coated balloon
uncoated balloon
meta-analysis
分类号
R654.4 [医药卫生—外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动脉粥样硬化所致髂-股动脉狭窄或闭塞的血管腔内介入治疗
被引量:
14
2
作者
吴安乐
黄求理
宋侃侃
柴小民
施建国
余峰
居洁勤
机构
浙江省宁波市第一医院影像科DSA室
出处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819-822,共4页
文摘
目的探讨动脉粥样硬化所致慢性下肢缺血通过髂-股动脉腔内介入治疗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15例患者经多排螺旋CT下肢血管造影证实为动脉硬化性髂-股动脉狭窄或闭塞性病变行经皮腔内成形术(PTA)和支架植入术。通过术后血管造影及临床症状改善等来评价治疗效果。PTA术后病变段血管残余狭窄<30%被认为技术成功;按照Fontaine分型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1级或1级以上被认为临床成功。结果经同侧逆行PTA及支架植入术5例,共计6段同侧髂动脉血管,包括植入髂动脉支架3枚、3段髂动脉行PTA术;跨主动脉对侧髂-股动脉PTA及支架植入术10例,共计20支病变血管,包括植入髂动脉支架5枚、股浅动脉支架5枚、10支股动脉行PTA术。髂股动脉支架、成形术后重复血管造影证实所有病变段血管血流明显改善,技术成功率为100%,无血管夹层及血栓形成等并发症。临床随访2~24个月,平均11.9个月,术前及术后6个月踝臂指数测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64,P<0.01)。术后6个月Fontaine分型提高1、2和3级的患者分别有7、5和3例,所有患者均未施行截肢(趾)术,随访期间临床有效率为100%。结论动脉粥样硬化性髂-股动脉狭窄或闭塞的腔内介入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能够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及早改善下肢外周动脉病患者的血运状况,为中长期保肢提供较好途径。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髂股动脉闭塞
经皮腔内成形术
支架置放
Keywords
atherosclerosis
iliofemoral arterial occlusion
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
stent implantation
分类号
R543.5 [医药卫生—心血管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经腘动脉入路逆行治疗同侧股浅动脉近端狭窄和闭塞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
5
3
作者
林开勤
胡晓钢
何建荣
金红来
机构
[
出处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953-956,共4页
文摘
目的探讨经腘动脉入路逆行治疗同侧股浅动脉近端狭窄和闭塞的临床效果和应用价值。方法 2008年1月至2011年6月收集15例下肢动脉狭窄闭塞患者,共计17条股浅动脉,右侧10条,左侧7条,病变段长度9~18 cm,平均(12.5±6.8)cm,经腘动脉穿刺逆行治疗同侧股浅动脉近端狭窄和闭塞,采用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加支架植入。术后随访3~24个月。结果 17条股浅动脉的治疗成功率为100%,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缺血引起的症状消失或明显改善,随访3~24个月,血流仍保持通畅,为89.47%(17/19),治疗前后踝肱指数分别为0.15~0.48(平均0.28)和0.69~1.05(平均0.88),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腘动脉入路逆行治疗同侧股浅动脉近端狭窄和闭塞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
股浅动脉狭窄和闭塞
腘动脉
经皮腔内成形术
支架
介入治疗
Keywords
superficial femoral artery stricture and obstruction
politeal artery
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
stent
interventional treatment
分类号
R543.5 [医药卫生—心血管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药涂球囊成形术治疗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的疗效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
冉坤
王超
赵渝
向志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动脉粥样硬化所致髂-股动脉狭窄或闭塞的血管腔内介入治疗
吴安乐
黄求理
宋侃侃
柴小民
施建国
余峰
居洁勤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
1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经腘动脉入路逆行治疗同侧股浅动脉近端狭窄和闭塞的临床应用
林开勤
胡晓钢
何建荣
金红来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